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格言:Bóg, Honor, Ojczyzna
(波兰语:上帝、荣誉、祖国) 官方语言 波兰语 首都 华沙 总统 莱赫·卡钦斯基 (Lech Kaczyński) 总理 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 (Jarosław Kaczyński) 面积 - 总面积 312,685 km² - 水域面积百分比 列第68位 2.6% 人口 - 总人口(2000年) 38,633,912 - 人口密度 列第30位 123.5/km² 独立 - 日期 重新获得 1918年11月11日 货币 兹罗提(Złoty) 时区 UTC +1 国歌 波兰没有灭亡(Mazurek Dąbrowskiego) 国际域名缩写 .PL 波兰共和国(简称波兰;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英语:Republic of Poland)是一个中欧国家,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接壤,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该国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导致了连年的战火纷争,几个世纪以来波兰的版图也一再更改。 历史 波兰属于斯拉夫人的一支。966年,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Mieszko)接受天主教为国教,建立皮亚斯特王朝。1025年,(勇敢者)博莱斯瓦夫一世(Bolesław I Chrobry,992年~1025年在位)加冕为波兰国王。 1138年王朝分裂。这期间邀请一些条顿骑士保卫北方。14世纪卡西米尔三世重新统一波兰,进行改革,在首都克拉科夫创办Jagiellonian大学,欢迎德意志、犹太人移民到波兰。 波兰的黄金岁月是在16世纪时,当时波兰与立陶宛合并,成为欧洲的一个大国。首都也迁往华沙。在之后的一个世纪中,贵族势力的增强与内部动乱削弱了国家的总体实力,导致了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俄罗斯、普鲁士以及奥地利对波兰的三次瓜分。 19世纪时波兰的大部分领土属于俄国沙皇的疆土,但在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后波兰在1918年11月取得独立,成立了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第二共和国一直持续到1939年。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波兰的领土被纳粹德国和苏联两国同时侵入,9月17日苏联红军和德国国防军在布列斯特会师,9月25日苏德两军举行联合阅兵式,标志两国对波兰的瓜分占领。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纳粹德国占领了波兰全境。1944年,苏联支持的工人党在海乌姆组成了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同年8月,爆发了华沙起义,1945年,苏波军队占领了波兰全境,并重新划定了波兰的东西部边界。在二战中,波兰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大约有600万波兰军人和平民在这场战争中丧生,在所有参战国中若按人口比例来计算的话,波兰是死伤最惨重的国家。 1948年,波兰统一工人党成立,1952年,改国名为波兰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在冷战期间,波兰一直在内外政策上追随苏联。可是经济发展的滞后、社会民主的缺乏、国民强烈的反俄心理和西方国家的渗透导致波兰成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动荡的国家。1956年,发生波兹南事件,1970年和1980年也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罢工事件。 1980年代波兰的工人在动乱中形成了东欧第一个独立的工会——团结工会(Solidarność)。工会逐渐取代波兰统一工人党,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1988年上半年波兰价格改革失败,4月到9月团结工会组织了三次全国性大罢工。 1988年冬,以政府内务部长基什查克为首的一方,同以瓦文萨为首的另一方,在华沙郊区的马格达连科举行了秘密会谈,商讨召开圆桌会议的问题。团结工会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使团结工会重新合法化。 1988年12月18日由128名知识分子、专业人员和原团结工会领导人成立了一个被认为是“影子政府”的“公民委员会”,要求实行多元化,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波兰社会改革发展与克服危机的主张。 1988年12月~1989年1月召开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全会决定,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恢复团结工会的合法地位。 1989年2月6日~4月5日,举世瞩目的波兰圆桌会议在部长会议大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党派、天主教会、团结工会和其他反对派的代表共57人。政府方面的首席代表是内务部长基什查克。团结工会方面的首席代表是瓦文萨。经多次谈判后达成政治体制改革协定,根据协定,波兰将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会议承认团结工会合法地位。 1989年6月4日,波兰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在开放的262个国会席位中,团结工会一下子赢得261席,统一工人党在自由竞选举议席中一席未得,创下世界议会民主制历史上执政党竞选惨败的“零的记录”。 1989年8月24日,团结工会顾问马佐维耶茨基出任总理。至此,执政45年的统一工人党失去了议会的控制权和政府的领导权。议会随即通过宪法修正案,更改国名、国徽、国家性质,删去统一工人党领导作用的条款,实行军队国家化,禁止政党在军队、企业和国家机关中从事组织活动,并将国名由波兰人民共和国改为波兰共和国。 1999年波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3年6月波兰举行全民公决,决定加入欧洲联盟。波兰在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 |
|
最新喜欢:![]()
|
沙发#
发布于:2007-04-07 09:18
波兰政治
波兰政府的结构包括了一个由总理为主导的内阁。总理往往是从两院制国会的下院多数党成员中产生,由他向总统提名阁员名单,由总统任命。波兰总统为国家元首,直选产生,任期5年。
波兰的国会(Zgromadzenie Narodowe)由下院议会(Sejm,460名成员)和上院参议院(Senat,100名成员)组成。国会成员根据省划直选产生,任期4年。根据1997年生效的现行波兰宪法,除了两个预留给少数民族政党的席位外,只有获得总投票率5%的政党才能进入国会。 司法结构在决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波兰最高司法机构为波兰的最高法院(Sąd Najwyższy)。最高法院的法官由国家司法会议提名,总统任命,法官任期终身。而宪法法官(Trybunał Konstytucyjny)则由议会选出,任期9年。 |
|
|
板凳#
发布于:2007-04-07 09:21
波兰行政区划
波兰被划分为16个省(单数:województwo,复数:województwa):
库亚维-滨海省 (Kujawsko-Pomorskie) 大波兰省 (Wielkopolskie) 小波兰省 (Małopolskie) 罗兹省 (Łódzkie) 下西里西亚省 (Dolnośląskie) 卢布林省 (Lubelskie) 卢布斯卡省 (Lubuskie) 马佐夫舍省 (Mazowieckie) 奥波莱省 (Opolskie) 波德拉谢省 (Podlaskie) 滨海省 (Pomorskie)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喀尔巴阡山省 (Podkarpackie) 圣十字省 (Świętokrzyskie) 瓦尔米亚-马祖里省 (Warmińsko-Mazurskie) 西滨海省 (Zachodniopomorskie) |
|
|
地板#
发布于:2007-04-07 09:28
波兰地理
波兰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东欧平原,平均海拔173米。(波兰一词源于斯拉夫语Polanie,意思是居住在平原上的人。历史上波兰也因此无险可守,多次被列强瓜分)。仅南部地势有起伏,有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等,最高点海拔2,499米。主要河流有维斯瓦河(Wisła)和奥得河。波兰境内还有冰蚀作用形成的9,300多个湖泊,大部分集中在北部,最大湖泊为希尼亚尔德维湖。
波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阔叶林发育,冬天寒冷、多云、多降雨,夏天潮湿、多雷阵雨。 主要城市 •西里西亚城市群:以省会卡托维兹为中心相连的13座城市,合计人口1,991,481人。 •华沙:1,671,670人; •罗兹:789,318人; •克拉科夫:758,544人; •格但斯克-索波特-格丁尼亚(三市相连):合计 756,719人; •弗罗茨瓦夫:640,367人; •波兹南:578,886人 •什切青:415,399人
|
|||||||||||||||||||||||||||||||||||||||||||||||||||||||||||||||||||||||||||||||||||||||||||||||||||||||||||||||||||||||||||||||||||||||||||||||||||||||||||||||||||||||||||||||||||||||||||||||||||||||||||||||||||||||||||||||||||||||||||||
|
4#
发布于:2007-04-07 09:39
波兰经济
波兰经济
1990年代后,波兰开始由苏联模式僵硬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虽然经历了转型期的阵痛,但在东欧国家中,波兰经济还是属于转型较为成功的经济体,人均收入增长较为迅速,可是失业率依然高达20%,波兰的经济增长也与西方国家的大量援助是分不开的。GDP在1993至2000年间增长较为迅速,但到2001年由于国内消费投资减少以及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影响,波兰经济的增长也开始放缓。 然而,波兰的农业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结构问题、劳动力缺乏以及效率低下的小型农场是问题的关键。“敏感”领域(如煤矿、钢铁、铁路、能源等)的重组与私有化已经开始。在医疗、教育以及行政领域的改革导致了未预料到的财政压力。 波兰人口 波兰的人口为3864万,名列欧洲第8位、世界第29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波兰曾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世界上犹太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人数多达300万。但在二战中以及前后的移民潮使波兰渐渐成为一个单一种族国家。现在人口中的大约98%为波兰人,其他少数民族包括了德意志人(1.3%)、乌克兰人(0.6%)、白俄罗斯人(0.5%)等。 61.8%的波兰人居住在都市。 波兰的官方语言是波兰语。 宗教 总体上,波兰是今日欧洲少有的对宗教仍然相当虔诚的国家,境内大小教堂林立,宗教气氛浓郁,每周去教堂望弥撒仍是大多数居民重要的生活内容。 天主教:为波兰95%的人口所信奉,其中有75%依然忠实虔诚的遵守天主教习俗,特别是尊崇圣母马利亚。虽然历史上曾征服波兰的普鲁士(路德会)和俄国(东正教)都企图压制天主教,但反而坚定了波兰人对天主教的信念。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78年-2005年在位)也是波兰人。 其余的5%人口属于东正教或基督教新教。 波兰文化 波兰人列表 波兰文学 波兰电影 波兰音乐:萧邦国际钢琴比赛 名人 哥白尼,天文学家 肖邦,钢琴家 居里夫人,物理学家 若望保禄二世,天主教教宗 瓦文萨,团结工会领袖 旅游 克拉科夫历史中心(世界文化遗产) 华沙历史中心(世界文化遗产) 维利奇卡盐矿(世界文化遗产) 奥斯威辛集中营(世界文化遗产) 比亚沃韦扎森林(世界自然遗产) 扎莫希奇古城(世界文化遗产) 马尔堡的条顿骑士团堡 玛丽安堡(世界文化遗产) 托伦中世纪古城(世界文化遗产) 卡尔瓦里亚—泽布日多夫斯卡:风格独特的建筑和园林景观群与朝圣公园(世界文化遗产) 亚沃尔和希维德尼察的和平教堂(世界文化遗产) 小波兰南部的木结构教堂(世界文化遗产) 马斯科夫公园(世界文化遗产)(与德国共有) 格但斯克 Polish National Tourist Office (from pot.gov.p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