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489回复:4

今天听到一个段子,求证一下真假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09-02 19:00
有人说:
法译界以前有个牛人,名字忘了,文革时坐牢,把一本法汉字典看的倒背如流,文革后出狱成为文翻的重要人物,但是他不会发音。
这人出狱时恰逢国家需要人才之际,他很快就成了权威级别的人士。80年代时这位专家已是50多岁的权威老人
他不会读这个秘密,是一次偶然被发现的。
这位老先生的笔译和校正能力超强,并不以自己不能说而不好意思,他不去补口语,一是没这个必要和动力,其次也没精力,最关键的,他的外语能力完全来自特殊时代环境的产物,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歪打正着,混到这个地步他自己都意外。
————————————————
我的问题是,这牛人叫什么名字?

最新喜欢:

iMjmJ.Com小爱卖家iMjmJ.... niklauscheniklau...
沙发#
发布于:2015-09-08 01:33
我听说过一个戴高乐被关在德军监狱里,通过看报纸学会德语的故事。
notabene
青铜十字骑士
青铜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最爱沙发
  • 铁杆粉丝
板凳#
发布于:2015-09-07 19:59
当然,主帖中说的事情,我想倒是有可能的。在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内,掌握了一定阅读能力的人做笔译也不奇怪。在大学里看过一本我们大学前校长的自传(未公开出版),这个校长本业是数学,五十年代大家学习苏联,他也翻译过一本俄语数学专著,但他自己说,有些俄文字母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念,权当符号来破译的。还有一位现在名气不小的哲学翻译家,看过他的自述,他是改革开放前自学德法语,翻译过很多哲学著作,不过他也是不会说,去德国还是哪里开会,还闹了点麻烦,德国人不相信他都翻过那么多书了,但一句德语都不会说,比较怀疑他的身份。
notabene
青铜十字骑士
青铜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最爱沙发
  • 铁杆粉丝
地板#
发布于:2015-09-07 19:52
这事听着比较传奇,或者说,有点“玄”。

法语是大语种,文革时期人才还是有大量储备的,好像不至于缺人缺到这个程度。像对外宣传的法文版人民画报还在出版,要翻译法文版毛选和中共文件,还有对法(和中国有正式外交关系)对非(把中国抬进联合国)外交的需要,因此一直都有专业搞法语的在。我还见过文革期间出的中小学法语课本(广东出过小学法语,北京出过中学法语,教的第一句话是J'aime Tien An Men,其他地方不知道)。此外文革时还有广播法语讲座,其他外语似乎没这个待遇。当然,这些并不意味着能培养出很多法语人才,但之所以能做这些事情肯定是因为有相当规模的法语专业人才队伍在那里。

文革后出过一批法国古典文学的译著,不过好像都是法语科班出身的人做的。
4#
发布于:2015-09-07 18:33
没人知道么?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