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误以为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是同一种语言或很接近的语言,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尤其令伊朗人比较愤慨,因为他们在内心是绝不认同被当成阿拉伯国家人的。
一、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使用同一种字母,但并不表示两者是同源的。 虽然阿拉伯语和波斯语都使用阿拉伯字母(当然波斯语增加了一个表示G音的字母),但这并不代表两者是一种语言。 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似乎很难理解。可是只需要想想: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越南语甚至汉语拼音都是使用同一套拉丁字母体系的,而它们各自并不是同一种语言,也并不同源,如果能想通这个问题,其实波斯语和阿语的关系也是如此。 阿拉伯字母随着宗教的原因在世界上传播得很远,至今除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之外,尚有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语言官方地使用阿拉伯字母。至于非官方的使用阿拉伯语的语言就更多了,甚至包括欧洲的波斯尼亚语(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几乎是一种语言),甚至中文!中国回族曾有用阿拉伯语拼写汉语的习惯(这就是所谓的小儿锦),当然不是官方的拼写法(因为中国官方的汉语字母拼写法是汉语拼音)。 如果算上历史曾用过的,就更多了:马来语、土耳其语、索马里语等等。 这些林林总总的语言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使用阿拉伯字母。并不代表它们都是阿拉伯语或其变体。 二、波斯语确实使用很多阿拉伯语词汇,也吸收了一部分阿语的语法现象 由于历史和宗教原因,阿拉伯和波斯文化互相影响是极深的。这导致了波斯语大量吸收阿拉伯语词汇,尤其是和宗教、哲学、文化相关的一些词汇。据统计现代波斯语仍在使用阿拉伯语词汇的比例高达70%以上。如果一种语言的词汇有70%以上是受另外一种语言影响的,那么这种语言的语法现象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另外一种语言的影响了。 这里只举一个例子: 波斯语的名词复数词尾是-ha或-an,只有两种,很简单. 但阿拉伯语的名词复数词尾就千变万化,极为复杂了。 由于波斯语受阿拉伯语影响太深,导致一部分阿拉伯语名词连同其千变万化的复数形式一起吸收进入波斯语。比如Alem(科学家)的复数(在波斯语里也)是olama. 这对于普通伊朗人而言,就好象是在学两个新单词了。 类似的情况就像英语里部分单词的复数照搬了拉丁语的形式: antenna antennae 但毕竟英语里类似的情况很少,而波斯语中则是大量出现的。 当然一种语言大量吸收另外一种语言的词汇,仍然不代表两种语言就此同源。试比较日语和汉语,也大量相互吸收对方的词汇。尤其是日语中以汉字或汉语为源头的单词也占到60%以上了,但日语和汉语是两种很不相同的语言。 三、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底层和系属都不同 在语言学上,真正深入一个语言内核成分的,是其词汇和语法底层。恰恰在这两个方面,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相差甚远。 初学波斯语的人会发现一个惊讶的现象:越是初级的波斯语单词,似乎看起来越像英语! 比如父亲:波pedar 英father 母亲:波madar 英mother 坏: 波bad 英bad 星星:波setar 英star 身体:波badan 英body .... 如此等等 聪明的人也许会猜到,这是否意味着波斯语和英语有同一个远祖呢?回答:完全正确! 无论是波斯语还是英语,它们都属于印欧语系,也就是说在亘古时代,波斯人和英国人(当然也包括法国、德国、俄罗斯、北印度人)都是同一个祖先! 尤为奇特的是,希特勒念念不忘的什么“雅利安”其实和“伊朗”是同源词,在远古印欧语里表示的是光明的意思! 所以现今的伊朗人总是很强调自己虽然是个伊斯兰民族,但文化和血缘上和阿拉伯人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他们有着来自于欧洲的远祖。而阿拉伯人则不同,他们的祖先来自亚非交接的地方,现在还住在那里。 回到语言学上,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区别其实也代表着印欧语和闪含语的区别。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等语言属于闪含语系,这种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词根由辅音构成。比如ktb可以表示任何和读写有关的事务,具体填上什么词根,就会构成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语法形态,比如kitab就是书,而kataba则是他写的完成时,yaktubu则是他写的未完成时,总之这类语言最重要的是辅音词根,所以在书写上有省略元音的习惯。元音可以根据语法和上下文,由朗读者自己补进去。这就是为什么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以及古埃及语)都有不写元音的特点。可惜的是,这套书写方法完全不适合于印欧语系。印欧语的词根不是辅音而是音节,所以必然将元音也视为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能任意加以省略!试比较英文的write, writes, writer, writing, wrote 无论怎么变化,词根都是wri(o)t 变动的只能是词尾,大部分纯正的波斯语单词也是如此!所以用阿拉伯语字母记写波斯语,省略元音是没有意义以及容易出错的,例如在面临一个新单词的时候,就不知道省略的元音到底是哪个。但波斯在历史上长期使用这种书写法,成了定规了,所以既不需要,也没有办法加以更改。 反倒是我国的维吾尔语改革了阿拉伯语不适合的拼写习惯,增补了几个元音字母,使得维吾尔语的单词读音不会出现模糊化。 四、波斯语在一定程度上比阿拉伯语简单 总的来说,波斯语的语法没有阿拉伯语那么复杂。上文的名词变复数就是一个例证。动词也是如此,波斯语的动词体系和英德法等语言比较接近,没有双数的变化,词根也比较规则。 尤其是波斯语的发音,没有阿拉伯语那几个不容易发的音。比如顶音,喉音等,波斯语都相应作出了极大的简化。基本上能正确读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就可以正确读波斯语。但能读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却离正确地朗读阿拉伯语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这是偶尔心血来潮随意写的。其中阿拉伯语的ktb词根构词部分参考了德语维基百科,其余没有查任何学术资料,因为本来就是写着玩的) |
|
最新喜欢:![]() |
沙发#
发布于:2011-08-08 21:50
|
|
地板#
发布于:2011-08-07 18:38
楼主说的不错,确实是那么一回事儿,了不起啊,把这么复杂的问题讲的那么清楚,感谢
![]() ![]() ![]() ![]() ![]() ![]() ![]() ![]() ![]() ![]() |
|
|
4#
发布于:2011-08-07 15:36
历史好长好久的感觉
学习好远好深的感觉 谢谢 |
|
|
5#
发布于:2011-08-06 22:48
引用第4楼dariush于2011-08-06 20:16发表的 : قرمز 虽然和土耳其语kırmızı,阿塞拜疆语qırmızı,哈萨克语қырмызы同源,但它不是突厥语,是阿拉伯语。 突厥语自古意为“红色”的词是kızıl,古突厥文“暾欲谷碑”上就有这个词(如下)。现代突厥语言中貌似只有上述三种语言里才有,其他突厥语里没有。 图片:捕获.JPG ![]() قرمز 来自阿拉伯语قرمز,而这个词原本也不是阿拉伯语而是梵语。具体的词源和本意可以参考英语crimson的词源: http://www.etymonline.com/index.php?term=crimson 看过解释之后,感觉它的来头有点小恶心... |
|
|
6#
发布于:2011-08-06 20:16
在一般语境下,不同词源的同义词或用语之间可以换用的情况还是不少的,最常见的可能是“谢谢”,伊朗人常用的就有三种形式:متشکّر، ممنون، مرسی ,来源各不相同。
但同义词之间存在略微差别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就拿楼主文中的عالم(复数为علماء),可以理解为“学者”,一般是指“宗教学者”或“伊斯兰学者”,带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含义,而波斯语词 دانشمند “学者”的涵盖面更广。 当然,波斯语词中可能仍有不少是源自周边的其他语言的,比如قرمز 红色这个词来源于突厥语,而阿拉伯语的红色سرخ 也被波斯语借用了,如صليب سرخ “红十字”等。这样的情况也是不少的,波斯语的发展时间较长,各种历史变化又使得很多其他语言(主要是周边地区)的成分进入其中,相当有意思。 |
|
7#
发布于:2011-08-05 09:50
回 2楼(dariush) 的帖子
dariush的体会很精辟,请问与阿语词同义词的波语词和这些阿语词可以自由换用吗?意思没有区别吗? |
|
8#
发布于:2011-08-03 22:20
总体不错,有几点大家可以探讨探讨:
阿语词的比例始终是个不容易确定的数字,70%似乎过高了,实际运用中30~40%应该更接近些。很多情况下,波斯语都有阿语词的同义词可以用; 波斯语以阿拉伯字母书写,部分元音的省略(短元音,长元音和双元音基本上还保留了字母)会造成书面语言理解上的小问题,但影响应该比较有限。对于波斯语来讲,省略元音的书写方法很早就存在,古波斯语也曾经借鉴过闪语的特点。 个人学习体验,波斯语的语法特点包括:名词没有性、格的概念,形式比较固定,多数单复数变化为规则变化;派生词不少,特定意义的后缀比较常见;名词、形容词等的组合通过“耶扎菲”结构,灵活简单;动词虽有词尾人称的变化,但绝大多数都是规则的,时态的概念跟英语接近;主宾谓结构的句型,句子结构较清晰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