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新闻说最后一位风语者去世了,浏览了一下发现纳瓦霍语在二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人觉得有些小语种没什么用处任其自生自灭,光凭着眼前利益,真的很难判断一种语言有用还是没用,真的等到某种语言绝种了,后来发现又有很大价值再想恢复起来那就太难了。
|
|
沙发#
发布于:2014-06-30 23:24
katou:据说,温州话在战时也扮演过类似的角色。可以人造密语 |
|
板凳#
发布于:2014-06-26 09:33
watson1981:看来真的要多上论坛看看,你这一说,我才知道 rosetta还出了navajo语。今天发现eurotalk也出了Navajo语 |
|
地板#
发布于:2014-06-25 08:20
自然,建立一个理论体系需要有说服力的论据。上述语言之间的关系的证据专家正在逐步收集中,可能到了一定数量,会有定论。ket据说是匈奴语的直系后裔之一。
|
|
4#
发布于:2014-06-25 00:37
Qasoqaanga:ket资料极少,绝大多数是俄文的。ket号称是当今活语言中,语法最复杂的。还有几百人在用,快消亡了。北美-叶尼塞-汉-高加索之间的关系,讨论很多。回到原帖嗯。我也是因为修了一门课,老师是俄罗斯人,提到了些关于Ket的东西。他提到一个北美的学者,在尝试建立Ket和Na-Dene的关系,但是他个人似乎没有看到非常有说服力的论据。 |
|
5#
发布于:2014-06-24 17:00
Qasoqaanga:纳瓦霍语从教材到词典,俺都有。很多人下载后就不再讨论了。学习外语就是要交流。那能发来大家一起研究一下吗?学习外语就是要交流,不过我还没这么深入学习,也就没什么发言权 |
|
6#
发布于:2014-06-24 09:02
ket资料极少,绝大多数是俄文的。ket号称是当今活语言中,语法最复杂的。还有几百人在用,快消亡了。北美-叶尼塞-汉-高加索之间的关系,讨论很多。
[Qasoqaanga于2014-06-24 09:19编辑了帖子]
|
|
7#
发布于:2014-06-23 12:57
Qasoqaanga:1、不要说年纪大。群里年纪一大把的不在少数。网路年代不稀奇。哦呀?Ket?我只听说有学者在建立Ket和美洲语言的关系。好像比较保守的认为是language isolate。有点意思~ |
|
8#
发布于:2014-06-23 09:33
1、不要说年纪大。群里年纪一大把的不在少数。网路年代不稀奇。
2、纳瓦霍语,俺算是入门,但废弃了,尽管他是北美人数最多地位最高的土著语,俺专心萨利希语。俺可以肯定,你连入门萨利希语都难(算激将法吧),俺就是冲着这难度来的。 3、现在有很多专家试图建立德内-汉-高加索语系,俺熟悉的starostin就是其中一位。从分子人类学角度讲,沿着迁徙路线的原始人,语言有牵连那是必然的。纳瓦霍语与原始汉藏语,甚至ket语,越来越多的同源词被发现。但是一切与声调无关。有声调的土著语太多了。 |
|
9#
发布于:2014-06-21 12:08
sharrum提过的我就不重复了。我从来不认为应该全盘接受什么理论,中国人的也罢外国人的也罢。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如果觉得一个理论有问题,就要从理论本身的逻辑推演它的问题,而不是用另一种逻辑陈述一个自己认可的“新理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神论和无神论的争论,就是这种鸡同鸭讲的争论,基本前提基本逻辑都不同,怎么证真证伪?
您提出了“纳瓦霍语和汉藏语系相类似的语言特征,由此推测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历史渊源”,几位声友包括我,不断用历史语言学理论提醒您,这样的推测很难站住脚,就是因为您的推论实际上是符合历史语言学的逻辑推理过程的。 如果您说,这个推理不是历史语言学推理,是您自己的理论,那么,既然是理论创新,是否要先证明一下自己的理论比历史语言学理论更禁得住考验呢?用“相类似的语言特征”来“推测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历史渊源”,那么,是不是有相似就有可能有“渊源”?是不是任何相似都可以推测“渊源”? 恕我直言,这么一看,我还是觉得您走的是历史语言学的路线。 我反复在强调,历史语言学有其局限性。有局限性的理论很多,经典力学就是不适用于量子物理。有局限性的理论可以被突破,否则也不会有爱因斯坦的名气。所以,您如果觉得历史语言学的局限性是致命的缺陷,不妨尝试突破一下。我这样的小辈目前还是想先真正掌握了这个有局限性的理论之后,再考虑理论层面的突破。 另外,我认为,“可能”“偶然”之类,不是个合适的结论。提出了可能性,当进一步证明出一个确实的结论。历史语言学的发展本身就是这样的过程,最早发现印欧语“可能有渊源”的人不是学者,但是后来的学者就是通过各种尝试,发现了某些联系可以证明关联,而另一些联系不可以证明关联,直到使用了最有力的关联,才建立了确凿的亲属关系;那些经论证验证得到的“有力的关联”,就是基本成熟了的历史语言学中的各种理论各种标准。 话说回来,您自己探索了,有人指出您其实是探索到了历史语言学的路上,并且指给您经过前人验证的道路,您却还是坚持要走一遍前人的弯路么?或者说,在您看来,“有可能”就足够了?然后接下去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从“有可能”不经证明直接给出一个确实的结论? 关于田野调查。同样的逻辑。没有语言学理论的年代,有人探索,有先人的成果,现在有了经得住一些实践冒烟的理论指导,您要是还是要走探索的道路,是不是有些浪费精力了呢…… |
|
11#
发布于:2014-06-21 01:16
庐山童子:以汉语为例,我正是想告诉你国外的理论也可能有错。正像你那么推崇历史比较语言学,而该理论本身就存在很多硬伤一样。你反而以此劝诫我,这不是学慕容复吗?不知道我以前说过没有。你有个特点是把可能当一定。比如国外的理论当然可能有错,但到你那里就认为一定是错的,非要自己趟出一条路不可。汉语和Navajo语的一些相似点当然可能有关系,但到你那里就认为它们一定是有关系的。 你太看不起历史语言学了,反驳你文中的观点需要用到历史语言学吗?用点简单的逻辑判断就够了。比如说声调问题,印第安人去美洲和汉语产生声调的时间差几千年,你用脚趾想一想二者有关系吗?再比如语序问题,同一语系中语序不同的都多了去了。这玩意也能当论据使? 我所说的"基本的学术素养"指的就是这些最基本的判断力,而不是什么语言学的专业训练。无论你的语言学知识多么丰富,对问题总是以牵强附会的方式去研究,那都是没有“基本的学术素养”。 学术当然不怕走错路,但明知走错,还执迷不悟,硬要迈出第二步,这又何必呢? 你现在已近进入到自我催*眠的状态,别人越说你的观点不对,你越斗志昂扬。不断用“不怕走错路”、“失败是成功之母”,“要为中国人争光”,“要推翻国外的理论”,“要让中国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等类似的信念给自己洗脑,让自己觉得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世人皆醉你独醒。我们这些人在你眼里都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甚至还有的时候对我们这些人“恨铁不成钢”。于是,你一个人在语言学的道路上苦苦支撑,孤独前行,活脱脱一个悲情英雄的形象。我不得不说,你在语言学上的民族主义宣泄再一次把我气乐了。 至于“印第安人是欧洲移民后代”的文章,你还是贴出来或是给个出处吧。我真怀疑是你自己没读懂就在这发泄一通。 |
|
13#
发布于:2014-06-20 15:12
庐山童子:潘文国老师说过的话你们忘了吗?中国人就喜欢提前否定中国人的任何见解,而外国的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认为是对的。说服不了别人就又来搞中国人、外国人这一套了。我倒是觉得不能因为你是中国人我就提前接受你的任何见解,而外国的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否定。做学问不是搞义和团! 一个不具备基本学术素养的人搞所谓的“田野调查”而得出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真的比书本学来的理论更靠谱吗?未必吧。阁下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既然推崇学术自由就要经得起自由的学术环境中别人的批评,否则就是叶公好龙了。 说道你读到几篇论文,说印第安人是欧洲移民的后代。不知道你看的是不是真正的学术文章,也不知道你是否真的理解了。如果是正经的学术文章,指的应该是Y染色体单倍群类型R-M173。它在美洲土著中的分布有限,而且应该发生在地理大发现之后。附图是维基百科转来的R-M173的分布图。西方有贬低汉语汉字的,但也有像诗人庞德那样推崇汉语汉字的。为什么只看见坏的看不见好的? 提不出证据,就扯什么哲学。只是抽象的说“偶然中有必然”有什么意义?大家是想听你说出你所说的“必然”究竟是什么。“没有证据,老是搞思辨”不正是说你自己吗。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只是固执的认为“应该”、“可能”有关系。这不是“没有证据,老是搞思辨”是什么? 你有“为世界语言学做点中国人的贡献”的雄心,很好,但首先应该做到不给中国人丢脸,不闹学术笑话。如果有一天中国学者在外国人心中的形象和韩国学者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一样,那样好吗?那是为国争光吗? |
|
15#
发布于:2014-06-20 09:02
|
|
16#
发布于:2014-06-19 23:20
|
|
19#
发布于:2014-06-19 12:15
庐山童子:楼上的观点:1、“汉语的声调,直到秦皇汉武那年代可能刚有些萌芽。更遑论原始汉藏语。”你这修订版的文章的基本结构概括起来就是: 汉语的特点A和Navajo语的特点A有点儿像,不过至于二者有没有联系,不确定。 汉语的特点B和Navajo语的特点B有点儿像,不过至于二者有没有联系,不确定。 汉语的特点C和Navajo语的特点C有点儿像,不过至于二者有没有联系,不确定。 汉语的特点D和Navajo语的特点D有点儿像,不过至于二者有没有联系,不确定。 这几个特点都有点儿像,可能两者有点关系吧。 综上,既然都不确定,我也就没什么好评价的了。不过后来你又单拿出声调的问题提问,我才又发表了一次看法。 你引用的自己文章的部分,黑字部分没什么问题,但怎么红字部分话锋突然一转,就得出了“都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偶然”这么强的结论呢?你怎么说明不是偶然?你所谓的原始基因是指什么?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