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少有时间来了,每天最多也就是几分钟,偶尔有些个小思路或者简短的想法可能大家有自己看法可以讨论,分楼层发到一起来吧。
今天发现古汉语的某些句式和日语语法很对应,比如“A者B也”几乎完美等于“AはBです”。还有一些。很有意思。 |
|
板凳#
发布于:2018-01-19 21:06
之前在首页看到,可惜打不开,现在好像不在首页了_(:3 」∠)_ 我也记不清标题,应该是讲背单词或者语法学习的
|
|
7#
发布于:2018-01-16 01:24
台湾朋友跟我说在台湾土豆花生都是花生的意思。
|
|
8#
发布于:2018-01-15 00:43
回2楼的朋友,我也不是随便发主题帖,之前有一次无论如何不能发帖,换讨论区也还是不行,原因不明,后来发现只要将帖子里的某个字改个颜色也同样会造成不能发帖,至于是不是还有其他条件就不知道了。是不是分账号也不清楚,只从坏了之后,很多故障无法判断具体原因,貌似完全没有规律。你也可以测试一下,实在不行只能等了。
|
|
9#
发布于:2018-01-15 00:36
CCTV的广告里据说china是从汉语的地名昌南来的。外国人问“这是什么”,答曰“(来自)昌南”,所问非所答,于是地名被当做了物品名。想到了类似的还有,正好相反的例子,问加拿大印第安人这是哪?,回答是“窝棚”,结果印第安语言里的窝棚就成了地名,还有吉布提的国名意思是“我的锅”,还有英语里袋鼠的名称,是当地语言的“我不知道”。
以上例子,只充分的证明了一点,语言指代物品的非绝对性,这让我想起一个例子,对学习外语的方法有点参考作用。在某个场景下听到的词是不可能一定正确猜出词义的。我想到的一个例子是,两个人在森林里面相遇,语言不通,这时远处一只狐狸在跑,一个人指着说“yanukakuja”,那这个词可能的意思包括“狐狸”“快看”“在那”“又一只”“晚餐有了”“我们快跑”“它在跑”“后面有狼群”“抓住它”“你看清是什么了吗?”“有东西”“朝那边走吧”“(因为狐狸跑了,所以)快要来暴风了”“要下雨了”“这么大,真少见”…… 所以,根据前后词汇之类的猜词义用来学习外语,特别是资料极其少的语言的无字幕视频,凭借场景猜词义的做法,特别是踩完之后没有词典可以查阅,我觉得基本可以算作是愚蠢的。 |
|
10#
发布于:2018-01-14 21:10
今天学到两个词汇,闽南语的“土豆”指的是peanut,花生。而大陆说的土豆,闽南语就叫“马铃薯”。想一想比大陆有道理,豇豆,四季豆,豌豆,确实花生像是豆类,但是语言以习惯为主,不讲道理。
二是,日语里指民航客机里的洗手间有个专门的词トアレ,而不是トイレ,而这个トアレ在词典里一般没有。 |
|
11#
发布于:2018-01-14 17:20
樓主可以發主帖?
我發不了主帖,有很多資源想跟大家分享的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