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发布于:2013-12-28 04:09
|
|
21#
发布于:2013-12-28 03:59
|
|
22#
发布于:2013-12-27 15:00
hongwei0315:我真没学过爱尔兰语 但是只是稍微谷歌了一下 就也惊呆了。。。回到原帖哎,之前我看他讨论过格林定律,我觉得,不管他是基于什么目的,好歹他终于去了解过了,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我才想跟他再来具体讨论一下。之前他不老拿爱尔兰语和梵语来说事嘛,我就想看看他到底懂不懂。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他信心满满的“学过爱尔兰语”,原来是这样的。而且威尔士语的5他用的是pum,要么他是谷歌翻的,要么就是内行人一眼即可看出的外行。他的日语水平我之前用日语和拉丁语的联系里就试探过,再通过这次他对日语数词的了解,我可以武断的断定他没学过日语。所以你不必跟他讨论日语了。本巴语也是个例子。问题是他居然还能在其他贴里指责别人没学过而主观臆断。。。现在,纳瓦霍语是他唯一的亮点了,因为我没学过,所以看不穿他是不是真的会。 |
|
24#
发布于:2013-12-27 13:04
庐山童子:呵呵。科学需要解释,解释不清的时候需要想办法解释,这不是纠结,是执着。您到底要怎样的解释呢? 您真的认为那些是同源词么?您是想说汉语的“山”和日语的さん这类的么?真的想论证同源,试试论证汉语的“山”和日语やま的如何? 连日本人自己都把词汇划分为固有词和汉字词,同源词来论证问题没那么困难吧?同源词判定不是没有标准啊…… 别告诉我您考虑的是类似“科学”之类的汉语从日语借的词…… 当然,我看到您打了双引号。本身同源词也不是最有力的论据。您看到哪些(确定的没有争议的)系属分类的结论,是仅仅基于同源词的?而同时,很多争议的待定的未得到广泛认同的分类意见,恰恰是基于同源词等等单一不够有力的论据。 您要把汉语和日语归在一起,那么,考虑一下寻找汉语中的动词形态变化吧。不管是类似五段动词还是一段动词,甚至是サ变カ变动词,能有么? |
|
26#
发布于:2013-12-27 05:42
|
|
27#
发布于:2013-12-27 05:38
|
|
28#
发布于:2013-12-25 09:12
|
|
29#
发布于:2013-12-25 02:14
|
|
30#
发布于:2013-12-25 00:30
当我看到你例举的爱尔兰语数词,我惊呆了,如果不是我学过,我真的就被你唬住了。
当我看到你例举的日语数词,我再一次惊呆了。我好容易想跟你正面沟通的热情又瞬间冷却了。 |
|
35#
发布于:2013-12-24 16:58
|
|
36#
发布于:2013-12-24 14:59
庐山童子:历史比较语言学,当然不成熟,很多最基本的问题都无法给出答案。总是搞循环论证。实在不知为何您一定要定义为“循环论证”。从来都是从语言事实论证亲属关系,何来循环?您一直强调的循环的另外一部分似乎是您自己填进去的诶。怎么能从直接亲属关系反证语言事实呢?除非是极端确定的亲属关系,否则,都是需要论证的啊。 诚然,有些时候借词和同源词有其难以分辨的情况,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个语研究足够透彻,是可以判定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在个语研究乃至语族研究成熟之前,跨语系研究需要慎重的原因。 此外,您一直在强调借词,到底哪些词是需要借的?借词,不是借语言。诚然,法国人讲英语会带有法语腔,但是那是在讲英语啊,究竟多少词在何种情况下才会成为借词?历史比较语言学有详细的有关借词的判定方式,虽然不是绝对精细,但是足够排除绝大多数的借词。 最后,您一直纠结不已的语音词汇问题……唉,我基本无奈了。语音词汇又不是唯一标准,有更加具有决定性的标准您不理会,偏偏一直纠结语音词汇…… |
|
38#
发布于:2013-12-24 01:22
庐山童子:我买了这本书,买得无怨无悔。如LS所言。推翻一个理论没什么大不了的,也许在物理等科学界可能更加常见。但怎样才是推翻?作者在现有理论的框架内,利用现有理论的研究方法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相当细致的研究,仅就研究精神的角度,值得肯定吧,可是,关键是,作者利用的研究方法是否是合适的?是否是学科内较为成熟的方法?是否是符合学科的前提?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 也许可以说“北欧语汉语比较研究尚未成熟”,但是,总不能说历史比较语言学这个学科尚未成熟吧?一个学科总有其局限性的,正是由于历史比较语言学本身的局限性,才导致多数学者尽量避免distant relationship的研究,因为这类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得到具有说服力的结论的可能性太小,且容易“跑偏”。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学几何的时候,有没有谁质疑过“三角形内角和180°”啊?大家默认了的前提,都没有人提及而已,其实是可以质疑的啊,只不过,这个质疑就不再是平面几何的范围了——试试平面几何之外的三角形,这个所谓的定律就不存在了。 国外学者中也有人在从事各种跨大语系的亲属关系研究,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类研究,需要基于:1. 足够详细、充分的语系内部各语族乃至各语言的研究成果,2. 更加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创新。如果单一语系、单一语族乃至单一语言的研究尚未充分,研究方法上依赖现有的、有局限性或是已被证明不合适的方法,那么,跨语系的distant relationship的研究就势必导致不够理想的结果。 |
|
39#
发布于:2013-12-24 01: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