20#
发布于:2011-11-17 23:09
![]() ![]() ![]() ![]() |
|
|
21#
发布于:2011-02-15 22:24
订立太多的学习目标反而会使自己盲目,不如专心学一门语言,还有计划多长时间学完一门外语也要把时间尽量放宽些,不能操之过急。我们的古人在这方面很有心得,蒙学读物《弟子规》中就告诫孩童们,我节选一段: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
|
24#
发布于:2011-01-27 08:27
能用几种语言口头交流、熟练掌握以及精通这是完全不同的几码事。举个稍微夸张的例子,以前不是文盲多吗,他们跟别人口头交流是没问题的吧,但你敢说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人能熟练掌握汉语吗?精通这个概念更是模糊至极。以我们的母语为例,满足日常生活、工作要求自不必说,但试问,我们的说话水平、技巧如何?熟练掌握其他领域的专业词汇的程度如何?作文水平如何?反正我认为我自己顶多算“较为熟练掌握汉语”。
废话了一堆,只想说明自己的一个观点,衡量语言(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的掌握水平不一定非要诸如“熟练”、“精通”等词。语言无外乎两个功能,满足人类的交流及应对自己工作所需。而学习外语,能满足自身工作之需,足矣。 |
|
25#
发布于:2011-01-26 16:55
比較具有諷刺意義的就是漢語專家沒有敢說精通漢語,磚家都默認精通。这句话如何理解?
|
|
|
26#
发布于:2011-01-23 19:47
比較具有諷刺意義的就是漢語專家沒有敢說精通漢語,磚家都默認精通。瓦羅文言因專業關係相對比較輕鬆讀寫了,方言的熟悉卻僅限於吳方言。文言和方言在很多人眼裡都不屬於漢語。
|
|
27#
发布于:2011-01-23 16:00
精通到底是什么概念?
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准才叫精通呢? 如果说母语属于精通的行列,那实际上,我目前还在自修《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就像在和莆田人交流莆仙方言的特点,文白异读这个常见的概念几乎没人知道,更不用提声母类化之类的原理了。 说了一辈子的“囝”(普通话的“子”)也多半没人知道。 出口成章的水准不一定就是精通,也许他是个文盲。 |
|
|
29#
发布于:2011-01-23 11:07
中国的语言环境确实和欧洲(如瑞士等国)很不一样,再加上汉语比较孤立,和其它语系没有什么联系,所以苛求达到精通三四门的程度非常困难,但我相信我们多数人都不奢望「精通」,可以从入门到初级,再努力到中级,我就基本上满意了。换句话说,我不靠外语赚钱谋生,压力不会很大,混在不靠外语吃饭、还有不想学外语、或学也学不好外语的人群里,就算只有初、中级的水平(谈不上精通),在工作及生活中无疑是给自己加了十分、甚至更多。
|
|
30#
发布于:2011-01-23 10:45
个人觉得,中国人学外语一般最多就精通2门,3门的很少,4门以上的凤毛麟角
这个和语言环境以及所学语种有很大关系 中文和其他语言共同的地方太少,而欧洲语言共通性很强 所以欧洲人掌握3,4门语言甚至精通不是件难事 而我们中国人就不一样了,要想精通3,4门欧洲语言不是件简单的事 当然了如果学多了,就会发现欧洲语言的很多共通性,然后可以做到学得很好 愿望是好的,但是还要考虑实际情况以及学以致用的问题 |
|
|
31#
发布于:2011-01-23 10:35
请各位从上图表格中任意选出三门最想自学的外语(不包括英语)。多谢!
|
|
32#
发布于:2011-01-22 14:48
德文,推薦諸位學習。如果諸位想學習古代語言,拉丁文首選。
|
|
33#
发布于:2011-01-22 13:01
补充一点:各种教材、文法书、辞典等书籍的丰富程度,也是很关键的参考因素。如果选中了一种外语,却由于相关书籍太匮乏而不得不放弃,那就是纸上谈兵的无用功。
|
|
34#
发布于:2011-01-22 12:49
我和楼主有点相似,并非决心放弃某种语言,而是总在它们之间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对我个人来说,英语和日语都是必学的,法语是比较坚定的选择,而第四外迄今为止尚未定夺。巧合的是,我的夙愿也是除了英语以外再学三门,这三门中尚有一门未定。我的性格比较纠结,所以,今天打算学德语,明天改为意语,后天变成阿拉伯语,大后天又想到泰语,其实拿不定主意很痛苦,既消耗精力又耽误时间。我还要仔细地考量一番,尽快确定第四门外语。以至于我整合了 Excel 表格,用来逐项地淘汰刷选。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