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
发布于:2010-11-19 09:30
""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等等" 说北方话入声消失也是举其大概,毕竟晋语占北方方言的比重很小。上古汉语黏着成份多,这点可参照最接近的羌语支语言。“好学校”“好学”的好字就是语音屈折变化,这不是屈折型语言的特点之一吗。世界上没有纯粹的语言类型。 |
|
地板#
发布于:2010-08-18 11:54
不错,等我掌握了英语以后,就学一学古英语.
但是不知道有什么条件下可以学习古英语. |
|
|
5#
发布于:2010-08-11 09:35
"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等等"
这句不知道是从哪引用的,晋语就保留了入声,就是所谓的山西话,除了运城一代外,其他地方都保留了入声,当然还包括在内蒙的山西人。 汉语屈折的说法只是猜测(因为英语等印欧语言有个从繁到简的过程,难道汉语也一定要遵循这个过程?),汉语从有字的那天起就一直没有脱离表意文字的轨道,即使从心理角度讲也不大可能是屈折语。 |
|
8#
发布于:2010-06-14 20:10
根据李赋宁的《英语史》,英语发展的时期可分为:
1、古英语时期。从公元五世纪中叶开始,到公元十二世纪中叶为止。 2、中古英语时期。从公元十二世纪中叶开始,到公元十五世纪中叶为止。 3、现代英语时期。约从公元十五世纪中叶开始。 语言学家Henry Sweet把古英语时期称为“词形变化完整时期”,把中古英语时期称为“词形变化削减时期”,把现代英语时期称为“词形变化消失时期”。 英语词形的变化仅限于名词、代词、动词。在欧洲语言当中,只有英语没有形容词的词形变化。英语动词的词形变化也比较简单。 王力在《汉语史稿》中,对汉语发展的时期提出一个初步意见: 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时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特点: ①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 ②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③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了去声),等等。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时期。【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特点: ①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 ②处置式的产生; ③完整的“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应用; ④形尾“了”、“着”的产生; ⑤去声字的产生,等等。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特点: ①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②-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③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等等。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现代汉语的特点: ①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 ②大量地增加复音词,等等。 |
|
|
10#
发布于:2009-12-11 19:55
诚然,现代英语与古英语相比确实已经演变的面目全非了,不过我认为汉语2千年来的变化远大于英语的变化。1.英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语法的简单化。但汉语又何尝不是呢?且不说在文字出现前的上古汉语是否属于屈折语言,就说中古汉语的语法,跟现代汉语的语法相比的话,恐怕一点不会亚于英语的从屈折语言演变为分析型语言的变化吧?2.词汇。现代英语半数为非本族词汇。但汉语的词汇演变、分化、延伸、吸收我觉得也是大于英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