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谈谈我的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见,也欢迎讨论,大家可以随意探讨。
很多人可能觉得,学外语要扎实基础知识,这就够了,一套教材要读透了,不是靠数量。当然要读透,但是一套教材是不够的,我的建议是至少要比较好的教材3-5套为宜,如果只学习一两种语言,不用花时间估计其他语言的话,数量越多越好。10套以上的教材也不为过。 学习外语,特别是自学,应该使用多套教材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 第一点,每套教材,特别是外语院校用的教材,主要还是有老师的,所以书上内容一定不是很丰富,以日语为例,上外的周平《新编日语》,‘多い’这个词不能直接接名词的用法就没有讲解,而新版标准日本语这个很不错的教材,助词が接あります没有一个是否定的例子,否定一般不用が而用は,它没有例子,很多初学者就会推理成别扭的形式,并且在心里逐渐固定下来。而是用这两套教材,就会互补。 第二点,就是输入量的问题,一套教材的内容有限,只把语法现象理解透了,词意大概形成了“母语-外语”对儿了,是不够的,这不足以形成外语语感,这时候又没有同级别,同主题的新信息了,就会造成语言输入量不够,最终造成使用外语时始终都会有母语的参与,否则无法理解外语的问题。 主要就是这两点问题了 |
|
最新喜欢:![]() |
沙发#
发布于:2016-12-10 16:56
现在小语种教材市场价格普遍全面上涨,一个语种就要买10本书,那么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就要20本,3种30本…外语还没等入门,家就先穷了,而且到处都堆满了各种各样没办法读懂的教材,你觉得不是么?+_+
|
|
板凳#
发布于:2016-12-10 17:21
|
|
地板#
发布于:2016-12-10 17:22
|
|
5#
发布于:2016-12-11 11:27
个人感觉还是以“一本教材为主,其他教材为辅”比较好。这样既能学精,也能学得地道自然。
以《新编日语》和《新版标日》为例: 1、《新编日语》秉承国内外语教材传统,遵照教学大纲,体系较为严谨,长于传统语法讲解,适合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但是这套书并不适合初学日语的自学者。首先,教材采用的“学校语法”会令学习者感到头疼,其次,教材的语言不够地道,如第一册第一课的“Anatawa Rosandesu.”就可以看作是“不自然的”。 2、《新版标日》明显呈现出日本外语教材的特色,采用故事体编写课本,内容新颖、语言地道、信息量大、词汇量大、语法讲解简单明了,但是该书也有许多不足,如词汇量虽多却编排不合理,就像动词,或以masu形出现、或以基本形出现,语法讲解也不够深入。 如果学习的时候,以一套教材为主,两本书相互参看,或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 |
|
6#
发布于:2016-12-11 12:14
理论上当然是多多益善
入门容易,精通难啊 |
|
7#
发布于:2016-12-11 12:55
alandelong:理论上当然是多多益善所以说嘛,精通全靠教材多啊! |
|
8#
发布于:2016-12-11 12:57
|
|
9#
发布于:2016-12-11 13:02
另外,如果很多数量的教材,特别的初级的教材太多,可能很多人不习惯,但是也可以用好的阅读材料代替一部分。因为我讨论的主要是自学,如果有老师,极端点也可以说完全不用教材都行,但是自学,还是要有至少3套比较好的教材,才可以学的好。否则只能满足要求不高的学习者,比如旅游问价格问路会了就可以的人。
|
|
10#
发布于:2016-12-11 13:08
我自己的做法是没有主次,因为没学的时候不知哪套教材更好,先选一本开始学习,尽量选择网上评价比较高的,然后学完第一册或者第一册的前半部分,换教材,以半复习半学习的的心态再学,然后再换教材。当手头所有教材的第一册全学完后,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对于各个教程之间讲解有矛盾的地方,专门记下来,去图书馆和wiki百科等各种地方找例证,完全弄清楚之后,再学第二册。并且在学的过程中,尽量阅读进了能多的能读懂的材料,比如英语的<书虫>系列,对学英语来说,就是那样的材料。只要是能找到的,对象语的种种阅读菜量全都要读!
|
|
11#
发布于:2016-12-12 02:31
对我来说,教材只要是正规的,一套足矣,遇见便宜的老教材会买来一起学,但不会刻意买多套。
就个人学习经验来看,外语学习一共有三个难点: 构词法、虚词和情态用法。这几个难点不是单凭教材就能掌握的,得自己多琢磨,多给自己设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才能学着东西。比如,虚词的用法又多又杂,要真正掌握一个虚词,学习者就得找出各用法之间的共同点,这很不容易的,由于存在语义差,学习者不能想当然地用母语语义去套外语,所以不得不一个例句一个例句地研究。情态用法则更难,因为人的情感千变万化,要研究的就更多了。这相当耗时,所以教材只能介绍最基本的东西,大部分还得靠自己琢磨,因而有一本教材就够用的了。 |
|
13#
发布于:2016-12-14 15:09
个人体会,学外语想要达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话,只用一种教材确实不够。因为每种教材,每个作者,也都有所侧重,不可能面面俱到。搭配不同教材对于精通一门外语是有必要的。但是同等程度的教材也不需要太多,两三套差不多就够了,不然你的大脑长期处在舒适区也是浪费时间。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你能搜集到八套十套的话,我觉得可以选择两三套真正经典优秀的精读,其他的就作为练习册吧。
条件允许的话,我个人比较喜欢先以一套国产教材和一本国产基础语法书入门,因为有汉语解释和说明,确保自己熟悉这门外语的基本特点,不至于将来走弯路。然后迅速抛弃双语教材切换到原文教材(一定要有充足的配套音频),直接浸入。一般先学侧重听说的教材,然后再转到读写。每天花1-2小时,差不多三个月可以完成A1水平要求。 |
|
14#
发布于:2016-12-14 17:30
我的体会说说:学一门外语,我会选两套教材(而且每套最好只有一册、最多不要超过上中下三册、排除国内外语专业的教材)。这两套教材之中,第一套、第二套一般是两种不同的元语言(metalanguage)教学的,例如英语教X语和德语教X语。以上是对一些小语种而言的。
那么如果是学德语这样的大语种,就不同:因为大学里面已经过了一遍(同济中文版),现在可以直接看德语的德语教材,生词的话用好一点的德英词典。以上是大语种的境界。 |
|
15#
发布于:2016-12-15 12:53
|
|
16#
发布于:2016-12-15 12:59
Josef:个人体会,学外语想要达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话,只用一种教材确实不够。因为每种教材,每个作者,也都有所侧重,不可能面面俱到。搭配不同教材对于精通一门外语是有必要的。但是同等程度的教材也不需要太多,两三套差不多就够了,不然你的大脑长期处在舒适区...回到原帖“我觉得可以选择两三套真正经典优秀的精读,其他的就作为练习册吧。”这个说的有道理,因为在阅读资料不好找,也看不够很难的资料的情况下,教材的课文是最好的阅读材料。因为教材的语言的经过加工过的适合于学习的简单规范的语言。 “一般先学侧重听说的教材,然后再转到读写。 ”这也是我最认同的,因为狭义的说文字不是语言,尽管叫“书面语”。如果听力不好,其实就是整体不好。不会发音的情况下确实可以看懂一些文字,但是这和破译电码类似,实际不是使用语言。所以听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听说的基础后,再阅读才可以同样起到听力练习的作用。 |
|
17#
发布于:2016-12-15 13: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