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书上写此助动词表示动作干脆利落或出乎意料的发生,但是对于这个含义 我虽然可以看懂 但是无法将其联系实际来运用,就是说 不知道何时用是恰当的 用了又给句子带来何种色彩。 维语说 我打一下电话,是可以说 men telefonni uruwetey~ 我不知道这里用etmek这个助动词起到什么作用了 首先应该没有出乎意料的色彩,而“干脆利落 ”在我看来 实在看不出来时候需要此状态。还有就是 记忆中其他一些助动词 比如qalmaq也可以表示 出乎意料、、 例句 是大家去春游 所有人下车后老师对司机所讲“memet ustam,hemmeylen chiqip boldi,ishikni e'tiwatsingiz" 这句中的etmek又起了什么作用呢? 例句 是两个好朋友去电影院时互相对话 “bu kinoxanida <anarxan>”de'ge'n kinoni quyuwe'tiptu" 其他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想知道的就是 etmek这个助动词 我们应该怎样去用 当然其他的一些助动词比如qoymaq之类的也还是处于比较迷糊的状态,论坛里狮子老师对很多语法现象发过专贴 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如果狮子老师 或者其他学友能把怎样使用助动词总结一下 ![]() |
|
|
沙发#
发布于:2012-08-23 14:56
回 天上的狮子 的帖子
天上的狮子:看来开斋节过了斋月结束了啊。 http://bbs.somdom.com/read-htm-tid-25491.html |
|
板凳#
发布于:2012-08-23 14:22
回 hidayetullah 的帖子
hidayetullah:真不是找茬,这个解释太离谱了。如果不清楚请查阅文献或者请教专业人士之后再出来给人当老师好么?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2012-08-17 14:19) 看来开斋节过了斋月结束了啊。 是不是找茬稍后会有结论,不过即使找茬也是欢迎的,这样可以促进学习和交流,惟其不可取的就是你所说的“如果不清楚查阅文献或者请教专业人士之后再来给人当老师”,因为这实质是在堵塞自由讨论之路。 单从在本网站本版块本人一贯理念来看,都不存在我有你所说的“好为人师”之类的abruyperesliq。如果是因为我自己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在分享过程中有你感觉的我有自我标榜自以为是的倾向,那也有可能源于你过于敏感的感觉或者认为被人抢了风头或者先机时那种yetmigen üzüm achchiq之类的心情。当然,仅为我个人认为的可能。 一直以来,我知道我在这里发表观点太多、太毫无顾忌,必然招致一些人的不满,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乃至鸡蛋里挑骨头。当然,我一直不认为我是可以称作没有骨头的鸡蛋这样的人,所以我在自己的签名中(当然不是这个论坛中的签名)偏爱用Adem degen xam sut amgen neme的原因。 既然这样,那我为什么还要义无返顾地这样做,以至于总让人觉得是在自我标榜地表现自己及至招来包括你在内一些人的非议呢? 因为,我们这个网站这个版块本身就是一个包容性很强从而可以便与语言学习者取长补短各取所取自由发挥促进发展的空间。 因此,大家在这里交流,的确有想说的都可以说,不反对有错误,而不是像你所说的都得非要什么文献什么专家才能在这里畅所欲言。专家学者固然值得尊敬,但唯专家学者是论,这就是打击歧视普通人学习、研究、发表观点的借口了。 不是专家学者,也可以有自己对语言的体验和思考,也可以发表自己对语言的看法,在这当中必然会有错误缺点,而这正是需要交流说出来才能发现和被发现的。先有普通人,才会有其后的专家学者。 所以,我觉的你在观点上存在缺点和不足。而我在这里言论的一个目的就是在于:和大家一起发现和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除此以外就是我们常说的“抛砖引玉”了 正因为此,所以我义无反顾,畅所欲言,所言不一定全对,有错误也不是故意为之,这才叫学术精神。如果像你说的,所谓学术精神就是查资料、只信专家学者,那么我以为是你认识错了。 学术精神,包括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敢于调查研究、不卑不亢、不melum bir kishining qanitigha kirip qalmaq。 纵观我在这里一直以来的言行,我个人认为我不存在违背上述我说的学术精神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你何以会对我有你认为的那种感觉我就不得而知了。 你对我的感觉,或许出自于我为了促进你畅所欲言不卖关子而发过的一则顶贴“偶敢”。即便是这样,“偶敢”正说明了实事求是、认真严谨、敢于畅所欲言接受检验和挑战的学术精神。敢于接受检验,并不等于说被检验的东西一定是正确的,如果认为只有正确的东西才可以勇敢地拿出来接受检验,这非但是一个悖论而且也反映了这样想的人是有过分的荣誉感也就是虚荣心的,是懦弱的。 我回顶“偶敢”,同时也是提醒你不必藏着掖着,完全可以畅所欲言拿出自己的东西来接受检验,或者让大家学习获益。这样,不管对错,都是尊重大家尤其是你所答复的对象Marsh网友。否则,你其实是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bashqilarni kemsitip qalidikensiz。 就拿现在你对我的回复也是这样。这是要不得的,这不是学术精神。你用不着卖关子,完全可以把你看过文献、向专家学者请教过后自己真正吃透理解的思想说出来。是不是这样? 最后,反对你的在一个原因就是:我在这里的言行是故意在制造虚假知识,故意要用错误的道理毒害别人吗?如果不是,那么就是你的思想有问题,希望你向我道歉。如果是,你完全可以详细分析证明,让大家看得清楚知道得明白,鄙视我鄙视得有根有据。 |
|
|
地板#
发布于:2012-08-17 14:19
回 天上的狮子 的帖子
天上的狮子:根据我个人得到的一些启示,我觉得用做词尾的et是缩合音变以后的atmaq这个动词。这个动词在维汉大词典里解释得极其简单而且看上去和做wet词尾没有什么联系。 真不是找茬,这个解释太离谱了。如果不清楚请查阅文献或者请教专业人士之后再出来给人当老师好么?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
|
4#
发布于:2012-06-05 15:10
![]() |
|
|
5#
发布于:2012-05-30 00:44
![]() |
|
|
6#
发布于:2012-05-24 21:48
无“再”就是一,无“又”就是仅,因为始终qal在这种状态呀。
|
|
|
7#
发布于:2012-05-24 21:46
当我们说“再、又”之类的话的时候,那就暗示我们已经脱离了原先做过的动作的状态。qal就是表示不脱离做过的动作状态,所以在合适的语境里就能表示“只做一次”这样的意思了。
|
|
|
8#
发布于:2012-05-24 21:21
当用于描述、叙述的时候,那么所qal的状态必然是现实中自然存在的,所以这时候不是理解成只执行一次,而是理解成“着、了”之类的意思,比如:
xushal bolup qal——高兴着,高兴了 bilip qal——知道的 üzülüp qal——断了 |
|
|
9#
发布于:2012-05-24 21:14
既然已经qal在水里,还用再一次入水吗?
|
|
|
10#
发布于:2012-05-24 21:04
把körüp看做是一个分界线,线的左边是一种状态körme,线的右边是另一种状态körgen,没有第三种状态(当然这里的状态可以用颜色表示)。这样一来,körüp就成了两种状态的转换点,由于没有第三种状态,所以körüp了以后就只有一种状态,qal在这种状态就是“看”,这样一来分界线右边就一直是qal状态。
这就好比吃饭,吃以前是饿,吃以后是“饱”。 但,这是理想状态,也就是我们主观认为的状态,现实中不存在,现实中人吃了以后总有饿的时候,因此这是人为想想出来的状态,正因为这样,这种用法通常用语说话的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般不用于叙述或者描述(因为叙述、描述的是客观状况,而客观现实中几乎没有这么理想的自然状态) |
|
|
11#
发布于:2012-05-24 20:40
bes qil, dewerme.
行了,别再说个不停了。(别再毫无顾忌或者自顾自说个不休) méngiwer正是这个意思:尽管走下去(或者自顾自等其他汉语解释) boluwer中wer也是这个意思。 |
|
|
12#
发布于:2012-05-24 20:31
回 风林火山 的帖子
你会提出这两个问题,我有预计。因为按照我那样表达,多数人会被引导到这两个问题上。原先我也的确想带一下这两个问题,不过后来忘了,因为我是随想随写的。 助动词有分体与合体两种形式,分体就是像körüp ber这样的形式,合体就是像körüwer这样的形式。两种形式中助动词都是ber,本意都是给出。但合体形式通常表达的意思已经基本固定化。所谓固定化,就是指通常已经相当于词素,所以意思基本稳定依赖语境才能确定意思的情况不存在了,换句话说合体式助动词的意思是固定的,不再受语境影响。 wer表示动作不受外界影响而实现,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汉语的“尽管”之类表示,并且不用考虑动词或者语境而生怕意思不能和动词匹配。 körüp ber.你给看下。 körüwer.(尽管)看吧(没事) |
|
|
13#
发布于:2012-05-24 13:29
回 天上的狮子 的帖子
天上的狮子:这个表示意外、偶然的意思,按照正规说法是指“突然,一下子”之类的意思。根据前面我个人的解读,我们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可以用汉语解释成“突然”之类的含义了。也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意 .. (2012-05-23 15:39) 老师你这里讲的 【从“处于状态中不脱离”这个意思中,可以看出,它还可以表示说话者认为动作只做一次。汉语有时候可以用“……一下”来表示】 我有点不理解,没有脱离 和 动作只做一次存在什么关系呢? 那个例子 korup qalay 是指处在原来的状态中不脱离 只是看一下而已,,,还是到“看”的状态中去一下呢。就是说 那个qalmaq是在何处qalmaq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新问题希望老师给指点一下, 之前在书上看到一个语法点 有些动词经常接“wer”词缀,但语法讲解中没有找到介绍 比如boliwéridu。 还有méngiwéridu等等。。。具体的例句一时想不出来。 请问这种形式有什么语法作用呢 算是助动词吗? |
|
|
14#
发布于:2012-05-23 22:54
回 天上的狮子 的帖子
天上的狮子: 今天已经看到了您的部分回复 但是手机不知怎么无法回复,晚上用电脑登陆一下,我慢慢地看看,谢谢您的解答。中午的时候看了关于qal和qoy的部分,关于苍蝇的那个比喻真的很生动哦 呵呵,我现在也转变观念 不把这看成很高深莫测的东西 希望慢慢地能有所进步吧 |
|
|
15#
发布于:2012-05-23 21:35
订正一下错误:
méning sheherde qélip qélishtinmu temeyim yoq. 我也没留在城里的奢望。 句子中是sheherde不是sheherge |
|
|
16#
发布于:2012-05-23 21:09
把et和ber助动词看做一类表示给出这个意思的话,那么al助动词就是相对应表示“获取、拿进”的意思。这也正是al实意动词的根本意思。
根据这个根本意思,在具体使用中可以有几个不同的应用方式: 1、表示p副动词所指动作或者动作涉及的事物、结果为al动作主体得到,也就是所谓的p副动词所指动作趋向于主体发展: besh yüen, éliwal.五元,拿去/拿着/拿好。 nurghun nersilerni öginiwalduq.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2、表示抓住机会、有利条件以便应对: u yerde yétiwélip qopushqa unimaydu.他死死赖在地上不肯起来。 boran chiqip turdi, juwa kiyiwalsingiz.起风了,穿上皮袄吧。 3、表示刻意、故意做出p副动词所指动作,和bol合用并搭配ghan结尾形动词(除未完成体外)并在句中时可以省略al助动词: u charwichi bolup yasiniwaldi.他化妆成了牧民。 u méni körmigen boluwaldi.他假装没看见我。 u méni körmigen bolup ornidinturup öyge kirdi.她假装没看见我,起身进了屋子。 u kitabni oquwatqan boluwalidu.他假装正在读书。 |
|
|
17#
发布于:2012-05-23 19:58
et助动词,我个人倾向于赞同它是“atmaq——扔,抛,投,掷,射”这个词的变体。
这样一来,按照这个本意理解,就基本已经能够解决et助动词的一部分意思了,比如: 1、表示p副动词动作控制不住而发生,有“情不自禁、不由自主”之类的意思。这个意思可能是经由“开弓没有回头箭(atqan oq yétip kelmes),一发不可收拾”之类意思引申而来,也就是由“激射而出”之类意思意会而来: mushu gépim anglap u yighliwetti.听了这话他不由地哭了出来。 2、表示干脆、不拖泥带水,来自于使事物ket到p副动词所指状态中之意: ishikni yépiwéting.把门关一下。 可以看出,这里的“一下”不同于前面说到的助动词表示的“一下”,原因在于其实这句话根据维语意思还可以用汉语这样说:把门关上。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汉语解释(可能还有其他的汉语解释),就是因为et助动词表示将事物投射到p副动词所指动作状态中,即落实所指动作。换一句话说,这样用的时候是表示动作切实落实到对象上,所以有时候还可以用汉语的“掉、开”来理解,比如: qolumni qoyuwet.把(我的)手放开。 otni yuluwet(yulup tashla).把草拔掉。把草拔一下。 et的第二类意思,表示使事物离开原地原状态进入目的地或目的状态,可以和ket相对应,只是ket用于不及物,et用于及物: 1、men uni birinchi binagha köchürüwettim.我使他搬去了一号楼。(使对象离开原地向目的地而去) 2、men eynekni sunduruwettim.我把镜子打碎了。(使对象一下子或者完全进入动作状态) 像上面这样分类,只是为了区分et在具体使用中的一些差异,实际上et表示什么意思并不常是经纬分明的,常常可以有几种解释,但从根本上都能归结到“不拖泥带水,切实落实,将动作抛射出去”这样的意思,比如: manga qeghezdin birini éliwetsingiz.请你拿张纸给我。 这句话里的et既可以理解为干脆,也可以理解为切实实现al动作,因为根源上它们是同一个意思。同时,这里的et还可以理解为将al动作发送出去,也就是和al助动词相对应。同时,又和ber助动词有了相似处,但相似毕竟不是相同,因为ber表示为了某人某事而做并给出去的动作本身包含了“给出”和“为了”这个意思,而et与之相比本身仅有给出这个意思,这个差异就是由两词做实意动词时各自的基本意思决定的。比如: manga qeghezdin birini élip bersingiz.请你替我/帮我/给我拿张纸。 不过,不细究差异的话,两者可以认为基本相同。因为上下文遣词造句的关系,有时候可以暂时抑制这种差异,所以可以不去计较差异。反之,在其他情况下,由两词基本意决定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比如: manga bir hékaye éytip berdi.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这句话表示的是“他”为了“我”能够受益而做“讲故事”动作。 manga bir hékaye éytiwetti.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这句话,则表示“他”在我身上切实完成了他自己要做的“讲故事”动作,并且还有干脆利落的些许意思在里面。 |
|
|
18#
发布于:2012-05-23 17:09
我们平时消灭苍蝇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把一张黏黏的纸放在一个地方,然后等着苍蝇过来。苍蝇到处飞啊,飞啊,一不留神飞到纸上就给粘住了。总体上,这就是qal的感觉。
另一种做法,就是把黏黏的纸蒙在一个框子上,我们拿着这个框子,看见苍蝇飞啊、飞啊,飞得欢实着呢,就看准了它迎头上去给它一下,苍蝇就粘住了,总体上这就是qoy和qal相对应时的感觉。当然,这是只总体,而不是所有情况。 这两种情况都着重在事物被粘住的状况,也就是事物处于不容易脱离既定状态的状况,不强调事物状态的转化或者不暗示事物的初始状态。 于此相对应的,是另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里,我们可以体会出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并有所延续。表示这种状态的也有两个动词,它们是ket和et。 ket的基本意思是“(脱)离(而)去”。做助动词时就可以从这个意思上去理解成“离开原来地方/状态向目的地/目的状态而去”,比如: 1、u kinoxanigha ketti.他去电影院了。(离开原所在地向目的地“电影院”而去) 2、u alemdin ketti.他去世了<——他从世界离开而去了。(离开原所在地) 3、u birinchi binagha köchüp ketti.他搬去一号楼了。(离开原所在地向目的地“一号楼”而去) 4、eynek sunup ketti.镜子(一下子)碎了。(离开原有状态向目的状态“碎”而去) 5、hawa soghuq bolup ketti.天冷起来了。(离开原有状态向目的状态“冷”而去) 上面例句的几个意思都可以和et助动词对应。其中,当ket不和具体的空间对应时(比如4、5句),它可以表示状态转化的速度快有迅猛的意思(比如例句4),还可以表示事物在新状态中延续的惯性(比如例句5)。 表示迅猛的时候可以用汉语的“突然、一下子、完全”之类意思来理解,表示惯性延续的时候可以用汉语的“起来、下去”之类意思理解。 可见这里的“突然”是不同于qal助动词的突然这个意思的,虽然在不严格区分差异的时候两个突然有时候可以互换,但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也有很多时候不能互换。qal是指接受不想获得而无法逃避的事实时无奈的突然,ket则是指主动脱离原有状态获得新状态时迅急的突然。如果把例句4用qal来说也可以,但意思就不同了: eynek sunup qaldi.镜子(突然)碎了。 这里“突然”一词用括号是表示用它是有条件的,不同于ket时候的突然,它不表示碎得快或者彻底,而是表示发现它时它已经无可挽回、不容置疑、无法改变现状地碎了的让人促不急防地接受这个事实的突然。 例句5则是表示状态延续或者有进展(即程度加深) 区别4、5例句的方法是按照全文意思根据常规判断。按常规,镜子碎从宏观来说是一瞬间的事,所以一般不解读成“碎起来、碎下去”之类意思,同理天气变化从宏观来看则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 ket表示状态延续时,还可以表示能够完成某动作,并且通常使用未完成体。 以前讲过,未完成体是和将来关联的,因此有将来就是能够,这样一来未完成体的ket助动词就可以表示“转变得过去,延续得下去”,从语言层面来解释就成了“能”之类的意思,比如: biz barmisaqmu ular bu mesilini hel qilip kétidu.即使我们不去他们也能解决这问题。 ket用过去时搭配否定p副动词时,可以表示该否定动作已经发生并会延续下去的意思(也就是已经发生的延续),比如: kino tügimey ketti, qandaq qilimiz?电影老不结束(总也不结束),我们怎么办啊? |
|
|
19#
发布于:2012-05-23 15:39
这个表示意外、偶然的意思,按照正规说法是指“突然,一下子”之类的意思。根据前面我个人的解读,我们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可以用汉语解释成“突然”之类的含义了。也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意思,并非一定要用汉语的“突然,一下子”来表示。只要能够体会或者表达出“促不急防地处于了既定事实”这个意思就行了。
从“处于状态中不脱离”这个意思中,可以看出,它还可以表示说话者认为动作只做一次。汉语有时候可以用“……一下”来表示,但是不同于kör/baq做助动词时表示的“一下”这个意思,qal表示“一下”时是指次数少不多做,源自于“不会轻易脱离既有状态”这个意思,后者也表示看情况地做尝试着做,但在汉语里都能用“一下”表示,所以常常使人误解。例句: 1、körüp qalay——我看一下。(只看一次) 2、körüp baqay——我看一下。(尝试着看) 3、körüp qoy——你看一下。(随意地看,应付地看)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