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发布于:2014-06-18 16:07
languagelover:相比难找的词典而言,要找本教材语法书还是容易了很多了!而且语法书教材价格都很便宜!佩服啊。学了这么多语言 |
|
61#
发布于:2014-06-18 16:08
watson1981:这些语种百分百不会引进,连印地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等国内有大学开设专业的语种都不大可能引进,估计到最后也就几种欧亚热门语种(英德法西意葡俄日韩泰越)的教程汉化下。目前,《韩语全攻略》已有销售。回到原帖乌尔都语,希伯来语的好像有汉语教材了 |
|
62#
发布于:2014-06-18 16:12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
63#
发布于:2014-06-18 18:58
|
|
64#
发布于:2014-06-18 19:09
watson1981:colloquial和teach yourself的教材基本上网上都能下载到音频和pdf电子书,只不过,有些语种的教材版本稍微旧了点。部分语种新版会有内容上的大改变,而有的只是排版上更新一下而已,换汤不换药。回到原帖Teach Yourself Latvian下到过老版,我买了2011年修订版。对照以后发现内容有变化,但录音内容几乎没什么改变,唯一的亮点就是从渣音质变成了无损。我觉得实体书拿在手上可能会比较安心一点吧,主要是自己不怎么用电脑,看电子档不方便。感觉Teach Yourself系列一直在骗钱,每隔几年就翻新一次,现在好像要弄第四版了。 |
|
66#
发布于:2014-06-19 12:27
watson1981:个人觉得“使用环境”还是挺重要的,虽然可以人为努力创造,但是那跟真实自然的“使用环境“还是很不一样的。我个人以为,国内外语教材等的出版以及专业设置,明显带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外宣和经贸,无非所谓的“社会效益”。至于人才储备和相关研究,少之又少。实用主义没什么可指责的,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目前的状况。 至于这种大环境是不是一定决定个人学习外语过程中的“使用环境”,我还是认为不是绝对的。没有发达的网络媒体的年代,照样有成功的外语学习者。我清楚地记得,当年老师曾经说,早年出国的老师,会拼命地收集各种英文报刊甚至英文说明书,带回国仔细研究其中的语言,然后作为素材,融入教学中,为学生寻找“原汁原味”的英语。后来,也听大学的老教师说,早先没有条件看现在各种在线新闻视频,他们就靠中央外宣的某画报,反复朗读学习,一旦有出国交流的机会,会抓住一切机会,录电视节目、收集书报杂志。 对于个人学习,所谓的“环境”其实在我看来还是取决于自己。没出过国的外语学习者,照样有能学到可以流利交流使用的水平的人,出了国的,照样有到处找同胞说国语外语水平不见提高的人。有心的学习者,不会甘于有限的“环境”,于是才有了论坛这么多朋友到处发掘优秀的外语学习材料。 |
|
67#
发布于:2014-06-19 12:30
|
|
68#
发布于:2014-06-19 12:41
hongwei0315:“乌尔都语,希伯来语的”?Teach yourself系列?回到原帖北大出版的啊。现在亚马逊上有额。乌尔都语的是孔菊兰编写的,希伯来语是徐哲平 |
|
69#
发布于:2014-06-20 08:56
|
|
71#
发布于:2016-11-11 12:44
|
|
72#
发布于:2016-11-11 13:43
|
|
73#
发布于:2016-11-11 17:49
|
|
74#
发布于:2016-11-12 14:02
|
|
75#
发布于:2016-11-13 13:41
|
|
77#
发布于:2016-11-15 17:40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