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中有些单字中有撇号的表示什么语音呢?
|
|
沙发#
发布于:2017-06-25 08:38
你说的“撇号”, 土耳其语把这个符号叫做kesme işareti, 其实就是隔音符,有点土语基础的都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
简单来说,按照土耳其语正字法的规定,如人名、地名和组织机构乃至职称这类专有名词,在接续附加词缀时就要加上隔音符。另外,这个隔音符也可以加在数字或是某个具体日期及其后续的附加词缀之间。 |
|
板凳#
发布于:2017-06-30 08:00
那是隔音符号,表示它的前面和后面字母表示的读音不能连读而成为一个音节或者意义单元的组成部分,而是的分别归属于隔音符号前、后的(音节或者意义)单元。
|
|
|
地板#
发布于:2017-06-30 08:03
比如:
qa'ide——规矩,规则 读的时候发音不是近似“开袋”而是“卡衣代” |
|
|
4#
发布于:2017-06-30 08:04
(楼上偶举例用的词是维吾尔语词,所以用的字母不一样。但,隔音符号规则是差不多的)
|
|
|
5#
发布于:2017-06-30 08:33
和汉语一样,突厥语语言(有没有例外目前偶还不知道)以元音为主要元素构成意义单元,辅音必须与元音搭配才有可能表示一个意思,元音可以独自构成音节表示一个意思。
这样一来,当出现前后两个元音中间夹一个辅音的情况时,就可能有三种表示意义的情况,这时候为了区别意义需要夹隔音符号: 1. 元辅元,三个因素共同成为一个意义单元的组成部分,这时候“元辅元”三个因素按照一般拼读规则连读,不需要隔音符号,比如: qelem(笔) 2. 中间辅音属于前一个音节不和后面元音拼读,这时候隔音符号加在辅音后,比如: qel'e(城堡,要塞) 3. 中间辅音参与和后面元音一起的拼读不和前面元音拼读,这时候也要加隔音符号,不过这种情况在突厥语里好像很少,偶在这里一下子想不起来例词 |
|
|
6#
发布于:2017-06-30 08:42
又,突厥语语言属于单元音语言。也就是这种语言中没有类似ai、ao、ia之类复元音的概念。也就是说这种语言中,一个音节只能有一个元音,这样一来两个相连的元音实际上归属于两个音节,为了表明这一点也要用隔音符号表示,比如:
sa'et(时间,小时,课时,节(课),钟,表) qa'ide(规矩,规则) ma'ash(工资,薪金) mash(绿豆) (最后一个词mash是用来比较,以便更感官地理解为什么要加隔音符号。因为,不加隔音符号,两个a连读仍然等于一个a,只不过起了类似加重语气的作用) |
|
|
7#
发布于:2017-06-30 08:49
但在实际使用中,人们书写语言不一定中规中矩遵纪守法,所以往往会不写隔音符号,因此不能以此为例来说明隔音符号是不需要的
|
|
|
8#
发布于:2017-06-30 08:57
最后说明一下,偶在土耳其语上的词汇量几乎为零,所以偶举的例子都是维语词汇,请包涵。
|
|
|
9#
发布于:2017-06-30 09:10
nuqti'inezer——观点
这个维语词遵从的是波斯语语法(历史上波斯语也对维语有过很大影响),其中除了i以外的构词元素可能也来源于波斯语。i是波斯语中相当于英语of的元素。整个词从英语角度来理解就是“point of view”。i前用隔音符号“'”正是为了表示i不参与和前面的元音i的拼读。而这个i后不用隔音符,是因为它后面已经有了一个辅音n充当了隔音符号起到了语音隔断作用。当然这个n根本上是归属于后一个意义单元的,只是这里借用一下使之一物两用。 nuqta(拼读时音便成nuqti)——点,地点 nezer——视线,眼光,瞥,看 (波斯语“啤酒”的一个说法:ab-e-jow。ab——水,jow——麦子,e——……的……,ab-e-jow(麦之水——>啤酒)) |
|
|
10#
发布于:2017-06-30 09:13
如果按照维语语法(遵从突厥语基本原理),nuqti'inezer应当是nezer nuqtisi这样说的
|
|
|
11#
发布于:2017-06-30 11:46
说得简单点:
本不是前面内容一部分的,有可能被当做前面内容一部分的时候,其前要加分隔符 |
|
|
13#
发布于:2017-07-10 23:16
|
|
|
14#
发布于:2017-07-10 23:20
|
|
|
15#
发布于:2017-07-10 23:30
|
|
|
16#
发布于:2017-07-10 23:32
|
|
|
17#
发布于:2017-07-10 23:35
|
|
|
18#
发布于:2018-06-27 22:51
最后简单归结一下:
如果不加隔音符会导致容易费解的,那么加隔音符。 tanri:天,上天,苍天,上帝;是一个独立意义单元,其后的nin是“……的”意思,如果不加隔音符,那么就容易构成tanrin,又由于名词后面可以有“in”词尾,表示这个名词和前面sen(你)发生关联,sen可以省略,这时候in词尾就提示tanrin这个词所属的东西或者与“你”有关或者属于“你”。于是,形式语法上绝对没有问题,但这样一来tanrin这部分就费解了,甚至可能词典上根本就没这个词。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断句造成的理解困难降低理解速度,于是就加隔音符。实际上,不加隔音符也是可以的,但为了增强可读性易理解性就规定这种情况要加隔音符。 |
|
|
19#
发布于:2018-06-27 22:57
isa:耶稣;维吾尔语是eysa音译成尔萨
isa'nin:耶稣的 elchi:使者;elchisi中的si是第三人称词尾,表示elchi这个东西与前面的isa(耶稣)这个东西有关联或者属于它,当isa这个位置的事物不出现,那么类似elchisi这样的,可以理解并翻译成“其使者” ol:是;olan:是……的,成为了……的 isa'nin elchisi olan:是耶稣的使者的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