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同样都号称是拉萨音,林崇安的教程的读音和周季文的教程的发音区别那么大呢?别的不说,光三十字母就不同了。比如第三个字母ག་(wylie 转写 ga)的,林崇安的教程读作 (ga,且类似汉语拼音第二声) ,而周季文的版本读作(ka2 且类似汉语拼音第二声);第一个字母ཀ,林崇安的教程读作(ga,类似汉语拼音第四声),而周季文的教程读作(ga, 类似汉语拼音第一声)。。。
林崇安的教程中不大提到升调变降调、送气变不送气等复杂的规则,而周季文的系统里面要拼读就会出现很多复杂的法则,这个是怎么回事? |
|
最新喜欢:![]() |
沙发#
发布于:2009-02-20 01:18
林先生师从欧阳无畏喇嘛,学习了藏语文,进而学习了藏传佛教的许多经文、论著。但这位欧阳无畏喇嘛是江西兴国人,并非拉萨人,想必是在哲蚌寺出家期间学习的藏语文,教授他藏语的又不知是何方人士,抄何种藏语方言。据本人判断,林先生的藏语拼音教材教授的并非地道的拉萨口语,至于僧人们念经的时候普遍是不是那样念的,本人还没研究过。
林先生的教材中,举例用的多是佛教用语,而周老师的教材更为贴近生活。周老师教材中讲到的那些基本规则是普遍存在的。我在藏区工作半年来听到的拉萨口语就与周老师讲授的相符。 1、低调送气的音是普遍存在的,送气变不送气的规则也是常见的。例如:ག这个字母,并非都念ga,在不需要变为不送气的时候,它是念kav的,像在ག་རེ(什么)、གངས(雪)等词中它就是念kav,而在ཉ་ག(藏两,一种旧的重量单位)一词中,需要变音变调,则念gaf。 2、音调的高低、升降变化不管是在字的拼读还是在词语的拼读中也都是客观、普遍地存在的。林先生的教材中,仔细听他的拼读,也会发现有这些变化,只是很少区分且不明显,也没有作为一种语法来细讲。 在周老师的教材中有个口诀非常实用,叫“前无降调,后无低调”,即一个词语经过连读变音,前一个音节不会出现降调,后面一个音节不会出下低调。 另外,对林先生教材中有的字的读法,本人持怀疑态度。例如:ངལ这个字,在林先生的教材中念ngal(见其教材第十页,在“s201字根配后音”中可听到),在周老师的教材中念 ngaev。生活中我们可以常常在ངལ་གསོ་རྒྱག(休息)这个词中听到这个字,发音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至于在古文、经文或其它某种方言中是否有前一种读法,我暂且还不知道。 ![]() [ 本帖最后由 掌心流沙 于 2009-2-20 11:0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