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置顶的《土耳其语汉语词典》帖子里,把这个词典的名称翻译错了啊,写成了TÜRKÇE—ÇİNCE SÖZLÜK。
《土耳其语汉语词典》应该翻译成TÜRKÇE—ÇİNCE SÖZLÜGÜ(G是软音,我打不出来那个字母),不是TÜRKÇE—ÇİNCE SÖZLÜK,最后少填写了一个属格的格位啊。 |
|
板凳#
发布于:2010-08-31 17:45
嗯,一般称做第三人称领属格词缀,这是一个格位的问题。在领属格这个问题上,有的阿尔泰语学家是把领属格单独分为领格和属格的,合起来统称是领属格。国内的汉文版土耳其语法没看过,不过,在学土耳其语的时候感觉国内的土语教科书中所讲的语法比较有问题。
|
|
4#
发布于:2010-08-31 20:36
本帖最后由 katou 于 2010-8-31 20:48 编辑
回复 1# 泽木弘人 将《土耳其语-汉语词典》翻译成Türkçe-Çinçe Sözlük完全符合语法规范。sözlük不需要所谓的“属格”或“第三人称领属性词缀”标志,因为Türkçe和Çinçe在这里作形容词。假如sözlük被前面的名词修饰的话,sözlük才需要变成sözlüğü。所有突厥语言都如此,如果前面是单纯的“某某语-某某语”,后面的"词典"只用原形。我贴上一些图,可以看得更清楚些。 图片:uig-chn.png ![]() 图片:uzb.png ![]() 俄语-乌兹别克语词典 图片:kyr-rus.png ![]() 吉尔吉斯语-俄语词典 图片:kaz-eng.png ![]() 哈萨克语-英语词典 以上都是不用词尾的例子。 图片:uig.png ![]() 维吾尔书面语详解词典 图片:uzb lugat.gif ![]() 乌兹别克语详解词典 图片:isimler soz.jpg ![]() 姓名词典 图片:felsefe_sozlugu.jpg ![]() 哲学词典 以上是加词缀的例子。 请 泽木弘人 声友参考。 另外,我觉得突厥语中这个表示名词和名词修饰关系的词缀很像波斯语的"耶扎菲",我看国外的一些突厥语语法书里直接就称它为“耶扎菲”。 |
|
|
7#
发布于:2010-09-07 19:33
回复 7# Nyuggu
我并没有说土耳其语的这种语法形式等于波斯语的耶扎菲,只是说“很像”,下面举几个例子。 土耳其语 波斯语 汉语 ana dili zabon-e modaree 母语 türk halkları mardum-e turk 突厥民族 maden suyu aab-e ma’adanee 矿泉水 meşe ağacı derakht-e beleet 橡树 土耳其语的-(s)ı/-(s)i/-(s)u/-(s)ü不只是表示“第三人称领属”,当它出现在上述词中时,所表达的意义恰好和波斯语的耶扎菲结构相当,即表明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两者语序虽然不同但是被修饰语上都有标志这一点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当土耳其语的修饰语是形容词时不能用此结构而波斯语必须用。 土耳其语 波斯语 汉语 yüksek dağ kooh-e boland 高山 derin deniz daryaa-ye zharf 深海 作为“第三人称领属”时,土耳其语使用“属格+第三人称领属”的形式,波斯语仍用耶扎菲。 土耳其语 波斯语 汉语 babanın bavulu chamedaan-e pedar 爸爸的手提箱 dilin tarihi tareekh-e zabon 语言的历史 我想国外的一些语法书中将-(s)ı/-(s)i/-(s)u/-(s)ü同耶扎菲结构挂钩并不是崇拜波斯语,而是为了和第三人称领属加以区分。 |
|
|
8#
发布于:2010-09-07 22:28
|
|
|
10#
发布于:2010-09-08 11:22
本帖最后由 katou 于 2010-9-8 11:25 编辑
我如果说KURDI是PERSIAN的方言,或者说两者互为方言,不知遒兄和广大的穆斯林兄弟会否怪罪? 请给出语言学上的证据证明,谢谢! 土耳其语和芬兰语、爱沙尼亚语,蒙语满语韩语一样,毕竟是实实在在的有属格词尾的语言,所以我个人觉得,把你举的那些土语例子看成是“省略了属格词尾,保留了与之呼应的第三人称领属词缀”,这种理解毫无过份之处,只不过是语感问题罢了。 不是语感的问题而是合乎语法与否的问题。 再举两个例子,说明我在回帖中提到的第一种和第三种用法的区别。 Orhan ismi:the name “Orhan” Orhan’ın ismi:Orhan’s name 无属格词尾的Orhan只是一个姓氏,而加属格的Orhan表示叫Orhan的那个人。 çoban kızı 牧羊女 çobanın kızı 牧羊人的女儿 这个例子中加属格和不加属格意思完全不同。因此不能想当然认为第一种情况是属格省略。 还有,我在8楼举的第一种情况的例子中若加上属格,不是产生歧义就是根本没有那样的用法。 ana dili 若写作ananın dili的话除了表示“妈妈的语言”,同样可以解释为“妈妈的舌头”,而ana dili只有“母语”一个意思,别无他解。türk’ün halkları,madenin suyu,meşenin ağacı都是不合语法的错误写法,要验证的话直接在google里搜索即可。 |
|
|
11#
发布于:2010-10-13 14:33
其实我的感觉是,突厥语蒙古语所谓的名词人称词尾,尤其是第三人称词尾,和亚美尼亚语习称的“定冠词”,很接近。现代亚语的定冠词,古亚语中其实是指示词,表明该事物离说话者远近,有三指:近,中,远,又恰巧和三个人称相合。到现代亚美尼亚语中,用法就介于英语的第三人称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定冠词之间了,而英文的亚美尼亚语语法一般都称之为“定冠词”。西亚美尼亚语的冠词用法和土耳其语更接近。至于yuggu在7/8/11楼举的那些例子,亚美尼亚语也有类似的情况。不过亚语用名词属格+带定冠词的名词情况很少,用正格名词直接做修饰语的就更少,多数要么是形容词作定语,要么有专门名词。
|
|
12#
发布于:2011-11-05 00:35
回 7楼(katou) 的帖子
看来日本语的 の 有时也起到和耶扎菲那样的作用啊。日本人の先生 既可表示 日本人的老师 ,又可表示 日本老师 ,无论各种情况都可以添加 の ,虽然后者可以省略。 |
|
|
13#
发布于:2011-12-18 02:03
很好,很好,偶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有空偶来谈谈偶的观点。按照偶的观点,实际上三种说法应该其实是统一的,只不过好像是盲人摸象执迷于一端的缘故。当然,这也是偶各个人观点。不过,等偶说了,或许看客们会知道为何偶这样说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