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发布于:2013-08-06 10:43
顺便贴几篇网络文章:

德荷語法對比:德語與荷蘭語究竟有多像?
来源: 吳復恆 ignis的日志
 

我想盡量以通俗的語言解釋某些現象,同時也不希望因此扭曲事實。所以,我只能嘗試拉開笑臉談一些本來慣於被板著臉孔研究的問題。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地會摻雜進自己的觀點,不過,我不認為自己的觀點就一定是錯的,別人的觀點就一定是對的。到底,讀者諸君有自己的判斷力。

較之德語書面語(deutsche Literatursprache,現在也稱Hochdeutsch,但與過去意義上的高地德語是不同的概念。可以比較“普通話”和“官話方言”),荷蘭語書面語更貼近方言實事。當然,德語的脫離方言也無可厚非,畢竟德語區內東西南北方言差異極大,而德意志民族並未像中國人那樣簡單地將某種現成的方言尊為不可動搖的全民族標準語而抹煞其他方言(這一點涉及太多的政治因素)。今天我們看到的德語書面語其實是一種融合了德語區各種方言的“人造語言(或者說是雜交語言)”,將其視作“以南部高地德語(Hochdeutsch)語法為基礎,以北部低地德語(Niederdeutsch或Plattdeutsch)語音為準”的語言,是對德語書面語過於簡單的一種認識(要知道,過去數百年間,滋養了德語書面語的墨客公侯、商賈蒼頭的努力與悲喜,是無法簡單地用一句話概括的)。不同於德語,荷蘭語(nederlands)的方言差別較小(而且荷蘭語方言與低地德語方言之間並無明顯的分界線,兩種語言之間的界線事實上是一條政治界線),這一點為荷蘭語書面語趨同於口語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礎(想像一下越劇用的紹興話與評彈用的蘇州話能有多大差別呢?兩者間跨越的地域範圍已經超出荷蘭全國了。那麼,即便荷蘭語書面語脫離方言實際,又能脫離到哪裡去呢?)。

整體上,荷蘭語的屈折(fusional)語法特徵受到了極大程度的弱化。在德語、荷蘭語、英語這三種較著名的西日耳曼語中,荷蘭語語法的簡化程度介於其他兩種語言之間而更接近英語。德語書面語則相當保守,至今保留了大多數的日耳曼語語法特徵,如名詞的三種性(Geschlecht),體詞除了工具格(Instrumental)併入與格(Dativ)外,保留了四個語法格(Kasus或Fall),動詞保留有全套變位系統,形容詞大致保留全套詞形變化後綴。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典型的屈折特徵只是保留在德語書面語中,而事實上諸如荷蘭語、瑞士德語(schwizer dytsch)、盧森堡語等“異端德語(或‘口音不正的德語’)”才是德語方言實際面貌的寫照。總體上,今天各種日耳曼語方言的屈折特徵都已經被弱化得所剩無幾了。

但是我們要比較的是書面語。不得不承認的是,任何民族都傾向於將書面語視作自己母方言的楷模,在日常方言運用中刻意向書面語趨同。今天北方話被規定為漢語普通話,南方方言迅速消亡。要是哪一天南方方言(比如閩南話、粵語、客家話)被定為官方語言,業已式微的南方方言(如湘語、吳語、贛語)很可能又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復。如果說低地德語與荷蘭語之間存在什麼區別,那麼,這種區別主要來源於兩種書面語的影響。通俗地說,就是今天的低地德語看上去會更像我們課本上的德語,而荷蘭語則更不像這種德語。

像與不像,主要在於語音、詞彙和語法三個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德語書面語作為一種融合語言,它的語音對德語方言並無顯著的規範作用,甚至,它自身的讀音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不要被德國媒體迷惑,以為諸如德國之聲之類的德國電視台的發音就是標準德語發音。只要設想一下中國的官方媒體,你就能明白,各地的中國人事實上都不是那樣說普通話的,就是北京人也不是那樣說的。更不用說沒有“官方規範讀音”的德語區諸國),而荷蘭語書面語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荷蘭方言的寫照。因此,荷蘭語同低地德語在語音上是不存在決定性的差異的。當然,同南方德語方言之間確實存在巨大的差異(差異大得像是法語和意大利語),這種差異使得北方德語區人到了南方簡直無所適從,反之亦然。

詞彙方面,只要考慮到奧地利的德語書面語同德國的德語書面語的差異或者當初東德德語同西德德語的差異,就能理解,德語和荷蘭語在詞彙上並不存在實質性的不同。當然,有些派生詞的派生手段不同,會產生表面上的差異,如本文標題中的“比較”,德語取動詞vergleichen的詞幹Vergleich構成名詞,而荷蘭語則通過添加陰-陽性(以後本文稱“非中性”)名詞化詞尾-ing(同德語-ung,英語-ing)的方式構成vergelijking,這種差異可以忽略不計。還有一種差異,就是同一表達選用詞語的不同,比如“可分動詞”,德國人說trennbares Verb,荷蘭人說scheidbaar werkwoord,看上去完全不同,而事實上,動詞trennen和scheiden是同義詞,Verb和werkwoord的區別只在於前者是拉丁語,後者是日耳曼語,並不構成詞彙體系的不同。試對比漢語“電子計算機”和日語“人工頭腦”,兩者的差別並不能說明兩種語言詞彙體系的差異。

語法層面的比較是本文的重點。應該說,荷蘭語的語法體系可以視為德語語法體系的精簡版。看過牛津書蟲英漢對照文學讀物系列的朋友都能理解“精簡”兩個字的涵義——“忠於原著,方便讀者”。荷蘭語語法也就是這麼一回事了。所以我在最初說本文面向有德語基礎的朋友。如果反過來,有荷蘭語基礎卻沒有德語基礎,那麼,很多比較內容是無法理解的。
…………………………………………………………………………………………………………………………………………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81#
发布于:2013-08-06 10:42
个人对这个话题也有兴趣,期待方家解惑。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82#
发布于:2013-08-06 10:39
貌似很多语言和方言的划分都是根据政治历史因素来的。荷兰是独立国家,所以叫荷兰语,如果不考虑独立国家因素,荷兰语事实上就是一种低地德语,语音可以找到和德语的对应规律,语法貌似就是德语的简化版。
低地德语变异有很多,有些互相间也是不能互通的。荷兰语和标准德语会不会处于勉强互通状态(50%多些)?不过估计文化程度好的德语者能听懂荷兰语多些,知道点德语和荷兰语语音对应规则的听懂更多些。这个就像在我们国内,不同方言间的互通程度不一样,不懂文化程度或领悟能力的人能听懂对方的方言的情况也不一样,互通平均值可以根据调查取得,会比较客观反映情况。
另外听说和阅读还不是一回事。
[watson1981于2013-08-06 10:51编辑了帖子]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83#
发布于:2013-08-06 08:01
荷兰语不是低地德语?阿非利堪语不是低地德语?dutch不是deutsch?
政治可以将一种语言分成两成语言。
现在争论的焦点就是低地德语和高地德语是不是一种语言。
84#
发布于:2013-08-05 21:14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85#
发布于:2013-08-05 15:09
能互相猜,大致能懂。苏州话和宁波话的区别。
上一页 下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