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这个板块曾有个很有意思的帖子,大体就是各个国家的国名在别的各种语言里的说法,尤其是欧洲语言里对对方国家的说法,包括,母语中对自己国家的说法。好像当时回帖的人很多,今天忽然想起了那个帖子,一时没找到,于是凭借过去的一些记忆,借助Google翻译再发个国名在别的语言里的说法,这种说法和绝大多数语言都不同,希望能引起大家讨论的兴趣,纯粹作为学习语言之余的一种轻松。
“希腊”这个国名, 在 亚美尼亚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 (只了解到这三种,其他不清楚)中的说法都有点近似 亚美尼亚语 Հունաստան Hu na stan 土耳其语 Yunanistan 阿拉伯语 يونان 我也搜了一下在 希伯来语的说法,但无法标注音标,יון 不知道是不是和上面三种语言里的称呼一样? 我对历史知之甚少,不了解上面三种语言为何会对希腊使用比较近似的说法,这种近似只是就“发音近似”的一种猜想,希望论坛里有高手能指点 另外,在格鲁吉亚语中对希腊的说法也很独特 格鲁吉亚语 საბერძნეთში sa ber dz net’shi |
|
板凳#
发布于:2013-05-21 12:48
Qasoqaanga:拉丁语系?请注意用此规范。讨论语言,犯此错误,不可饶恕。回到原帖错了错了改了改了。完全是学术小白,不刷版不知道怎么称那坨,后来去刷维基了…… |
|
地板#
发布于:2013-05-21 12:38
拉丁语系?请注意用此规范。讨论语言,犯此错误,不可饶恕。
|
|
4#
发布于:2013-05-20 22:48
|
|
5#
发布于:2012-08-19 10:25
瓦罗知识有限。知道梵文的c在词尾不能独立,只能写作k。
sinae最早传到希腊是thinai,梵文的c容易被转写成ch,ch在欧洲有些语言可被视为k,至少拉丁文念ch为k。 总之,来源既伙,了解便是了。 |
|
6#
发布于:2012-08-18 22:26
如果梵文的c的读音是类似于英语的ch的话,那就我现在的语音知识来说,s可能会转为sh/ch/ts/t/z,k可能转为j/ch/g,但还没有反向转化的。日语是个特例,日语里有反向转化的,比如“千”字,ts变为s了,但那是因为古代日语里只有塞音没有赛擦音。
此观点如有误,敬请指正,毕竟我的语音知识不多。 |
|
7#
发布于:2012-08-18 21:54
回 Qasoqaanga 的帖子
Qasoqaanga:楼上是不是已经认定china来源于希腊-拉丁文呢?为何不是来源于梵文的cinasthana(支那斯坦)呢。是来源于“秦”和“晋”的读音,而不是“边远之地”等梵文本意呢? 我没有认定china一定来源于拉丁文或者源于“秦”“晋”,我只是认为sina(泛指以s开头的)和 kina(泛指以k开头的) 之间存在联系而非巧合。 |
|
8#
发布于:2012-08-18 19:40
楼上是不是已经认定china来源于希腊-拉丁文呢?为何不是来源于梵文的cinasthana(支那斯坦)呢。是来源于“秦”和“晋”的读音,而不是“边远之地”等梵文本意呢?
为何希腊人不是在亚历山大东征时候听说梵文或其它西域文字对中国的称呼呢,而是古希腊人自行了解的呢? 总之,瓦罗赞同china来源于梵文。 古典梵文国名应该比较少, Britain据说来源于 Brihat-sthan,意思为“大岛”。 Mauritius 则是吠陀战神 Marichi的拉丁文转写。 |
|
9#
发布于:2012-08-18 14:02
回 Qasoqaanga 的帖子
Qasoqaanga:不光是转写,希腊th在俄文就念f 说到Sinae,又想到一个问题。 欧洲语言里主要有s/k/ch三种写法,如果把ch看做是后期鄂化而成的话,那实际就只有s/k两种音。我的疑问是,既然拉丁文中恨早就有Sinae了,而且拉丁文使用范围广、使用时间长,按理说这个地名应该恨早就传到欧洲很多语言里去了,更何况s/k两种音在各种欧洲语言里都是一直都有的,不是后期才发展变化出来的,不存在用其中一个音代替另外那个音的道理啊。这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颚-咝音语言”,但偏偏又不完全与“颚-咝音语言”的使用范围相同。。。 另外,瓦罗兄能不能帮忙列举点古希腊语和梵语中的国名/地名(古地名,不要现代国名地名),想作为收藏用。 |
|
11#
发布于:2012-08-17 21:17
不光是转写,希腊th在俄文就念f
sinae,sinarum不是注明复数了吗。大国强国一般是很多仆从国组合而成。瓦罗的臆测。 |
|
12#
发布于:2012-08-17 19:13
回 Qasoqaanga 的帖子
Qasoqaanga:希腊词的th- ,查一下俄文转写,不写f的比较少。 转写,OK,懂了,前面又误会了。 sino-,再一次感受到瓦罗兄的严谨。佩服! PS, Sinae也是复数吗?Athens我知道,但sinae为什么也要用复数呢?难道古罗马人眼中,当时的中国也只是个城邦之国吗? PPS,叫同学吧,涅同志让我有点时光倒流的感觉 |
|
13#
发布于:2012-08-16 20:19
希腊词的th- ,查一下俄文转写,不写f的比较少。
sino-不是独立单词,是构词成分。在英语里不是固定表示中国的,而是在人文领域表示中国的,在医学领域表示弧度、骨骼啥的,瓦罗不清楚。前者大写,后者小写。这才是严谨说法。 补充一点,拉丁文的中国是sinae,sinarum,绝不是sina。就像athens。明白?好学的涅蔑茨科同志。 |
|
14#
发布于:2012-08-16 16:50
回 haoyouduo_123 的帖子
haoyouduo_123:nemecko对越南语的涉猎不浅呢,几年前曾经购入过一册越南语的书,但耗时久长不得入门要领。自那以后便将越南语的发音定义为难上之难,不再问津,至今对几种语言都有皮毛浅见,也未曾见在发 .. (2012-08-15 21:24) 以前好像是看日语里也是有一批汉字国名的,记不住了。 sino-是由拉丁文sina变来的前缀,英语里固定表示“中国的” |
|
15#
发布于:2012-08-16 13:44
楼上,sin-是临时构词成分,不收入辞典词条,而china则是正式词汇。
|
|
16#
发布于:2012-08-15 21:24
nemecko对越南语的涉猎不浅呢,几年前曾经购入过一册越南语的书,但耗时久长不得入门要领。自那以后便将越南语的发音定义为难上之难,不再问津,至今对几种语言都有皮毛浅见,也未曾见在发音上有如越南语一般的“难与繁琐”。如果非要举出一个在发音上和越南语能有一拼的,能想到就只有高棉语了。注:梵语,巴利语及南印度著语不曾涉猎,所以无从得知其发音情况。
上面扯远了,忽然想到日语里对部分国家名字的表示: 比如:日法词典, 或 日法关系,中的“日法”,会用 日仏 来表示,其他搜集到得如下: 日美-----日米 日俄------日露 日意---日伊 澳大利亚有类似于“豪州”(还是 豪洲)这样的表达法。 几年前有个客户是日本人,曾经用 米国 一词同其交流过,答复 除了在正式的外交场合,政府公报,或者是在某某广告中,为了强调某个产品占领美国市场而使用“米国登录成功“之外,几乎都是使用那个片假名的称呼。 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白: 为什么类似于 中美, 中法,这样的表达时,”中“ 要用”Sino“一词,比如: Sino---America,而不用 China---America? |
|
17#
发布于:2012-08-11 18:42
刚刚在wiki上查到的,
“随进西方思想传入,一些西方的概念经由中国再传入越南,越南的学者阅读被翻译成中文后的西方文学作品。因此西方的名字,大多亦经由这个途径(有的先由日本传入中国,再辗转传到越南,也有的直接从日本传入越南)传入越南语之中。例如“葡萄牙”这一个西方国家名字,越南语称作“Bồ Đào Nha”;英国在越南语则称作“Anh Cát Lợi”(英吉利),简称“Anh”(英);而美国也同样作“Mỹ Lợi Gia”(美利加),简称“Mỹ”(美)。” 遗憾的是其并未指明大致的时间。。。 另外此条目也写到“在越南语里,美国的官方名字是“Hoa Kỳ”(花旗)”,那Mỹ就只能当做口语化的称呼了。 |
|
18#
发布于:2012-08-11 15:05
回 Qasoqaanga 的帖子
Qasoqaanga:楼上可能将中西交流开始时间定的太晚。很多欧洲国名很早很早很早以前就有汉字音译。越南自然跟随大明大清。 中西交流恨早就开始了,但国家数量却不多,除去罗马帝国(大秦),其后为西葡,再然后才是荷英法/俄美(而且后面7国对中国的外交都是伴随着侵略的),好像就没听说过中国直到清朝还跟其他欧洲国家有来往。 然后我记得明朝称葡萄牙也是“葡萄牙”,但西班牙就是“以西巴尼亚”。英法俄习惯用简称自不必多说,但是诸如瑞典(Thụy Điển)、瑞士(Thụy Sĩ)、希腊(Hy Lạp)等国又该如何解释呢?这可是一字一对应的汉越音啊。难道这些国名自明清以来就没变过?也许我就是纠结在这个汉越音上,但我也是想通过讨论来揭开心中的迷惑。 俄文直接念成f?能举个例吗? |
|
19#
发布于:2012-08-11 11:31
楼上可能将中西交流开始时间定的太晚。很多欧洲国名很早很早很早以前就有汉字音译。越南自然跟随大明大清。
θ 这个音,古希腊语读tʰ,现代希腊语读θ ,无非就是塞擦音念成了擦音,俄文直接念成f。 time还有念成tsime的。同部位的发音方式改变很普遍的。 toni可不可以联想成唐、东等等,不能肯定,瓦罗不懂阿文。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