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和拉丁文对照的作品很多,qasoqaanga这里有梵文拉丁文对照版的罗摩衍那。18世纪印度文学大量介绍至西方,印度学达到顶峰。反观汉文作品被介绍至西方远不能和印度相比,可叹。梵文和拉丁文有着比较明显的相似性,从两种文字的对照中,可以看到这两门无比精炼的古典语言的魅力。真的希望有同好一起交流。曾记得有人说过,要学习现代语言,这些古代语言学习没有意义。其实,就拉丁文而言,任何西方的文学艺术科技都离不开拉丁文,这是汲取不尽的源泉(还有古希腊文)。在中国历史上,宗教就不谈了,光文学作品、哲学甚至汉语本身就和梵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汉语研究中,反切注音法就直接来自梵文的灵感,佛经的翻译使得汉文口语进一步脱离文言语法,大量的外来词第一波进入汉语,除了佛经之外,口语中大致还存在几十个梵文词汇。清末民初,大量的外来词第二波进入汉语,文言逐步退出的舞台,可喜亦可忧。精通汉语的不包括文言,学印地语尼泊尔语的不接触梵文,总归是不美的。
http://shanghaivarro.spaces.live.com/blog/cns!533FFDE0453D5A85!2495.entry bodhisattvasya("sca ?) praj~naapaaramitaamaa"sritya viharati cittaavara.na.h cittaavara.nanaastitvaadatrasto viparyaasaatikraanto ni.s.thanirvaa.na.h tryadhvavyavasthitaa.h sarvabuddhaa.h praj~aapaaramitaamaa"sritya anuttaraa.m samyaksa.mbodhimabhisa.mbuddhaa.h Cum nihil adipiscendum sit bodhisattva Sapientia transcendente nisus,animo libero ab impedimentis vivit.Impedimentis non obstantibus nulla timet,falsas cogitationes relinquit et summum Nirvana fit.Cum Sapientia transcendente nitantur, omnes Buddha trium temporum perfectam Illuminationem consequuntur. 瓦罗看见过两个梵文版本的心经,在这段里面均没有tasmaadapraaptitvad(以无所得故)这些文字。tasmaat是副词,因此、所以。apraaptitvat是夺格,表示“因为无所得”。与前文的praaptitvam是一对反义词,因为有否定前缀a。对于这个夺格词组,拉丁文处理成一个从句cum nihil adipiscendum sit(因为没有得到什么)。接下来,拉丁文的处理很不同。bodhisattvasya praj~naapaaramitaamaa "sritya这是一个这样的词组,复数属格+单数受格+动名词,意思为“菩萨们的(对)大智慧的依靠”,拉丁文翻译成主格+夺格词组+过去分词形式,意思为“菩萨因大智慧依靠着”。玄奘翻译成“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意思都一样,但三种语言语法结构不同,玄奘的译文完全是梵文化句子。括弧中的"sca意思为et和and,可能是衍文。viharati cittaavara.na.h(心无挂碍)中的viharati是动词“分开、离开”。citta+aavara.na.h是“心”和“障碍”的合成词。按梵文,心无挂碍的原意应该是“心的障碍远离了”。citta音译成“质多”,是一个常见的哲学名词。心无挂碍的拉丁文为“因灵魂自由远离悬挂而生活着”(animo libero ab impedimentis vivit)。 cittaa vara.na naastitvaad 是夺格词组,“因为心无挂碍的缘故(Impedimentis non obstantibus)”。naastitvat是“没有”的动名词夺格,这个结构类似于拉丁文的独立结构。a+trasta.h是过去分词“没有恐怖的”。拉丁文为nulla timet(没有什么可怕)。viparyaasa+atikraant.h是合成词,“错乱(心思)的克服”(奘译,远离颠倒梦想,拉丁文falsas cogitationes relinquit,拒绝错误想法)。ni.s.tha+nirvaa.na.h(究竟涅磐)由专注和涅槃两词合成。拉丁文为summum Nirvana fit(让涅槃成就吧)。 tri+adhva(三世,前身,今生,来世)。动名词vi+ava+sthitaa.h(留下来)是复数,因为三世诸佛的缘故。sarva+buddhaa.h就是全部佛(所有已经觉悟的人)。praj~aa paaramitaam aa"sritya中的praj~aa paaramitaam就是熟知的“般若波罗蜜多”,汉文为“智度”,大白话就是“用大智慧摆渡过苦海”。aa"sritya动名词,依靠...的缘故。前后合看就是(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anuttaraa.m samyaksa.mbodhim(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译音,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不翻译成大白话是看不懂的,其实就是“最高级的正确的觉悟”。这些都是要表达渡苦海的目的。abhi+sa.m+buddhaa.h还要厉害,全部统统的明白。再看看拉丁文的翻译,Sapientia transcendens(大智慧,般若),nitantur(游泳),omnes Buddha(诸佛),trium temporum(三世),perfectam Illuminationem consequuntur(沐浴者彻天的光芒中),那就是大彻大悟了。 |
|
沙发#
发布于:2010-06-27 10:57
对于Qaso的寂寞感同身受。每每习得深处见精妙大义却不能与人同乐,实在是大憾事。
语言文本的阅读更是如此。人人各有所专,凑在一起聊一些语言学习、资料的话题轻松有趣,可是真要深入一门语言一起讨论是需要两个或几个人的机缘的。不像平时的八卦、足球、书评,懂多懂少都可以聊得起来,文献阅读非登堂入室者无法开口。 可惜自己平时工作量多压力大,所剩不多的时间都送给流行的语种了,梵文祭在案头不知道哪天可以宠幸。。。 |
|
|
板凳#
发布于:2010-06-27 22:48
英文算得上是无孔不入了,也因为英文的自身表达力很强,可偏偏在法律上还有用英文说不明白的,依旧沿用拉丁文的术语。这已经说明拉丁文的精炼准确。作为一种不再发展了的语言文字,会少了很多的歧义。英文词汇来源庞杂,有大量使用介词词组,的确比较难以精通。拉丁文、梵文虽然屈折变化繁复,但还是不很难的。这两种古典语言互相参照学习,有些便捷的。梵文的单词连写虽然有规律。但也不太容易拆分。对qasoqaanga而言这是最大的难点。
|
|
地板#
发布于:2010-06-28 18:28
|
|
|
4#
发布于:2010-06-28 18:28
|
|
|
5#
发布于:2010-06-28 18:33
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汉文作品也将越来越多地被介绍到西方的。
![]() 有没有意义是因人而异的,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就足够了。 ![]() 对我而言,不论古今中外,最有价值的语言中,应该包括古汉语、古希伯来语、古希腊语、拉丁语、梵语、泰米尔语…… Qasoqaanga声友说:精通汉语的不包括文言,学印地语尼泊尔语的不接触梵文,总归是不美的。我很赞同!对我而言,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始终是位列第一方阵的!在印度语言里,我最关注的语言就是梵语和泰米尔语了。此外,还有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最多再加上一个旁遮普语。 其实现代语言和古代语言不好割裂开来,现代语言的前身不就是古代语言了嘛。尽管在演变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大的变化。 关于拉丁语、古希腊语、梵语,曾听人说过, “拉丁语极其简洁明确,非常适合印刻,例如凿在石头上或是铸在青铜上,有时这能像纪念碑一样万古长存。” “希腊人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能够细致入微地表达人类精神的语言。……希腊语丰富的曲折变化给希腊人提供了表达思想感情的无限的可能性。” “梵语虽然古老,但它结构优美,比希腊语完美,比拉丁语丰富,更比这两者曼妙精致。” 我觉得是各有千秋。尽管现在我还不懂这些语言。 我不懂梵文和拉丁文,所以Qasoqaanga声友上面的一段话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你的这种感觉我也曾有过。所以我能体会到你的“乐趣”。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体验都不同,有时候别人是难以理解我们的想法的,只要自己觉得有意思就很好了。不过,如果能遇上知音,那就喜上添喜了。 ![]() |
|
|
6#
发布于:2010-06-28 18:48
其实,英文是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我想,其他语言也是一样吧。
![]() 可以说,介词的频繁使用是英语的特点之一。与汉语相比,英语介词十分常见,英语介词不仅可以单独作为一类词使用,还可以构成形式多样的合成介词和成语介词。这类词和短语不仅数量大,而且使用得十分频繁。所以有的学者甚至把英语称为“介词的语言”。 连淑能认为:随着英语大量废弃名词和形容词的形态变化,介词便取而代之,起了某些形态变化的作用。 刘宓庆认为:从英语发展史上看,英语介词的出现是英语词尾形态变化蜕化的结果。词尾的废弃使介词成了不可或缺的联系词,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强了活力,即联接功能。介词搭配联结力的加强,又使它能表达原来用变格法很难体现的词汇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词汇意义不断积累,形成了现代英语介词的一词多义。 我觉得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表达力可谓“各有所长”,大家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时候,在某一语言里并没有描述某一概念的某一字词,而其他语言却有这样的字词。有时候,对于一种语言里的一些字词,我们不一定能在其他语言里找到精确的对应词。常有这样的情况,一种语言拥有大量的同义词可以表示某些概念,而同一种语言在描述另一些现象时却显得贫乏和单调…… 记得Lomb Kató说过,统一的规律是根本不可能有的,因为东西使用长久,必然会破旧或变形。如一副手套早晨戴上去提水、洗刷、从火炉上拿下烫热的东西,午间戴上去滑雪,晚间又戴着上剧院,那么这副手套不变形才怪呢。语言现象就是这样一种多用途的“手套”,因此它发生变化是很自然的;它也会失去原来的形式,或变得陈旧,会拉长或缩短,规则的词形也会消失。 不过,规则之中总有例外,例外之中又可总结规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分析、总结。 英语的发音和拼写之间许多不对应的现象令英语学习者颇感头痛,不过,我曾听过这样的话,“人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也体会到许多表面看似古怪难解的拼写和读音现象,实则为有趣的音系规则所致,当我们懂得了其中的奥妙,那些古怪的现象非但不怪,而成了妙不可言,美不胜收的语言现象。” 再如英语的不规则动词,设原形为A,过去式为B,过去分词为C,=为相同,≠为不相同。那么,英语不规则动词又可大致分为: 1类、A=B=C 2类、A≠B≠C 3类、B=C 少数、A=C 我想,对于一些语言现象,只要我们了解其变化的来龙去脉,就好理解了吧。这一情况应该也适用于语言学习的其他方面。 ![]() |
|
|
7#
发布于:2010-06-28 20:53
平心而论,你学这么多印度的语言,有点不太划算。除了泰米尔语,其他都是亲属语言,可以学一门印地语可以旁通其他。英文相比较其他印欧语屈折变化大为简化仅有残余,因此不得不借助介词和词序来理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英语的不规则动词,以他语言也一样,都是最常用的核心词汇。这是因为次常用的词汇可以批量变化,而核心词汇最顽固不容易变化。所谓不规则,其实是非常规则的变化,不同的动词变化类型而已。学过古英语的都知道。德语使人烦恼的一种动词框型结构,以及分词前加ge-,这恰恰是古英语也具备的特征。英语德语是最接近的最大的语种。estrellas 不接触一门古典印欧语,会不会太晚?:)
|
|
8#
发布于:2010-06-29 08:58
回复 8# Qasoqaanga
Qasoqaanga声友说的好! 赞同你说的“英语德语是最接近的最大的语种”。如果不论大小语种的话,弗里西亚语与英语最为接近。 不好意思啊,其实我现在一门印度语言都没有学,我只是在大学的时候稍微学了印地语语音和语法。 我的意思是,北印度语言我只需学好梵语,南印度语言我只需学好泰米尔语,这就足够了。梵语和泰米尔语是我必须要学的。有时间的话,再学习印地语/乌尔都语和孟加拉语。旁遮普语不作要求。这就是我所关注的印度语言了。【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还未实施的计划,如果今明两年计划照常,后年我就可以专心实施了,尽管这有点晚了】 有时候我真有马上开始学习梵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格陵兰语等语的冲动,但是,热情过后,我还是得“依计而行”。既然已做好了统筹安排,我就得按部就班地学习。一些古典印欧语我是一定要学习的,不过,看情况,我要等到后年才可以开始专心学习了。反正这三四年之内都是要学的,不急。晚就晚一点吧,我要的是实效。学了以后,就要能走进这些语言的世界。至于不断提高嘛,就得用一生的时间了~ ![]() 其实我现在也算在零星的接触一些古典印欧语吧。平時看到相关信息,就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比如,关于拉丁语的发音,我知道,瓦羅曰:拉丁文語音沒有標準,有英式、德式、蘇式、教堂式等等。想盡可能地接近古典拉丁文發音,只要記住以下要點,其餘可按照西文常見的發音……g永遠發[g] c、ch永遠發[k]……这样一来,今后正式学习的时候,就少走弯路了 ![]() Qasoqaanga声友可是我的学习榜样呢 ![]() |
|
|
9#
发布于:2010-06-29 12:05
计划虽然制定,但是否实用可行是考量的首要标准。qasoqaanga已经忘记了你的计划,要不一起看看修正一下计划,一起学不是蛮好的嘛?吴语、拉丁文、梵文,qasoqaanga可以领estrellas 迅速进门。哈哈。
|
|
10#
发布于:2010-07-01 15:23
回复 10# Qasoqaanga
我绝对相信Qasoqaanga声友能领我迅速进门 ![]() 一个目标或者说计划应该满足SMART原则: S代表Specific(具体) M代表Measurable(量化) A代表Achievable(可实现) R代表Realistic(现实) T代表Time limit(时限) 是否可行的确是考量的首要标准。不过,我的计划是符合上述标准的。所以,就暂时不要修订,看看到了今年年末会怎么样吧。 为能早日让Qasoqaanga声友领进门,我就要“加速度”啦 ![]() 很快,我应该就可以开始阅读Gaesar、Cicero、Horatius、Ovidius等人的作品(先从黄金时代开始)和भगवद् गीता、योग सूत्रानि啦(先把这两部学习了再说)。 对我而言,应该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都接触一些。不过,作为学习诵读材料的话,我会选择我喜欢的黄金时期代表作品来重点学习。这一点,对拉丁语、梵语、古希腊语都适用。 Qasoqaanga声友不也说了嘛,……享受一種異域語言黃金時代文學作品帶來的震撼……相信Qasoqaanga声友已经有了不少震撼了吧? |
|
|
13#
发布于:2010-07-07 19:53
那时西方学校的拉丁文课本内容。教材应该有卖的。
|
|
14#
发布于:2010-07-09 08:27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没看到这本书有卖,不知Qasoqaanga有没有一些类似的资料推荐一下?古典文献一是看不懂,二是自身对其兴趣也不是很浓。谢过先!
|
|
15#
发布于:2010-07-09 19:31
Latin for Children Primer.PDF
这是国外儿童拉丁语课本,其中第二册是可剪下的卡片。希望你能尽快入门拉丁文。 |
|
16#
发布于:2010-07-12 11:39
回复 12# Qasoqaanga
Qasoqaanga声友的建议很有指导意义! ![]() Qasoqaanga声友说得对,《薄伽梵歌》和《瑜伽经》里的都不是正常散文句子,作为梵语的学习材料还是有些不足的。不过,梵语作品我先选择《薄伽梵歌》和《瑜伽经》学习,主要是因为我可以找到相应的朗读音频。我学习一门语言是立足在发音上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一般不会自己根据发音规则来高声朗读一门不熟悉的外语。即便是已经系统的跟着CD学过了语音。刚开始,我需要模仿人家地道的发音。所以我的入门材料都是附有音频的。(其实这个“附”字用的不太好,音频才是主要的…)当然,除去音频、文字的原因,还在于我对“瑜伽”这个主题较感兴趣。 人生苦短,世界太丰富多彩,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就要做一些取舍。在经典作品的选择上,Qasoqaanga声友给了我们很棒的建议,非常感谢! ![]() 学习目标或者说学习计划,可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长期计划。或者,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外语学习计划也应该在这其中。一门外语的学习计划也可细分。 SMART的例子, 比如,本周内,我将在每天临睡前的90分钟听写1篇英文,7天7篇。这7篇英文分别是…。我要做到能复述(声音接近播音员的声音甚至一模一样)、能默写(一字不漏)。 S:听写7篇英文(有具体的名称)。 M:每天90分钟,每天1篇。能复述(声音接近播音员的声音甚至一模一样)、能默写(一字不漏)。 A:我每天能固定地拨出90分钟。文章难易程度适中,符合我的自身水平。我已掌握一些英文的拼写规则,基本能听音写字。 R:练习听力能让我的耳朵更灵敏地接受英语的声音信号,能复述、能默写,对提高我的英语语感也有很大的帮助。重要的是,我喜欢这样的练习方式,这就让我能够坚持下去,而外语学习的关键,就在于坚持。 T:每天90分钟。一周7天,约630分钟。 当然,这只是系统学习计划中的一个小计划。 有时候真希望一天能有48小时呀!这样我就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