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723回复:13

[语言交流]谈汉语与外语的优劣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9-09-15 15:49
谈到汉语与外语的优劣问题,首先就会想到“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的区别。前面已经讲到随着汉字的演变,汉字已不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了。存在着大量形声字。历史上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语言所要表达的概念不断增加,表意文字要求汉 字拥有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字符集,但现代汉语已经不用增加字符来表达新的概念,而是创造新词,加上对汉字汉语的规范化,这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减少了使用字数的目的。

    与汉字相反,英语名为“表音文字”,其实并不能真正的表音;英语正词法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英语的书面拼写形式和读音之间的矛盾问题。由于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推广和教育的普及,英语的书面拼写形式逐渐统一,形成了规范的形式,而这些规范的形式又通过印刷的方式进一步固定下来。但与此同时,英语的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gnash(咬牙)和 gnat(小昆虫)中,g不发音,knight (骑士)和know (知道)中,k不发音,而在中古英语中,这几个字母全都要发音。又如,辅音字母前的 r (如 arm)和词尾的 r (如 father)不发音,词尾的 e(如 live)不发音,而在中古英语中,它们都是要发音的。这种情况,使得规范的书面形式与实际的发音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矛盾。这也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时遇到的一个难点:学习一种“表音文字”如果不查字典、不看国际音标,也不一定能准确发音,是不是好笑?

    18世纪开始,英国强调语言的规范化,要求语言准确有力。1755年,约翰逊(SamuelJohnson) 编写了第一部英语词典,把英语词的拼写形式固定了下来。这样,英语的正词法就能够以词典作为规范的根据。这很象中国秦朝时将小篆的书写规范化,但是却没能阻止汉字语音的变化。

    这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所谓拼音文字也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许多拼音文字,由于千百年来口语的不断变化,它的书面文字与读音往往相去甚远。法语也一样,它的书面语言表达的还是四、五百年以前的发音,不发音的元音彼彼皆是,象hommes读为um,aiment读为em。事实上,现在的书面英语、法语,已经有很大“表意文字”的成分了。历史上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ideograph),文字与语音没有直接关系,无论用哪种语言或方言去读,意义没有变化。这是几千年来各种口语分化交熔变迁,而汉字一直作为一种统一的文字被所有人认同的原因。汉字使操不同口语的人互相交流成为可能,而隔膜是统一的主要障碍。所以在“表意”、“表音”这一点上,汉字并不比英语劣势。

    现在普遍认为汉字的庞大的字符集使它显得非常复杂:难学、难记、难用。但是这里面需要搞清一个前提:那就是汉字的“字”与英文的“word”是不同的概念。现在的中小学教育需要掌握2000?3000个汉字,才能够满足日常阅读。但这不仅仅是学习2000?3000个“字”,而是学习2000?3000个概念。一个人一天之内可以学习26个英文字母,但是他能阅读英文吗?由于英文已经不是典型的“表音文字”,学会26个字母甚至连准确的单词发音都没有掌握。到头来,在以英文为母语的国家中小学中,仍然要进行大量的单词拼写训练。掌握2000?3000英文单词是什么水平?能应付日常阅读吗?学习过英语的人都明白!

    研究表明:汉字作为一个复杂的文字符号系统,其信息熵很高。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逐渐扩大汉字容量,随着汉字容量增大,信息熵的增加趋缓;汉字增加到12370以后,不再使信息熵有明显的增加。我国科学家指出:汉字的容量极限是12366个汉字,汉字静态平均信息熵的值 (平均信息量)是9.65比特。通过数理语言学中著名的齐普夫定律(ZIPF’SLAW)核算,这是当今世界上信息量最大的文字符号系统。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文字的信息熵的比较如下:

    法文:3.98比特
    西班牙文:4.01比特
    英文:4.03比特
    俄文:4.35比特
    中文:9.65比特

    可以看出,拼音文字的信息熵小,差别不大。汉字的信息量最大。

    汉字对拼音文字的这种信息熵优势是什么概念?简单的比喻就是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差别。十进制数字系统需要人记忆0?9,10个符号,二进制只需要记忆0和1两个符号。十进制乘除要记忆9X9表,二进制只需要学会与、或、非的简单逻辑。但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不使用二进制数字系统呢?因为那样很浪费,一个数字“7”表示成二进制就成了“111”,记个大数不把人累死?反过来,人类为什么不用十六进制,或更高的进制呢?一方面是人脑智力的限制,另一方面,十六进制也未必能大幅度提高信息熵。这种信息熵反映在文字上,就是联合国文件中,中文版本一定是最薄的。信息熵高是不是就不利于计算机处理呢?这方面恐怕还很难下结论。简单的比较汉与英文的输入速度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因为“字”与“word”是不同的概念。要比较只能比较同一内容的中英文两个不同文本,计算击键数的差值。在“词”的单位基础上,现代汉语与英语是可以进行比较的。现代英语为了应付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科技、新概念,也在不断地造词。无非是借助拉丁词根、或重新组合已有单词,结果越是专业科技的词汇,就越长、越难记。或者是大量使用缩写:如WTO、FBI、IBM、UFO等等,缩写一多就容易混淆、难以理解。在这方面,现代汉语造词的优势就十分突出了。这就是汉字字符集信息熵高的优势。

    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化的标准,来衡量汉字与英文字母的优劣是件很荒诞的事情。现代计算机技术说到底就是基于“二极管”的技术,将来的发展很难预料。难道要人类高度智能的思维模式,去模仿“二极管”式的思维?那是典型的削足适履。试想,难道当年就因为发明了黑白照像术,人们就该废掉油画的色彩?难道当年就因为摩尔斯电码适合新发明的电报,人们的语言就都应该改成“ 嘀嗒”?

    汉字在应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我们不应该忽视,但是没必要过分夸大。当年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直到清朝末年中国还在大量使用雕版印刷术。其原因就是汉字数量太大,要制造一套足够印书的字模难度太大,也不经济。最后还是20世纪初,西方人引入了机制字模,中国才实现了活字印刷。在20世纪,人类进入计算机时代的初期,汉字处理软件的缺乏也曾经是一种阻碍,但是很快也就解决了。现在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汉字的传播比以往更方便了。

    真正阻碍中国进步的并不是技术,而是人们思想的禁锢。在西洋活字传入中国之前,利马窦、徐光启翻译的欧洲文艺复兴思想书籍,已经通过古老的雕版印刷出来了。但是在当时及后世很长时间内,却得不到国人重视。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在落后思想的禁锢下,即便我们象伊朗、土耳其那样把自己的文字全部改成先进的阿拉伯文或拉丁文拼写,我们也无法逃避象古波斯和奥斯曼帝国那样的衰败。

最新喜欢:

跨境电商运营iMjmJ.Com跨境电商运营... jaidejaide
沙发#
发布于:2009-09-15 15:50
不喜欢听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的人乱讲汉语的坏话。什么“汉语不精确呀”,“汉语不容易造字呀”,“汉语不能细化呀”,“英文是先进文明的语言呀”,“汉字不能编程序呀”......。
  1、汉语是精确的
  记得在本人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堂而皇之地写着:“走拼音化道路是汉语的必然趋势。”其中最主要的一条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而汉语不能。恰巧当时班里几位同学有手提式的“英雄”牌英文打字机,他们的打印的作业总是比别人手写的漂亮,心里着实地羡慕了一阵儿,同时想着英美国家的学生真幸福,作业都不用手写。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可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的键盘输入速度已远远超过英文,而且速度还在而不断快速提高。可英文输入呢?确似乎滞步不前了。
  现代所有学科领域,中国都有很好的学者,没听说哪位因汉语“不精确”而搞不好研究的。中国的火箭照样可以精确升空,中国的原子弹照样可以精确爆炸,中国的京九铁路照样可以精确开通......;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文献影响力而在世界范围越来越得到尊重。
  
  2、英文是笨拙的
  下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显示英文的笨拙:本人曾问系里的几个教授“长方体”如何用英文讲,可这几位母语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说不知道,接下来连问几位英文是母语的研究生,结果他们也不知道。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现在我要问读者:您知道么?反正不是Cube,Rectangular.....。后来,我倒是真的在字典里找到了该词,可现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僻。感叹,英文真是“笨人”的语言,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宇宙无穷,英文词汇无穷!词汇如“光幻觉”、“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高血压”、“肾结石”、“七边形”、“五面体”都只有专业人士才会。根本不可能象汉语那样触类旁通,不信?去亲自问问母语是英文的人好了。

  也许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中国人,也不能真正搞懂以上的概念,但至少字面上没有问题。但英文就不同了,基本概念如“长方体”等一般人是从字面上都过不去的,搞得只有专家才会讲!怪不得英文世界里专家那么多,而且都那么自信;是啊,连人家的基本术语如“酒精绵球”“血压计”都不会讲,信心又从何谈起呢?

  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对“无知”深感“无奈”!
  
  3、英文是一维枯燥的密码信息,汉字是二维的形声一体的信息

  英文是一维的,是密码语言。写英文是编码,读英文是解码。细想想:如把英文的a、b、c、d、e换成1、2、3、4、5,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按上边的对应,如一开始就把cab写成312,用一样的读音,又有什么不可以?

  汉语就不同了,是二维的(纸面上欧氏空间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试问从一幅画上得到的信息快,还是从一行密码中得到的信息快?因汉字具有平面空间最大的的表现力,故汉字阅读起来极为方便,在一瞥之间就可捕捉其特点,映射其含义。但一维串装的密码型拼音文字是无论如何作不到这一点的。

  拼音文字牺牲了其表意能力,造成它的不直观性,仅是声音的符号,是文字的低级形式,一维的密码而已。二维的汉字 80%是形声字,形声字声旁表声,形旁表意,这种结合具有平面空间(纸张)所能赋予的最大表达能力,从信息的表达上无疑是优越的。汉字的二维性决定了其输入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要远比“一维的”密码型拼音语言更激发人的创新开拓精神并客观地提供了人类施展智慧的空间。

  现代英美社会,有患“失读症”得病人,患者不能对英文进行读写,归根结底是英文的一维密码性造成的。汉语世界则几乎没有此玻目前西方流行的治疗“失读症”方法是向患者教授汉字,帮助其逐渐树立阅读的信心。


4、英文是发散、不稳定、随时变化的,汉字是收敛、稳定、千锤百炼的

  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字。就凭这2000个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里,没有 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个字别想把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 80000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者英文新词,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电影院(Cinema)等,可汉语则无须,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么,会“计算”的“机”么!用“电”投“影”的“院”子么。可英文就不能这么干,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 Fire- 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tional-Machine”,电影院“Hall-Where-To-See-Shade-Projected-By-Electicity” 等。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如果非得要组词来达到目的又不要增加长度,便只能靠缩写的伎俩了,例如取字头HWTSSPBE来表示上述的电影院一词组。

  汉语是收敛的,总是可以轻易地描述新生事物,而无须制造新词;汉语是稳定,所以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词:“大风起兮,云飞扬”。

  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发散突破 100万大关。太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学GRE的时候,注意到很多韦氏字典收录的词汇竟是本事纪初的新词,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说。这也不奇怪,毕竟英文400年前才统一了拼写。而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河南殷墟甲骨文,5000年前山东莒县陶器文。
  
  5、汉字的构字法巧夺天工

  词头前缀词尾后缀是英文常用的构词法。Saccharose(糖精)和Saccharomycetes(酵母菌)有相同的拉丁词头,但它们即便对英美人士也非易事。一维的串状结构是导致其不醒目不明了的直接原因。我测试过的几个母语是英文的工科研究生是不认识的。试问读书至研究生,连酵母菌与糖精都不知道,又该教人如何感想呢?

  用汉字组词描述起来简洁明了。即便是没吃过糖精、没用过酵母菌的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他也明白糖精可能是糖的“精练部份”,比糖更甜(尽管这不确切);酵母菌是“一种菌能引起发酵”。但英文就不能如此简单地组词,即便组出来也恐怕令人难以接受:Sugessece="Sug"ar+"Essence"(“糖”字与“精”合起来)

  Yeabacteria="Yea"st+"Bacteria"(“发酵”与“细菌”和起来)

  这不太不像话了?还别说,在当今的英语社会,早期英文造字所遵循的拉丁词根早字法已逐渐被甩开了,类似以上造的Sugessece,Yeabacteria可一点都不是笑话,日常生活中天天都有,商店里不同品牌的巧克力、糖果总会有不同的名字,有些名字在字典里找不到,它们会随某个厂家的某种巧克力糖的产生而产生,消亡而消亡。当一个澳大利亚人读到这个词时,他不会意识到这是北美某个地区的很受欢迎的一种糖果,多半只能和中国人一样摇遥头罢了。

  与拼音文字一维串状前后缀构词法不同,汉字是通过二维方式构字的。例如:

  “人”“囚”---“人”在无门的四堵墙内便成了“囚”;
  “木”“困”---“木”在无门的四堵墙内要受“困”;
  “雨”+“路”=“露”--下“雨”天在大马“路”上要暴“露”雨水之下了
  “米”(与粮食有关)+“唐”(表声)=“糖”
  “禾”苗上又长“草”=“菌”
  “木”“林”“森”---分别是tree,woods,& forest意思,但比较之下那一种构词法更好?答案一目了然。

  这种说文解字法难道不比Saccharo-更灵活更高明吗?

6、为汉字辩护

  呼吁那些糟蹋汉语的人注意以下事实:

  (1) 联合国5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汉语;
  (2) 汉语的精确性已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事业所证实;
  (3) 计算机语音输入最有希望的是汉语;
  (4) 汉语是稳定的、收敛的;而英文是不稳定的、发散的;
  (5) 汉语是二维信息的、形像的、生动高效的,英文是一维信息的、密码型的、枯燥低效的。
  (6) 在英文世界里能读文学名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所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能作的。如阅读中用英文描述的澳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艰涩无比,一般英美人也只能囫囵吞枣而已,字面上根本过不去,能猜出是植物来已是善哉;可在中文世界里,又有谁会对仅有中学学历的人读完四大名著而感到惊奇?至少字面上没问题。
  (7) 当今虽是英语文明的蓬勃期。但在历史的长河中,So far,英文世界的文明史远比汉语世界的文明史短。妄自菲薄地乱讲英文是先进文明的语言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7、信息科技时代偏爱汉字

  不知您是否了解或等新学科领域?如果接触过,您便会理解人类的艺术、哲学、感觉看似不“精确”,但实为目前它们超越了当今人类的知识水平所能精确描述的范围。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它们逐渐会被人类以全新的知识结构所精确地把握,以上所举的新学科只是这一新知识结构序幕的小插曲。汉字集中体现了东方艺术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之所在。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它的智慧我们尚不能完全认识,但正在方兴未艾地被发掘。这种说法不是空洞的,也不是盲目的,毕竟15年前的人们没有意识到传统汉字出版业要被淘汰;10年前的人们没有料到汉字的输入会比英文快,而且会更快;5年前的人们没有想到传统的报业媒体会被逐渐淘汰,会与百年老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互联网上抢码字新闻。谁又敢横着心大胆地讲10年之后,20年之后汉字编程不可能或不如英文呢?是啊,天晓得后辈们的本领会有多大!还是对未来多一份信心的为好。

  汉字是灵活的,但需要灵活的人使用;汉字是聪明的,但有赖与聪明人的开发;汉字是充满智慧的,需要有智慧的人认识到她的价值。

  为汉语骄傲!更为坚信汉语时代即将到来的中国人的热情与信心而欢呼


概括起来说:
  第一,中国的文化载体,是汉字。 这个载体没有变,中国固有文化没有断。文化的统一是最深刻的血脉相连。
  第二,中国确定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上古“大同”思想的伟大实践。中国的“颂”字从公,“贬”字从贝,可见唯有“天下为公”是最值得歌颂的,要贬斥的是贝字当头的“拜金主义”。汉字文明,是非明确。
  有人问,反腐败怎么解释。我说,反腐败不是反政府,而是反政府下面的烂肉。百姓的住宅称家室,大富之家、官府才称为“府”。府本应住着广天之下寸心为民的人。但是,如果不勤政廉政,整天陷于酒肉,变成行尸走肉,那府上就会出腐了。尸腐必败,肉腐必臭,所以腐败非反不可。从“腐”字看,历朝历代都有这个问题,因为它来自人的无智与习气。钢铁不常擦洗都会腐烂,“修身”不力者,怎能不腐败呢?汉字一个“腐”字早已包含了这些消息。
  所以,我们要看到,开发汉字宝藏,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当年秦始皇统一文字,是为了统一国家。中华文化是贯穿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延续中华民族的命脉。抓住汉字文化,抓住中华传统文化,就抓住了团结中华民族精神的纽带,抓住了有助于当代、有利于未来的宝贵财富。


中华文化宏大精深。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还有情有义,有血有肉

汉字的关系不是凌乱的、偶然的,它像拉丁文字一样,有着规律,是一种有逻辑的语言,而且其内在意义超出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想像(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汉字虽然是一种有美感的文字,但没有规律,需要死记硬背)。

  “举例说,儒字,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需要什么?一需食物,二需教育。营养食物从母乳起,教育从孺子起,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组成,与‘乳’同音。

  “再说‘羞耻’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从羊),看起来丑(从丑);耻字,耳朵还没听到吗(从耳),还不止住你的行为吗(从止)?”

更形而上一点的,比如‘存在’二字,存:‘有’和‘子’的重合。有子即存,延续生命。存音通寸,指寸寸光阴,存字是指时间的,意味着一代又一代走在路程上,一代传一代以至无穷;在:是‘有’和‘土’字的重合,有土即在,这个字是指空间的,土即何处乡土的意思。在音通载,人和所有生命都共载在一艘诺亚方舟上向着不可知的目标前进,这里有高深的问题,我来自哪里,到哪里去?这就是存在这两个汉字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思。”

“它太完美了,比如‘道’字,首是头,走之是脚,既指人看得见的道路,又指‘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具有形而下和形而上的双重意思。”


“易不是封建迷信,易不是用来算命的,中华文化不主张算命,一个人行事应从仁义的角度看这事该不该做,而不是先算命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易最主要的思想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种对立统一的观点是易的大道,反映了中国人最根本的世界观。“按中国人的观点,任何东西都是对应的,有天就有地,有公就有私,比如公是由私组成的,八私为公(私字去掉禾仍为私),八个人就组成了一个公的团体。它早就告诉一个道理,只考虑公,不考虑私是不对的。公和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汉字都是一个象,这些星星点点的象,又被一个大网汇集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这个大网就是易的思想,按照对立统一,阴阳统领,汉字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表现了非常丰富的人心世理。“比如公又与颂联系在一起,‘页’是脑,是思考的意思,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无论如何也颂不起来的,一个为大多数人着想的人,在任何朝代都是大家歌颂的榜样。而颂字的对立面‘贬’字,从贝,贝字当头的拜金主义与公字当头的颂恰恰相反……汉字就是这样互相联系,阐明世理。”
。“知识分子总是说文化,这个文字本身就有话说,弄不懂谈何文化?比如‘化’字从何而来,这是一个人和七的组合,七是什么,是人之七窍,七窍通了就是化,才能文而化之,进入化境。”
:“现在的科学的任何发现都没超过汉字的范畴……比如宇宙一词,宇指的是空间,宙指的是时间。宇,空字头,于字身。于,往往作为介词,定地点,定时间。如××人的著作写于××地方。这个于就是一种空间和时间的自由度,在宝盖的六合(上下、前后、左右)之内。宇音又通舆———小到房屋,大到地球的一种空间。又通羽,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循环飞翔的宇宙,在围绕着一个更大的宇宙飞翔,这完全符合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现。宙指时间,宝盖(空间)之下的‘由’字,一种生命的本体从田中升起,或从天降到田地。它是指生命和时间的由来。宙音通昼,时间一天又一天,永远流淌。在现代物理学发现以前的许多民族,总是从空间角度考虑宇宙,谁从时间无限的角度看宇宙了?只有汉字。”
禾为科首,生产第一。斗为北斗,系统全息。科音通课,细分课题。斗为量器,数学规律。这四句话说出了科字所表达的科学四原则……’

中国历代重农轻商,不懂贸易,现在美国人“时间就是金钱’的观点传进来,怎么看呢?”用一个“贸”字来说:“卯为时间,贝为金钱。贸音通冒,贸有风险。卯时是早上五到七点,挣钱之事赶早不赶晚,不能错过时机。时间就是金钱的思想,在贸字中早已包含。”

“比如蚂蚁的蚂字,整个蚂蚁家族就一个母亲,一个妈,她是女王,控制生育,蚂是由妈字而来的……蚁字好理解,是仁义的义,后来我看了欧美昆虫学家的书,说蚂蚁一般不发生战争,一旦发生没有一个后退的,战死为止。他们勤劳,守纪律,确实是仁义之师。”

“人的生命肯定跟宇宙有某种联系,你看‘天’字,二是上的意思,人上为天。人和天紧密相连,人命关天也是这个道理;是:日底下一个走字,走向光明,走向温暖,是人间共同的肯定的东西,是人们共同的追求;命字,从人,从口,从节(等于劫),中国古人认为,人生就是度过无数劫难的过程;仁字:通人,人以仁义为本,子曰仁者爱人……”

‘冤枉’的枉,一个王被绑在木桩上,而不是一个士兵,一个九五之尊,可想而知他心理遭受打击的程度。汉字总是从一情一事的最大极限表现人性的世界。

“众字特别有意思,是一滴血之下的三个人字‘众’(众),三个人代表不同的人种,但是又来自一个根,意思是所有人都来自一个血源,与现代基因学所阐述的完全相同。”
nemecko
白银十字骑士
白银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板凳#
发布于:2009-09-15 21:52
觉得这篇帖子似曾相识。。。你这篇的观点跟《现代汉语不现代》一帖中的评论“先废除汉字,改用拉丁文字,就像越南语一样”的观点相反啊。。。。
我是反对汉字拉丁化的!好好的汉语几百年间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了,外族改,本族人也改;语音改,字也改(指简化字),甚至竟想废除汉字!!!!!华夏的子孙们,好好珍惜和爱护我们伟大的母语吧!
小囍子
白银十字骑士
白银十字骑士
地板#
发布于:2009-09-16 22:18
很好~~~
4#
发布于:2009-09-20 09:26
这个~~稍微说下~~~~~~~
观点我是很赞同啦!
可是“大风起兮云飞扬” 不是刘邦的吗?
5#
发布于:2009-09-25 14:24
歌德让诗歌开始说德语  康德和黑格尔让哲学说德语 萨特让二十世纪思想离不开法语
经济学离不开英语  大陆法系刑法学离不开意大利语  
更不要说计算机 医学

所以 要提高汉语地位 重点在这里
6#
发布于:2009-09-30 14:41
2# 含雅韵琪娜


这两门外语我都学过了,可以说各有优点!!   每个文字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支持英语。感觉英语很有味道!!
7#
发布于:2009-10-10 21:30
我可以转载么?转到白度空间去?你要是不同意我就不转。
plantes
黄金十字骑士
黄金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铁杆粉丝
8#
发布于:2009-10-11 02:29
他这个都是转别人的
eau
eau
铁十字骑士
铁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9#
发布于:2010-06-17 13:25
文字是线性的,语言可未必是线性的,您还是用文字来理解语言
10#
发布于:2010-06-17 13:55
這文章好學術……不大看得懂= =!(難道是我中文理解能力不足~~)
11#
发布于:2010-06-17 14:11
我也支持一下LZ,确实有些什么也不懂的人,对着文字说三道四的。
同意LZ观点!~~~~~~~~~~~~~
12#
发布于:2012-08-10 10:20
如果汉语书写改成拉丁字母,其优势绝对大于英语
13#
发布于:2012-08-22 15:06
这什么跟什么啊,要论证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就好好地客观地来说就行了嘛,加入这么多你优于我我优于你的主观论点有必要吗,各有各的特点,没必要说一种语言优于另一种,证明了汉字不能被拼音化还要踩"笨拙"的英文一脚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