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741回复:13
为什么许多汉字在作姓氏时,要单独读成另外的音?
比如,单,仇,区,
在作为姓氏时读为shan, qiu, ou |
|
最新喜欢:![]() |
沙发#
发布于:2013-12-10 15:58
因为那是原来读音。譬如欧瓯就是以区为声符
|
|
板凳#
发布于:2013-12-10 16:27
Qasoqaanga:因为那是原来读音。譬如欧瓯就是以区为声符回到原帖我就是想问,为什么做姓氏时,这读音没有变呢?照理说,读音变应该一起变啊,如果做姓氏时读音能够保留古音的话,那这个字就应该在全部情况下 都保留下古音 再说, |
|
地板#
发布于:2013-12-10 16:27
另外,这个古音,到底古到什么时候呢?上古?中古?
|
|
4#
发布于:2013-12-11 08:05
古音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隋唐是一个过渡,之前算上古,之后算中古。大宋以后没有古字了。古音发展在各方言中不平衡。上海话中有几个孑遗的上古音,粤客闽多一些。
|
|
5#
发布于:2013-12-11 11:58
不仅是姓氏,还有地名,有部分也保留了古音,而有的则可能是某一时期方言的读音。有的现在到底怎么读还有争议,比如“阿房宫”的“房”,到底读pang还是读fang,各有支持者。有些古诗中的所谓押韵字,现在在读法上也有分歧。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读“xia”还是照常读“xie”?“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读“cui”还是照常读shuai?个人觉得,多音太盛容易造成学习上困难,也容易造成事实上发音分歧和混乱。所以应该做出选择,统一发音。既然是现代人,标准语是普通话,那么在正式场合,一切还是按照现代普通话的发音标准来统一。
|
|
|
6#
发布于:2013-12-12 16:35
watson1981:不仅是姓氏,还有地名,有部分也保留了古音,而有的则可能是某一时期方言的读音。有的现在到底怎么读还有争议,比如“阿房宫”的“房”,到底读pang还是读fang,各有支持者。有些古诗中的所谓押韵字,现在在读法上也有分歧。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回到原帖关于“阿房”这个,现在的感觉,读成e pang,非常像是伪古音 |
|
7#
发布于:2013-12-12 16:40
我又想了一下,是不是这样子的
当初50年代,普通话开始进行统一编写字典的时候,对于每个字,一般是采取了北方话通用读音。 但是,在该字作姓氏时,尊重了一些南方方言里保留古音的人。把这个音也收进了字典。 是不是,对于同一个字作姓氏的北方人,可能就发成北方话通用读音了?而不是保留古音呢? |
|
8#
发布于:2013-12-12 17:06
楼主可以研究一下乐姓。
|
|
9#
发布于:2013-12-13 23:32
我周圍有個香港人 名叫 樂樂樂 平音 yue yao-le ㄩㄝˋ ㄧㄠˋ ㄌㄜˋ
|
|
|
10#
发布于:2013-12-23 02:02
alandelong:我就是想问,为什么做姓氏时,这读音没有变呢?照理说,读音变应该一起变啊,如果做姓氏时读音能够保留古音的话,那这个字就应该在全部情况下 都保留下古音姓氏读音不容易改变是因为宗族势力,祖宗传下来的不能随意改变,而且不改读音的姓氏反而更有标识性。其他情况,需要交流,发音改变相对容易。 |
|
11#
发布于:2013-12-23 02:09
alandelong:我又想了一下,是不是这样子的不止是这一次事件。实际上,任何一个词的语音改变产生后,逐渐波及到其他地区和其他范围,都会有一些保守的孤岛仍然保存原有的发音。姓氏用词就是一种趋于保守的语言岛。 |
|
12#
发布于:2013-12-31 00:23
最近有碰到一位台湾先生姓“恽”的,好孑遗的感觉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