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有空上网,每次一打开浏览器,就会习惯性地先登陆声同看看,这已经成自然了。记得有一次,竟然无法登陆了,心里一惊,赶快试试百度、Google等其他网站,可以登录,顿时觉得缺了点什么。好在后来又恢复了,看了甘蔗大叔的说明,总算是松了口气。之后又遇到几次这样的情况,因为有了几次“经验”,便稍稍放下心来。不过前一段时间还是让我紧张起来,互联网上的气氛很紧张,我着实为声同捏了一把汗,生怕声同步E学的后尘,因为,声同已经成为了我的网上家园,唯一的网上家园。好在一切都还好,希望声同能迈过那一道又一道的坎,越来越好! O(∩_∩)O我很喜欢声同的氛围,在声同,我遇到了很多很好的声友,他们的发言,他们的学习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们与我们共享了一些很好的不可多得的资料。我心里很是感激。那么就借这个机会,祝声同3周岁生日快乐!感谢勤劳的甘蔗大叔,小y、hongwei0315、doron、1513186等各语版主,watson1981、katou、Qasoqaanga、guingamp 、hizkuntzale、Tourville、Nyuggu、kimyinam、stlxv等各位声友,谢谢你们! 前些天偶然看到高中的日记,才发现,原来我早就打算学习多种外语了!原定的12种外语除了荷兰语,其它的仍是我的首选语言。不清楚当时为什么会想要学荷兰语。也许,是因为荷兰的文化?只有当时的我才能说明白了。虽说定的是12种外语,然而,因为当时各种条件有限,我接触到的外语,其实只有英语、日语、韩语,俄语、法语只是记住一些句子而已,我并不会说。英日韩伴随我从高中到现在,而且,英语是我的专业。我对它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英语是我正式学习的第一门外语,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有趣。初中的时候,很喜欢翻英语词典,翻着翻着遇到好句子好词语,就抄录下来。很喜欢这样的句子:Extremes meet. 物极必反。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Failure teaches success.失败为成功之母。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Live and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All covet, all lose.贪多必失。More haste, worst speed.欲速则不达。Better late than never. 迟做总比不做好。We know in part. 学无止境。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Each to his own liking. 各有所好……也很喜欢看英文资料,然后随手做些笔记。我很喜欢写英文,要是遇到好段,就会抄录下来。真是一种享受啊!此外,我很喜欢一些欧美歌手(比如,Backstreet Boys等)和欧美的一些影视歌曲(比如,Whitney Houston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我还买了一些歌带,有一盘格莱美的,上面的歌曲都很好听,尽管大多数我都听不懂。我至今还记得当初的那种美好的感觉。高中的时候,偶然知道短波收音机还能收到外国的广播,就买了一个,第一次试听就收听到了VOA。听着从遥远国度传来的声音,我觉得很舒心!觉得英语真的很好听!那是我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英语的语音美。以后学英语,反倒没有那时候那么热情了。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英语又重新燃起了我的热情。高中时,英语广播除了VOA,我还收听BBC、Radio Australia,NHK、KBS的英语节目。此外,BBC、Radio Australia的中文广播有时我也会听。因为BBC英语的信号最好,所以我大多数听的是BBC。 小时候挺喜欢看动画片,觉得有些动画片的歌词字幕很奇怪,七零八落的,就像把汉字拆开了一样(后来才知道,那叫日语假名),不过,也能看懂几个汉字,很喜欢这种字幕(直到现在也还是很喜欢)。《机器猫》、《樱桃小丸子》、《足球小将》、《天空战记》……现在看到这些片子,会觉得很温馨。高中时候我喜欢收听NHK的华语节目和NHK的日语节目,觉得伊藤美香子的声音很好听,也喜欢播音员播报新闻的那种语调。虽然绝大部分都听不懂。记得有一次听华语节目说到,据调查,很多日语学习者是因为喜欢日本动漫才学习日语的。我嘛,除了日本动漫,还因为我喜欢日本的文字系统,我很喜欢看汉字与假名书写的文字,也喜欢日本的一些文学作品。我的第一本日语书,是陶振孝、靳平妥编译的《无师自通日本语口语》,原著是水谷修、水谷信子。作为入门书,这本书超前了(没有从五十音开始,一开始就是会话)但是,我觉得磁带里的发音很好听,也就不管那么多,只顾模仿发音。很遗憾,我只学到前面三课,磁带就坏了。虽然后来又从外研社邮购一套新的,不过我又买了杨美玲的《日语50音一学就会》,就没继续学下去。《日语50音一学就会》的磁带发音很好听,我就在上放学的路上、吃饭的时候当背景音乐来听,不知不觉的,就掌握了日语发音和书中的句子。班里也有同学喜欢日语,我很佩服他!他不明白日语的意思,甚至不知道假名,却能把日语说的很流利,我很欣赏他那天朗诵的表现。高中时候,我很喜欢早读,一般同学都是一三五读英语,二四读语文。我不喜欢这样,从周一到周五,我都是先读一遍文言文,接着读一遍现代汉语课文,再读一遍英语课文,最后再读一遍日语课文,如此循环,很有意思。不过总是觉得时间太短。 在小学的时候,韩剧就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天桥风云》是我看到的第一部韩剧,看到电视的字幕,觉得韩文很可爱!之后又看了很多韩剧,觉得韩剧和我平时看到的电视剧很不一样,可还是很喜欢。于是对韩国很好奇。记得有一次,妈妈看到韩文字幕,说,这韩语一定很难学。我便萌生了了解韩语的想法。到后来,韩国音乐在我们这里开始流行,HOT算是一个代表吧。买的HOT的磁带附有韩文歌词,可是我却看不懂,只觉得韩文真的很特别。到后来,看了苗春梅的《韩国语入门》才渐渐地了解韩语。《韩国语入门》其实也算是一本会话书,不过,好在书的前面仔细地讲解了韩语的语音,又附有磁带,对学习韩语发音很有帮助。我觉得磁带的发音很好听,于是就像听日语磁带那样当背景音乐听,经过一段时间,竟也把语音部分学完了。因为韩语的发音相对要规则,虽有音变等情况,但至少,课文上的我都会拼读了,也可以听写下来。因为对韩语的拼音有了一些了解,再听韩语歌,再看韩文,就有了“感觉”。因为喜欢HOT和韩剧里的歌曲,所以高中阶段,我听的韩语歌曲最多,正巧班里有一个女生,她也只是听韩语歌的,她的MP3里有很多韩语歌,都很好听!我也从她那儿了解到韩国的其他歌手,像NRG、神话等等。在一段时期,我认为韩语是世界上最美的(不论是从发音还是书写上)语言之一。现在看来,还是如此,而且,认识加深了。在高三紧张的学习期间,我有时还喜欢听KBS的“中国语”和韩语节目。我到现在还很奇怪,为什么KBS的播音员要把汉语说成是“中国语”呢?总觉得不习惯。 有一次上英语课,老师说,俄语和英语都是拼音文字,俄语比英语还要有规律。下了课,我就去找老师,让他给我写几句俄文,没想到他说他不会。后来在书店,难得见到一本俄语会话书,就急忙买下来。回到家里,因为看惯了英语字母,习惯了拉丁字母体系,第一次看俄语书,我竟然产生这样的错觉:这俄文印错了!B、H怎么小写还是这么写?……到后来,我大学的同学看了我打印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也跟我说,这俄文看着就像印错了。当时听了,真是有“同感”呀!不过,高中时,我也就记了一些简单的俄语句子,不能算是学。自从学了都德的《最后一课》,就对这门“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产生了兴趣(尽管后来才知道《最后一课》中所描述的与现实情况有很大的差距)。买俄语会话书的时候正巧看见有法汉对照的会话书,就一起买下来。当时正巧逢新年,就从上面抄了一些祝福语写在信里、贺卡上给友人寄去这不一样的祝福。因为没有配套的磁带。所以我虽然会写这些句子,却不会读。这算是典型的死记硬背吧。因为平时偶尔也会写写俄文和法文(尽管我不会说),所以在听短波的时候,收到俄罗斯之声和法广的节目,当然,是汉语节目,我也会停下来听听。 那时候我还挺喜欢收听广播的,尤其是国际广播,这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有空时,我除了收听上面提到的广播,还收听德国之声Dutcsch Welle的广播,觉得有些节目很好。偶尔还听到伊朗、印度、泰国、越南、印尼等国的汉语广播,很兴奋。我觉得朝鲜之声广播电台在这些电台里算是“最有特色”的国际广播电台了。以至于一提到朝鲜之声,我就会想到金正日和播音员的语调。我觉得,韩语听起来比朝鲜语还要柔和些。 hizkuntzale声友的《说说语言由兴趣“转正”后的审美疲劳》一文及其他声友的回帖引起了我的共鸣。也许是我学的还不够深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产生语言转正的“审美疲劳”。不过在这期间,我也遇到不少困难。有时候我不由得要想,我这真是自找麻烦——谁让我学这么多呢?然而,我的其他外语水平还容不得我“语言疲劳”,所以烦归烦,烦过后还得努力学习!外语,现在算是我的主要业余爱好,趁现在还有学习多门语言的热情,赶紧多学点。以后怎么样还不知道呢。洛姆布•卡莫说:“漫游于语言世界的愉快时刻自不必说,还在通向这个辽阔世界的大门之外我就已经发现了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这句话代表了我的心声。就算再无聊,我们也要想办法在无聊之中找出有趣的东西来。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优点》中谈到过“假装哲学”——如果你“假装”对工作有兴趣,这一点点假装会使你的兴趣变成真的,可以减少你的疲劳、忧虑、烦闷。实在没办法了,我们就玩一个“假装游戏”吧。 我目前还没有对我所学的语言产生“审美疲劳”的原因之一,也许是因为我的兴趣。我学习多种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发现——发现各语言的特别之处和对比——比较各种语言之间的不同之处。在发现和对比之中,我感到满足。如果我们学习一门以上的语言,不妨试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将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不一定要从语言学的专业角度,不论是什么层次,都可以比一比。我们对比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出什么来,只是想了解一下,在某一方面,汉语是这样的,英语却是那样的,日语与它们在这一点上都不一样……只要把它当常识一样来了解就可以了,以后随着经验的丰富,我们会有更深的体会。 |
|
最新喜欢:![]()
|
板凳#
发布于:2010-11-22 21:49
语言其实也无所谓美丽不美丽,都能表达母语者的思维。非洲部落语言和梵文一样都能表达各自思想感情。每次qasoqaanga手捧喜爱的汉语古籍,都在想我们的祖宗的思维习惯是最特别的。每当学习梵文的时候,总觉得强烈屈折变化的印欧语才是人类智慧的原点之一。现在qasoqaanga不得不说,同属印欧语的古希腊文和梵文的魅力直到现在仍然远远大于大多数现代语言,不学其中一门,辜负了喜欢语言的自负。
|
|
地板#
发布于:2010-02-22 09:25
我縂以爲要3年多了。。。很棒的網站 看到大家們都這麽厲害 也激勵小弟繼續學習
祝聲同生日快樂! 感謝各位前輩的努力!! |
|
5#
发布于:2010-02-21 18:58
|
|
|
7#
发布于:2010-02-10 08:28
原來樓上喜歡拉丁字母的附加符號。這方面越文算是很多的,也許是第一。至於字母組合比較怪異的,首推梵文,常見的1000個輔音組合讓你的舌頭轉不過來。說道輔音型語言,梵語不能因為輔音多而稱為輔音型語言,因為他基本還是C+V,我國的拉烏戎語、嘉戎語和羌語算是典型的,CCC+V+CC是常見的,至少輔音的出現頻率比元音是3:1。斯拉夫諸語言有時候輔音堆砌也蠻多的,但不常見。著名的普氏野馬學名equus przewalskii就是用波蘭人姓氏命名的。
|
|
8#
发布于:2010-02-10 00:06
|
|
|
9#
发布于:2010-02-10 00:03
本帖最后由 estrellas 于 2010-2-10 00:29 编辑
回复 41# haoyouduo_123 我和haoyouduo_123声友一样,也很喜欢希腊文的书写。haoyouduo_123声友对匈牙利文字母的认识很有意思。我也挺喜欢匈牙利文字母的。很特别。我尤其喜欢匈牙利文的元音字母,特别是 Ö 、Ő 。此外,匈牙利语的一些辅音字母我也很喜欢。比如,Gy ,Ly,Ny,Ty等。 在斯蒂夫·考夫曼的《语言家——我的语言探险之旅》中,我看到“语言家”这个词语。他认为,只要能够讲一种外国语言,就有资格成为语言家。语言家喜欢外国语言,而且懂得欣赏在不同的文化里运用不同的方法去组织和表达思想的乐趣。对于一个语言学家来说,学习一种新语言是件极其自然并且颇具乐趣的事情。我觉得,这个词用来形容我很合适。不过,应该略微修改一下。我不仅是对外国语言感兴趣,对中国境内的其他民族的一些语言,对汉语的其他方言,都感兴趣。这里所指的语言,包括除了汉语普通话和我的海南方言之外的其他吸引我的语言。 我想,语言家和语言学家的区别在于,语言学家是专门研究语言并有一定造诣的学者,而语言家则是为了实际应用或单纯为了兴趣而学习一门语言的。我,明显属于后者。 |
|
|
10#
发布于:2010-02-09 17:13
同感同感!语言学奥妙无穷,乐在其中!
|
|
|
11#
发布于:2010-02-09 13:24
|
|
12#
发布于:2010-02-09 12:51
|
|
13#
发布于:2010-02-09 12:09
再问一句:声同中的诸位,究竟是Polyglot,还是Linguist呢?或者,志在哪端?
|
|
14#
发布于:2010-02-09 12:03
谢谢以上各位的答复,真的非常感谢。每一篇帖子都让自己对语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古代希腊语的门径也可以略窥一二了。的确如所说,生活在国内而不是刻意的话,那能接触到希腊语的机会(数学课上的希腊字母符号不算),只有买一些外国进口的东西,上面同时印着几种语言,而其中某一种便是希腊语。我一直很着迷于那些文字很“漂亮迷人”的语言,而在欧洲诸语言当中,窃以为希腊语的字母是最迷人的,连串的希腊语排列在那里,视觉上的美感实在太吸引我了,联想到希腊这个国度的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更平添了对于这么语言的好感。至于希腊语的发音,恕我愚笨,目前还没觉得有十分悦耳的感觉。不知道诸位声友又作如何感想?
欧洲诸语言当中,次于希腊语的让我觉得有“美感”的语言,便是西里尔字母的塞尔维亚语,按说是用西里尔字母的语言不只塞语一种,为何偏偏钟情于塞语呢? 到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或许是塞语的字母表里出去一般的西里尔字母以外另外多出来的两个(可能不止两个)塞语独有字母让我觉得很有美感吧,上小学时,前南斯拉夫境内狼烟四起,战火频仍,这边的新闻里时常有关此的报道,到现在还印象很深的是在一次的节目中,画面里出现了一座塞尔维亚东正教的教堂,庄严而肃穆,战争毁掉了教堂的大部,大门却意外完好,记得大门的上方用塞尔维亚语篆刻着一句话,想来应当是出自圣经里的。就那一刻忽然觉得这文字好神秘,搭配在教堂门口显得神秘而又让人敬畏,对于教堂的敬畏。后来对语言逐渐兴趣浓厚,才了解这种字母叫西里尔字母,不少语言都使用这种字母。虽然有些语言是被强迫使用的。但始终对于塞语情有独钟。说来也巧,01年暑假一个人探索上海外文书店时,意外地在一堆书里面找到了仅有一本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语法》,价格竟然是惊人的不到六块。现在想想,这或许也是同塞语有缘吧。 塞语以外,欧洲的语言里面,特别喜欢的是匈牙利语及波兰语,无他,看了美国空军少校写的那本《世界的语言》后,对于每一种欧洲语言的文字都有了直观的了解, 愈发地喜欢匈语和波兰语。这才意识到,自己对于那种频繁出现连续的辅音字母排列,不夹杂元音字母的语言格外喜欢。窃以为一个单词如果使用的辅音字母越多,则美感愈强。(尽管从发音上来讲,这会带来不少麻烦),而就这一点而言,匈语、波兰语、捷克语当之无愧是最具代表的(个人感觉)。在《世界的语言》一书里,作者也提到了捷克语还是波兰语,对于初学者而言,一大堆的辅音字母连串而成的单词常常让初学者无从下手。记得第一次翻看北外龚老师的那本《匈牙利语入门》的时候,的确心中也很震撼:这么多辅音字母排列在一起,怎么发音呢?但随着掌握以后,才愈发觉得其中的乐趣。 曾经从Omniglot的网站上拷贝了同一段意思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匈语、波兰语、捷克语中的不同的文字样本,加以编辑后逐次排列,然后给好友看,并问就第一眼而言,哪种样本最吸引你,回答是匈语。连串的辅音字母排列,大气又庄重,只是稍嫌刚硬。但带着符号的元音字母点缀其间,却平衡了过多辅音字母带来的刚硬,而那些符号则让原本无趣的元音字母一个个变得灵动起来,这样的字母组合,看着有一种“刚柔相济”的感觉。故而一直觉得就拉丁字母系统的语言而言,视觉美感的第一票,非匈语莫属。(纯粹个人见解,囿于所学所见有限,还请各位声友指教) 当然,看着是一回事,学着则是另一回事了,书写匈语,常常忘了标记符号,或者就标错符号。更不用提直到现在,还对于匈语里的“a”的发音模棱两可,不得其要领,自己总是当近似于”奥“的音来发。但在读长篇的匈语文章时,a和a(带符号),交替出现时,苦不堪言。 来到声同后,看到了诸位声友对语言讨论,其专业性和深度都让自己惭愧,虽然也将语言作为爱好,但相比诸位,打个比方,倘若有一个专门教授小语言(小到Basque和Catalan也作为一个具有博士点的专业)的大学,那我现在对于语言的水平,至多不过是大一新生而已,而诸位声友,有大四的,也有研究生阶段的,更有高深莫测的高人,或许已经达到博士后阶段了。确实,声友们对于语言的执着与热情,实在是继续将巴别塔攀登下去的动力之一。 |
|
15#
发布于:2010-02-08 14:11
本帖最后由 estrellas 于 2010-2-8 14:16 编辑
回复 38# Nyuggu Nyuggu声友说的对,这就是一些罗列。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别人告诉我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这些所谓的“体会”也许是“人云亦云”、粗浅的。然而我现在的经历还不够丰富,只有吸收知识的份儿。其实,这些所谓的“特点”和“对比”只不过是一个“发动机”,旨在引起我对这门语言的兴趣。要想对我所学的语言有更深刻的体会,就得靠我语言经验的不断积累了。人的认识过程往往是由不懂到懂,由粗浅甚至错误的认识到深入、正确的认识。 说到bruger声友,我有印象了。在一个关于格鲁吉亚语译文的帖子里看到过他的帖子。他的这句话:……学外语完全变成不是为自己而学,而变成为别人而学,写博客变成了变相地为了给别人看自己所“学”(其实根本没学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Nyuggu声友引述bruger声友的这句话:“你如果真想学波捷语音的话,应该先去了解一下舌中、舌叶、舌尖等精确地来说分别是什么概念,之后再去关心这些擦音和塞擦音音位。”我很认同。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有些人喜欢从语音学开始学习一门语言的发音,有些人却接受不了,他们只需要模仿就可以把发音学的很好……无论如何,只要自己有收获就好。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比如,能听懂外语广播,能看懂外文书籍……又能克服“语言转正后的审美疲劳”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利用。而对于有些东西,我们可以“不求甚解”,只要“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
|
|
17#
发布于:2010-02-07 12:50
|
|
|
18#
发布于:2010-02-07 12:49
回复 33# hizkuntzale
论影响力,现代希腊语的确不如古希腊语。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既然我喜欢的是古希腊语,为什么不先学古希腊语再学现代希腊语呢。既然我喜欢的是梵语,为什么不先学梵语而先学印地语呢。既然我喜欢的是拉丁语,为什么不先学拉丁语却先学意西法葡呢。只要是特别想学,我一定会想办法找到资料来学的。 不过,我至少应该学会几种现代语言,并形成体系。这是我高中时就想好的。现在,我也急于学好。我已经订好了今年的学习计划,至少得等到这一计划实现以后,我才能考虑着手学习梵语、古希腊语、拉丁语这三门古代语言。以后在希腊语方面,还要请你多多指教呢。还有法语等外语。想必你的法语一定很好吧。 你给我的建议很有帮助!有空的话,我就收集你提到的一些资料,以便将来学习。此外,你关于现代希腊语和古代希腊语的差别的介绍,让我更好的了解它们。谢谢你啊! ![]() |
|
|
19#
发布于:2010-02-06 23:49
自从E学倒了以后,就可以投奔声同了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