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发布于:2022-09-24 21:19
官话方言因为和普通话存在高度对应的关系,老一辈的人比较习惯以方言读音推测普通话读音。
比如西南官话——四川话中,危、微是二声阳平调,老一辈在讲普通话时可能会讲成二声阳平调。但是部分年轻人却截然相反,甚至出现了以普通话读音倒推四川话读音的现象,会把危、微的四川话读音误读为一声阴平调。
令人玩味的是,对岸的国语辞典中危是二声阳平调;微是同义多音字,读作二声阳平调,也可以读作一声阴平调(但是在词语的注音中,只使用二声阳平调)。
41#
发布于:2022-09-24 19:36
勇敢的书虫:就我所知,一个人如果从小说普通话的话,「一块钱」、「大块头」等词是不会读成3声的,读3声的一般是方言痕跡。「一块去」这个词普通话会加儿化音,实际读成「一块儿去」。我们这里似乎是「一块儿去」比较口语化,「一起去」倒是语气较文,有点书生气,常在...回到原帖
说实话我还真没听见过读3声的,很像值得是什么方言,没觉得有什么方言读成3声啊,刚听说啊,
42#
发布于:2022-09-24 15:33
就我所知,一个人如果从小说普通话的话,「一块钱」、「大块头」等词是不会读成3声的,读3声的一般是方言痕跡。「一块去」这个词普通话会加儿化音,实际读成「一块儿去」。我们这里似乎是「一块儿去」比较口语化,「一起去」倒是语气较文,有点书生气,常在学生口中听到。在生活中,有时还会因各种原因有意把句子口语化,或者说「俗化」,比如,改「一块儿去」为「咱一块儿走」,「一起呗」,「走着?」等等,通过变換用词和语气来修饰沟通过程。
43#
发布于:2022-09-21 09:42
类似的一些例子


宁,是多音字,但作姓时,读ning4声。但是现在的人们一般却读成ning2声。比如演员宁静。
甚至,宁可,这些本来读ning4声的这些词,经常都听到一些人读成ning2声。




还有,令狐,令读ling2声。但是现在的人们一般却读成ling4声。
44#
发布于:2022-09-21 09:37
我觉得一种可能是,在早期普通话或普通话的前身明清官话里,这些字读3声,或是读3声与读4声都可以


然后发展到现代,字典里就规定都读4声了
45#
发布于:2022-09-21 09:34
604692228:我觉得是一种方言化的过程回到原帖
我说的是普通话里的情况啊
46#
发布于:2022-09-20 15:35
alandelong:今天查字典,偶然看到个生僻字,眄,字典里写了读mian4声或mian3声都可以



看来在这类字的背后,是具有相同规律的语音变化
回到原帖
我觉得是一种方言化的过程
47#
发布于:2022-09-20 10:12
今天查字典,偶然看到个生僻字,眄,字典里写了读mian4声或mian3声都可以



看来在这类字的背后,是具有相同规律的语音变化
48#
发布于:2022-09-19 20:01
604692228:在我这基本读第四声的回到原帖
年龄大的人读3声的比较多
49#
发布于:2022-09-19 15:11
alandelong:我又想起,质量,教室,里的质和室。字典里都是读4声,但在生活里也经常听到读3声的情况


可能是相同的缘故
回到原帖
在我这基本读第四声的
50#
发布于:2022-09-18 18:42
我又想起,质量,教室,里的质和室。字典里都是读4声,但在生活里也经常听到读3声的情况


可能是相同的缘故
上一页 下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