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相信安拉分别给亚伯拉罕、摩西、大卫和耶稣每人啟示了一部经典。「但是先知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天书失传了。大卫(达伍德)之书(诗篇)、摩西(穆萨)之书(讨拉特)、和耶稣之书(福音书)又被篡改了。」[1] 只有通过天使吉卜利里(加百列)啟示给穆罕默德的古兰经被保存了下来,而且确实「连一个标点一个单词都没有被更改或丢失。今天看到的样子跟起初啟示给先知穆罕默德的样子是一模一样的。」[2] 如此的话它就不是穆罕默德的个人杰作,而是一个神蹟。每位先知的先知身份都要藉由神蹟来证实。古兰经被认为是证实了穆罕默德先知身份的真主的神蹟。 「穆罕默德所声称的唯一神蹟就是古兰经 ... 古兰经是唯一完整如初地被传承下来的神啟的天经。经文内容没有任何的篡改,语言的原始纯正性也丝毫没有受到污染。」[3] 穆斯林确实认为古兰经是一个文学上的奇蹟,是其他文学作品所无法匹敌的。它不是一部人类的杰作,而是一个神啟的奇蹟,每一个文字和标点都是来自天上的啟示,我们现在手裡所拿到的跟当初所啟示的没有任何差别。 杰作是出自人类之手。神蹟是出自神(真主)之手。任何神蹟都要超越最好的杰作。而且神蹟不可能通过人为的努力而「改良」,因为那样的话就等于承认说神蹟-即神(真主)的工作-是有缺陷的。 一个杰作是在某一特定的领域裡超越了其他的作品。比如,一个工程学的杰作没有必要一定有美学的要求。或者说一个艺术杰作不一定要符合工程学的标准。一个插花艺术的杰作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它闻起来也很香。 穆斯林称古兰经不仅仅是人类文学界的杰作,而且是神啟的文学神蹟。但是这种说法却不符合事实。因为我们手裡拿的古兰经包含了明显的文法错误,这些错误是所有懂阿拉伯语的人都能轻易看出来的。 错误一 古兰经5:69 「信道的人、犹太教徒、拜星教徒、基督教徒,凡确信真主和末日,并且行善的人,将来必定没有恐惧,也不忧愁。」(Arberry) 「Innal-laziina 'aamanuu wal-laziina haaduu was-Saabi'uuna wan-Nasaaraa man 'aamana bilaahi wal-Yawmil-'Aakhiri wa 'amila saali-hanfalaa khaw-fun 'alay-him wa laa hum yah-zanuun.」 上面的经文中有一个文法错误。Saabi'uuna一词的词尾变化弄错了。 在其他两句经文中,同样的词语,而且是用在一模一样的文法结构中,它词尾的数格变化就使用正确了。 古兰经2:62「Innal-laziina 'aamanuu wal-laziina haaduu wan-Nasaaraa was-Saabi'iina ...」 古兰经22:17「Innal-laziina 'aamanuu wal-laziina haaduu was-Saabi'iina wan-Nasaaraa ...」 你能注意到,该词在5:69中写成了Saabi'uuna,在2:62和22:17中写成了Saabi'iina。在后两句经文中,这个词语的词尾变化是正确的,因为inna一词在句子的一开头引导了一种称为「nasb」的词尾变化形式(类似于宾格或虚拟语气的情况),而且「yeh」是「nasb的表征」。但是5:69中Saabi'uuna给出的是'uu, waw,它是「raf'a」(类似于主格或陈述语气的结构)的表征。所以这是一个明显的文法错误。 错误二 古兰经4:162 「但他们中学问渊博的,确信正道的-确信降示你的经典,和在你之前所降示的经典-和谨守拜功的,完纳天课的,和确信真主与末日的人,这等人,我将赏赐他们重大的报酬。」(Arberry) 「Laakinir-Raasi-khuuna fil-'ilmi minhum wal-Mu'-minuuna yu'-minuuna bi-maaa 'unzila 'ilayka wa maaa 'unzila min-qablika wal-muqiimiin as-Salaata wal mu'-tuunaz-Zakaata wal-Mu'-mi-nuuna billaahi wal-Yawmil-'Aakhir: 'ulaaa 'ika sanu'-tii-him 'ajran 'aziimaa」 muqiimiin一词应该改为muqiimuun。这个词语应该像句中其他名词那样用「raf'a的表征」来做词尾的变化。它前面的两个名词(Raasi-khuun和Mu'-minuun),还有它后面的名词(mu'-tuun)的确是变化正确了。有人争辩说这个词这样变化是为了突出和讚美拜功的行为,但学者伊本海提布(Ibn al-Khatib)说这是一种病态的推理(al-Furqan by Mohammad M. 'abd al-Latif Ibn al-Katib, Dar al-Kutub al-'elmiyah, Beirut,43页)。这样的推理违背了逻辑。为甚么要凸显作为宗教分支的拜功行为,而不是去强调作为宗教基本和根源的信仰呢?此外,这种逻辑是不是可以用于前面经文的文法错误呢?我们是不是可以下结论说Saabi'iin(拜星教徒)比那些信道的人和曾受天经的人更加卓越呢?为甚么他们在某句经文中更卓越而在我们看到的其他经文中又不卓越了呢?神(真主)比这个病态的逻辑要高明得多。这又是一个明显的错误。 错误三 古兰经20:63 「他们说:这两个确是术士。」(Arberry) 「Qaaluuu inna haazaani la-saahiraani …」 haazaani一词应该改为 haazayn。 haazaani这个词的词尾变化不正确,因为在这个名词句的一开头inna一词给主语引导的是一种称为「nasb」形式的词尾变化,「yeh」是「nasb的表征」。这是第三处错误。 错误四 古兰经2:177 「It is not piety, that you turn your faces to the East and to the West. True piety is this: to believe in God, and the Last Day ... to give of one's substance ... and to ransom the slave, to perform the prayer, to pay the alms. And they who fulfil their covenant ... and endure with fortitude.」(Arberry) (你们把自己的脸转向东方和西方,都不是正义。正义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经,信先知,并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履行约言,忍受穷困、患难和战争。这等人,确是忠贞的;这等人,确是敬畏的。) 「Laysal-birra 'an-tuwalluu wujuuhakum qibalal-Mashriqi wal-Maghrib wa laakinnal-birra man 'aamana billaahi wal-Yawmil-'Akhiri wal-malaaa-'ikati wal-Kitaabi wan-nabiyyiin: wa 'aatal-maala 'alaa hubbihii zawilqurbaa wal-yataamaa wal-masaakiina wabnas-sabiili was-saaa-'iliina wa fir-riqaab: wa'aqaamas-Salaata wa 'aataz-Zakaata; wal-muufuuna bi'ahdihim 'izaa 'aahaduu was-Saabiriina fil-ba'-saaa'i wazzarraaa-'i ...」 在上面的经文中有五个文法错误。其中四个错误是时态上的错误,因为这个句子开始的动词tuwalluu用的是现在时,而其他四个动词却写成了过去时: 'aaman应为tu'minuu; 'aata应为tu'tuu; 'aqaama应为tuqimuu; 'aata应为tu'tuu。 上面的经文按现在的样子翻译成英文就成了:「It is not righteousness that ye turn your faces to the East and the West; but righteousness is he who believed in Allah and the Last day and the angels and the Book and the Prophets; and gave his wealth, ... and performed prayer and paid the alms。」 但是英文翻译者注意到了这种时态的不一致,就将动词「believed」、「gave」、「performed」和「paid」更正为现在时态。(例如见Arberry、Pickthall、Yusuf Ali和Rodwell的翻译版本)。 第五处错误是saabiriina一词的词尾变化错误。它应该像前面的muufuuna那样变化成saabiruuna。 错误五 古兰经3:59 "the likeness of Jesus, in God's sight, is as Adam's likeness; He created him of dust, then said He unto him, 'Be,' and he was." (Arberry) (在真主看来,尔撒确是像阿丹一样的。他用土创造阿丹,然后他对他说:「有」,他就有了。) "Inna massala 'Isaa 'indal-laahi ka-masali 'Adam; khalaqahuu min-turaabin-sum-ma qaala lahuu kun fa-yakuun." 上面的经文按阿拉伯文所呈现的原意翻译成英语应为:「The likeness of Jesus with Allah is as the likeness of Adam. He created him of dust, then He said to him 'Be,' and he is。」这是Pickthall的翻译。请注意他是按阿拉伯文原来的样子来翻译yakuun(is)的,也就说用的是现在时态。 Yakuun(英文作「is」)这个词应该写成kana(「was」),这才跟前面的动词「said」的过去时态保持一致,Arberry、Rodwell和Yusuf Ali的翻译本就是这样更正的。这是第五个错误。 错误六 古兰经21:3 "The evildoers whisper one to another ..." (不义者秘密谈论说…) "Laahiyatan – quluubuhum. Wa 'asarrun-najwallaziin zalamuu..." 'asarru应为'asarra。上面的句子是个动词句,即动词放在(阳性)主语之前,这样的句式规则是如果句中讲到了动词句的施动者即主语的话,动词必须是第三人称(阳性)的单数形式。(在用「阴性词」替代两个「阳性词」时也适用这一规则)。但是上面的古兰经经文中用的动词是复数的形式。看看下面的古兰经经文是如何遵守这一规则的:3:52;10:2;16:27;16:35;3:42;49:14。 错误七 古兰经22:19 "These are two disputants who have disputed concerning their Lord." (Arberry) (这两派是相争的,他们进行他们关于他们的主的争论。) "haazaani Khismani 'ikhtasamuu fi rabbihim ..." 在阿拉伯文中,像英文一样单词有数的变化。在英文中有两种数:单数和复数。所以在英语裡两个人应该当成复数。但在阿拉伯语中有三种数:单数、双数和复数。所以在阿拉伯语中,动词和名词数的变化是根据单数、双数或复数来定的。上面经文中的动词的变化似乎表明主语不止两个人。但经文说的只有两个人。所以句中应该用双数的规则,'ikhtasamuu应为'ikhtasamaa。所以这又是一个错误。 错误八 古兰经49:9 "If two parties of believers fight, put things right between them." (Arberry) (如果两伙信士相斗,你们应当居间调停。) "wa 'in-taaa-'ifataani mi-nal-Mu'-miniinaq-tatalu fa-'aslihuu baynahumaa." 这句经文中的错误跟前面这个一样。主语的数是双数,但动词用的数的变化却似乎说主语是复数。所以动词'eq-tatalu应为'eqtatalata。 错误九 古兰经63:10 "O my Lord, if only Thou wouldst defer me unto a near term, so that I may make freewill offering, and so I may become one of the righteous." (Arberry) (我的主啊!你为何不让我延迟到一个临近的定期,以便我有所施捨,而成为善人呢?) "... Rabbi law laaa 'akhartaniii 'ilaaa 'ajalin-qariibin-fa-'assaddaqa wa 'akum-minas-salihiin." 动词'akun的变化不正确。它应该写成'akuuna,也就是说,最后的辅音必须要有元音「a」,而不是没有元音,因为动词'akun是用在一种虚拟语气中。实际上之前的动词('assaddaqa)被正确变化,是用在一种虚拟语气中。原因是在阿拉伯语中如果某些词语(huruf nasebah)放在了前面,那现在时态要用在虚拟语气中。一个这样的词语是「causative fa」。 错误十 古兰经91:5 "By the heaven and that which built it." (Arberry) (以苍穹及其建筑者发誓) "was-samaaa-'i wa maa ba-naahaa." ma这个词在阿拉伯语中只用于非人格的事物。但是上面经文的主语是真主。所以此处应该使用的阿拉伯词语是man(意思是「him who …的他」)。Arberry是这样翻译这句经文的:「By the heaven and that which built it」意指真主。然而Pickthall的翻译就纠正了这个非人格的代词(ma, that which),将其翻译为「By the heaven and Him Who built it」。 其实Pickthall还纠正了下面两句经文: And the earth and Him Who spread it.(以大地及其铺展者发誓。)古兰经 91:6 And a soul and Him Who perfected it.(以灵魂及使它均衡者发誓。)古兰经 91:7 Yusuf Ali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将上面的经文翻译成:「By the firmament and its wonderful structure」。所以主语「真主」在他的翻译中根本就没有出现。他在一个脚注中给出了他这样翻译的理由:此处和后面的从句中的ma masdariya最好用名词来翻译。但banaha中的bana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过去时态的动词,像Arberry和Pickthall这样的翻译才是正确的。ma本该是man(意思是「who」),在这种背景下它本该写成「Who」,「W」要大写。 错误十一 古兰经41:11 "Then He lifted Himself to heaven when it was smoke, and said to it and to the earth, 'come willingly, or unwillingly!' They said, 'we come willingly.'" (然后,他志于造天,那时,天还是蒸气。他对天说:「你们俩顺服地,或勉强地来吧!」它俩说:「我们俩顺服地来了」。 "... faqal laha wa lel-Arad 'iteya taw'aan aw karha qalata atayna ta'e'een." 天和地在阿拉伯语中是阴性名词,「they said」中动词said应是阴性和双数(qalata),但句末的形容词「willing」是阳性和复数(ta'e'een),这就违背了形容词应该跟它们的名词保持数的一致和性的一致这个规则,所以用作复数的ta'e'een应该改为用作阴性双数的ta'e'atain。 错误十二 古兰经7:56 "The mercy of God is near." (真主的慈恩确是临近行善者的。) "... inna rahmata Allahi qaribun min al-mohseneen." 上面的经文是一个名词性的从句。在这样的从句中谓语应该跟从句主语(rahmata)保持性的一致。Qaribun(意指「临近」)是rahmata Allahi(「真主的慈恩」)的谓语动词,它们应该在性方面彼此相配。但在这句阿拉伯经文当中却不是这样的情况。Rahmata是阿拉伯语的阴性词,所以qaribun(阳性词)应该改为qaribah(阴性形式)。 在其他的古兰经经文中这一规则就被正确地遵守了。例如,在古兰经9:40中我们读到:「Kalemat ul-llah heya al-'ulya」。这裡的话Kalemat和heya都是阴性词。如果说成:「Kalemat ul-llah howa al-'a'la」就错了。或者说成:「... inna rahmata Allahi qaribun min …」也是同样错误的。 错误十三 古兰经7:160 "We divided them into twelve tribes." (我把他们分为十二支派,即部落。) "wa qata'nahom 'ethnata 'ashrata asbatan." 不应该用asbatan而应该用sebtan。 在阿拉伯语中它的字面意思是「twelve tribes(十二个部落)」。这在英语中是正确的,但在阿拉伯语中是不正确的。在阿拉伯语中,它应该说成twelve tribe,因为一个用大过十的数字计算的名词应该是单数。这一原则在其他经文裡被正确地遵守了,例如7:142;2:60;5:12;9:36;12:4。 古兰经包含了一些不完整的,没有注释的帮助不能完全被理解的句子;外来的词语,不熟悉的阿拉伯词语,和用作除标准意思之外的其他用意的词语;性和数不一致的形容词和动词;不合逻辑不合文法的有时没有指示物的代名词;在有韵律的段落中跟主语相距遥远的谓语…总之,古兰经有一百多处偏离正常规则和结构的地方…('Ali Dashti, 23 Years: A Study of the Prophetic Career of Mohammad, Mazda Publishers, Costa Mesa, California, 1994,48,50页) 所以说,上面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这样的错误。 上面的有些错误并不是现代批评家的新发现。它们从伊斯兰的第一个世纪开始就被穆罕默德一些最亲密的追随者所发觉。据传,奥斯曼在看完古兰经的第一个标准版之后,说「我看出裡面有文法错误,阿拉伯人将用他们的语言正确地读它。」[4] 穆斯林学者伊本海提布在他的着作al-Furqan中也引用了上面的传言,他还提到了另一个据说是穆罕默德的一个妻子阿伊莎所讲的传言,说「在安拉的天经裡有三处文法错误,它们是抄写员的过错: 古兰经20:63 "Qaaluuu inna haazaani la-saahiraani ..." 古兰经5:69 "Innal-laziina 'aamanuu wal-laziina haaduu was-Saabi'uuna wan-Nasaaraa man 'aamana bilaahi wal-Yawmil-'Aakhiri wa 'amila saali-hanfalaa khaw-fun 'alay-him wa laa hum yah-zanuun." 古兰经4:162 "Laakinir-Raasi-khuuna fil-'ilmi minhum wal-Mu'-minuuna yu'-minuuna bi-maaa 'unzila 'ilayka wa maaa 'unzila min-qablika wal-muqiimiin as-Salaata wal mu'-tuunaz-Zakaata wal-Mu'-mi-nuuna billaahi wal-Yawmil-'Aakhir: 'ulaaa 'ika sanu'-tii-him 'ajran 'aziimaa.'」[5] 参考书目: 1. Teaching of Islam, Islamic Council of New South Wales,15页 2. Teaching of Islam, Islamic Council of New South Wales,18页 3. Introduction to Pickthall's translation with transliteration, the Burney Academy, Hyderabad,24页 4. Al-Furqan by Mohammad M. 'abd al-Latif Ibn al-Katib, Dar al-Kutub al-'elmiyah, Beirut,90页 5. Al-Furqan by Mohammad M. 'abd al-Latif Ibn al-Katib, Dar al-Kutub al-'elmiyah, Beirut,91页 本文翻译自M. Rafiqul和P. Newton的在线文章「The Qur'an: Grammatical Errors」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Newton/grammar.html |
|
沙发#
发布于:2014-06-07 18:18
我在一本講述阿拉伯歷史的書上看過 穆罕默德時代阿拉伯方言眾多 語法未統一 有些地方區分陰陽性 有些不......
在沒人出來制定語法規範時 語言的變動可能性很大 甚至每個街道 家庭都會有自己的方言或語法 即使現在 阿拉伯語也只是阿拉伯人的共同交際語 類似漢語的普通話 就像hongwei君說的一樣 現代阿語的語法是後來才有的 大天使加百列是靠神蹟傳給穆罕默德 所謂的神蹟肯定不是用嘴巴說話 當然就不用管是用啥方言說的 古蘭經那麼一大本 用正常速度說 恐怕至少要個兩三天吧 說完了穆罕默德只一個凡人能記多少? 神當然有更高的辦法 聽過心電感應吧 心電感應就是把思想透過無形的方式完整地傳達給對方 而且不會產生語音思維 假設真有一個高等的生命透過此法將一套思想體系 傳達給一個凡人 那麼那個人就可以不透過語音去記憶這些東西 而是內化成他的本能 思維 當穆罕默德要將這套思想傳給世人時 他只能用文字紀錄下來 他不可能也用心電感應 就像人和溫度計一樣 同時都能感受到溫度 但是人只有感覺沒有明確的概念 而溫度計確能表達出準確的數據 這是個比喻 可以認為穆聖就是那溫度計或擁有那個溫度計技能的人 而我們就是一般人 穆聖從加百列那得到了一種思想 而只有他能轉換語言 那當然就是轉換成他自己的語言 他要傳給他人就是依他自己的語言 矛盾在說話中都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任何人都沒去追究而已 矛盾就是真理 穆聖說要用阿語去理解古蘭經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將一套思維轉換成語言文字就必然會有偏離 有句話說一種語言就是一種思維 翻譯就是將一套思維轉成另一套思維 那偏離就更遠了 所以 翻譯只是為了容易理解 要更好地理解古蘭最好就是要培養阿語思維 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揣摩該經文的原意 |
|
|
板凳#
发布于:2014-06-07 01:13
jackzhsshcn2008:希伯来圣经(旧约)大部分是用希伯来语写的,极少部分是用亚兰语(就是阿拉米语)写的,新约是用希腊语写的。无意争论,只是说明一下,《圣经》里其实包括了三种写作语言。回到原帖仅就希伯来语的部分而言,同样存在所谓的“文法错误”,只要以同样的观点对照圣经成文千年后语法学家总结的语法~~ 至于其他的部分,不排除类似的可能性~ |
|
地板#
发布于:2014-06-06 14:08
hongwei0315:时隔多年,想起这个问题,尤其是这位声友的回复。赞同版主的观点! |
|
|
4#
发布于:2014-06-06 13:40
|
|
5#
发布于:2014-06-06 12:07
关儿小晕:作为一个在校阿拉伯语系大学生,我支持楼主,我的导师---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博士告诉过我们,古兰经中确实有部分很明显的语法错误,他也因此请教过很多阿拉伯人,阿拉伯人自己也无法解释。很有意思的是我们老师在生活中就会故意犯一下这些古兰经中出现的类似...回到原帖时隔多年,想起这个问题,尤其是这位声友的回复。 补充回复如下: 圣书作为经典,传承过程中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古兰经》如此,《圣经》也不例外。但是,要清楚的一点是,语言在先,语法在后。古典阿拉伯语的语法是在古兰经成文之后几个世纪后的总结。成文的经文,最初甚至没有字母点。因此,今天的奥斯曼定本包含多层内容:纪录者的语言(方言),添加字母点之后的语言(方言),添加元音符号之后的语言(方言)。 |
|
7#
发布于:2013-08-10 10:30
|
|
8#
发布于:2013-08-09 23:45
epii10:其实这篇文章早就被反驳过了:感谢 去看看~ |
|
9#
发布于:2013-08-09 21:42
其实这篇文章早就被反驳过了:
http://www.angelfire.com/mo/Alborhaan/Gram.html#top |
|
10#
发布于:2012-07-03 22:46
回 夜青花 的帖子
夜青花:谢谢,在银川刚听过伊玛目念这一章,感觉超级震撼~ 古兰经诵读也是一门学问 有很多诵读的规矩 同时还有不同的诵读大师自己的发挥 很讲究的~~ |
|
11#
发布于:2012-07-03 19:11
回 hongwei0315 的帖子
hongwei0315:抄写的话 开端章 整个古兰经的第一章 呵呵~ (2012-07-03 17:33) 谢谢,在银川刚听过伊玛目念这一章,感觉超级震撼~ 对于古兰经的遣词造句能够刚好形成如此浑然天成的念诵,简直像美妙的诗歌一样动听感到佩服,因为即使完全听不懂也阻止不了我完全沉浸到那种仿佛来自远古的韵律里去... |
|
|
12#
发布于:2012-07-03 17:33
回 夜青花 的帖子
夜青花:我还一直觉得古兰经经过那么多年,那么多代先知和那么多人检验是阿拉伯语的标准典范,是不会出错的呢。 抄写的话 开端章 整个古兰经的第一章 呵呵~ |
|
15#
发布于:2012-07-01 14:52
回 hongwei0315 的帖子
hongwei0315:这里也顺便艾特一下msqshuai 我还一直觉得古兰经经过那么多年,那么多代先知和那么多人检验是阿拉伯语的标准典范,是不会出错的呢。 那么能不能推荐一章绝对没有问题的经文给我抄写呢? 我非常喜欢阿拉伯文字,现在正在熟悉他们,想要有篇绝对不会错的经典来当范文。 |
|
|
16#
发布于:2012-06-10 11:47
作为一个在校阿拉伯语系大学生,我支持楼主,我的导师---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博士告诉过我们,古兰经中确实有部分很明显的语法错误,他也因此请教过很多阿拉伯人,阿拉伯人自己也无法解释。很有意思的是我们老师在生活中就会故意犯一下这些古兰经中出现的类似的语法错误,然后阿拉伯人就会给他纠正,当老师说古兰经里也这么说时,阿拉伯人就会回避这个问题~
|
|
18#
发布于:2012-03-20 18:08
1400年来的伊斯兰文明,系统的阿拉伯语古兰经语法学,中亚的、波斯的、次大陆的、印度支那的、奥斯曼人的、北非的、安大略西亚的、中国的...无数的,本族的、外族的、白种的、黑种的、蒙古人种的、...爱孜海尔的、布哈拉的、北大的...阿拉伯语古兰经语法学精英们 ... 我们应虚心的,静下心来学习他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
|
19#
发布于:2012-03-20 00:38
回 Nyuggu 的帖子
Nyuggu:古兰经是神跡? 这里也顺便艾特一下msqshuai Nyuggu 我知道你对很多语言有研究,我不清楚你阿语的水平如何,有机会可以多多交流。提一句,和声友交流中以回复的方式转帖又不注明,有些不合适。当然啦,如果那个地方的文章是你的作品,就另当别论了。因为看到你在帖子主题里面注明转发。 其次,不知道你是不是基督徒。我希望,你转这篇东西过来,只是为了和声友们,和阿拉伯语爱好者们探讨阿拉伯语的问题,探讨古兰经中的语法问题,而不是出于宗教目的。 我去查看了源网站,说实话,我不喜欢这种信徒之间互相指责互相挑刺的动作。当然,基督徒会拿出伊斯兰教中对于天经的说法作为理由,但是,无论如何,这种互相的指责,断然没有好的结果。 再次,关于宗教的问题,比较敏感,非常特殊。我并不是说在我们国家特殊,而是很多问题,信徒与非信徒是很难交流的。比如说,信仰的本质,比如说,天经的性质,比如说,天经的翻译,比如说,天经的记载于历史的关系。声明一点,我不站在任何宗教一方为其辩护。基督徒在攻击伊斯兰教徒的时候,知不知道他们奉为经典的希伯来圣经中也存在矛盾?知不知道希伯来圣经的记载也源自近东各个民族的共同文学素材?知不知道圣经的翻译也存在谬误?我曾在某网站见过一位振臂高呼攻击基督教的人,列举出圣经中一系列的矛盾、错误,当我指出他不应从汉英译本考察时,他就开始质问我为什么上帝降示了圣经就不管翻译了。这样的争论有意义么?同样,从基督教的角度出发,批驳古兰经不是天经,又有什么意义?殊不知这个世界已经被科学主义搞成了这般模样,物质至上的时代,人们需要的是心灵的净化。就让宗教做宗教吧,有什么不好。 最后,我作为阿语专业的人,尚未曾通读古兰经,也算汗颜了,尽管我一直在缓慢地阅读。关于语言的问题,关于这篇转文中提出的问题,我会仔细研习的。近期我比较忙,但是总归我会一一对照考察的。 最最后,关于语言和语法的解释,理论上讲,总会有说法的。每个民族都有做这种事情的人。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些问题应该是有解释的,而且可能在提出问题的人看来,是比较牵强的。然而,说到底,语法本身就是第二位的,是人总结出的,语言本身也存在非理性的可能。否则,也不会有那些令人头痛的所谓“例外”了。 明早须早期去学校办公。晚安~ 祝好~ 希望我们声同里面不要过多渲染宗教气氛,多以语言为重。不过热烈讨论的气氛还是值得推崇的。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