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印欧语系为例,文献的历史已经够长的了,如果再长一些,比如,日耳曼语族文献的历史像吠陀语那么长,我们会不会看到现今日耳曼语和拉丁-罗曼语祖先分道扬镳的过程?
|
|
最新喜欢:![]() |
沙发#
发布于:2019-04-13 23:09
波罗地-斯拉夫分成波罗地和斯拉夫,印度-伊朗分成印度-雅利安和伊朗,都不算吗?你想要什么样的分化?
|
|
板凳#
发布于:2019-04-15 13:46
|
|
|
地板#
发布于:2019-04-15 15:10
|
|
4#
发布于:2019-04-16 11:00
限制条件也不很多吧?如果欧洲那些印欧语的文献历史有吠陀那么古老的话,事情就会简单许多。三支斯拉夫语6世纪就分化了,古斯拉夫语文献却直到9世纪才出现。日耳曼语族情况类似
|
|
|
5#
发布于:2019-04-16 11:21
说一个语系之间各语族的分化有点太古老了,说点同语支间不同语种的分化吧
下面截图摘自 信德麟《斯拉夫语通论》 从书中可以看出,一种语言的分化,语音特征在没有彻底分化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也许某些词汇特征亦是如此尽管作者没有提及)如乌克兰语彻底从斯拉夫语分化出来是14世纪,而个别语音特征12世纪就有所表现。 [musa于2019-04-16 11:25编辑了帖子]
|
|
|
6#
发布于:2019-04-18 12:14
也許文字的出現本身就限制了各方言分化的幅度了吧,特別是表音文字,如果像漢語這樣用表意文字,口語、語音上分化較明顯,但文法一致性依舊是很高;而印刷術又將個別方言的影響力更快擴展到更大的範圍,這樣一來方言要分化的空間就更小了,所以有文獻後應該更難分化了吧?
比如說,白俄語試圖要加大跟俄語之間的差距,但是在白俄文正字法規範之前,俄語的影響力就到處可見,加上唱片、收音機、電視、網路等技術的出現,兩個語言之間的同質性雖然不一定會大幅增高,但可以肯定絕對高於分化程度;即便白俄語改用拉丁字母,只要能聽到俄語音頻,俄語的影響力就會持續發生。 [dekdentei于2019-04-18 12:44编辑了帖子]
|
|
|
7#
发布于:2019-04-20 01:41
|
|
|
8#
发布于:2019-04-20 03:59
musa:普及程度低的文字不能阻止语言分化吧這些語言在共同書面語出現前就已經分化成多個口語了,但基本上子語言都還屬於同一個語族。 我想說的是,如果沒有早期共同書面語,這些語言很可能今天就會被劃歸成不同語族了,就像印歐語系那樣,但是有早期共同書面語的語言最多是分化成幾個語支,就像漢語;如果三千年前東南亞就有書面語,我覺得侗台語系跟南島語系很可能就不是兩個語系,而是一個語系的兩個語族,根據侗台語概論一書,兩個語系是有很多潛在同源詞的,只是兩種語言型態差距很大,所以目前學界將它們劃分成兩個語系。 如果看看瑪雅的例子,我們就能很好理解,瑪雅書面語出現時,瑪雅已經不是語族,而已經是一個語系了,所以,即使瑪雅書面語爭取到足夠的時間普及,除非形成強大的統一國家,否則其他語族的瑪雅人就是在這個文字的基礎上再創造自己的書面語。如果沒有後來西班牙人帶來的拉丁字母,瑪雅很可能就會分化成幾個語系。 一般來說,定居民族的語言分化得更快,因為通常缺乏語音上的交流,如果加上沒有文字,那就會像瑪雅那樣;今天由於有收音機、電視、網絡等技術,語音交流得以突破空間障礙,這些技術更加放大了強勢語言的影響力,因此,許多小方言的發展空間大大地縮小,分化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了。 [dekdentei于2019-04-20 04:30编辑了帖子]
|
|
|
9#
发布于:2019-04-25 09:42
|
|
|
10#
发布于:2019-04-25 22:10
|
|
|
11#
发布于:2019-04-25 22:40
|
|
|
12#
发布于:2019-04-25 22:43
举个例子来说现代英语各方言(指英美澳加新几国主流方言而非英国本土那些)随着文字影视媒体的普及分化程度已经很小了 而古代日耳曼语却完全不是这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