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个汉语方言的书面语的用字用词是如何确定的?
我做几个假设,这些假设是以普通话为坐标的: 1读音的内部关系, 假设一个方言中用“无食饭”对应“没吃饭”:用“食”是因为“吃饭”一词中第一个字的发音和该方言中“食物”的“食”一致。 2 读音的外部关系 用官话的某个字/词对应该方言中读音相近或相同的某个字/词。这里说“官话”是指历史上的某个官话(对应下来之后就确定了,见4)、普通话(现代的情况)、其他有书面语历史的方言。 3 语义 “女猪”:该方言用“女”表示一切阴性的动物和人,“母”只表示“母亲”。 4 历史原因 有着长期的用汉字书写表示该方言的传统,而某个词用什么字表示已经约定俗成。 |
|
最新喜欢:![]() |
沙发#
发布于:2015-03-04 17:24
|
|
地板#
发布于:2015-03-04 12:36
|
|
4#
发布于:2015-03-04 12:34
由於沒有官方機構規範,方言用字目前一般採用民間約定俗成的方式。
北京方言作為普通話的基礎,其用字就可以作為參考。現在普通話里很多漢字都是借用常用漢字取代非常用本字,這個是國家法律規範的。即使在臺灣也是如此,因此這個不能算作漢字簡化。 官話的強勢地位造成方言區言文不一致,在使用漢字標註方言用字時,絕大多數人都會使用同音或近音常用字加上“口”等標誌或形旁自造,而不會考究本字。即使學者近年來考究出本字,由於缺乏監管和激勵,即使本字是常用漢字,也無法在民間通行。 |
|
5#
发布于:2015-02-26 01:06
海南话表示 收拾 用 xio5 tip1 ,不过用 榷 跟表示 拾起 的 xio 即潮州的 khioh 对应有待考证。
|
|
|
6#
发布于:2015-02-25 22:52
這裡我轉一個朋友最近考的:
【榷税】潮州話課稅抽稅曰「khioʔ稅」,[khioʔ](陰入)即「榷」。原指獨木橋,後引申為官方專賣、徵稅。(古人多於交通要道,橋樑路口設關抽稅,如潮州廣濟橋舊設有東關税廠司稅)。 《漢書·武帝紀》:初榷酒酤。顏師古註:步渡橋禁民酤釀,獨官開置,如道路設木爲榷,獨取利也。 《舊唐書》本紀第十四:諸道除正敕率稅外,諸色榷稅並宜禁斷。 張居正《贈水部周漢浦榷竣還朝序》:“ 荆州榷稅,視他處最少。” 《廣韻》古岳切,《集韻》克角切,覺韻字潮語讀oʔ的字有駁學卓桌等,該字讀細音。義音皆合。 另,潮語表示收拾、不浪費的khioʔ-sîp,字當為「榷拾」。揀拾作物、糞肥的動作khioʔ亦當為「榷」,如此則抓鬮khioʔ-khau即「榷鬮」。 |
|
|
8#
发布于:2015-02-25 01:34
考本字要音义皆符
|
|
|
9#
发布于:2015-02-24 12:23
我感觉更多的是4和1吧(纯属个人感性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