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837回复:10

[语言交流]说说语言由兴趣“转正”后的审美疲劳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9-11-29 19:23
坛子上很多同好都说着要学这个语、学那个语,跟咱一样,大爱全世界各种语言,语言谱系比自家家谱还门儿清。但是不知大家的目标语都学到什么地步了?有没有学哪些语言由兴趣发展“转正”了之后,产生审美疲劳了呢?
先说说我自己吧。本人也和很多同好一样,见个语言就眼睛放光,恨不得搜刮天下诸语尽入吾彀。但是真正踏踏实实学起来的,就有限多了。
本人英语,还算是学得算是扎实的。小时候对英语的兴趣那个浓啊,简直是什么是英语的就都不放过,初一刚上网那会子就经常逛英美语言学网站。也曾咬牙以每篇课文盲听70遍以上的方法拿下新概念三、四,也发狠备战过BEC高级并高分拿下,至于四六级什么的全部轻松裸考~~可是,自打英语成为了工具语之后,成为了日常必备的手头工具后,对英语的兴趣那就是一落千丈。英美文学什么的自是没正经看过几篇,连TOEFL、GRE等东西也是提不起任何兴趣。仿佛是对这位“明媒正娶”的“正房”已渐渐提不起兴趣,除了借助英语看看别的语言教材,竟是再也没有好好磨练这个“世界知识分子普通话(徐小平语)”!而且自从对法语的学习更为深入之后,英语口语水平更是难比当年,经常外国人跟我说话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用法语应答~弄得我时常想着要不要也去报一个什么新东方口语班再捡回来。
再说法语。自从小学五年级拿第一次的零花钱(家里小时管得严,呵呵)买了本《法语三百句》后,这歪打正着的兴趣就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想当年初中买了本《大学法语简明教程》,怕妈妈说我不务正业还偷偷放在抽屉里,藏着掖着偷着学。不知多少个无聊的自习课咱就是以这些法语书度过的。等到正经系统自学完了四册法语科版教材,又借着一个机会交换到了法国,咱这该死的“审美疲劳”又犯了~~现在每天上课,一句一句飞快地听打着法国教授口述就头大,每次看看也看不完的判例的“Attendu que...Attendu que...”就恶心,逐字读着极端别扭与日常行文差别何止以里计的法律行文就难受。词汇量已经不需要课本来扩充,转过来要面对的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海量的单词量。唉!又一个兴趣“转正”后成了黄脸婆~~
再说古希腊语。古希腊语,一听这来头就让人想到湛蓝的爱琴海、想到贤人英雄们的万世彪炳,自己以前也没少幻想过能自己亲自朗诵下诗篇,品评下箴言。对于希腊语,自己也没少拿出正经的精神来逐课学习网上下的教材,逐句做练习。到了这边选了古希腊语并上了一学期后,虽说还是很喜欢古希腊语,但是也逐步有点觉得没想象中那么美好了。先哲的箴言被肢解为语法单元、很可恶又很灵活的古希腊语小词让人翻译起来万分抓狂、治世名典出现在测验考卷中、词汇的积累逐渐向英语之于TOEFL、GRE应试方向发展……OMG,难不成又是一个“七年之痒”?!
请问坛子上诸位朋友,你们喜欢学这么多语言并且纳入人生学习计划之一部分,有没有碰到过学久了、语言由兴趣“转正”为任务后导致喜好下降的情况啊?难道男人真的是喜新厌旧的动物,“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没得学时想得不行,真正给你当成个正经事做了反而不想做了?!

最新喜欢:

跨境电商运营iMjmJ.Com跨境电商运营...
沙发#
发布于:2011-10-08 01:19
這個疲勞與否因人而異。權當談資而已。
板凳#
发布于:2011-10-08 00:50
厌倦语言和厌倦学习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各种语言的价值和意义都是平等的。所以,对双语母语者来说语言本身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而只是能否用于信息交流如何用于信息交流的问题。
普通的正常人,即便是讨厌学习、研究,也不会不顾语言对他所具有的信息交流价值而因为反感学习、研究从而对语言产生反感。即便是反感学习、研究,那也只是反感狭隘意义上的学习、研究,相反地,事实上,当大家需要充分发挥信息交换作用的时候每个人几乎都在无意识中学习、钻研、锤炼自己的语言,以期能够在信息交流中各取所需或者争取主动。
和人生气的时候,我们要用语言吵架甚至骂人,就要费尽心思想出各种语言手段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希望最有效最有力地打击别人的情绪,这时候谁都不会想到自己是在学习、研究怎样更好地使用语言,但事实上谁在这时候其实都是在积极地学习和研究语言并立马付诸实践并观察实际效果从中得到反馈。
希望讨好恋人、情人的时候,我们也是这样。这些语言,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自己即兴创造的,这就是在学习、研究、实践。
由此可见,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们自己可以反省地想一想了。
或许,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是想要享受会某种语言的那种感觉,当这种感觉很难再悠闲地光顾我们的时候,我们便不再对语言怎么在乎了。能使用语言这本身是一个正常状态。因为这是正常状态,所以会语言本就不该是受到奖赏的事物。所以,当我们不再因为会语言而受到赞赏、刮目相看等等甚至包括俸禄、待遇等等之类的奖赏不再成为刺激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当然我们对会语言本身这种正常状态产生冷漠懈怠之情了。
ئادەم دېگەن خام سۈت ئەمگەن نېمە، شۇڭا ئىت ئۈرەر كارۋان يۈرەر
地板#
发布于:2011-10-08 00:07
楼主和各楼的回复中谈到的问题都很普遍也很现实。
个人觉得,这是把什么作为目的物的原因。大家都可以把你对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好像通常就是指的母语吧)做一比较,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差异了。我说的这个差异,其实不是对母语和非母语之间的差异,而是对母语和非母语的感觉的差异。
应该说,绝大多数汉语母语者都不是汉语语言文字工作者或者汉语语言作家作者之类的角色,所以排除对汉语的喜欢不喜欢的因素。但是,普通的汉语母语者群体中,很少会有对汉语的喜好和不喜好这种意识。因此,很少有汉语母语者会去意识到自己不喜欢还是喜欢汉语。因为,对汉语母语者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从来就没有放在汉语语言这样东西上,故此也就无从有闲暇去把汉语作为一种把玩、观赏的物件,因此也就不会有厌倦、懈怠之类的情绪。
一门语言了解、掌握了其组成、运用规则后,那就不应该再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这种语言本身上面了。如果不能做到这样,那么必然就会对这种你始终当做应该关注的东西产生疲劳。然而,我们正常人几乎没有对自己的第一语言产生疲劳的。
为什么?因为,我们并没有把注意力的份量绝大多数地放在自己的第一语言上。我们谈不上喜欢他也谈不上不喜欢他,因为我们的目的和注意力不在我们的第一语言上。我们其实无时无刻离不开我们的第一语言,哪怕是做梦、昏迷等等的时候,但是我们所有的注意力只在我们无时不刻需要使用的语言所表达的事物上。我们的情感倾注在了语言联系起来的另一事物之上。
我个人觉得,对任何一种语言懂得架构和使用规则了就该把注意力放到语言所表达的事物之上了。兴趣的作用只在于当你还没掌握语言的架构和使用规则时把你吸引、吸附在语言上直到掌握规则为止。此后如果还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上,那么就相当于早该断奶的人还要强迫自己对奶产生依恋那样。
当初,我们谁都不是为了赚钱、找工作才学习的汉语,尽管做这些事离不开汉语,但当初我们谁都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学习的汉语。所以,即便你厌倦了赚钱,你也不会去问自己“我厌倦汉语了吗”之类的问题。我们无时无刻离不开汉语,但是即便你在工作中看到老板有一百个头大,我们都不会变态地突然去想这样一个问题“我厌倦汉语了吗”。我们交朋友、谈恋爱、结婚等等,几乎无一离不开汉语,但是当初我们不是为了这些目的才学习的汉语,所以当我们厌倦于交友、疲惫于恋爱、冷漠于婚姻等等的时候,我们正常人都不会变态地反而对汉语产生厌倦,因为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些事情和汉语有什么干系,因为当初我们自己就没有把汉语和这些事情联系起来,因为我们最初学习汉语的直接目的或者说动因并非那些我们一会儿倾注所有喜爱却一会儿百倍冷漠对待之的事物。
ئادەم دېگەن خام سۈت ئەمگەن نېمە، شۇڭا ئىت ئۈرەر كارۋان يۈرەر
4#
发布于:2011-10-07 20:16
此帖甚好。
5#
发布于:2010-11-22 21:52
话说回来,本人非常欣赏能踏踏实实学好一两门语言的坛友,但也不反感纯粹把小语种当作业余爱好而浅层把玩的坛友。目标因人而异,做法也就各不相同。
watson1981 发表于 2009-11-30 08:14

说得好。
6#
发布于:2009-12-01 23:45
5# hizkuntzale

我太同意hizkuntzale声友所说的话了!你道出了我的心声呀!你说:“现在我是天天在看法语原著啊,民法、国经法、会计、法语历史语言学~~判例评述用法语,随堂测验用法语,听课记笔记用法语……换作小时候偷偷学法语那会,搞不好十分向往呢!谁知现在的苦哟!我说的是,大家伙有没有当兴趣学时兴趣盎然,真正给你把它当成日常工具来对付别的课业了,反而头大了的情况?看小说学外语当然是爽,但是当我看到周围朋友为了完成布置的文学评论小论文而不得不随时抱着本小说来读时,就感觉没那么好玩了~~”这句话真是一语道破“审美疲劳”的特点呀!
我认为,“审美享受”和“审美疲劳”的差别主要在于“兴趣”和“强制”。有句德语谚语说:兴趣比爱情更有魅力。我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我们感兴趣的材料,我们就会很高兴地阅读;而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的材料,不管我们有没有兴趣,都得看完。如此我们就有一种应付的心理。我就有挺深的体会。同一本书,如果是出于我自己的兴趣来阅读,我就会很高兴地阅读,如果是老师安排的任务,我就应付过去了。区别在于,如果是我自己看的话,我会着重看有关历史等方面的章节,而老师安排的,还包括政治等方面的内容。而那是我所厌烦的。我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要我在英语原著中选,我会选择我感兴趣的散文或其他材料来阅读,可要我去阅读物理、化学、法律一类的原著,我就头痛了!所以我能感受到hizkuntzale声友所说的“语言疲劳”状况。
要改善这一种状况,我想,在“必须完成的任务”之外,我们还应该有自己的外语时间——只看、听自己喜欢的外语节目,只阅读自己喜欢的外语文章。总之是多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外语材料。我比较喜欢听外语歌曲和阅读散文,所以闲暇之余,我就会看看外语散文,听听用各种语言演唱的优美动听的歌声。
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很多,一种厌烦了,就换另一种吧。对于正在学习或是掌握多种语言的“语言家”来说,就有更多的选择了!看腻了法语就换希腊语来看看吧。听多了外语,不妨看看外文。……重要的,是要让自己保持浓厚的兴趣。但是,人总有累的时候。如果实在太累了,不妨休息休息、运动运动。做做瑜伽,看看喜欢的卡通……在休息过后,又可以精力充沛地继续奇妙的多彩语言文化之旅了。
我的其他外语水平还容不得我“语言疲劳”,烦归烦,烦过后还得努力学习!趁现在还有学习多门语言的热情,赶紧多学点。
Graecia capta ferum cepit captorem et artes. Intulit agristi Latio... ( Horatius )
7#
发布于:2009-11-30 17:30
4# 小自在天


现在我是天天在看法语原著啊,民法、国经法、会计、法语历史语言学~~判例评述用法语,随堂测验用法语,听课记笔记用法语……换作小时候偷偷学法语那会,搞不好十分向往呢!谁知现在的苦哟!我说的是,大家伙有没有当兴趣学时兴趣盎然,真正给你把它当成日常工具来对付别的课业了,反而头大了的情况?看小说学外语当然是爽,但是当我看到周围朋友为了完成布置的文学评论小论文而不得不随时抱着本小说来读时,就感觉没那么好玩了~~好比说你喜欢梵语,真给你学到一定水平了天天对着看也看不完的梵语古卷,会不会就是另一种心境?
8#
发布于:2009-11-30 16:57
坛子上很多同好都说着要学这个语、学那个语,跟咱一样,大爱全世界各种语言,语言谱系比自家家谱还门儿清。但是不知大家的目标语都学到什么地步了?有没有学哪些语言由兴趣发展“转正”了之后,产生审美疲劳了呢?
 ...
hizkuntzale 发表于 2009-11-29 19:23


我很欣赏hizkuntzale的论点。一门外语学进去和只在第一册打转得到的感悟还是差得蛮多的。最熬人的是平台期,刚入门的新鲜感已经过去,通向高级殿堂的路看不到头,眼前只有漫漫无边的单词和百草丛生的语法。我自己的经验这样的倦怠期一般要1年,甚至可能放弃一段时间,然后机缘巧合重新捡起,才发现又是新的境界了。原先以为学得外语多了,可能对新的外语会更有经验,这样的平台期会缩短或消失,后来才发现不论亲缘关系多近,学每门语言都有各自的苦衷,也并不会更舒服。

hizkuntzale的审美疲劳可能更多来自于没有读到好的材料。就像vincentlyl说的,其实光英语我们就还有很多精华没有读。当初我也是忽然对The Lord of the Rings来了兴致,咬牙破了几百块败了小小3本回来读,其中带着黑暗时代韵味的文笔绝对是任何八股英语不能带来的快乐。Harry Potter的文笔也非常好,经常看得我发自内心的爆笑。可以从这些稍微简单的读物(高级读物中的ABC)入手,慢慢可以再读那些大师的手笔。看得越多,想看得也越多。有的时候可以看一些原著改编的电影,也是入门不错的手段。如果对经济评论感兴趣,就读The Economist。喜欢推理的就看Agatha Christie。圣经可以读King James version。其实到最后语言也就是一个工具,慢慢淡出舞台,阅读的内容本身才是主角。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审美疲劳也是化境了。

有点怀念过去那种一看见新的语言书就激动得不了的岁月,现在对偏门语种的热情与日俱减,主要兴趣都转移到所掌握语种的语料上了。而学习中的,也是浮士德之于德语,神曲之于意大利语,摩诃婆罗多之于梵语,古兰经之于阿拉伯语。

最后就像watson1981说的,人各有志,开心就好。
deger-e tngri-ece jayaγa-tu törü-gsen börte cinua a-juγu 奉天命而生的苍白狼
9#
发布于:2009-11-30 08:14
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其实不光是语言,任何一样学问,要精通,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语言这东西随随便便能学好,那么全世界、全中国满大街都是八语通、九语通……N语通了。

话说回来,本人非常欣赏能踏踏实实学好一两门语言的坛友,但也不反感纯粹把小语种当作业余爱好而浅层把玩的坛友。目标因人而异,做法也就各不相同。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10#
发布于:2009-11-29 21:02
本帖最后由 vincentlyl 于 2009-11-29 21:03 编辑

我以前也曾经有lz的困惑。对新的外语都很有兴趣。在进大学前就接触了法语,德语和俄语。我学外语的目的是想看看原著,以及为将来的工作打点基础。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大,想法就不同了。我现在只是想把英语学得更好一点。近期读了一些莎士比亚以及英语小说,感觉到英语这门大家都学过的很多人都感觉到枯燥乏味的语言其实是相当有意思有丰富内涵的。这需要多看原著才能体会。以前学英语只顾着背单词,原著看得太少。也是当时年纪轻,不能很好理解原著的意思。英语其实和汉语一样也是博大精深的,是需要认真钻研的,钻得越深,获益越丰。其他语言如法语,德语,俄语也是如此的,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投入。蜻蜓点水地学外语事实上是很浪费时间的。
    顺便说说,我近来经常浏览论坛里的一些帖子,感觉到除极个别坛友对某种语言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外,绝大多数的坛友都只是对某种语言处于入门的阶段后就转而又学其他语言。我觉得这样的学习徒增谈资外没有什么益处。我相信学语言先精而后博(相对而言)比较妥当。当然我在这里不是否认多学语言所带来的乐趣是无穷的,因为我也有这种体会。
    对于lz我想说多看看原著就不会有审美疲劳。即使真出现了疲劳,估计也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或者说就是你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一种语言的“乐趣“。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