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发布于:2013-08-17 18:58
|
|
21#
发布于:2013-08-17 12:12
|
|
22#
发布于:2013-08-17 10:57
记得德国演员兼编剧兼导演 Til Schweiger曾经演过一部电影叫《甜蜜幼儿园》,故事讲的是男猪脚因犯法被罚到一个幼儿园做义工,刚好幼儿园的老师(女猪脚)以前小学跟Til演的角色是同学,而且她总被男猪脚欺负,于是女老师趁机想尽各种方子整男主。。有一次,女老师对男主说,把这一堆木头按照说明搭建起来,Til一看说明,写的全是荷兰文,他就说“丫的,全是荷兰文,俺看不懂”
![]() |
|
23#
发布于:2013-08-16 14:42
tribunal:我還是沒明白,Grim's Law爲啥不是個圓?回到原帖 其实很简单。格林定律的主要内容是 首先是PIE的请不送气(T)变为P.GMC的清送气(A),并进一步变为对应的擦音,如p-ph-f; 接着是PIE的浊送气(A)变为P.GMC的浊不送气(M),如dh-d 以及PIE的浊不送气(M)变为P.GMC的清不送气(T),如d-t。 注意以下细节: 1. 如果将上面的字母简写连接起来,你会看到T-A-A-M-M-T,即T-A-M-T,所谓的循环链表产生了,如画成三角形则即为所谓的图了。但是请看清第一个A是清送气,而第二个A是浊送气。就像bh和ph能是一样的吗?所以不能将格林定律描述为(循环)图。 2. 那如果是 A-M-M-T- T-A呢?看似这样就说通了,但是,以上音变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就是我列出的顺序)。道理很简单,只有p,t,k到 f,th,h的演变结束后,b,d,g才会开始变为p,t,k,否则b,d,g会最终全部变为f,th,h,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同样,只有只有bh,dh,gh到b,d,g的演变结束后,b,d,g才会开始变为p,t,k,否则bh,dh,gh会最终全部变为p,t,k,而事实证明同样并非如此 。 3. 当时你写的dɦ>d>ð>t>θ>ð>d>dɦ,不知道你的资料源于何处。因为除了dh-d和t-θ是合理的外,d>ð>t不知出自何处,θ>ð>d>dɦ同样不知出自何处,而且我个人确信日耳曼语族就没有发生过这两类音变。 4. 格林定律只揭示了普遍的音变规律,但有很多细节问题,格林定律并不能解释。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琢磨一下例外的词。 [nemecko于2013-08-17 10:09编辑了帖子]
|
|
24#
发布于:2013-08-15 19:30
|
|
25#
发布于:2013-08-14 15:51
书面语的话 还是可以猜一些,口语基本不通。
|
|
26#
发布于:2013-08-14 08:49
离题千里,可以饱览相关背景。
|
|
28#
发布于:2013-08-12 20:13
这楼已经歪成这样,不管如何,该来收个场了。
由格林定律演变来的θ或ð,普遍出现在各日耳曼方言区里。而在其进一步演变成d前,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西迁,因而古英语得以保留了绝大部分的θ或ð(可出现在词首、词中及词尾),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个人猜测是随着后期移民(南部高地德语里d代替θ或ð的现象已开始扩散到莱茵河及北海附近区域)的到来而将这些新的词形(数量极少,且变化只体现在词尾部分-der变为-ther)传进古英语(如“父”“母”两词)。 到了16世纪,很可能是在当时的正字法运动,随着θ/ð两个字母的改写,当时的学者将其他一些相关的单词也进行了改写,其中就有father和mother。而改写成新词形的理由是学者认为新的写法更接近古词原貌。(对比同时期改写的另一个词author,当时的学者误认为此词为希腊词,于是仿造希腊文风格改写出了th。同样,thumb字尾的b也是为了追求古风而强加上去的。) 综上,古英语里的-der的产生并非是OE内部的语音转变结果,而其变回-ther同样也不是OE内部的语音转变的结果。 注:文中蓝色字体表个人推测,但第二个和第三个猜测是事实可能性很大,只是现在缺乏可信的资料来源证实。如有同学有明确资料来源并指出我的谬误,不胜感激! 谨供同好参考。 [nemecko于2013-08-13 12:47编辑了帖子]
|
|
29#
发布于:2013-08-12 17:14
|
|
30#
发布于:2013-08-12 17:13
Qasoqaanga:涅同志,我不知道你需要这些知识作何用处,也许是写书。这些是极其普通的语音变化啊。hither,符合你的要求吗?回到原帖对于不感兴趣的同学,纠结在这3个字母(d/t/th)确实挺没意思的,这个我理解。而对喜欢研究这些的同学来说,是有很多乐趣的。再说,学习就是要善于钻研、敢于钻研嘛。不管怎么说,谢谢你的帮助。 |
|
31#
发布于:2013-08-12 10:22
|
|
32#
发布于:2013-08-12 10:14
|
|
33#
发布于:2013-08-12 08:13
乐可:从本质上看,英语应该属于北日耳曼语。
--------------------------- 从本质上讲,日耳曼人发源于非北欧,你同意吗。 |
|
34#
发布于:2013-08-12 08:10
|
|
35#
发布于:2013-08-12 06:41
hongwei0315:随便插一句 按照语境理解 “向南扩散”指的是语音 而不是语言的全部回到原帖所谓方言,语法和词汇(或者说书面语)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只是语音不同。比如说,四川方言和北京方言。如果大部分语法和词汇不同,那就是两门语言了。各地德语,语法和词汇(或书面语)基本上是相同,所谓标准德语,也只能体现在语音方面。 |
|
36#
发布于:2013-08-12 06:31
|
|
37#
发布于:2013-08-11 18:51
|
|
38#
发布于:2013-08-11 18:44
|
|
39#
发布于:2013-08-11 11:33
Qasoqaanga:楼上诸位尽量看仔细,涅蔑茨科同志说的是,古英语的d或dh变成现代英语th的例子。谢谢您的理解。 “古英语的d或dh变成现代英语th的例子”,其实跟我的原意还是稍有偏差。我的原意是,OE的-d(没有-dh/ð/θ)变成现代英语的-th的例子,其中暗含的前提是,OE的-d对应的须是原始日耳曼语的-th(比如that/three...etc),也就是原始印欧语的-t。 如果您没有理解错我的意思,烦请举例5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