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中成系统地吸收借用汉语的情况,一般多见于行业语。如军事、货币、行政、自然科学、体育等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类:
1.常用政治术语以及关于军队的建制和军职的借词,如kupaK(库房)、zako(闸口)、dadyj(大队)、tanka(坦克)、maxo(马号)、dawey(大尉)。 2.由于维汉文化的相互影响,汉文化中特有的一些词语,如jamul(衙门)、dangpuzul(当铺)、guj(鬼)。 3.度量衡系统,包括长度、重量单位系统,如jing(斤)、mo(毛)、sun(寸)、puK(分)。 4.日常生活用语,包括饮食、文具用品、家用品等,如laza(辣子)、qay(茶)、boluo(菠萝)、yünzibi(圆珠笔)、kojza(筷子)、moji(毛衣)、moza(帽子)。 5.表示摹拟声音的象声词,如ding-ding(叮叮)、dong-dong(咚咚)。 维吾尔语词汇借用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方式: 1.全音译。将该汉语词汇的语音完全借用过来,不作任何改动。如fudao(辅导)、kaK(炕)、dawli(道理)等。 2.全意译。即将该汉语词汇的意思翻译过来,用相应的维吾尔语词汇表示。如汉语“花房”翻译成维吾尔语就是gülhana,它的形式是gül(维语为花)+hana(维语意为房间)。 3.音意兼译。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将该词汇的一部分不变动,而将另一部分换作本族语中原有的与之相对应的词,没有变动的那一部分通常是本族语中没有的。如moyqi(毛商)、qayhana(茶馆)、zasuyhana(杂碎铺)等。“毛商” moyqi的翻译形式是moy(译音)+qi (维语中表示人的词缀);“茶馆”qayhana的翻译形式是qay(译音)+hana(维语意为房间);同样“杂碎铺”zasuyhana的翻译形式是zasuy(译音)+hana(维语意为房间)。 维吾尔语在借用汉语词汇时,按照维语本身的特点对汉语词汇作了一些调整和处理。语音上的处理表现为: 1. 加音。在以a、i 、u等元音结尾的部分汉语借词后加颤音r或辅音尾k、l。如gazir (瓜子)、war(哇)、dadur(羊肚)、bjik(荸荠)、yamul(衙门)等。 2.减音。维吾尔语是没有声调的,因此维语中的汉语借词的声调也被减去了。另外汉语音节中,最多可以有3个元音相连拼,而维语没有这种现象,因此,对多元音的汉语词汇借用时,常常减去齐齿呼和合口呼的韵头。如 joza(饺子)、 lobo(萝卜)、gam(挂面)、kan(矿)。另外某些汉语词汇的开口双音节ao变成了o,如sobo(草包);ou变成了u,如dufu(豆腐)等。 3.改音。维语对汉语词汇的音节作了很大改动。首先从声母上来看,第一种方式是把汉语中的舌尖后不送气塞擦音zh改成了舌面中浊擦音j,如 ja(铡)、 joza(桌子)。第二种是将舌尖后不送气清擦音sh改成了舌面后清擦音x或舌尖前清擦音s。如 sing(升)、 bingsi(本事)。最后一种就是将f改成p,维语本身没有唇齿清擦音f,发f的都是借词。在现代维语中f 常常被p替代。如 pangzi(房子)、 mopang(磨坊)等。其次,韵母上的变化有:(1)汉语词汇韵母音节中的eng 在维语中变成了ing。如bendiK (板凳)、 xing(升)等。(2)汉语中的单元音e变成了a。如tanka(坦克)、 gada(疙瘩)等。(3)汉语中的ian变成了en。如 den(店)、 gamen(挂面)。(4)汉语中的二合韵母an变为en,如moden(牡丹)、 ben(班)。(5)汉语名词中以“子”为后缀且读轻声的将i改为e,如jüze(桔子), tenze(摊子);或是读为a,如kojza(筷子)、 laza(辣子)、 joza(桌子)。 维语中有些汉语借词的意义与原词意义并不是一致的,有的扩大了词义范围,有的概括泛指,有的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捣蛋”(doden)在维语中除保留了无理取闹的意思外,还有傲慢霸道的意思。 |
|
沙发#
发布于:2010-05-16 15:37
覺得維語的漢語借詞(書面上講)發音很古老.
或許是以方言傳入的關係吧. 昨天學到一個新詞:salling(sanling?) Men sallingni otturdum. |
|
地板#
发布于:2015-01-24 23:47
mo 应该是 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