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559回复:13
關於學習理解南島語焦點系統配列的一些感想
以前曾經學過一段時間的台灣南島語,台灣南島語最大的特點就是焦點系統(菲律賓塔加洛語也有),對於漢語母語者來說,架構差異不小,不好理解,加上當時語言素養不夠豐富,經常需要跟其他熟悉的語言進行連結(但這樣做終究有所侷限),當時覺得南島語跟日語的語序正好完全相反,所以以為可以透過日語來理解其語法。但是卻是越看越雲裡霧裡,雖然掌握了大致的架構,但是許多細節(尤其是虛詞和焦點的用法)始終沒有完全釐清,最終只能暫時中斷。
後來接觸到韓國閔善熙寫的"我的第一本印尼語文法"(中文版)後,我發覺到印尼語跟漢語的句法十分相似(一來也是因為印尼語已經沒有焦點系統了),既然南島語在沒有焦點系統後會發展得跟漢語如此相似,那台灣南島語到底有什麼難的呢? 我發覺到其實我當初根本就沒有徹底理解焦點系統,當時我認為焦點系統必須跟動詞連用才能作用,但後來發現有些句子沒有動詞,當初就是在這裡觸的礁。於是我開始找一些基礎教材(目前鎖定的目標是南勢阿美語,大陸應該是翻作阿眉斯語)從基礎開始再次學起,四年後的今天再去接觸這個語言後有了新的感受。 正好基礎教材的例句就是從無動詞句開始入手的: 图片:ScreenHunter_22 Oct. 31 18.04.jpg ![]() 我剛理解這些句子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俄語的前置詞по,直接格虛詞跟俄語的по用法上有點類似 比如說: 我有一隻狗,用俄語來說我覺得可以翻成: Один по псу у меня 我(今年)十歲了: Десять по возрасту мне
今天好天氣: Хорошо по погоде сегодня (確實,我還是試圖將南島語跟其他語言進行連結,人到了一定年紀思維會開始固化(大部份人應該都是6歲以後就開始了),跟過往經驗無法連結的話會感到不安,不過至少透過俄語,我終於對這樣的配列產生一點感覺了) 【動詞句】 图片:ScreenHunter_23 Oct. 31 18.04.jpg ![]() 對於塔加洛語焦點架構的本質有數種看法。這些看法如下: 一種看法認為塔加洛語的焦點系統是一種語態系統,由是觀之,可假定塔加洛語有以下幾種語態: 主動語態(Active voice) 被動語態(Passive voice,或曰「直接被動語態」(direct passive)) 方位語態(Local voice) 工具/受益語態(Instrumental/benefactive voice) 图片:ScreenHunter_24 Oct. 31 18.05.jpg ![]() 看過塔加洛語的例子後,不難發現塔加洛語的焦點系統最重要的成分有直接格標記ang和間接格標記ng,有些書認為表示地點、對象的sa也是焦點的一種標記(http://learningtagalog.com/grammar/),但是其他資料認為sa應屬於介詞。在這裡"格"的概念跟印歐語、阿爾泰語的格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概念(但是跟韓日語的話題標記功能上是否有相似我還未釐清),但是由於多數資料將其稱作"格",故我也跟隨之。塔加洛語的焦點成分由ang跟ng兩者來擔任,但是台灣南島語的焦點成分通常會有三個,以阿美語為例茲列表如下: 图片:ScreenHunter_25 Oct. 31 18.05.jpg ![]() 這個表格摘自《阿美語語法概論》一書,我上面的例句是阿美語南勢方言,句中的ku和nu就是這個表格中的ko和no,只是方言語音上的差異而已。主格其實就是直接格,因為怕主格一詞會跟其他語法體系裡的主格相混淆,所以我習慣用直接格一詞,跟塔加洛語的直接格功能有很大的相似。至於間接格是屬格還是斜格,我個人認為是斜格,雖然屬格在非主事焦點句中可以用來標記主事者,但是斜格的功能更廣,而且一個句子裡可以出現兩個斜格,而上面的第三句塔加洛語例句中就出現了兩個間接格,斜格的功能跟間接格大體類似,塔加洛語的領屬則是由間接格ng表示,顧可以設想古塔加洛語應該也曾有獨立的屬格標記,但後來與斜格融合成間接格了。而相對於塔加洛語的介詞sa,阿美語是i,也是專門表示地點的。 由於目前還不是學得非常深入,故無法更深入去描述這個特殊的語法系統,我便從書中摘錄幾個代表性的句子供大家研究,也希望能有對南島語有更深入研究的前輩能出來指正輔導。 图片:ScreenHunter_26 Oct. 31 18.06.jpg ![]() 图片:ScreenHunter_27 Oct. 31 18.06.jpg ![]() 图片:ScreenHunter_28 Oct. 31 18.07.jpg ![]() 图片:ScreenHunter_29 Oct. 31 18.23.jpg ![]() 图片:ScreenHunter_30 Oct. 31 18.23.jpg ![]() 最後這一句的主格片語應該是Ca Panay kora,意思是Panay她家,kora在做圖檔時忘了標紅 台灣原住民族母語學習資源:族語E樂園 http://web.klokah.tw/ [dekdentei于2017-11-16 02:51编辑了帖子]
|
|
最新喜欢:![]()
|
沙发#
发布于:2017-11-29 15:12
WirohjnKun.al:不過,我有一點沒搞清楚,我發現德路固和太魯閣的英文名都一樣,太魯閣族是很晚被承認的獨立族群,原先被認為是泰雅族的分支,這和賽德克族的情況是一樣的,至於賽、太二族之間到底有何關聯,我還未弄明白。回到原帖我查了一下維基: 泰雅、賽德克、太魯閣都是泰雅語群的語言,太魯閣族跟賽德克族在西元2000年之前都歸類在泰雅族中,兩者有共同祖先,但在花蓮地區的部落已經發展出自己的文化認同,2000年向政府申請成為獨立的民族,而南投地區的部落則在2008年爭取成為賽德克族 似乎在南投還有一部份的Truku,這部分依舊歸類為賽德克,花蓮部分則獨立為太魯閣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9%AD%AF%E9%96%A3%E6%97%8F [dekdentei于2017-11-29 15:19编辑了帖子]
|
|
|
板凳#
发布于:2017-11-29 14:56
|
|
|
地板#
发布于:2017-11-29 01:03
dekdentei:感謝支持,我也正在努力深入學習中,以後若有新的進步也會跟聲友們分享的不過,我有一點沒搞清楚,我發現德路固和太魯閣的英文名都一樣,太魯閣族是很晚被承認的獨立族群,原先被認為是泰雅族的分支,這和賽德克族的情況是一樣的,至於賽、太二族之間到底有何關聯,我還未弄明白。 |
|
|
4#
发布于:2017-11-29 00:49
dekdentei:感謝支持,我也正在努力深入學習中,以後若有新的進步也會跟聲友們分享的我剛在維基上查了下這三個次分支語言的使用人數,德路固語族群的人數是最多的(約兩萬),即使還未定標準語,先學這個大概是沒問題的,畢竟使用三個分支語的族群之間可以交流對話。 |
|
|
5#
发布于:2017-11-28 23:47
|
|
|
6#
发布于:2017-11-28 23:06
|
|
|
7#
发布于:2017-11-28 22:58
WirohjnKun.al:好貼,大力支持。鄙人也對臺灣南島語很有興趣(古老又有特色),想學會賽德克語。回到原帖感謝支持,我也正在努力深入學習中,以後若有新的進步也會跟聲友們分享的 賽德克語在下還沒有研究過,族語E樂園可以參考參考 http://web.klokah.tw/ 三個方言分別是都達語、德固達雅語和德路固語,不過我也不清楚哪個方言是標準語 [dekdentei于2017-11-28 23:12编辑了帖子]
|
|
|
8#
发布于:2017-11-28 13:15
好貼,大力支持。鄙人也對臺灣南島語很有興趣(古老又有特色),想學會賽德克語。
|
|
|
9#
发布于:2017-11-27 20:57
大陸也叫阿美,曾經有人叫阿眉斯。
|
|
|
11#
发布于:2017-10-31 18:30
|
|
|
12#
发布于:2017-10-31 17:2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