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人 Turkman
中亚地区的居民。旧译“土尔克明尼亚人”。约共780万人,其中540万分布在土库曼共和国,其余分布在乌兹别克、阿塞拜疆、土耳其、塔吉克、吉尔吉斯、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北高加索、阿斯特拉罕、中国青海等地区及许多城市。属欧罗巴人种与蒙古人种的混合类型。使用土库曼语,分成多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南(乌古斯)语支。1928年前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后改用拉丁字母;1940年起又改用斯拉夫字母。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土库曼人的远祖可追溯5世纪前后来到里海沿岸草原地带的突厥人和 9~11世纪迁来的乌古斯人。11~13世纪,被并入塞尔柱乌古斯(SerjuqOguz)帝国和花拉子模乌古斯帝国。16~17世纪,加入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19世纪中叶被沙俄兼并。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成立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 过去,土库曼人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同一村落的居民有的务农,有的游牧,主要种植小麦、高粱、棉花、瓜类,饲养绵羊、骆驼、牛、马等。农耕技术落后,靠人工灌溉,用铁铧木犁、木齿耙、坎土曼、铁锹等农具。手工织毯技艺高超,地毯的花色、图案、形状大小等均可根据需要设计。十月革命后,工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和文化生活有了很大变化。直到20世纪初,宗法封建关系还在土库曼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占着统治地位,严格地保持着部落、氏族的划分,其中人数较多的有特克、约穆德、埃萨里、萨雷拉部落等。每个部落或氏族各有自已的首领,掌管军事和灌溉水渠等,实行氏族外婚制和血亲复仇(见血族复仇)。 土库曼人农民多住用石块、生砖和泥土砌成的方形房屋,牧民则住帐篷。 男子穿束腰紧身衬衫、 宽裆裤、长袍,戴小花帽,穿高跟皮鞋(便于骑马);妇女穿束腰连衣裙、长裤、长袍,头饰种类很多,有圆筒形高帽,也有各种头巾。饮食以面食和乳制品为主,爱吃抓饭,平日吃馕。民间创作丰富多彩,如以幻想和神话为题材的故事、传说及诗歌等。 另约有100万土库曼人分布在阿富汗、伊朗、 土耳其等西亚各国。 |
|
最新喜欢:![]() |
沙发#
发布于:2008-01-30 20:53
土库曼人是土库曼斯坦的主体民族。又称土尔克明尼亚人,中国史学上称突厥蛮。在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北高加索、阿斯特拉罕、中国青海地区及许多城市也有分布。
另有部分分布在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约旦、土耳其、叙利亚、以色列等西亚国家。 属欧罗巴人种与蒙古人种的混合类型。 使用土库曼语,分成多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南(乌古斯)语支。 土库曼人一直保持着氏族制度,部落的社会基层组织是“乌鲁克”(即家庭公社)。宗法关系在土库曼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占着统治地位,严格地保持着部落、氏族的划分,每个部落或氏族各有自已的首领,掌管部落公共事务和农业等,实行氏族外婚制。 土库曼人以狼作为氏族图腾标志 。 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的土库曼人仍保留着传统的部落之分,东迁并定居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地区的几个不同部落的土库曼人已经融合为一个新部-努热塔部。在卡拉卡尔帕克斯坦沿阿姆河沿岸则分布着土库曼人的克孜尔部。被土尔扈特人从曼吉什拉特半岛驱逐到北高加索的三个土库曼部 落基本保留原有的部落关系。西迁至中东国家的土库曼人已经基本丧失部落关系,仅有叙利亚一地的恺加部土库曼人保留着“乌鲁克”的部落传统。 此外东迁到中国青海的土库曼人撒拉尔部族嘎勒莽部,撒鲁尔部土库曼人在中国叫做撒拉尔族,撒拉尔族也有着类似“乌鲁克”的"阿格乃"和"孔木散"家族组织。 全球土库曼人共有24个部落,在土库曼斯坦,土库曼人有15个主要部落。 游牧的土库曼人居住在被称为“卡拉奥伊”(土语意为黑屋)的毡房里。而居住在城市和农村的现代土库曼人则有着砖瓦和混凝土结构住宅。传统的土库曼住宅门总是朝着麦加的方向。住宅内铺着地毯,墙上有挂毯和装衣物及其他物品的口袋和挂包。 土库曼斯坦有15个土库曼部落。 土库曼斯坦土库曼人主要分为三大部族和6个独立的小部族 西土库曼部族(4个):乔多尔部(Chodor), 约穆德部(Yomud), 戈克兰部(Goklen),亚孜耶尔部(Yazyr) 东土库曼部族(3个):帖克部(Tekke), 撒拉尔部(Salor), 撒拉克部(Saryq) 北土库曼部族(2个):埃尔萨里部(Ersari),阿利利部(Ariri) 独立的部族(Arabchi,Nokhurli, Anauli, KhasarliK, Nerezim), 此外还有信仰犹太教的Ovlat部 |
|
板凳#
发布于:2008-01-30 20:55
阿富汗
阿富汗的土库曼人大约有47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主要分布在阿富汗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的地区,聚居在安德胡伊和阿赫奇以北巴尔赫省(Balkh)和法里亚布省(Faryab)境内的阿姆河沿岸地带,即沙漠地区。此外,还有相当多的土库曼村庄位于沙漠地带以南,马扎里沙里夫、迈马纳以北的地区。他们过着游牧或半游牧生活。 阿富汗的土库曼人分属6个部落,即: 撒拉尔部(SALAR), 阿里埃里部(ALIERI),埃尔萨里部(ERSARI), 撒拉克部(SARIQ), 帖克部(TEKE) 约穆特部(YOMUT)。 其中帖克部土库曼人是阿富汗最大的土库曼人部落,特克部有三个分支,分别是:特克人(TEKKE), 察合台人(CHAGATAI),加格台人 (JAGATAI) |
|
地板#
发布于:2008-01-30 21:00
伊朗(东部)
伊朗东部约有75万土库曼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的所谓土库曼草原地带,伊朗东北部的戈尔干湾,戈尔干草原以及北呼罗珊省的东北部地区。绝大部分人已由游牧、半游牧转向定居农业。戈尔干湾(Gorgan Bay),它在德黑兰东北约两百公里处,东西两侧有戈尔干(Gorgan)和萨里(Sari)城,周边是富庶之地。 伊朗东部的土库曼人分属13个不同部落,即: 阿瑙里部(Anauli),哈萨尔里部(Khasarli),内勒孜姆部(Nerezim), 诺库尔里和诺胡尔部落联盟(Nokhurli+Nohur), 查乌都尔部(Chavdur), 埃萨利-艾尔萨林部Esary, 戈克兰部 Goklan, 撒拉尔部(Salyr),撒拉克部(Saryq), 帖克部(TekkeE), 约穆德部(Yomut) ,呼罗珊部(又称为呼罗珊突厥人)(Khorasan) 这些土库曼人过着以羊肉为主食的游牧生活。不管什么饭菜,他们都掺有羊肉。或是把羊肉和米混杂煮成饭,或把羊肉和蕃茄、马铃薯烧成汤,或者把羊肉在油中炸、加盐烧煮。羊奶制品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主食。他们视羊肉为最有营养的食品。且有唱歌喝红茶的习惯。 土库曼民族的女性,身上佩戴着许多饰物,有时她们还会把银币缝在衣服上做装饰。游牧民族不给自己的子孙留下良田和金钱,男人一旦有了金钱,就会买金银制成的装饰品给妻子和女儿。 这个民族的女性穿的都是叫巴拉库的灯笼裤,这种裤子裤脚很小,只能穿过小腿,为的是不使风沙进入。她们还用大块布把整个头包起来,外出时用的头巾又厚又大,在家时用的包头巾又薄又小。 在戈尔甘草原的东北方,有座海拔八百米的哈列第内比山,是当地的最高峰,土库曼民族把这座山的山顶当成圣地来膜拜,他们相信山顶是祖先灵魂聚集之处。 伊朗东部的土库曼人说的土库曼语,土库曼语元音保留了古代突厥语中的长元音,即除 8个正规元音a、?(e)、?、i、o、u、?、ü外,还有8个长元音ā、懱、彟、ī、ō、ū、捀、ǖ。辅音方面的特点是有齿间辅音s、z(这一点与同语族的巴什基尔语一样)。其余辅音一般同其他突厥语。语法方面像其他突厥语一样,名词有数、 领属人称和格的变化 。动词有人称变位、式、态、时的变化和多种形式的形动词和副动词。使用后置词。 土库曼语是在西部乌古斯语基础上形成的。但在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12~15世纪)受到克普恰克语组突厥语的影响。旧的土库曼书面语主要为诗歌语言 |
|
4#
发布于:2008-01-30 21:01
伊朗西部和伊拉克
伊朗西部的土库曼人约有7万,生活在伊朗西部的土库曼人原有Ak Koyunlu(白羊)和Kara Koyunlu(黑羊)两个部落联盟,现在已经没有部落概念,这部分土库曼人说土耳其语,Akkoyunlular住在西阿塞拜疆省,Karakoyunlular住在库尔德斯坦省。它们与伊朗东部的土库曼部落民有比较大的差别。 伊拉克土库曼人(Turkoman)约有36.015万(官方数字)占全国居民的1.5%,(非官方认为土库曼人约有204.085万,占该国人口的6—7%,其中144.06万被官方认为是阿拉伯人,24.01万被认为是库尔德人),土库曼人是伊拉克第3大民族,半数以上分布在基尔库克土库曼自治地区。他们北邻库尔德人,南邻阿拉伯人。 伊拉克的土库曼人与土耳其人起源于同一个突厥族祖先。伊拉克土库曼人都说土耳其语。据说,他们是16-17世纪被奥斯曼统治者迁来此地护卫交通干线的。目前居住在伊北地区的土库曼人是伊拉克最大的突厥语民族集团。土库曼人现在正参与伊拉克共和国的民主进程中,其主要政党包括:“伊拉克土库曼阵线”(“土库曼埃利党”、“伊拉克国民土库曼党”、“土库曼独立运动”、“伊拉克土库曼正义党”、“伊拉克土库曼伊斯兰运动”),“土库曼伊斯兰协会”、“土库曼忠诚运动”、 、“正义与未来联盟”(“民主进步和正义党”、“自由法里组织”)。 |
|
5#
发布于:2008-01-30 21:04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定居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一带。现被称为“努热塔”的土库曼人努热塔部约有55000人。努热塔这个词来源于该地区历史上曾隶属于布哈拉汗国的“努热塔”公国。 努热塔部土库曼人的源头是古代定居哈萨克斯坦南部草原的嘎勒莽部撒拉尔土库曼人,其间也有一部分阿赫莽部撒拉尔土库曼人,阿利利部和萨利尔部土库曼人加入,最后形成这支特殊的土库曼人。 嘎勒莽部原是撒拉尔部土库曼人的一个大部落。嘎勒莽部落最初游牧于锡尔河中下游。今哈萨克斯坦土尔克斯坦城附近,大约在12世纪迁到阿姆河流域,里海岸边的广大地区。 在努热塔部土库曼人流传着他们起源的传说:很久以前,嘎勒莽部土库曼人居住在锡尔河沿岸,由于和霍加买提·雅萨韦(12世纪中亚伊斯兰教宗教领袖、著名学者)不和。被迫迁到阿姆河沿岸海边的曼基什拉克草原。在迁徙途中。由于缺乏食物储备的一部分人留在乌兹别克的“努热塔”(突厥斯坦山和努拉套山)山区,已迁到里海岸的阿赫莽部和嘎勒莽部土库曼人多次派人来接他们走,他们却不肯,被派来的人也一批批地留下来。”他们的后裔就是今天的“努热塔”土库曼人。 居住在今天哈萨克斯坦南部,突厥斯坦市(土尔克斯坦)附近山区的土库曼人,他们人数很少,不过千人,这部分土库曼人自称嘎勒莽部土库曼人,是小批留居在土尔克斯坦城的嘎勒莽人后裔,他们中也流传着与努热塔部相似的传说:“霍加买提·雅萨韦切断了嘎勒莽人的水源,迫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离开了土尔克斯坦。” |
|
6#
发布于:2008-01-30 21:05
卡拉卡尔帕克斯坦
在卡拉卡尔帕克斯坦的阿姆河三角洲沿岸分布着土库曼人的克孜尔部,克孜尔部是个从事农业生产和以捕鱼为业的特殊土库曼群体,他们有三个分支,即阿达克人,阿利人,提维齐人。 其中阿达克人以农业为主,阿利人则农渔业兼营,而提维齐人则以捕鱼为主要生活来源。附近游牧的卡拉卡尔帕克人称他们为“Sart土库曼人”,半定居的卡拉卡尔帕克人则有与他们通婚。克孜尔部土库曼人部分信仰伊斯兰教,而且有原始鱼神崇拜,提维齐人中还有一部分祆教信徒。 |
|
7#
发布于:2008-01-30 21:14
中国土库曼人——撒拉尔(Salar)
现代土库曼人的祖先在古代分为“内撒拉尔”与“外撒拉尔”,内外撒拉尔联合形成乌古斯撒拉尔部落联盟,内撒拉尔是核心部族,而外撒拉尔是内撒拉尔的势力影响范围内的其它突厥人,古代乌古斯撒拉尔部落联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分化为:特克、撒拉尔、撒拉克三个大部落,这三个部落是现代土库曼民族形成的基石。这与中国的撒拉尔分为内外五工的情况相似,都是撒拉尔人的势力影响范围内的其它民族的人加入撒拉尔部落。 中国的撒拉尔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少数散居于新疆、甘肃等地。 他们生活在青藏高原边缘,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尔自治县及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和甘肃省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一些乡村。 还有少数散居在青海省西宁市及其它州县,在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县、乌鲁木齐市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撒拉族人口数为114503。使用撒拉尔语和撒拉尔拉丁文字,不少撒拉尔人也会讲汉语和藏话,撒拉尔语属于突厥语族西南(乌古斯)语支。 中国撒拉尔是由成吉思汗的元代即公元13世纪,自土库曼马鲁经撒马尔罕、新疆迁入青海一带的撒拉尔人发展而成的。元、明、清王朝在撒拉族居住地实行土司制度。 撒拉尔意为“挥动刀箭和锤矛无处不在的武装者”。 撒拉尔民族传说,其祖先嘎勒莽与国王有隙,遂率其部众,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水、土和《古兰经》离开撒马尔罕,向东迁徙,辗转到达循化,见地平水好,草场广袤,森林莽莽,遂定居了下来,迄今已有约700多年的历史。 元末,撒拉尔人首领已被中央王朝封为世袭达鲁花赤(地方军政长官)。明初,受任为世袭“百户”。“副千户”,受到中央王朝的重视。到清朝一改过去的“羁縻政策”,加强了对撒拉族人民的统治。实行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撒拉尔人民曾多次发起反清起义,直逼兰州,最后都被清朝统治者所镇压。撒拉尔人民的人口发展十分缓慢。 明初的“百户”和“副千户”与“尕最”(世袭总掌教)、掌教以及“哈尔”(头人)构成撒拉族内的剥削阶级。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是“阿格乃”、“孔木散”内的独立小家庭。 “阿格乃”即“兄弟”、“本家子”之意。是父系血缘关系基础上的近亲组织,由兄弟分居后的小家庭组成。 “孔木散”则是“一个根子”或“远亲”之意,为远亲的血缘组织。若千个“阿格乃”组成“孔木散”,若干“孔木散”组成“阿格勒,,(村庄)。“孔木散”有公共墓地,“阿格勒”有公共的山林和牧场。“阿格乃”内独立的小家庭起初大都或多或少占有自己的土地。各小家庭之间在典当或出卖土地时,本“阿格乃”、“孔木散”有优先权,并在生产上有互助习惯。这种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的组织形式,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在撒拉尔社会中一直存在很久。至清朝雍正、乾隆时期(1723~1795),撒拉尔社会有了较大发展。有6000余户(1781),约3万余人,由于人口繁衍增多.在撒拉尔地区形成了“十二工”后并为“八工”。“工”相当于乡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下属若干自然村。 中国撒拉尔和土库曼人的密切关系也得到了现在土库曼人的认可,土库曼人视中国撒拉尔为海外同胞,1991年,土库曼斯坦独立时出版了一本名叫《世界上的土库曼人》的书,其中关于中国撒拉尔一节的题目就叫“中国土库曼人”(khitay turkemanler),土库曼斯坦现在每年都召开“世界土库曼人人文大会”,该协会的主席是土库曼斯坦总统,中国撒拉尔都会受邀,并派代表参加。 |
|
8#
发布于:2008-01-31 11:13
土库曼、撒拉尔,一个民族二种称呼。
撒拉尔出现在公元8世纪,是西突厥乌古斯部落联盟24部落之一。 而土库曼民族的形成在公元11世纪后。 今天土库曼的帖克、撒拉尔、撒拉克等三大部族均派生于撒拉尔部落。 没有撒拉尔也就没有土库曼民族,的确撒拉尔是土库曼民族的基石。 中国的撒拉尔属于西突厥乌古斯撒拉尔部落联盟嘎勒莽部和阿赫莽部,其中嘎勒莽部是撒拉尔部落联盟最大的部落,它分成三个部分: 东迁的:由嘎勒莽本人亲自在13世纪组成蒙古大军东征,成为中国撒拉尔民族; 西迁的:在今天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建立了嘎勒莽突厥帝国,后并入奥斯曼突厥帝国,成为今天土耳其人的组成部分; 留下的:在11~13世纪中亚建立了塞尔柱突厥帝国,就是今天的土库曼人。 难以想象,从安纳托利亚高原~青藏高原,跨度之大,突厥语民族中不是太多。 |
|
9#
发布于:2008-01-31 12:43
伟大的撒拉尔民族。
![]() 不过,塞尔柱突厥帝国是乌古斯部落联盟塞尔柱部和撒拉尔部共同建立的。 撒拉尔部是塞尔柱部的长辈部落,原因是: 撒拉尔:乌古斯汗的孙子 塞尔柱:乌古斯汗的孙子柯尼克的后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