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rit
黄金十字骑士
黄金十字骑士
  • 声同版主
  • 声同贵宾
阅读:4998回复:15

[语言交流]德語語音的幾個注意事項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0-12-31 13:01
在下在吳語版塊曾談到語言認同的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語音。學好一種文字和說好一種語言是兩碼事,一個人可以完全不辨清濁,同樣能把梵文學得出神入化。當然,現在的外語學習者都開始注意自己的語音,只是,時常存在刻意模仿或隨意模仿的失誤,例如,學習英語的時候總是一口最表面化的美國音——這和不注意語音一樣是一塊誤區。
這裡就談談德語語音應該注意的地方。

1)    德語語音概況
德語民族共同語(Hochdeutsch)嚴格來說只是一個通融全民族的書寫系統,融合東西南北的詞彙和語音,因此也就沒有標準的發音規則可言。另一方面,德意志民族在今日不存在任何強權政治,簡單地以某地方音作為全民族標準語音的做法必然不得人心,所以,諸如“某地語音最標準”的說法只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大可不必在意。對於有心學習德語的朋友來說,從一開始就選定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發音模式,從今往後以模仿這種發音為主,同時兼顧其他地方語音,是最好的一個策略。在下八年前在高中自學德語的時候,既沒有老師,也沒有同學,獨自一人,就是以舞台發音作為模仿對象的(反覆聽巴赫的清唱劇CD),進入大學之後才開始漸漸吸取一點周圍人通用的發音習慣。從聽覺上來說,舞台發音自然十分優美(畢竟是莫扎特、貝多芬們用來譜寫德國歌劇的語音),也很清晰,但是,注意事項比較多,要掌握好似乎須花費點精力。

2)    濁塞音
德語濁塞音(b,d,g)的問題和漢語相似,從地域上看,大體南部方言濁塞音已經清化(和英國英語相似,只是比英語更甚),北部方言仍保留全套濁塞音,今天德語書面語中的濁塞音是吸取北部語音的結果。另外,德語的清塞音一般送氣(南部送氣較弱,近乎不送氣),即使濁塞音清化,也能相區別,所以,在一般的德語教學中,塞音的清濁問題不會被過多地強調(比較適合中國學習者,呵呵),濁音模仿成類似吳語的清音濁流也問題不大。當然,還是注意一下的好,能發標準就發標準,畢竟,北部德國人民還是願意聽到你一口乾淨的濁塞音的。
另外,在s或sch後的清塞音不送氣,這一點想必諸君都清楚。

3)    雙輔音
和英語一樣,現代德語的雙輔音只保留在書面語中,口語中一般已混同單輔音,如Kappe,只讀成kape。當然,相對存古的舞台發音還是很注意雙輔音的。在下還是建議諸君在口語中能費心發好雙輔音,畢竟,這對記單詞有好處,不然,在書寫時大概會搞不清該雙寫還是單寫。就這一點來說,美國英語比英國英語做得好。

4)    顫音
中國的初學者對顫音總是很感興趣。德語的顫音有舌尖顫音和小舌顫音兩種,一般舌尖顫音更清晰(相對意大利語來說,德語的舌尖顫音舌尖稍微靠後)。受法語的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發小舍顫音,但是,放眼德語區(包括瑞士和奧地利),舌尖顫音仍是主流,舞台發音就更不用說了。在下自己一般是發舌尖顫音的,只在讀法語藉詞的時候用小舌顫音。所以,對於喜愛舌尖顫音的朋友來說,學會發小舍顫音也是件錦上添花的事。
另外,像意大利語一樣,德語的舌尖顫音平時讀成閃音(顫動一下),只在出現雙輔音rr的時候讀成顫音(顫動兩下或多下)。這一點習慣要注意。

5)    元音e
德語元音e的發音比較隨便,只是在重讀音節中一定要讀成次高前元音[e]。當然,在舞台發音中是一律讀成[e]的,這一點大可不必強求,要是一律發成[e],聽起來反而做作。、
另外,次低前元音ä的長音現在多也發成[e:],何去何從,諸君自己看著辦吧。

6)    語調
不少無聲調語言有重音,德語就是一例。當然,無聲調指的只是不用固定的調形調高區分意義,並不是說語音中就沒有“調”。聽一下德語、意大利語和俄語,很容易就能發現三者習慣的調形是不同的。這是另外的問題,這裡不詳細討論。在下只是想提醒諸君,學習德語的時候不能執著於聲調。中國人總是對聲調特別敏感,在下的同學,不少人總是抓住一個重音附帶的高升調35(或24)不放,結果每一個詞的重音都帶有這麼一個類似北京話陽平的調,聽起來很彆扭。
一般來說,德語的重讀音節附帶有一個升調35/24或一個次高平調44,至於何時用升調,何時用次高平調,那是要看語感的積累的,而且,別的調形也並不是不可以出現,如升降調242、降調53/51、低升調13、低平調11/22等。一句話,就是沒有標準可循。
非重讀音節的調形比較簡單,一般是低平調11/22或中平調33,也就是說,是平調。所以,讀德語的時候切忌像漢語那樣抑揚頓挫,最好是一氣呵成,一平到底,只在需要強調的單詞的重讀音節上附帶一點起伏。

7)    長短元音
這一點簡直是老生常談。但是,中國人的母語特點就是元音不分長短,學外語的時候即使明白哪裡該長,哪裡該短,說出來的時候還是一個樣(奇怪的是,母語中明明有短促入聲的南部方言區人在學外語的時候仍然長短不分,好像普通話才是自己的母語似的)。

8)    閉音節
閉音節就是末尾沒有元音的音節。所以,不要把Strauss這一個音節讀成“施特勞斯”這四個音節。諸君應該明白了。在下也就不多說了。

9)  塞擦音pf
這是一個音,就像ts、tsch一樣,不可以分開來讀。


其他的規則問題,語法書上都有描述,也就不在這裡畫蛇添足了。
歡迎來希伯來語、藏語和德語板塊,希望能為有心人提供幫助,更希望一同成長。歡迎訪問我的語言文化空間http://blog.sina.com.cn/ankylotherium
ivrit
黄金十字骑士
黄金十字骑士
  • 声同版主
  • 声同贵宾
沙发#
发布于:2011-01-02 13:53
回 1楼(hizkuntzale) 的帖子
字母組er的發音,原則上就讀成[er],當然,這是舞台發音。

在現在的德國電視節目裡,er的重讀音節發[er],輕讀音節通常讀次低央原因,也就是比法語非重讀的e開口更大一些,類似於a。不過德國人並不會在意非重讀音節中的原因音質問題,所以不必太追究細節。在下本人在朗讀時一般還要讀出顫音,在平時說話時則視情況而定,要是顫音重要(如形容詞詞尾),則發音,要是顫音不重要,那就像法語那樣不發音了。

至於重音如何判斷。日耳曼語詞(詞根)的重音一律在第一個音節。如果有不確定的,可以查詞典,呵呵

另外,非重讀的前綴ver-,er-等中的er還是要一絲不苟地讀成[er]的。

德語中處於音節末的-l完全不除阻,也就是說,不能讀成法語那樣的“勒”,而要讀成“而”(近似模仿一下了)。舌尖位置比意大利語的-l靠前。
歡迎來希伯來語、藏語和德語板塊,希望能為有心人提供幫助,更希望一同成長。歡迎訪問我的語言文化空間http://blog.sina.com.cn/ankylotherium
ivrit
黄金十字骑士
黄金十字骑士
  • 声同版主
  • 声同贵宾
板凳#
发布于:2011-01-04 14:39
回 8楼(hizkuntzale) 的帖子
ern和elm音組中的e原則上還是要讀成[e]的,但是現在德國口語中一般不發音,只讀rn和lm(也就是輔音成音節)。詞尾en也是這種情況。
歡迎來希伯來語、藏語和德語板塊,希望能為有心人提供幫助,更希望一同成長。歡迎訪問我的語言文化空間http://blog.sina.com.cn/ankylotherium
ivrit
黄金十字骑士
黄金十字骑士
  • 声同版主
  • 声同贵宾
地板#
发布于:2011-01-04 14:42
回 9楼(kouhoutei) 的帖子
《德國之聲》,顧名思義,是德國的媒體,而且是德國官家的媒體。
說德語的國家不止德國。
沒有入聲的漢語也只是部分官話,恰巧北京話就沒有入聲。但是,入聲仍然是大部分漢語的特點,但是我們在中央電視台是聽不到的。
同理。
歡迎來希伯來語、藏語和德語板塊,希望能為有心人提供幫助,更希望一同成長。歡迎訪問我的語言文化空間http://blog.sina.com.cn/ankylotherium
ivrit
黄金十字骑士
黄金十字骑士
  • 声同版主
  • 声同贵宾
4#
发布于:2011-01-04 14:45
回 7楼(Qasoqaanga) 的帖子
阿道夫同志確實是滿口的巴伐利亞顫音呢,呵呵。
媒體和政治的影響十分可怕,在那個年代,舌尖顫音突然備受德國人民的歡迎。
於是,那個年代之後的德國媒體就傾向於小舍顫音了。
另外,就像在下在原文中說的,中國學習者確實喜歡在顫音這個問題上糾結不清。
歡迎來希伯來語、藏語和德語板塊,希望能為有心人提供幫助,更希望一同成長。歡迎訪問我的語言文化空間http://blog.sina.com.cn/ankylotherium
ivrit
黄金十字骑士
黄金十字骑士
  • 声同版主
  • 声同贵宾
5#
发布于:2011-01-07 13:52
回 14楼(kouhoutei) 的帖子
德語民族共同語(Hochdeutsch)嚴格來說只是一個通融全民族的書寫系統,融合東西南北的詞彙和語音,因此也就沒有標準的發音規則可言。另一方面,德意志民族在今日不存在任何強權政治,簡單地以某地方音作為全民族標準語音的做法必然不得人心,所以,諸如“某地語音最標準”的說法只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大可不必在意。

在下在原文中這麼說了。

此外,人口是不能說明問題的。阿爾泰語系的三大語族之一的滿-通古斯語族使用人口還不到10萬,但它和使用人口數以千萬計的突厥語族是對等的。

在下說過,德語不僅僅是德國的德語。要是您最先就是指明您要討論的是所謂“標準發音”或德國媒體影視的發音,那咱們就可以省去很多唇舌了。確實,請使用小舍顫音吧,這是主流。
歡迎來希伯來語、藏語和德語板塊,希望能為有心人提供幫助,更希望一同成長。歡迎訪問我的語言文化空間http://blog.sina.com.cn/ankylotherium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