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发布于:2014-06-15 12:32
纳瓦霍语我很想学,要是有教材 语法 词典等一系列资料就好了。不过,在中国这不可能。很多不出版,出了也就印500册左右,在网上联查isbn都没有任何信息,要不是亲眼见过,还真是不可能知道世界上真的存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大学印地语》就是。
21#
发布于:2014-06-15 19:48
纳瓦霍语从教材到词典,俺都有。很多人下载后就不再讨论了。学习外语就是要交流。
在网路上可不要说啥没有。
22#
发布于:2014-06-18 16:23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3#
发布于:2014-06-18 16:26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4#
发布于:2014-06-18 17:13
庐山童子:请指教,汉语声调的起源您的见解和依据是什么?最好给出比较权威的参考书。

另外,你特别提到所学习的“萨利希语”,英文名称是什么?我闻所未闻,给点启蒙教育,好吗?
回到原帖
Salish 。。。一个语言群组~~没听过的多了去了
25#
发布于:2014-06-18 20:17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sharrum
青铜十字骑士
青铜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最爱沙发
  • 铁杆粉丝
26#
发布于:2014-06-19 02:23
庐山童子:汉语声调的起源您的见解和依据是什么?最好给出比较权威的参考书。回到原帖
汉藏分离大概五六千年,而藏语中的某些方言到现在也没产生出声调。由此判断,汉语声调不可能早于五六千年。而印第安人是早于一万年过去的。所以,两者的声调显然没有关系。这个问题,在以前的讨论中已经说过了吧?
27#
发布于:2014-06-19 08:19
汉语的声调,直到秦皇汉武那年代可能刚有些萌芽。更遑论原始汉藏语。
一个结论大错,其他因此而得出结论,自己心里有数。
萨利希语,俺已经入门,但是进展缓慢,美洲土语的学习是很有趣味的,但困难是巨大的。萨利希语对很多人来说,看着文字,可能结巴发不出语音。
28#
发布于:2014-06-19 11:11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庐山童子于2014-06-19 11:28编辑了帖子]
29#
发布于:2014-06-19 12:06
庐山童子:楼上的观点:1、“汉语的声调,直到秦皇汉武那年代可能刚有些萌芽。更遑论原始汉藏语。”
2、“汉藏分离大概五六千年,而藏语中的某些方言到现在也没产生出声调。由此判断,汉语声调不可能早于五六千年。而印第安人是早于一万年过去的。所以,两者的声调...
回到原帖
美洲人与亚洲人的关联是一个问题,美洲语言和亚洲语言的关联是另一个问题。同一个人种,使用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或者使用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但非同一人种,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了。您想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呢?到底是语言有亲属关系还人种有亲属关系?

在历史语言学研究中,最具有决定性的是shared morphological innovation。这一点我值卡你也提到过。“纳瓦霍语的声调是否也是后天的转化结果呢?由于缺乏历史资料,我们不得而知。”这一陈述,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很抱歉,我不认为有太大的价值。就算“也是后天的转化结果”又如何?音系的特征,除了系统的规则的语音对应,缺少作为系属分类依据的价值。不同的语言,在语音简化的过程中,分别独立产生了声调,很困难吗?

既然使用历史比较法,就要遵循历史比较法的方法论,更要知道历史语言学的局限性。严谨的历史语言学家,对于诸如“阿尔泰语系”这样的语系都持保留态度,更别提“朝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以及long distant comparison这样的结论。
30#
发布于:2014-06-19 12:10
我以为,Qasoqaanga关于Salish的几句话,无非是您要求“启蒙教育”才顺便写了几句…… 本来您提起来的话茬,咋突然又问Qasoqaanga“对我们的争论有何意义”?……
31#
发布于:2014-06-19 12:13
sharrum:汉藏分离大概五六千年,而藏语中的某些方言到现在也没产生出声调。由此判断,汉语声调不可能早于五六千年。而印第安人是早于一万年过去的。所以,两者的声调显然没有关系。这个问题,在以前的讨论中已经说过了吧?回到原帖
我感觉吧……这位朋友似乎没有理会之前讨论中大家给提出的很多问题 ╮(╯-╰)╭
sharrum
青铜十字骑士
青铜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最爱沙发
  • 铁杆粉丝
32#
发布于:2014-06-19 12:15
庐山童子:楼上的观点:1、“汉语的声调,直到秦皇汉武那年代可能刚有些萌芽。更遑论原始汉藏语。”
2、“汉藏分离大概五六千年,而藏语中的某些方言到现在也没产生出声调。由此判断,汉语声调不可能早于五六千年。而印第安人是早于一万年过去的。所以,两者的声调...
回到原帖
你这修订版的文章的基本结构概括起来就是:
汉语的特点A和Navajo语的特点A有点儿像,不过至于二者有没有联系,不确定。
汉语的特点B和Navajo语的特点B有点儿像,不过至于二者有没有联系,不确定。
汉语的特点C和Navajo语的特点C有点儿像,不过至于二者有没有联系,不确定。
汉语的特点D和Navajo语的特点D有点儿像,不过至于二者有没有联系,不确定。
这几个特点都有点儿像,可能两者有点关系吧。

综上,既然都不确定,我也就没什么好评价的了。不过后来你又单拿出声调的问题提问,我才又发表了一次看法。

你引用的自己文章的部分,黑字部分没什么问题,但怎么红字部分话锋突然一转,就得出了“都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偶然”这么强的结论呢?你怎么说明不是偶然?你所谓的原始基因是指什么?
33#
发布于:2014-06-19 20:33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34#
发布于:2014-06-19 20:39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sharrum
青铜十字骑士
青铜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最爱沙发
  • 铁杆粉丝
35#
发布于:2014-06-19 23:20
庐山童子:大家没好好看过《功夫熊猫》吧?

There are no accidents.
回到原帖
如果有人拍部《功夫八戒》,加上一句There are always accidents的台词,是不是你的结论就要全改了呢?
36#
发布于:2014-06-20 09:02
sharrum:你这修订版的文章的基本结构概括起来就是:
汉语的特点A和Navajo语的特点A有点儿像,不过至于二者有没有联系,不确定。
汉语的特点B和Navajo语的特点B有点儿像,不过至于二者有没有联系,不确定。
汉语的特点C和Navajo语的特点C有...
回到原帖
我觉得吧 这位兄台 大概不接受历史语言学中的parallel development 一定要认为像就得有联系
 ╮(╯-╰)╭
37#
发布于:2014-06-20 13:36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庐山童子于2014-06-20 13:58编辑了帖子]
sharrum
青铜十字骑士
青铜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最爱沙发
  • 铁杆粉丝
38#
发布于:2014-06-20 15:12
庐山童子:潘文国老师说过的话你们忘了吗?中国人就喜欢提前否定中国人的任何见解,而外国的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认为是对的。

其实,你们能给出一些国外的理论没错,我受益匪浅,可是我更希望你们自己多动动手,多搞点田野调查,多找些线索,然后与大家共享。这样...
回到原帖
说服不了别人就又来搞中国人、外国人这一套了。我倒是觉得不能因为你是中国人我就提前接受你的任何见解,而外国的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否定。做学问不是搞义和团!

一个不具备基本学术素养的人搞所谓的“田野调查”而得出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真的比书本学来的理论更靠谱吗?未必吧。阁下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既然推崇学术自由就要经得起自由的学术环境中别人的批评,否则就是叶公好龙了。

说道你读到几篇论文,说印第安人是欧洲移民的后代。不知道你看的是不是真正的学术文章,也不知道你是否真的理解了。如果是正经的学术文章,指的应该是Y染色体单倍群类型R-M173。它在美洲土著中的分布有限,而且应该发生在地理大发现之后。附图是维基百科转来的R-M173的分布图。西方有贬低汉语汉字的,但也有像诗人庞德那样推崇汉语汉字的。为什么只看见坏的看不见好的?

提不出证据,就扯什么哲学。只是抽象的说“偶然中有必然”有什么意义?大家是想听你说出你所说的“必然”究竟是什么。“没有证据,老是搞思辨”不正是说你自己吗。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只是固执的认为“应该”、“可能”有关系。这不是“没有证据,老是搞思辨”是什么?

你有“为世界语言学做点中国人的贡献”的雄心,很好,但首先应该做到不给中国人丢脸,不闹学术笑话。如果有一天中国学者在外国人心中的形象和韩国学者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一样,那样好吗?那是为国争光吗?
39#
发布于:2014-06-20 18:16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庐山童子于2014-06-20 18:41编辑了帖子]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