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317回复:7

[语言文化]印度大城市,不讲印地语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9-02-10 12:23
近八亿人会说印地语,但影响力却不如英语.
印度外交国务部长夏尔马日前表示,印地语应被列入联合国工作语言。虽然政府大力推动印地语的国际地位,但在印度社会生活中,英语仍然占有强势地位。
夏尔马说,印地语国际会议明年将在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举行,这是印度在国际上推广印地语的重要行动。
  印度提出印地语进入联合国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讲该语言的人数庞大,在全球仅次于汉语,超过了英、西、俄、法和阿等语言。据统计,印度国内以印地语为母语的人数超过1.8亿,把它作为日常用语的有4.5亿,而能进行简单交流的人数占全国人口的73%,接近8亿。
  巴基斯坦的国语乌尔都语与印地语基本属同一种语言,懂这两种语言的人口头交流不困难。尼泊尔语与印地语也很接近。在不丹、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会讲印地语的人也不少。
  此外,印地语在斐济、毛里求斯、圭亚那、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阿联酋等国是重要的少数民族语言,因为那里有大批印度后裔。此外,印度在美、英、南非等国有为数众多的移民,印地语在移民中很流行。
语言体现软实力
  印度努力提升印地语地位,首先与印度孜孜以求的大国梦有关。普遍认为语言是一种软实力,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力。联合国五常都很重视语言的作用,印度自然也想有所作为。其次,印度要想在国际舞台上确立自己鲜明的形象就离不开民族语言。若始终用别人的语言,多少有些尴尬。第三,是印度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要想让外部世界更好了解自己,就必须让对方懂自己的语言。
  印度虽以懂英语为荣,但真正掌握英语的人不到总人口的5%,把粗通英语的人全加上也就15%。若不会印度民族语言,就无法深入了解印度,更谈不上把握这个民族的脉搏与灵魂。据最新的2006年印度报刊读者调查结果,印地文报纸《觉醒报》在全国拥有2110万读者,连续两年位居榜首。在排名前十的报刊中,没有一家英文报纸。《印度时报》是表现最好的英文报纸,全国读者750万,其中57%集中在新德里、孟买和班加罗尔三大城市。印度“宝莱坞”电影是印度大众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印度展示自身风采与魅力的窗口。但是,这些作品大多都是印地语的。
虽然在推广印地语上取得成绩,但印地语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还有很长的路。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地语在印度国内尚未形成强势地位,这里的强势不是指绝对数量,而是指影响力。
  在印度,掌握英语的人口比例虽小,但构成了精英阶层,主导着社会。他们更习惯用英语做工作语言。印度宪法规定,印地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但在现实中,印地语在官方场合只起陪衬作用。许多印度官员和专业人员用印地语聊天可以,但谈工作或深入探讨一些问题就不行了。
  在南方,尤其是泰米尔纳德邦,印地语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若有老外用印地语与他们交谈,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惊奇,然后就是道歉,表示只能用英语。在印度的大都市,比如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加尔各答,英语还是占绝对优势。在商店里,商品上的标识、说明一律是英文。在书店,95%以上是英文图书。这里的手机缴费单、银行单证、表格、收据、餐馆菜单等等全是英文的。英语还是默认的商业语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印式英语不绝于耳。
  在都市环境的熏陶中,许多下层印度人都会不自觉地冒出英文词。记者的邻居雇了个搞卫生的小伙。他显得很精干,其实是文盲。一次,记者看见他戴着一块卡通表,便问他为何买这样的手表。小伙子脱口而出,“fashion(时髦)”,而且“cheap(便宜)”,是“made in china(中国造)”。真可谓文盲也会谈“fashion”。他问我去干吗,我用印地语说去买苹果,他满脸迷惑。我又重复两遍,他还是不明白。我只得用英文说“apple”,小伙子一听乐了,“apple我知道,英文懂一些,印地语不成。”新闻链接 印度推广印地语曾导致骚乱
  印度1950年实施的宪法,曾规定印地语是印度惟一的官方语言,英语将在15年后停止使用。但该规定遭到南方非印地语地区,尤其是泰米尔纳德邦的激烈反对。
1963年,印度通过了官方语言法案,表示英语“可以”在1965年后继续作为官方语言使用。由于词义理解上的分歧,支持印地语的政府官员表示“可以”不意味着“必须或应当”,所以原规定不受影响。这激起了泰米尔纳德邦1965年大规模的抗议、示威,进而导致骚乱、自焚等过激行为。印中央政府为控制形势只得做出让步,承诺在未取得非印地语地区各邦同意之前,英语地位不变。此后,印地语与英语在联邦政府并存的局面延续下来,印政府再也没用法律手段强行推广印地语,而是采取了温和和自愿的方式。
记者手记 感受印度“山东话
在今年印度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洛加》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女主角洛加的丈夫在克什米尔被恐怖分子绑架,极度悲痛的洛加去当地警察局报案,但讲印地语的警察们却完全听不懂洛加的泰米尔语。这个情节对中国观众来说,似乎不大好理解,因为我们中国的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但印度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
  号称语言博物馆的印度,全国有1600种语言。虽然印地语被定为国语,但在南方的一些邦却遭到抵制,比如泰米尔纳德邦,通用语言为泰米尔语和英语,居民大多不懂印地语,且真要学也不容易。因为泰米尔语和印地语不但语种不同,连语系都不一样。印地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泰米尔语则属于达罗毗荼语系,根本不沾亲带故,关系很远。
本国人只能用英语交流
  印度各个邦都有自己的语言,一般说来,北方几个邦的语言和印地语比较近似,尤其是口语,基本交流不成问题。
  两年前记者在印度旁遮普邦学习,那里通用印地语和旁遮普语。学校制药系有一位从金奈来的研究生,相当沉默寡言,很少和人交流。开始时以为是个性使然,但大家交往多了,才发现他其实是个很随和的人,和记者也是有说有笑。后来才知道,他只会说泰米尔语和英语,完全不懂印地语和旁遮普语。上课还好办,老师都是用英语,同学也都会英语。但学校里的文科生大多都不懂英文,而且学校银行、邮局等公用设施的工作人员以及一般的商店店主和小摊贩也都不会英语,给他的日常生活自然带来很多不便。和他住在同一栋宿舍楼的又是文科生居多,大家虽然每天见面,脸混得很熟,却根本没办法交流。记者就多次见到他和一些左邻右舍们面面相觑,没法说话的场景。相反,我们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倒是可以用英语沟通。或许因为“同病相怜”,有时见到他倒是感觉很亲切,像是半个老乡。
  刚到时,记者和他处境相仿,也经常感觉很不方便。但时间长了,记者会说些简单的旁遮普语之后,和他相比反而更能和本地人交流了。
语言也分三六九等
  和中国人不同,大多印度人都会说至少两种语言,会五六种的也不稀罕。但语言多了,难免就会产生高低贵贱之区分。以旁遮普邦为例,从官方层面上说,规定印地语和旁遮普语为通用语言;而且这里是锡克教主导的地方,按理说旁遮普语应该备受欢迎,但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据记者的观察,乌尔都语和印地语倒更受推崇。印度北方人在文学、艺术上非常有天赋,这使得他们对韵律感强、音调甜美的乌尔都语很偏爱,所以这里的诗歌一般都是用乌尔都语写的。而旁遮普语在本邦倒是沦落到非常低贱的地位。很多旁遮普人,尤其是富有阶层,在家里都只说印地语和英语。记者的一位朋友,甚至不允许他6岁的儿子学旁遮普语。在旁遮普,有这样一种说法:乌尔都语是用来写诗的,日常交流用印地语;要骂人的时候,才用得上旁遮普语。
  记者对这三种语言都没有先入之见,而且作为外来者,可能更客观些。就个人的感觉,乌尔都语的确是最优美的,印地语也很动听,旁遮普语就真的不敢恭维了。其实,除了书面文字和一些词汇不同之外,旁遮普语严格说来应该算是印地语的一种方言,大约相当于山东话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说实话,听他们小公共汽车售票员和小摊贩的叫卖,还真有点山东话的味道。
  至于英语,在这里也是强势,若你说英语,旁边的人也会高看你一眼。

最新喜欢:

跨境电商运营iMjmJ.Com跨境电商运营...
有缘成朋友,惜缘成知己; 不能长相聚,但愿心相系。
沙发#
发布于:2009-02-10 12:49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板凳#
发布于:2009-02-10 14:02
谢谢啦!希望大家多多的支持啊!一起努力,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请大家多多提出啊!
有缘成朋友,惜缘成知己; 不能长相聚,但愿心相系。
地板#
发布于:2009-02-11 14:14
单纯从语言的角度讲,生在像印度这样的多语环境,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4#
发布于:2009-02-11 14:39
所以说要是有来生的话!一定做印度人,呵呵!
有缘成朋友,惜缘成知己; 不能长相聚,但愿心相系。
5#
发布于:2009-05-04 10:34
来中国玩的印度人大多都会英文,我原以为印度人都会英语呢,看来出来玩的都是印度上流社会的
6#
发布于:2009-05-10 15:18
他们就是这样呀
7#
发布于:2013-07-09 19:42


  楼主这说法有点过了,人家印度上过学,有身份、地位的为了显示身份才讲英语,但是老百姓很多不会说英语

的,他们都说印地语,只不过在印度南方泰米尔人可能不用印地语。  在世界各地的印度裔中使用印地语也很广

泛。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