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017回复:9

[语言交流]Commentarii de Lingua Sanscrita 梵文學習心得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0-02-27 21:14
本帖最后由 Qasoqaanga 于 2010-3-2 19:43 编辑

從這個帖子起,qasoqaanga將學習梵文的一些辛苦和捷徑共享。梵文的動詞變化非常整齊,例外很少。可以認為梵文是人工語言,也就是提煉加工過的,非純自然語言。這不是主觀感覺,而是經過與拉丁文和古希臘文比較得出的。qasoqaanga不准備照本宣科談基本語法,而是談談梵文和拉丁文以及古希臘文之間的語法比較。這樣才能更加瞭解這些語言。一切取決於qasoqaanga個人的理解能力。

    在任何語言里動詞始終是最重要的,除了醫學生物學使用的拉丁文,在那裡動詞全部廢棄(因为这些学科都用拉丁文在描述不会发生任何动作的标本)。梵文拉丁文和古希臘文是以高度屈折為主要標誌的語言。動詞變化有人稱詞尾,這裡用一個最常用的動詞之一budh(覺醒,佛陀就是觉醒者的意思)來說明一些問題。

    梵文動詞按照變位時詞根與詞尾的連接方式的不同,被區分為十類,而拉丁文動詞被區分為四類,即不定式詞尾-are/-eere/-ere/-ire(長音暫時用雙寫元音表示,下同)。梵文动词的不定式不是以-re表示,而是以-tum,譬如budh的不定式為bodhitum。比較容易混淆的是,-tum在拉丁文動詞中恰恰是表示過去分詞,如budh相對應的拉丁文不定式是excitare,過去分詞是excitatum。

    下文+號表示詞根與詞尾結合,但是結合必須嚴格遵守拼寫正字法!梵文的動詞,qasoqaanga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大都是單音節詞根。這可能是梵文輔音因素多,再加上及其複雜的屈折變化,單音節詞根足夠應付詞彙的派生。動詞budh屬於第一類動詞變位法。這類動詞占整個梵文動詞數量的一半以上。因此budh基本能說明動詞的大多數變化。第一類動詞的特點就是詞根元音要系統變化,如budh需要變成bodha再加上人稱詞尾。

詞根  人稱詞尾  拉丁文詞尾對照  詞義
bodha+ami       (a+o>)o           我覺悟  (拉丁文的o是由a+o合成的,僅僅有幾個單詞保留-m詞尾)
bodha+si        a+s             你覺悟
bodha+ti        a+t             他覺悟
bodha+avas                      我倆覺悟 (拉丁文沒有雙數概念,古希臘文有這個概念)
bodha+thas                      你倆覺悟
bodha+tas                       他倆覺悟
bodha+amas      a+mus           我們覺悟
bodha+tha       a+tis           你們覺悟
bodha+nti       a+nt            他們覺悟

    梵文動詞有主動態、中動態和被動態。拉丁文沒有中動態,古希臘文有中動態。這種語態表示這個動詞涉及自身,不能簡單理解成返身動詞。譬如budh用主動態,表示簡單的動作稱述,而如果用中動態則表示爲了自身的目的而有該動作。“我覺悟”和“我自己要覺悟”含義應該是不同的。

    中動態和主動態的詞根變化相同,僅僅是詞尾不同。不過應該記住的是,大部份動詞不是只有主動態就是只有中動態,兼而有之的動詞似乎不多。古典梵文之前兼而有之的現象似乎常見。

詞根   人稱詞尾  詞義
bodha+i         我自己要覺悟
bodha+se        你自己要覺悟
bodha+te        他自己要覺悟
bodha+avahe     我倆自己要覺悟
bodha+ithe      你倆自己要覺悟
bodha+ite       他倆自己要覺悟
bodha+amahe     我們自己要覺悟
bodha+dhve      你們自己要覺悟
bodha+nte       他們自己要覺悟

     現在時中動態的詞尾最後音素都是e。這是回憶的途徑。

最新喜欢:

跨境电商运营iMjmJ.Com跨境电商运营... CryanCryan
沙发#
发布于:2010-03-22 22:37
有没有人学习吴汝俊的罗马字梵文入门?有的话可以对着页码同步学习。
学了一点皮毛就能了解和感觉一下古印度人的思维方式,它的繁琐之极的复合词,可能是导致了梵文化成了诸印度语言的主要原因之一,老百姓是不管什么高级语言的。
正反对立的两个感念,在其他语言里通常是“正和反”,在梵文里基本是“正反”合成一个词。
板凳#
发布于:2010-03-04 08:43
梵文零基礎的可以先從香港學者吳汝俊的羅馬字梵文入門入手。不要看其他輸了。可以一起學習。
另外Catorique是深藏不露的,qasoqaanga喜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好東東一起交流。法語俺是學不會的,但能標準發音,托上海話語音的福。
地板#
发布于:2010-03-04 00:03
这个高深的文章也只有我的Qasoqaanga好友才能写出来吧, 我对梵文一点也不知道,但略略看过拉丁语和希腊语的书,可惜还是不能明了Qasoqaanga 的解析与比对。实在是高啊!

Qasoqaanga 在论坛里应该是个“孤独”的人吧,这样说是因为我觉得没有几个人能接得上Qasoqaanga 的帖子。

请教Qasoqaanga 学习梵文的中文教材是什么呢?
ॐ नमः शिवाय ஓம் நமசிவாய
daybreak
青铜十字骑士
青铜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
发布于:2010-03-03 09:05
經常混淆,我承認我對這個概念是模糊的。這個根地域有關係。天生就沒有那種發音
5#
发布于:2010-03-02 20:35
qasoqaanga不知道很多壇友是否真的具備了辨別清輔音和濁輔音的概念。咋一聽非常駭人,但如果要涉及古漢語語音和語法,絕對繞不開清音和濁音的的區別。如果有哪位壇友依然沒有分出sky的k和guy的g兩者的本質區別,友情提醒,那得補課了。在上古漢語中,輔音的清濁絕對嚴重地區別詞義,遺憾的是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語已經沒有濁輔音了(鼻音除外)。

清濁對立的作用有:名詞與動詞之間的轉換,好比pay和payment。動詞的完成體和未完成體的轉換。使欲與非使欲動詞的轉換。自主與非自主動詞的轉換。及物與不及物動詞的轉換。施事與受事動詞的轉換。這些在西方語言中語法現象在上古漢語中一個不少。

上古漢語一開始就是一種混合語,譬如屈折、黏著現象都有,只不過和古典印歐語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上古漢語比較多的是內部屈折,也就是詞根元音替換以及輔音清濁替換。外部屈折並不多,譬如前後添加音素。舉個比較經典的例子。升,上古音stheng,登teng,這兩個字是同根字,也就是近義詞甚至是同義詞。然而這兩次是很有區別的。說到最底層的區別就是加了s-前綴,就表示持續不間斷的向上,否則就是有間斷的向上。

如果這個例子不解氣,那麼同根字“稱”gtheng,同樣也是向上的意思(不要套用現代漢語解釋),那是間斷的動作。如果將前綴g-替換成s-那就是“升”了。這些例子說明漢語是有詞綴的,如果漢語是拼音文字,一切都好講好說,一“方塊”了自然就視而不見。好在諸位都明白甲骨文字前都是“拼音文字”。
6#
发布于:2010-03-02 08:24
誠如歪樓先生所言,古希臘文中動態和主動態經常並存,梵文在這方面有所省并。希臘文的-mi的確和梵文的-ami是同一個來源,拉丁文的inquam和sum也應該是差不多的來源。只不過現在時陳述式第一人稱-m詞尾基本廢絕。爲了便於壇友比較,樓上能否下次用羅馬字寫出希臘文。qasoqaanga先轉換一下。
-μι  -mi
-ς(<-σι) -s(<si)
-σι(<-τι) -si(-ti)
-μεν -men
-τε -te
-ασι(<-ντι中ν原因化,τ受其影响变成σ) -asi<(-nti)
-μαι -mai
-σαι -sai
-ται -tai
-μεθα -metha
-σθε -sthe
-νται -ntai
双数-σθον -sthon
7#
发布于:2010-03-02 03:38
我是来歪楼的
很明显,梵语的第一类动词变化词尾变化对应于古希腊语的μι动词,也就是古希腊语里较为古老的词尾。拉丁语以o结尾的,希腊语也有类似的,不过是属于较晚出现的ω动词。
古希腊语单词不允许除了ν,σ,ρ之外的辅音结尾(好像没漏吧~)(κ,χ之类的属于联诵变出来的),所以,从和梵语共通的那些词尾中发展而来的词尾会有些小变化(以下依顺序三单数三复数):
-μι
-ς(<-σι)
-σι(<-τι)
-μεν
-τε
-ασι(<-ντι中ν原因化,τ受其影响变成σ)
古希腊语第一人称双数消失,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混同:
-τον(勉强看得出齿音的联系)
依qasoqaanga描述所言,古希腊语中的现在时主动态和中动态词根相同,而且现在时中动态和被动态词尾混同,是一样的。不同于梵语的e这么明显,古希腊语的中动-被动词尾只有-αι算是较打眼的(还要排除在-ω动词的元音词干动词中出现的缩合情况),不过跟梵语的还是很像的哈~
-μαι
-σαι
-ται
-μεθα
-σθε
-νται
双数-σθον
“大部份動詞不是只有主動態就是只有中動態,兼而有之的動詞似乎不多”~古希腊语中,动词的中动态是经常和主动态并存的,并且能作为较为活跃的运用者可以自行派生运用的语态。也有部分动词缺乏主动态,主动意思以中动态形式表现。
歪楼完毕~~
8#
发布于:2010-03-01 08:26
有可以比較的時候,自然會加上古漢語。內部語音曲折,在古漢語裏面是存在的。這在三大古典語言裏面比比皆是。古漢語在qasoqaanga腦子里是第一位的,慢慢來,呵呵。
9#
发布于:2010-02-28 15:48
回复 1# Qasoqaanga

Qasoqaanga声友以“梵文和拉丁文以及古希臘文之間的語法比較”作为切入点,真是独创啊!想要学习三大古典语言的声友有福了。如果Qasoqaanga声友能加上古汉语,就更好了!真不好意思,打断了你的发帖。
Graecia capta ferum cepit captorem et artes. Intulit agristi Latio... ( Horatius )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