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840回复:24

[语言交流]心同此心,声同此声【三周年活动“我和语言”应征贴】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0-01-24 20:31

图片:声同三周年生日快乐.gif




图片:声同此声.gif




“无法访问”的出错页面再次映入我的眼帘。
我稍稍愣了下,心也轻轻一颤。
不过毕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长久以来经过了那么多风雨,早已不会再在碰到一点临时问题时就慌乱了阵脚。
总会云开日出的。
每到这时候,心中总又想到为声同的创立和发展耕耘奉献,此刻正抓紧和空间商协调联系的甘蔗哥,想到始终给予我们以信任和支持,此刻正焦急期盼恢复的声友们。是大家共同的坚持,共同的守候,才让声同得以跨过一个又一个坎,披荆斩棘步履蹒跚地顽强走到了今天。
还记得当初在群里和声友说笑时谈及个人感情的话题,我笑说这辈子能娶的就只有语言了。其实语言只不过是个太过空泛的概念,而声同,则是她在我心目中真真切切的实际存在。
当第一次遇到“无法访问”的那一刹,我才终于意识到,自己与声同之间那当初那惊鸿一瞥后炽烈缠绵的华丽爱恋不知不觉间已随着悄然流逝的岁月沉淀为血脉相连相濡以沫的平实亲情了。
早已不再沾沾自喜只为那个感谢帮助的回帖,不再常常夜不能寐只为那份还没读完的讲义,不再总是朝思暮想只为那场还未终结的讨论,甚至都不再会欢呼雀跃只为无意间终于找到了那个苦苦求索的答案。
因为那一切已不再是让人振奋的欢欣鼓舞,而是融入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早已成为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值得珍惜的事物,不是见到它就会心跳加速,而是离开它便会感觉到无以弥补的残缺。
从几年前的雪人沙龙时代起至今,我们目睹了许多优秀社区因资金、精力和团队内外种种因素制约而夭折。维持声同这样一个可以在多个贴子多个楼层中上传累计达数百兆附件并全面支持内嵌各种音像媒体控件的动态空间,几乎完全由创建者个人来承担所有投入,这些年来所付出的代价和辛劳可想而知,管理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很忙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其它业余生活,坚持每天为声同付出只缘于对这片天地执著的热爱。这段时间的互联网气氛不同以往,已有不少网站由于各种原因被关闭。也许以前出现过的诸般情况只是有惊无险,而这次却真的到了我们最艰难的关头。所以我们更会加倍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
当然,一切都还只是假如,就像甘蔗哥所说,这种情况应该只是暂时的,就算真有一天,声同被迫关闭,我们也一定还会以别的方式存在,并会尽力早日重新开坛。
在声同,对很多我这样可称之为语言疯子的人来说,学语言更大程度上并不是为了一定要能拿它创造多少人民币(其实相当一部分朋友的正业根本用不着那些语言),而是因为学的过程本身能让自己获得快乐获得成就感。
这就是我们有缘相聚,并坚持走下去的最好理由。
声同一直以来倡导无限共享,相比于大部分同类论坛,之前声同用户只要注册报到经评分(此过程完全没有任何限制,之所以设置唯一的关口,纯是为防止自动发贴机的垃圾广告和木马附件给论坛造成的危害,先前曾饱受这方面攻击之苦)之后,无需做出任何贡献,无需再通过发贴获得任何积分和级别,就完全可以免费下载全站所有学习资料和文化资源,现在作为特殊时期的应对之策,因不得不增加复杂设置后造成了注册不遍,更是全面开放资源下载,无需登录就能轻易完成。经过长期的积累,论坛内葡语、阿语、波斯语、马来语、泰语、缅语、蒙语、藏语、粤语、世界语、综合区等版块所含教程资源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无愧为同类站点中的佼佼者,即使是发展相对薄弱的西语、意语、越语等版块也都有自成体系的在别处需要达到特定级别或付费才能下载的免费教程和音像资源,这之中包括本站撰写的、本站扫描的、本站翻译的、本站录制的以及从本站网友从国外取得的许多珍贵资料,有的资料光搜集整理就耗数月之功,但发布时除了极极个别的由发布者本人设立了一点点限制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完全免费分享给所有朋友,虽然我们也知道有相当多人是拿了资料就一去不回头的,但我们的宗旨就是给所有想学语言而又找不到资料的朋友提供我们所能提供的一切便利,希望通过尽我们的微薄之力能稍稍改善中国小语种课堂外教育环节缺失的窘境。
当然,资源归资源,说白了只是镇坛的一个工具,没有它当然不行,但作为论坛这种特殊的网络空间,交流才是其存续发展的根本意义所在,否则就不如干脆单做资源下载站了。从我的角度来说,在声同的日子里,最大的收获还不是学到了那么多原本没有机会能学到过的知识,而是交到了那么多真挚的朋友,声同的访客不但遍布全国各地,而且还拥有一定的国外注册用户群,其中既有远赴海外求学工作的游子,也有同样痴迷语言的异国友人,通过各种途径的交流,我们不断增进理解和友谊。许多朋友为为我们提供过无私的帮助,身在大马的yeep自编马来语教程并录制音频免费上传,长驻缅甸的尼尼和她的缅甸朋友为我们录制缅甸语教程的配套音频并不断进行指引辅导,赴美的小竞彻夜工作为泰语字幕组打造优秀的影视译作,留韩的陆兄不辞劳苦长年坚持为大家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声友中有语言教程的编撰人、语言课题的研究员、语言科目的教师和译员,也有像我一样仅仅是将语言当做业余爱好之一的语言发烧友,但在相互近密接触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完全是平等的,没有大牌,没有卑微,大家都像同处一个社区的街坊老邻一样亲切热诚地尽情交流语言内和语言外的有趣话题,通过交流来让彼此都能感受到发自心底的快乐。
曾有人向我诉苦说他连一门外语都学不好,问该怎么办。我会心一笑,其实这哪有什么关系,再正常不过了,即使在声同这样一个语言爱好者集中的地方,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人,不也多是“连一门外语都学不好”的吗?
先别说“学好”,就仅仅说“学会”,又谈何容易?
除非专门搞语言和语言学研究,否则的话,这里的“学会”,不需也不应是指对某些大家通常忽视掉的语言现象细节深入剖析讲出多么头头是道的精辟见解,而是能基本自如地用这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其它掌握这门语言的人,尤其是母语者,进行起码的交流互动。
但即使对哪怕一门外语能真正做到这点的,在庞大的外语学习者中所占的比例,怕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更孰论两门三门,乃至更多了。
真正的语言天才毕竟总是极极极少数。
先天的差异很多时候确实无法逆转,但爱好与热情在某些情况下却可以通过培养而改变。
拿我自己来说,虽然从小就表现出彻底缺乏语言天赋,当初就连汉语也学得磕磕绊绊,但却无疑是个对语言着了魔的人,能力再不济,工作再忙累,也总会抽出闲散时间精力学习语言,语言文化就是我的信仰,除了获得快乐外,我对它毫无所求,却甘愿将哪怕再多的心血都凝注其中。
◎迷乱交错的母语之痛
母语,一个我长大后每次都窘于面对的词。小时候我根本没听说过什么叫“母语”,也就没感觉到过提及这个话题时的尴尬。在日本时,一次聚会,朋友说到我是来自中国,母语是中国语。我颔首以笑相应,那时我已知道对这个问题其实完全没必要认真解释,越解释只能越乱。在他和大多其他朋友看来,毫无疑问地,中国语就是他们对汉语的叫法,中国人的母语就等同于汉语。回国后,又是聚会,有朋友说到先祖源自呼盟,母语是蒙古语。我仍是一笑,除此之外又还能说什么呢?难道再大费周折地去剖析那种远在布里亚特的土语那谁也纠结不清的归属吗?尽管倘若没经过后来学习的话还几乎听不太懂标准的蒙古语。总之,无论什么,都很难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母语,所谓“满大人”的学习开始得比很多同胞都晚得多。这门迄今为止感觉最难学的语言着实让我不知抓狂了多少次,就算撇开汉字不谈,单说这被有些人津津乐道为“没有繁复屈折没有麻烦粘着语法基本不用学简单得就像搭积木”的语言本身,我就觉得掌握起来难度远胜过现今世界上仍通用的大部分语言,识字数增长长期处在停滞状态。
常听有人举到一个很无趣的例子,说什么多语种打印的同一份文案肯定是汉语版本最省纸,这个例子本身并没多大问题,但以此作为优越性就难免有点搞笑了,笨拙的我想不出这除了“省纸”之外还能有什么意义。就说话而言,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音节的数目还取决于语速,就写字而言,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字符长短还取决于每个字符本身笔划的复杂程度。更何况就算这叫优越性,那也只不过是中文,也即汉语书写体系的优越性罢了。一直很奇怪,在汉语中,对国外的称呼,譬如英文、英语都是针对英格兰(不代表整个大不列颠)来说,俄文、俄语(即使当初也不依国名叫做苏联文、苏联语)都是针对俄罗斯来说,日文、日语(这个是按国名叫的,不叫和文、和语,可能与其民族成分相对比较单一有关),等等一些,基本上“某某文”和“某某语”的“某某”字都是同样字眼,或是国名,或是地域名,或是民族名,而偏偏我的祖国例外,最常碰到的说法是“中文” 、“汉语”,任谁都知道“中文”就是“汉语”的书面形式,那为什么一个用国名,一个用主体民族名?是因为“中语”不好听(马新、港台倒是常说“华语”)?是因为“汉文”太显得独尊(想不通既然“汉语”能通用那“汉文”又为什么不怎用)?还是……实在想不出别的什么道理来。总之迷惑至今也没明白过来,只能告诉自己说,大概是汉语里的习惯叫法吧。
啰嗦了一些废话,或许有人会误以为我不喜欢汉语,但事实恰恰相反,喜欢不喜欢和觉得它难不难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汉语和藏、缅语都是我最喜欢的语言,一直都是。
◎半生不熟的学校劣果
接触日语的时间,不夸张地说,比英语早得多,早在呀呀学语的童年,父亲就时常教我几句日常用语了,认读五十音图比认读拉丁字母早得多。由于在大多人还只接触到英语的时候就已粗通日语,每次用到时通常能从别人的目光和话语中觉察到一丝羡慕,但我自己却觉得这非但丝毫没有任何值得羡慕的,反倒愈发显得自己窘透,因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到现今为止,我学了二十几年的日语,水平仍糟糕到无颜提及的程度,无论口语还是书面,比很多只学了两三年的朋友都差得远。虽然日语也是粘着语,结构形态和母语有相似处,同为敬语发达的语种,但是,嗯,怎么说呢,和汉语的情况类似,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实在太多,在我看来似乎是太“心理”化了,太多地方不是靠记背也不是靠逻辑能解决问题,必须得靠琢磨,靠“悟”,而这个“悟”即使对于对日本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也难如登天,细微之处经常是自己觉得仿佛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但偏偏就是说得让人感觉哪里不对劲,有时连指正也指正不出个道道,只是听起来“怪怪的”一下子明白不过来而已,唉唉,言辞笨拙,表达不清这个意思,总之,一直学得别扭着,最终彻底认栽,今生算是不指望能和日本友人酣畅交流了。
中学时代起也开始接触到绝大多数中国人最熟悉的外语,系统的英语学习同样始于课堂。相比汉语和日语而言,英语显得容易多了,书写体系上简单的26字母组合毫无任何构形变化,语音上没有音节本身的声调也没有单词内部音节间的高低变化定式,语法上虽远不及俄语德语那样严谨但终归比汉语日语的随意性小了很多,唯一的难点在于词汇,和我之前接触过的语种关联不大,而且在表音文字中也是属于拼写比较不守规律的,需要下功夫多记。然而,就是这门相对简单的语言,我磨叽了几年后也照样是一到真用上时就显出寒碜,四级至今没过,词汇量停留在四千以内寸步不进,看电影还得参考字幕,听歌还得对照歌词,聊天还得磕磕巴巴用基础词汇牵强生硬地表述,拼写搞错更是家常便饭了,此情此境,怎一个囧字了得。
◎渐行渐远的记忆碎片
如果现在问我会不会俄语,不用犹豫,回答肯定是不会。但在曾经的记忆里,无论在满洲里还是在牡丹江的时候,俄语始终是最切近的鲜活外语,所谓鲜活,因为和它的接触不是死板的课堂,而是活生生的街市。从没正经地学过俄语,但每天听到的那些人们挂在嘴边的话却忘也忘不了,偶尔随口也蹦出一两句,甚至哼一小段歌曲,虽然或许完全不懂句中每个词的具体意思和语法形式。直到很久很久以后在大学的语言学课堂上才通过一些例子真正见识了这种斯拉夫语言的神奇魅力,然而造化弄人,迁住内地后的我已经再也找不回当初的语境了,只剩下渐渐模糊的残缺碎片,湮灭在混沌的记忆里。
朝鲜语的情况相对要好些,虽然在牡丹江时接触得从面上来看少于俄语,但由于结识过几个朝鲜族朋友,故而从深度上看反而了解得比俄语稍深些,至少能勉强说点基本的话,并且大概明白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在我看来,朝鲜族的双语教育比大多其它民族都要成功,不但母语通常传承得很好,而且汉语水平也普遍较高,在中国,二者兼顾得如此恰到好处的民族实在不多了。
很晚后才渐渐知道了“韩语”这个词,年少无知的时候还幼稚地想当然以为不过是朝鲜语的时尚叫法,并曾轻狂地以为自己也算会点“韩语”,但到大学里稍微接触了一些才明白,二者之间还是存在不少差别的,除了语法没啥问题外,语音、词义和文字书写上都有些值得留意的易混处,就凭我那点本就极其浅薄的朝鲜语底子,再这么一混,真要学起来实际上比从零开始的朋友根本省不了什么力气,最终还是放弃了正音和系统学习的努力,任那些记忆碎片随韩流飘零逝去,渐行渐远。
◎朝三暮四的专业辅修
为做东南亚文化史方面论文查找资料时,本来最初是想借机学点高棉语的。中南半岛五国语言中,我觉得高棉语处在一个极有意义的特殊位置。越南语虽属汉字文化圈,但语言底层却和高棉语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泰、老、缅三国语言本身虽和高棉语沾不上亲缘,但无论是在文字创制演变还是在文化发展脉络上都处处烙下了高棉的印记。可惜的是,我在学校那时既找不到高棉语老师,又找不到带音频适合自学的高棉语教学资料,只得作罢,转而鼓捣着喃字啃了一段时间越南语。
对讲汉语的人来说,越南语几乎可算是最容易的外语了,虽然也和汉语不属同一语系,但比之日韩这两门“类阿尔泰语言”(姑且用这个自造的说法,至少日语我还不觉得有充分理由能归为阿尔泰语系,现已探知的不过是结构形态有一定相似处罢了),越南语和汉语的“相似度”显然是高出不少,而从语汇构成来看,汉字词仍占有不容低估的比例。但对我来说,语音是一道极难突破的关口,我从来就怵声调,早年辗转接触过的几种北方方言不是四调就是三调,均无入声,而越语所谓的六调,如果按照汉语方言的音韵学将入声单独入调的话实为九调,发音难度远胜过我此前曾接触的唯一南方方言新派上海话(其实也已算不得完全意义上的吴语了,固有特点遗失了太多),与粤语不相上下,因此学习之艰辛,进度之缓慢,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后来转修泰语倒不是因为嫌越语难(拿泰语的发音难度和越语相比,顶多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而是因为学校新开设了泰语课程,有老师指点总比瞎子摸道省劲一些。再就是因为我也和许多声友一样,喜欢语言的载体——文字,再加上原本对藏语的热爱,也就对变化多样的南亚字母体系文字所表记的语言兴趣极浓。相比高棉语、缅甸语和老挝语乃至葡萄牙语、阿拉伯语、印地语、马来语等一些较大的语种来看,泰语学习的网络资源和音像材料都显得要更加丰富一些。像《玛尼和她的朋友们》、《标准泰国语》都是便于零起点中国人轻松入门的好教程,非常容易免费获取。对于东南亚地区大部分语种来说,主要就是难在入门处,只要稍微有些耐心,运用好这些资料打下扎实基础,一旦掌握了基本的语音知识和正字法,再接下来的学习比日语英语等都明显顺畅得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学习泰语的过程中,在找寻泰语版泰国地图的一个偶然机会里,我来到了声同家园,并先后结识了包包姐、默默、小V、chodirs和yanee等等许多朋友,从她们那里得到了热情帮助,在享受交流快乐的同时,也为此后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如果说学习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无疑就是,交流,交流,再交流。
即使我的泰语学习本身最终毫无所成,在这里的岁月也毕竟已为我带来了生命里最大的收获,无憾了。
◎敷衍了事的工作刺激
没毕业前就早早开始穿梭于写字楼的蓝阁之间,进入了准工作状态。在和阿根廷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对语言向来狂热的我萌生了学点西语的想法,我是典型的人来疯,想学就立即着手,好在这时西语在中国市场也已逐渐成长为新兴大语种,教材资料都不算难找,我选用了最通用的现西,从图书馆借了课本,网上下了音频,便摆开架势哇哇开念。总的来看,和别的多数语种相比,西语没什么独特的显著难点,语音语法都还算比较容易摸清脉搏。学了两三个月的时候我就跟客户试着网上联系起来,甭说,肯定常常不知所云,实在不行了就夹杂几句双方都不太清楚的蹩脚英语,说是为了工作,其实还是为了闹哄。其间还结识了一位世界语者,穿插着从他那里学了零星的被称为“简化西语”的世界语。虽然西语和世界语后来都没学出个样子,更没真派上什么用场,但确实觉得很快乐,而且终于算是接触了一门英语之外的欧洲语言,稍稍弥补了作为一个合格语言疯子所不应有的缺憾。
与西语学习相比,葡语学习则要有针对性得多,其直接原因一是得到mariana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心里有了底,二是在公司内部缺乏葡语专业人才的情况下自告奋勇请缨接下了帮助接待年末巴西客户访问考察团的艰巨任务,而追溯其根本原因,则还是一个语言疯子没事找事的追求的刺激。开始学葡语是在进入声同之后一段时间了。葡语是声同欧洲语区事实上的第一主打语种,声同域名里的somdom也是自葡语化用而来。我之前的那一点点西语基础虽微不足道,但对葡语学习还是帮助不小,在这个过程中我第一次仔细真切地见识到了两个各自有较大影响的不同语种果然竟能相似到如此地步(以前看过的都是语言学书籍上的例子,在对全貌没有基本了解的前提下单看对个别词句的现成分析,那刺激明显小得多,而此前我实际学过的语言还不曾包括过同一语族内紧邻的两门),这感觉真是说不出的好玩。不过好玩归好玩,一本速葡囫囵吃完之后,却照旧消化不良,吸收率极低,经过了边打手势边搬救兵的最终实战演练之后,虽则算是勉强完成了任务,还刚被额外发了年终奖,但回味起来,脑子里也没剩下什么成形的东西了。也许真的是岁月不饶人,早过了记背能力的鼎盛年龄,就算暂时弄熟了,搁置不用后,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遗忘速度也是令人惊异得难以想象了。
◎始终如一的精神追求
杯具了。写了半天的长贴,写到最后最关键的一节时,却发现已疲惫得手肘酸痛两眼发昏了。
难得今天有大片闲暇时间,明天又得投入紧张工作中,不想拖着,否则睡觉也睡不安稳。
所以,只好继续敷衍了事,长话短说吧。
以上提到的这些语言,包括其它几门接触过却所知甚少的语言,除了是因为爱好而学以外,或多或少都还有点别的因素在起作用,或是生活,或是学业,或是工作。而对藏语、缅语的学习则纯为爱好,没有任何别的原因。
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很早的时候就对藏缅语情有独钟,而且痴迷多年兴趣依然如初。
就像擦肩的路人一样,也许有些语言注定只是我生命中匆匆的过客,而藏缅语才是上苍为我选择的生死相伴的爱侣。
爱上什么人,通常都未必能说出理由,爱上什么语言,也许也是一样吧。
还记得,当初在声同最早发的讨论贴子是对藏缅语版设立和发展提了几点现回头看来太过稚嫩的建议。
还记得,当初鼓起全部勇气投入全部热情写那个申请贴,只求为藏缅语版建设和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还记得,当初拿到掌心流沙送我的那两本珍贵教材时的感动,只想做成电子版分享给所有想学而朋友。
还记得,当初收到尼尼给我那凝集了不知多少心血的录音时说过:“只要一想到我现在所做的努力,能为那么多没有条件学习却希望能学习的朋友提供帮助,就会觉得,付出的这点代价,真的不算什么。”
是的。这,也是我心里,一直以来,最想说,最想说的话。
就这样草草收尾吧。
无论来自哪里,无论各自的梦想在何方,既然有缘相逢在这个家园,就真诚希望,我们大家真的能够
——心同此心,声同此声!

最新喜欢:

跨境电商运营iMjmJ.Com跨境电商运营...
ยินดีที่ได้มาชมเว็บไซค์เซินถง  
คุณYหวังว่ามีโอกาศแลกเปลี่ยนความรู้ทางภาษาและสามารถแบ่งปันความสุขให้กับเพื่อนทุกๆท่าน
沙发#
发布于:2010-05-07 00:38
不过英语的确是一座很好的桥梁,或者说一个很好的媒介。我有一本印度出版的印地语-英语词典。在这里,印地语才是重点,而英语则是我理解印地语单词、例句的桥梁。有一些小语种,我们没法找到外语-汉语版的,就只能依靠那些“桥梁语”了。
当然不仅是英语。其他语言,比如丹麦语、西班牙语等等,也是很好的学习桥梁。例如,丹麦语版的格陵兰语资料相对要多些,要想学习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比如尤卡坦玛雅语,西班牙语是一座很好的桥梁。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坛里bruger声友的发言给了我不少启发,他的这句话……学外语完全变成不是为自己而学,而变成为别人而学,写博客变成了变相地为了给别人看自己所“学”(其实根本没学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又想起davidfeng声友说过:讲起来头头是道的不一定真的会多少,真本事要拿出来的。八种语言都听说读写全过关的有几人?……
语言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光是把自己的母语水平提高就需要花不少时间,要把几种语言的水平都提高到同一水平更得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如果是想把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语言都想达到相同水平就更难了!然而,这些语言我们真的都用得着吗?我也常在想,就单从作品来说,各语种的著作浩如烟海,光是古汉语我就有很多经典没有阅读,这就够我学一辈子了。因为自身需要,还得加上英语等语言,这岂不是几辈子都学不完!如果为了追求平衡,这么一来,这辈子都没法让自己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语言了。觉得watson1981声友的建议很好: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喜欢的语言很多,应该精学几门,其余的“浅尝”即可。具体来说,有的只学口语会话,有的就练阅读,有的懂得基础语法即可,有的语音或文字过关就好。等某一日生活或研究需要,再选择深入学习也不晚。
所以,我们不妨以兴趣为老师,统筹安排,详略得当,尽可能在有限的宝贵时间里收获更多。人们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各有不同,有些人因为喜欢西班牙语歌曲选择学习西班牙语,有些人因为喜欢韩文而学习韩语……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只要自己学有所获就好。人生苦短,而世界太丰富多彩,有些事情不必太较真,点到为止就好。如果十多种语言听说读写译都达到一定水平当然很好,但是假如条件所限、能力有限,即便是只能阅读,也满足了。至少,确实在应用这一语言,就很棒。我觉得小y管理员的这句话很有代表性:我们学习的目标和途径虽各不相同,但根本出发点却非常一致——都是为了兴趣与快乐。
学习一门语言真得脚踏实地啊!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的语言学习历程中收获快乐、成功!  平时有空不妨看看像小y管理员这样的介绍自己学习体验的帖子(坛里有很多),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加深自己的体会。声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感谢大家

Graecia capta ferum cepit captorem et artes. Intulit agristi Latio... ( Horatius )
板凳#
发布于:2010-05-03 19:53
學各種外語無非就是想瞭解一下他們的思維習慣,靠英語傳達始終是隔靴搔癢。
Qasoqaanga 发表于 2010-5-3 18:17


这点确是深有同感。
ยินดีที่ได้มาชมเว็บไซค์เซินถง  
คุณYหวังว่ามีโอกาศแลกเปลี่ยนความรู้ทางภาษาและสามารถแบ่งปันความสุขให้กับเพื่อนทุกๆท่าน
地板#
发布于:2010-05-03 18:17
च्ह除了職業研究需要,的確沒必要精通什麽。學各種外語無非就是想瞭解一下他們的思維習慣,靠英語傳達始終是隔靴搔癢。至於賦和四六文都是qasoqaanga熱衷的文體。賦和四六文都是漢語作為一種語言的表達形式的最高典範,雖然好的作品不是很多。qasoqaanga推薦學習李商隱的相關作品。
4#
发布于:2010-05-03 09:30
虽然我的英语过了八级,但仍然觉得蹩脚。对于日语的学习绝属偶然,但都学的不精。看了以上高手的精帖,鄙人 ...
tanzhi2005 发表于 2010-5-2 19:29


楼上朋友太谦虚了~ 虽说国内的英语教学考试目前系统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不论怎么说,英语八级总已是让我们这些非专业的门外汉十分羡慕的水平了~
小y虽一直执着于小语种并主要依靠小语种与国外朋友交流,但越接触得多些深些,也越觉得确实无法否认,英语的重要性在现今毕竟仍是其它任何语言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所以我一直主张学习小语种的同学,如果有余力的话,还是同时不要放开英语,起码应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
至于纯属偶然的兴趣学习或者应用学习,大可不必拘泥于所谓“精”的水平,学着开心就好,语言就像朋友,很多时候越是不带功利性地去结交它,越是容易体会到其间的益处和乐趣。
就现代人所作古风作品来说,其实毋庸讳言,绝大多数都可以说是简单的模仿。就像我们若是没有深刻体会国外文化美景就难以写出真正地道的外文作品一样,我们不是生活在古代,大多人也并不曾通过大量作品的文化沁浸来真切参透古人的思绪,因而所作的文章难免有矫作痕迹,但饶是如此,能写出文法运用基本准确,句式铺排大致顺畅的赋来,纵然自觉“古意”欠佳,也仍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了。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有幸拜读,多向楼上朋友学习呢~
ยินดีที่ได้มาชมเว็บไซค์เซินถง  
คุณYหวังว่ามีโอกาศแลกเปลี่ยนความรู้ทางภาษาและสามารถแบ่งปันความสุขให้กับเพื่อนทุกๆท่าน
5#
发布于:2010-05-02 19:29
虽然我的英语过了八级,但仍然觉得蹩脚。对于日语的学习绝属偶然,但都学的不精。看了以上高手的精帖,鄙人实在汗颜啊!虽然鄙人曾经写过赋,那都是对古汉语-确切的说是简单的模仿。我现在从事的工作与化工有关的,但对语言依然是不舍,有时都迷茫是否从事有关的行业。迷茫啊……
坚持,再坚持!
6#
发布于:2010-04-06 13:44
看完后 很受鼓舞 有了一个大方向
7#
发布于:2010-03-03 22:53
楼主很强撒~~

学习了!!
8#
发布于:2010-02-01 21:15
能力有平等,但不能平等能力。達魯花赤一般都有不平常的能力,qasoqaanga無法從各方面平等之,只有咬碎鋼牙 ...
Qasoqaanga 发表于 2010-2-1 21:01


o(∩_∩)o...很赞同qasoqaanga兄在学习语言和看待事物上的诸多见解...
在不少方面你的能力已经令小y十分羡慕咯
愉快每一天,开心每一贴   这话说得太好了!也正是我和声同一直以来执着的宗旨
ยินดีที่ได้มาชมเว็บไซค์เซินถง  
คุณYหวังว่ามีโอกาศแลกเปลี่ยนความรู้ทางภาษาและสามารถแบ่งปันความสุขให้กับเพื่อนทุกๆท่าน
9#
发布于:2010-02-01 21:01
能力有平等,但不能平等能力。達魯花赤一般都有不平常的能力,qasoqaanga無法從各方面平等之,只有咬碎鋼牙以期來世。愉快每一天,輕鬆每一貼。
10#
发布于:2010-02-01 20:48
小y是論壇當然的達魯花赤之一。
Qasoqaanga 发表于 2010-2-1 20:13


偶坚决奉行人人平等原则hoho
ยินดีที่ได้มาชมเว็บไซค์เซินถง  
คุณYหวังว่ามีโอกาศแลกเปลี่ยนความรู้ทางภาษาและสามารถแบ่งปันความสุขให้กับเพื่อนทุกๆท่าน
11#
发布于:2010-02-01 20:13
小y是論壇當然的達魯花赤之一。
12#
发布于:2010-02-01 19:50
哈哈,苏赫巴鲁兄的写作能力好强啊,洋洋洒洒谈了这么多,每个点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大话题,我都舍不得一口 ...
小自在天 发表于 2010-1-31 21:43


呃呃……工作忙 好久没在声同畅快地啰嗦了……借三周年庆之机 絮叨絮叨 以寄对偶最亲爱语言的相思之情
ยินดีที่ได้มาชมเว็บไซค์เซินถง  
คุณYหวังว่ามีโอกาศแลกเปลี่ยนความรู้ทางภาษาและสามารถแบ่งปันความสุขให้กับเพื่อนทุกๆท่าน
13#
发布于:2010-02-01 19:41
回复  小y

   今天刚好有空,看到了小y给我指出的错误,真是觉得汗颜呀! 正所谓“旁观者清”。 我说的 ...
estrellas 发表于 2010-1-31 15:53



O(∩_∩)o…谢谢estrellas…长期以来,你的学习热情和无私贡献,不断为声同注入着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真挚友善的交流氛围,一直鼓舞着包括我在内的众多声友。读你的文章,能够真实感受到面对面坦诚交流的那种亲切。通过和你的交流,不但分享到了多方面的知识和珍贵的资料,更被求知求真的积极精神和耐心虚心的谦逊态度所深深感染
其实,我也只是个“当局者”罢了。我们学习的目标和途径虽各不相同,但根本出发点却非常一致——都是为了兴趣与快乐
ยินดีที่ได้มาชมเว็บไซค์เซินถง  
คุณYหวังว่ามีโอกาศแลกเปลี่ยนความรู้ทางภาษาและสามารถแบ่งปันความสุขให้กับเพื่อนทุกๆท่าน
14#
发布于:2010-02-01 08:41
回复  Qasoqaanga

    Qasoqaanga对母语和古文的热情感染了我,不知你有时间能不能开4个贴,专门给我们分别系统的介绍一下吴语、拉丁语、梵语、格陵蘭語.这样也便于声友们了解,我也可以丰富我的常识。
estrellas 发表于 2010-1-31 15:55

說Qasoqaanga对母语和古文的热情,這是真的。其實qasoqaanga所學的外語基本上是為加深瞭解母語做準備的。
現代西文主要是爲了多閱讀一些語言研究資料,沒有特別愛好,德文的自學還真的是爲了對二戰和對軍事理論文獻的熱衷。拉丁文是最早介紹漢文文法的西方語言。梵文也是影響漢文的語言之一,尤其是對漢語語音系統分析的中介語言。現代西文對上述兩項的貢獻那是後話。凡事總有順序。
qosoqaanga喜歡深入理解母語的理由,可能與周圍的人,那些英文六級和八級的高級外語人才,對母語知識的匱乏,和及其不相稱的母語表達能力有關。qasoqaanga是鄙視這些人的,儘管自己的外語水平遠不及他們。所以qasoqaanga從不默認自己精通和熟練掌握漢文漢語,應為漢語漢文是一個大概念,不僅僅是現代書面漢文和普通語。
熱衷於漢語語音發展歷史,可以瞭解古漢語的歷史面貌,對讀通和掌握通假字、虛詞,以及字詞原意,最關鍵的對方言的瞭解,都會有直接幫助。吳語是一門文化價值很高的語言(西方研究者認為這是獨立語言),上海的語音系統在整個吳方言中簡化的比較有特色,因此消亡的也會最快。
qasoqaanga會整理一些自己對吴语、拉丁语、梵语、格陵蘭語以及羌語和嘉戎語的學習心得。嘉戎語據說是構擬原始漢語的關鍵語種之一。qasoqaanga現在的腦子常被毫無相幹的號稱最搞腦筋的期貨期權與號稱很難學的拉梵交織在一起。
15#
发布于:2010-01-31 21:43
哈哈,苏赫巴鲁兄的写作能力好强啊,洋洋洒洒谈了这么多,每个点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大话题,我都舍不得一口气看完,还是存起来慢慢揣摩品味~
deger-e tngri-ece jayaγa-tu törü-gsen börte cinua a-juγu 奉天命而生的苍白狼
16#
发布于:2010-01-31 21:43
哈哈,苏赫巴鲁兄的写作能力好强啊,洋洋洒洒谈了这么多,每个点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大话题,我都舍不得一口气看完,还是存起来慢慢揣摩品味~
deger-e tngri-ece jayaγa-tu törü-gsen börte cinua a-juγu 奉天命而生的苍白狼
17#
发布于:2010-01-31 15:55
回复 3# Qasoqaanga

      Qasoqaanga对母语和古文的热情感染了我,不知你有时间能不能开4个贴,专门给我们分别系统的介绍一下吴语、拉丁语、梵语、格陵蘭語.这样也便于声友们了解,我也可以丰富我的常识。
Graecia capta ferum cepit captorem et artes. Intulit agristi Latio... ( Horatius )
18#
发布于:2010-01-31 15:53
回复 6# 小y

   今天刚好有空,看到了小y给我指出的错误,真是觉得汗颜呀! 正所谓“旁观者清”。 我说的比较笼统,表达的不清楚,自己也没发觉,因为这些读书笔记是给我自己看的,是以自己的话复述的,显得不太规范。我所谓的“特点”和“对比”其实是粗浅的,只不过是出于“~语中有这种现象,~语中没有这种现象”,做的简单的描述。所以表述不清,也不太统一,还会出现错误。正如小y所说,“尽管这种比较学习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作用见效的最佳条件是对其中一门已有深入的认识,可以以此语来参照彼语,而不是在两门都是新学的时候交互参照,否则就很容易起到混淆互冲的‘负作用’”。我虽然计划要学习多门语言,但是,在没有建成一种语言的体系之前,是不宜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关于汉泰的对比,小y说的对,这其实只是浅层次的比较,还好小y发现了错误并及时提出来,这样,我就能记住那些正确的东西,而不至于一直错下去。谢谢小y啊!我已修正相关的内容。
      还有,帖子里还出现了“世宗李基文”这样的错误,真是汗颜和惭愧啊 还好katou 提醒了我!
      觉得你的经历很丰富,你学习藏缅语热情的感染了我。我从你这儿学到了藏语的一些知识,这对我正确的认识藏语很有帮助!此外,你在两个帖子中提到的一些东西,也给了我一些启发,这下,又丰富了我的常识。
      我觉得,要学习一门语言,对语言学知识,只要点到为止就可以了,除非是语言学家,专门研究这一门的。只要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该语言的特点,指导我们更好的学习,就很好了。无论如何,只要自己觉得有意思就好。兴趣,是我们战胜“语言审美疲劳”的利器。但是“浅尝辄止”确实不好,所以,一开始就得从兴趣出发,打好基础。只有掌握了鲜活的语言材料,对比才会深入,言之有物。
Graecia capta ferum cepit captorem et artes. Intulit agristi Latio... ( Horatius )
19#
发布于:2010-01-31 11:42
正如前面所说的,关于学习途径和方法,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适合于一个人的套路未必适合于其他人。根据自己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借此机会想说些感觉应该会适用于和我一样大部分普通人的建议,当然其中也难免有不妥之处,仅作小儿闲扯咯。
语言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经历的也许是享受,也许是煎熬,更多时候则兼而有之。总的来说,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觉得应把握好一下几个问题:
★有许多声友是“多语迷”,常会问到能不能同时学习两门甚至多门外语,这样学习效果如何。我的观点是,至少在完全熟练掌握三门外语之前,还是轻易不要尝试同时学习两门外语,尤其是不要同时“起步”。对于学习得法,精力充沛的声友来说,熟练掌握三门外语的前提可以酌情减为两门,但绝不能再减了。所谓的不要同时“起步”,指的是不要同时入门,同步进展。如果在第四外语学到接近中级的水平,或者说至少有了3000以上的词汇量,对基础语法全貌已有了整体把握,可以借助工具书阅读普通文章的时候,再开始学习第五外语就基本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了。此外,也要看同时学习的两门外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我认为适当的尺度是,不要太近,譬如在西语还没有学到扎实纯熟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匆忙开始学葡语或意语,尽管这种比较学习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作用见效的最佳条件是对其中一门已有深入的认识,可以以此语来参照彼语,而不是在两门都是新学的时候交互参照,否则就很容易起到混淆互冲的“负作用”。曾有个学泰语的朋友在老挝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做的是泰语翻译工作),“不敢”学老挝语,就怕不小心让自己的泰语染上“老挝腔”。
以上所说,主要是针对对外语掌握尚未精熟,新语言学习尚处在“混沌初开”阶段的情况而言。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和视野的不断拓展,此时在对多种实际语料切身体会的基础上,适度结合语言学理论知识对其进行体系化梳理并对今后的学习进行整体谋划,就将真正可以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用了。刚刚看到声友东方的虎通过几个月的自学,对蒙古语形容词、动词变化等语法项目进行了系统的整体归纳,并附上对同是粘着语典型代表日语的语法要点精炼总结,以作参照比较,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概括简明而不失严谨,着实令自幼就和阿尔泰语言纠结不休的我由衷佩服,相信经过这样用心的对比学习,必将有助于语言运用水平实现新的飞跃。
★对于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个我觉得完全取决于个人,我不认为“学就要学精,学而不精不如不学”。因为不同人学习的目的不同,如果你想要“实用”,那是必须要认真学精的,但如果你纯是出于热爱出于兴趣而学,那就看学到什么程度能让你获得最大的快乐感了。我从来都不反对“浅尝辄止”,世界上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知识实在太多,注定我们每个人对大多事物的了解都只能是“浅尝”,大多喜欢的东西到最终也只能是喜欢而已。如果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很宽松,只求愉悦,那你尽可信步所至随处流连,没有任何不妥,但是,如果已经给自己确定了一个高远的目标,那就不要再只是踱着观景赏玩的悠闲步伐,而要果断地立即开始,转而享受奔跑拼搏的刺激了,奔跑过程中战胜初期畏难情绪的突破中期耐力极点的鏖战虽然艰苦,但当你真的坚持下去,全身心沉浸其中的时候,总会发现,那种畅翔的激荡之美,绝对是单靠信步流连永远都无法感受到的绝妙体验。
★关于语音学习。应该说无论学哪门语言,语音都是极为关键的环节,特别是在入门阶段,一定要把握“语音至上”的原则,你听到的单词和例句,可以记不住它的意思,搞不清它的用法,但听读上千万不要马虎。因为词义和语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复习不断纠正不断巩固,只要你向下进行,就自然要用得到前面那点基础,换句话说,客观上学习进展的需要会在无形中“逼迫”你学会前面的部分。而语音不同,很多时候你如果不加倍小心的话,即使错了,也看似对后面的学习没多大影响,甚至将会一直错下去而自己还浑然不知,这种情况在英语、日语学习中再常见不过了。学习时最怕的不是某个问题“学不会”,而是自以为已经学会了但其实却没学对,直到错误已经深深烙刻在脑子里时,再去“纠偏”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了。日语五十音图读似简单,但很多北方方言区的同学一开始就简单地将音位清浊对立混同为送气和不送气对立,导致以后在真正听日本人说话时总会把不送气清音听成浊音了。
★关于语法学习。从疯狂英语开创外语学习“盛世”起,这些年来,“不用单学语法”的说法颇为流行,诚然,死扣语法绝对是早先我们大多同胞长期纠结的通病,而要治好这个由教育考试机制所促生的通病,适当的“矫枉过正”也确实不是坏事。但我个人觉得,在初级阶段学习告一段落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个人的学习体会,参照一些浅要资料来简单系统地梳理一下语法对巩固学习成果,更好地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还是很有益处的。“学语法”绝不等同于“扣语法”,能用语法说清道理的句子,尽量做到绝不含糊,而暂时不能用自己所掌握的语法说清道理的句子,也尽量不要专门去查找大部头的语法书籍去整出个“说法”,先记住即可,不要给自己加上任何负担,因为语言里的很多怪事即使是母语人士也弄不清“为什么”的。
具体的语法学习对策应该视目标语言不同作一个划分,如果你的母语是汉语,学的是越南语或者侗台、孟-高棉、马来-波利尼西亚等语言,那么语法对你来说不会有太大难度,入门之后你除了多听多读以外,几乎不必额外在语法上单下功夫,而如果你学的是英语之外的印欧语言或乌拉尔、阿尔泰等语言,那就应适当有点心理准备经常用表格等形式做一些简单归纳了。不过有备只为无患,对性数格时态人称等语法范畴的恐惧却是大可不必的,语言是一个庞杂的相互关联的系统,严密的语法环节所设置的看似较大的坎,对谁都绝不是难以跨越的,记背固然会有辛苦,但只要能靠记背解决就足以庆幸,语法规则再繁复,终究有可以把握的规律,而倘若语法规则松散,虽则记背的少了,但“欠的就是要还的”,真正使用起来的时候你或许会发现,渐次碰到的根本不是靠记背就能解决的问题却往往会成倍增加,令人束手无策。对于闪含诸语、非洲诸语等其它一些语言,因为我不曾学过其中任何一门,所以完全没有发言权,也就不乱说一气误人子弟了。
★关于词汇学习。这方面不想多说,因为词汇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我也没什么特别的建议,无非是一些很老套的套话,比如不要专门看词汇书,多阅读,碰到不会的单词勤于查词典……估计大家听都听厌了。针对许多声友所学不止一门语言的特殊情形,我有个建议,在学习一门新语言词汇的时候,脑海里尽量回想一下已学过的其它语言中表达类似含义的相应单词(前提是如果有的话,如果没有就不要刻意去找,因为不同语言中词义根本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牵强的联想不但无助记忆反而会衍生误解),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方式,时间久了可以尝试整理一份属于自己的多语对照词汇表,在比照相同义项巩固记忆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比各自用法的区别,并将这些区别进行归类,这样在脑海中便能理出越来越清晰的思路,不致将繁多的说法搅成一团糨糊。
★关于正字法学习。这个问题本应和语音学习一起,放在开始来说的,二者相互关联,都是在入门阶段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使用非拉丁字母来拼写的语言,牢固掌握它的文字拼写规则是以后顺利阅读的基本前提。很多人会觉得正字法是个很难的事,在开始时极容易被奇形怪状的文字所吓倒。其实,几乎可以说除了像中文这样极少数“另类”以外,就连印度字母系统中一些极复杂的文字都算上,正字法学习也绝对是难不倒任何人的,因为他们都是建立在表音基础上,尽管音形对应的规则粗看也许有点眼花缭乱,尽管在很多语言里很多时候音形并不能完全按规则对应,然而这点复杂,这点变化,比起语法、比起词汇来说,都完全只能算是小菜一碟。既然你已决心学这门语言,连语法词汇的学习的“大巫”都已准备去面对,那么眼前这个“小巫”不过是个纸老虎,实在不值得畏惧了。
ยินดีที่ได้มาชมเว็บไซค์เซินถง  
คุณYหวังว่ามีโอกาศแลกเปลี่ยนความรู้ทางภาษาและสามารถแบ่งปันความสุขให้กับเพื่อนทุกๆท่าน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