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发布于:2016-06-11 16:01
|
|
21#
发布于:2016-06-11 20:06
通东人:我说的是藏缅语族彝语支,还有藏语支的白马语,这些语言比较简单回到原帖 这个我不了解,你了解彝语支语言吗?也都是作格语吗?将行、现行、已行、完成这四个体都齐全吗? 不管如何,肯定不能所有藏缅一概而论,藏缅是个非常巨大的概念 http://media.openonline.com.cn/media_file/rm/huashi0703/yuyanxgl/ckwx/ckzl67.htm http://ccs.ncl.edu.tw/Newsletter_73/73_04.htm http://www.zangdiyg.com/index.php?s=/Article/detail/id/6363.html这里面有很多文章,你都看过吗? 本次會議的最後一個主題是一組關於羌語支語言時與體的專題討論,此次專題討論由梅廣教授主持。共有5位學者在會上分別在各自研究的領域,就會議主題發言。林英津女士的題目是〈關於西夏語的時與體〉、羅仁地先生的題目是〈羌語北部方言榮紅話的時〉、孫天心先生的題目是〈草登嘉絨語的「時」與「體」系統簡介〉、丁思志先生的題目是〈牛窩子普米語的時間參照點〉、黃布凡教授的題目是〈羌語的體範疇〉。他們的發言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羌語支中不同的語言時與體的表達方式。討論主要集中在羌語支語言有沒有「時」以及有些語言已經分析為「時」的,算不算嚴格的時制。討論還涉及對語言事實的認定方面。討論雖然沒有完全取得一致意見,但是大家認為,羌語支語言過去都把體看作為時,通過討論,對過去的分析方法提出了質疑,要建立新的語法體系出現一些分歧意見是正常的,一致肯定這種討論是非常有益的,有利於對羌語支語言時、體範疇的認定和研究的深入,也有利於今後這一研究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往深了讲,任何一个简单的东西都可以很复杂,有很多门道。比如英语,真正能思考和参透深层次问题的观点并不多,就拿最简单的to help sb. do sth.来说,知道为什么do之前无需加to吗,help与sb在语法关系上不是对格关系,其实是个语源上类不及物动词的及物动词 [ask于2016-06-15 18:51编辑了帖子]
|
|
22#
发布于:2016-06-11 20:52
https://www.ethnologue.com/subgroups/sino-tibetan
- Qiangic (8) ...... Pumi, Northern [pmi] (A language of China) Pumi, Southern [pmj] (A language of China) ...... 当然普米属羌语支还是藏语支这个是有争议的 |
|
23#
发布于:2016-06-12 01:48
|
|
24#
发布于:2016-06-12 02:06
维基列的人类学四大领域:社会文化、生物、考古、语言。
|
|
25#
发布于:2016-06-12 02:16
|
|
26#
发布于:2016-06-12 03:16
庐山童子:ASK的建议看似合理,可也犯了中国一些老学究的大错误。我参加过很多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国内学者面对青年学子的提问,动不动就是你回去给我好好看看我写的XX书,入了门再来问我;而国外学者则会认真的就问题本身做出解答。关于这一点,我佩服“老外”。回到原帖 我还漏看了这句,我只告诉你,你说的这个情况并不适用于此帖,此帖我在地板楼层里说得很清楚,我说人类学跟语言是两码事,有交叉但互不构成充分必要条件。啰嗦一句,这里没有谁是“老学究”,你也不是什么青年“学子”了吧,大家是平等关系,你参加过多少“学术会议”我不知道,“国外学者”会不会随便一个无厘头问题就拿来洋洋万言我也不清楚,不过我知道“霍金见到你回你问题会很nice”跟“你有没有机会向霍金提问题”这是两码事。图样图森破,上台拿衣服,这种“长者”专利的霸气侧漏语句,本处显然也不适用 >>动不动就是你回去给我好好看看我写的XX书,入了门再来问我 这话说得挺对的,我也反对无脑乱提问题的人。不过我想你不是这种人,你是经历过思考的,所以你的比喻也不恰当 |
|
27#
发布于:2016-06-13 23:15
ask:这个我不了解,你了解彝语支语言吗?也都是作格语吗?将行、现行、已行、完成这四个体都齐全吗?那怎样算参透深层次?为什么do之前无需加to? |
|
28#
发布于:2016-06-14 01:16
nemecko:那怎样算参透深层次?为什么do之前无需加to?回到原帖我前面说“任何一个简单的东西都可以很复杂”,你可以这么理解吧,“反之亦然”“任何一个复杂的东西也都可以很简单”(当然,要把一个复杂的东西讲得深入浅出,这需要本事。我没这个本事,即使它实际很简单)。深和浅都是相对的,do之前无须加to,甚至整个do sth.这个VP和help都不是谓宾关系,这是help这个动词本身的原生义决定的。在保留较多保守成分的日耳曼语(法罗语、冰岛语及可能挪威、瑞典语下面的一些古老“方言”如北特隆纳语nordtrøndersk、耶姆兰语jamtsk等语[其实斯堪的半岛大部分方言都是保留了三性,只有标准语中才取消了阴阳性的藩篱;而且瑞典语的某些山地方言动词变位非常保守,不亚于冰岛语]、以及标准高地德语)中,help这个动词都是支配予格,而大量斯拉夫语(如西支莱赫次支的标准波兰语及卡叔布语、捷克斯洛伐克次支诸语、以及居间性质的高低地索布语等)及所有波罗的海语中help所对应的那个动词也都是支配予格而不是对格(即直接宾格),至于为什么,我不解释,你可以自己找些文章自己研究。我说了,这涉及部分印欧help动词产生时的原生义 另外,该词所对应的芬乌语动词也是比较特殊的,如爱沙尼亚语的aidata(即help之意),在单用时支配部分格(爱osastav,即芬partitiivi),但在接从句时patient位置指人的部分得支配接格(爱alalütlev,即芬adessiivi),至于原因,我也不解释,因为解释了你也不一定懂,除非你既有相关语言学基础又有该具体语言本身方面的基础,不是光语法基础,得有词源学基础 [ask于2016-06-14 01:36编辑了帖子]
|
|
29#
发布于:2016-06-14 01:36
http://www.eki.ee/dict/ety/
举个简单的例子,这本爱沙尼亚语词源词典(Eesti etümoloogiasõnaraamat)里面的词你能看懂多少?能看懂就好给你解释,否则就算了 我在该论坛提供过几本词源词典,如: http://www.somdom.com/general/t38432 拉脱维亚语语源词典(latviešu etimoloģijas vārdnīca) 又没人看,也没人回,他们也看不懂,也没兴趣研究或学习(或者研究不了、学习不了),那我就收回了 |
|
30#
发布于:2016-06-14 05:16
|
|
31#
发布于:2016-06-14 16:48
Weydiin:请教大神 能否详细解释一下为何to help sb. do sth.的do之前无需加to,德语里貌似是jdm. helfen etw. zu tun 呢?回到原帖叫我朋友就可以了。准确来讲是jndm dabei helfen, etw. zu tun,但dabei通常省略。helfen在这里完全是个不及物动词(有些语言会省略介词,如法罗语:at hjálpa e-m at gera n-ð,但这不标明它最初也是没介词的,实际上,其早期形式是at hjálpa e-m við at gera nakað。丹麦语的at hjælpe ngn med at gøre ngt在瑞典语里也简缩为att hjälpa ngn göra ngt,但实际上其早期保守形式仍然是带有med/vid的)。 它既不支配“etw. zu tun”这个不定式,也不支配jndm(因其处于予格),换句话这动词本身就独立构成完整谓语,不需要带宾语。跟英语“I hope this helps”中的help不需要VO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很多印欧语的help这个动词最初表示的是“对...有帮助、对...有益、对...有作用”之意,换句话是“be of help/use/good to”才更接近help这动词的原生义,这无疑使其逻辑结构更接近at komme ... til gode/att komma ... till godo/... ten goede komen/... zugute kommen,所以使用予格是毫不奇怪的 |
|
32#
发布于:2016-06-14 17:18
类似地,像pomóc komuś w robeniu czegoś/pomoct (ně)komu s (ně)čím这种结构(一个用w+方位格相当于help sb. in doing sth.一个用s+工具格相当于help sb. with sth.,但基本功能是一样的,help sb. with sth.同样可以改造为:help sb. with doing sth.>help sb. with the doing of sth.这类结构,即pomoct (ně)komu s děláním (ně)čeho这种),接的都是予格,中间没一个是直接宾语。这与一些乌拉尔语系语言是不同的(aitama kellelgi midagi teha,但单用时是aitama kedagi,这里aitama/aidata是显然的接有直接宾格意味的部分格。芬兰语用部分格+maan/mään型不定来解决,仍然是直接宾格意味)
|
|
33#
发布于:2016-06-14 17:45
试比较:
pomóc komuś coś (z)robić<-> pomóc komuś w robieniu czegoś 用带前置方位格 palīdzēt kādam kaut ko (pa)darīt <-> palīdzēt kādam kaut kā darīšanā 用无前置方位格 但不管怎么变,pomóc、palīdzēt始终是接予格,整个主VP中没一个是直接宾语 |
|
34#
发布于:2016-06-15 14:59
ask:我前面说“任何一个简单的东西都可以很复杂”,你可以这么理解吧,“反之亦然”“任何一个复杂的东西也都可以很简单”(当然,要把一个复杂的东西讲得深入浅出,这需要本事。我没这个本事,即使它实际很简单)。深和浅都是相对的,do之前无须加to,甚至整...回到原帖可能我没理解到你的意思,我感觉你主要是在解释help为什么是不及物动词,但我想问的是为什么to help sb. do sth.里的do前为什么不需要to?而我在词典里查到的是to help sb. (to) do sth. 按你的说法,因为sb.和do sth.都不是help的宾语,所以do之前不需要加to,那反之如果help是及物动词,那谓宾关系里的do之前就需要加to,是这个意思吗?to do和do的区别是怎么来的? 然后,我还有两个相关的问题想请教一下: 为什么英语里有些动词后面要求跟to do,而有些动词后只需要do? 诸如拉丁文德语等印欧语言里有些动词后面是要求搭配属格,该怎么去理解这里属格的意义?我看你在其他帖子里也提到有些语言里的宾格在其他语言里会转化为属格,为什么?能不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
|
35#
发布于:2016-06-15 18:48
nemecko:可能我没理解到你的意思,我感觉你主要是在解释help为什么是不及物动词,但我想问的是为什么to help sb. do sth.里的do前为什么不需要to?而我在词典里查到的是to help sb. (to) do sth. 按你的说法,因...回到原帖哟,没注意,有一处疏忽了,给你造成误导,我原话说“不及物动词”是有问题的。21楼,已将“其实是个及物动词”措辞修正为“其实是个语源上类不及物动词的及物动词”。从古英的角度讲,helpan是个很特殊的动词,它接予格或属格,但却被列为及物动词,说他及物,是从syntax的角度而不是morphology角度分析的,它可以用于支配直接宾语(参见《The Early English Impersonal Construction: An Analysis of Verbal and Constructional Meaning》,作者茹特·莫里希-法尔克),博斯沃思-托勒昂萨词典www.bosworthtoller.com中给出的词条定义为及物动词。这里仅仅从语源上推敲其原生义 |
|
36#
发布于:2016-06-15 18:58
可能我没理解到你的意思,我感觉你主要是在解释help为什么是不及物动词,但我想问的是为什么to help sb. do sth.里的do前为什么不需要to?而我在词典里查到的是to help sb. (to) do sth. 按你的说法,因为sb.和do sth.都不是help的宾语,所以do之前不需要加to,那反之如果help是及物动词,那谓宾关系里的do之前就需要加to,是这个意思吗?to do和do的区别是怎么来的? 不需要to的原因,正与help的特殊性有关:-)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help sb. do sth.中加to,严格来讲为何不符合该动词的原生逻辑(尽管现在普遍接受help sb. to do sth.这种用法。当然我个人是不用的,就像我永远只用as I或者as I am/as I do,而不会说as me一样,很多国人大概不清楚,as这个介词也很特殊,在很多现代欧洲印欧语里,它接主格。知其所以然?因为表示的是等位关系),不得不先说说to这个词本身 首先,你知道英语里to这个词的几层用法及含义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 i. I want to drink water vs ii. I'm proud to say I'm the winner vs iii. it's a very bad practice to edit core code 这三个to在词性上全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哪个是异类? 英语里 1) 有些to,纯粹是个不定式标记,是个“infinitive particle”,它的词类属性是particle也就是助词,是属于虚词大类的(什么叫虚词,什么叫实词,这个我就不解释了,咱们中学语文里都教过,像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这些都归为实词,而介词、助词、连词等则是虚词),在词性上仅仅起到区隔音节及提示“后面将引出一个verbal noun”的作用,所以“to drink water”整体就是个substantive,它是被want这个动词所govern的。 2) 而有些情况下的to,则是作为一个preposition,是一个介词或者说前置词,它表示“向、到、对着、对于”等含义。比如说“This is very important to me(有些情况下用for,有些情况用to)”,这里的to尽管作为也是虚词,但却是虚词大类下的介词小类,而不是助词小类;还有些罕见用法,比如“The door is to”(门关着),这里的to就是实词了。你能分辨出前面三个例句中to的区别吗? 要进一步理解古英中(OE,不是ME)中tō的用法以了解动词helpan为何与现代FO/IS/DE等语一样接予格,并且为何现代英语help动词经典案例中bare infinitive而不是to-infinitive,你可以先了解一下古英中tō的含义及用法,看一下这个: http://www.bosworthtoller.com/018680 iv. Wið fefre hylpþ marubis tō drincanne - for fever it helps to drink marrubium, 你觉得这里的tō是什么词性?介词还是助词? v. Sorh is mē tō secganne on sefan mīnum - It is a sorrow to me in spirit to say to any man 这两个tō后面都是接动词drincan/secgan的动名词形式,此处的更像preposition + verbal noun,而不是一个不定式动补non-finite verb complement,对吗?那么有区别吗? 然后,我还有两个相关的问题想请教一下:为什么英语里有些动词后面要求跟to do,而有些动词后只需要do? 第一,“有些动词”是哪些动词?你要说得出具体例子,有具体例子,才能探讨如何“知其所以然” 第二,“我看你在其他帖子里也提到有些语言里的宾格在其他语言里会转化为属格”,这话我应该没说过,起码原话用的肯定不是“转化”,也肯定不是“宾格”。我一般只说“宾语”、“对格”(指accusative。但很多语言中的直接宾语并不用accusative来实现,例如前述的爱沙尼亚语和芬兰语,只用属格来充当telic动作的直接宾语(爱、芬),个别代词有专门的独立对格(芬),或用主格来充当telic动作的直接宾语,或用部分格来充当atelic动作的直接宾语(爱)。前面说过,大部分芬爱的格都有对应称呼,如爱osastav vs 芬partitiivi,爱alalütlev vs 芬adessiivi,但爱沙尼亚语本土词中完全就没有与akkusatiivi对应的称呼,因为它就没有accusative这一说,也就不存在“宾格”之说)。“宾格”是很笼统很不严谨的措辞,只用在一般性的屈折语中,而放在黏着语中就是个伪概念 [ask于2016-06-15 19:50编辑了帖子]
|
|
37#
发布于:2016-06-16 21:36
ask:不需要to的原因,正与help的特殊性有关:-)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help sb. do sth.中加to,严格来讲为何不符合该动词的原生逻辑(尽管现在普遍接受help sb. to do sth.这种用法。当然我个人是不用的,就像我永远...回到原帖非常感谢你的回复,bare infinitive和to-infinitive的区别应该就是我在找的答案。我先自己搜点东西来看看,有不懂的再来向你请教。 然后我提到的那些要求搭配属格的词,你提到的动词的原生意义很有启发性,像我之前就一直想不通为什么studeo需要搭配与格,现在翻了下字典一下就理解了。其它可能的原因还有格的融合以及对宾语对不同处理。我再自己看一下。 最后,我对不当转述你的原话表示抱歉,还望见谅。 |
|
38#
发布于:2016-06-17 10:40
nemecko:最后,我对不当转述你的原话表示抱歉,还望见谅。回到原帖朋友客气了。我的语气可能是重了些。我看了一下32楼 这里aitama/aidata是显然的接有直接宾格意味的部分格。芬兰语用部分格+maan/mään型不定来解决,仍然是直接宾格意味可能是这句话给你造成了误解?那我有责任(其实我这句话用的“直接宾格”,虽然比单说“宾格”要好些,也是不规范的说法。何谓“直接”“宾格”?在芬语族里主格、属格、部分格都可能拿来当直接宾语用。说“直接宾语”对应的那个格叫直接“宾格”,也会产生歧义。我本想说的是“直接宾语”,笔误,这里也修正一下) 其实,我一直在抱怨甚至指责像包括前些时候提到的的long time no see、ask a question以及这次说的as me(在前部可比对象处于主格时)、help sb to do sth不符合语言本身的初始逻辑,但这不表明你今天在正式场合用它们中的多数说法(除了long time no see不会出现在正式文献中以外)会有任何问题,事实上,连著名的《Nature》(《自然》)杂志都在用这种结构: http://www.nature.com/news/brexit-uk-should-remain-1.20082 Brexit: UK should remain The result of next week’s crucial UK referendum on whether or not to remain in the European Union will have worldwide repercussions. Such cooperation has helped Europe to become the research and economic powerhouse that it is today. 但我说的只是,我自己不会这么去用(我不会干涉别人这么用。《自然》杂志里的那些撰文者不是语言学家出身,所以我不苛求他们。当然我也不是语言学家,我是工科出身,只是,我对语言学有特殊的癖好,这要求我说每句话都非常讲求逻辑,中国人习见的写英语或其他西方屈折语言时没有使用连词的习惯、分不清逗号、分号和句号的事情,在我身上不会发生,比如You're my hero, you have always been of great support in all my pursuits这样的句子在我身上不会出现,我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加上连词You're my hero, and/for/as/because (用and时,后面表示语气更进一层) you have always been of great support in all my pursuits,一定不会随意省略连词and,孤立语人常见的两个用逗号隔开的英文句之间缺乏用连词逻辑意识的事,在我身上不会发生)。为什么坚持用help sb do sth而不会去加to,哪怕连nature文章上的人都在用to、牛津词典都认可多加一个to?稍后可以说说原因 [ask于2016-06-17 11:32编辑了帖子]
|
|
39#
发布于:2016-06-17 21:36
准确来讲是jndm dabei helfen, etw. zu tun,但dabei通常省略。helfen在这里完全是个不及物动词(有些语言会省略介词,如法罗语:at hjálpa e-m at gera n-ð,但这不标明它最初也是没介词的,实际上,其早期形式是at hjálpa e-m við at gera nakað。 这里为什么要拿德语为例来特别强调需要dabei,个中原因,涉及到为什么这里可以自由放zu(为英语to的同源词,发生格里姆定律中所涉的Phase 2音变即t>tz/z),而英语放to却不合规范的缘由。 欧语中大量的同位(appositive)结构,可以使从句与主句间的逻辑关系发生转换 例如: erop toezien dat er geen gevaar voor verontreiniging ontstaat/veiller à ce qu'il n'y ait pas de risque de pollution (er与dat后面的从句、ce与qu'后面的从句为同位关系,后者构成被介词或介词成分à/op所支配的finite clause) skłonić kogoś do tego, by coś zrobił (tego与by coś zrobił为同位关系,后者构成被前置词do所支配的VP)(这个之前在一国外论坛里谈过。类似有nakłonić kogoś, aby zrobił等等) jmdn darum beten, etw. zu tun (da(r)-与后面的不定式为同位关系,后者构成一个被前置词um所支配的VP) nii et sa sellest paremini aru saaksid, miks ta nii tegi (selle-与后面的miks从句为同位关系,后者构成被出格后缀-st所支配的attributive clause) 放了dabei之类的“复合转化接口”之后,关系就明确了: jmdn bei etw. helfen -> wobei?/bei was? -> dabei helfen, etw. zu tun 这就突出地通过da这个同位占位符,将整个etw. zu tun转换成了与动词helfen以介词bei相连接的PP的一员。所以你可以很顺理成章地etw. zu tun,因为这个zu不对helfen负责,它只对{etw. zu tun}这个语块与da-之间的接口负责 但英语虽然在发育树上为德语的半近不远的亲戚,英语中你不能说,help somebody thereby/therewith to(?) do something.因为它没有这样一个结构[荷兰语同样不行,它只在从句结构中与德语相似,可以用er-结构,如ervoor zorgen dat.. = dafür sorgen dass..,er niet/nauwelijks voor zorgen dat = nicht/kaum dafür sorgen dass..但在后部为不定式时,它却不能以德语插入dabei的方式去同样地插入ermee-因荷兰语此处用met而不是bij来支配故非erbij而为ermee]来作为help和(to)do something之间的强力转化接口,所以,它必须面临help与do something短兵相接的情况,必须在bare infinitive与to-infinitive之间做出抉择 然而你应当知道,英语的to所指的含义范畴远不止我上面说的这两三个,还有很多其他情况,例如: vi 作为目的状语从句中的接口词,I come to the hospital to see you.这时的to = in order to/so as to。 vii 用于表示终止状态、趋向状态、结果状态(resultant status),尤其是用在使动句,causative结构中(最简单的比如:cause sb. to do sth.、cause sth. to happen,等等) 所以,to的情况就很复杂,随意加入会引起一系列的逻辑问题 首先,bare infinitive本身可以作为一个verbal noun来解读(不同于某些人以为的英语只能用to-infinitive或V-ing来当名词。bare infinitive同样可以是名词性的),这从它可以不依附to就通过linking verb而与别的substantive相接,比如:All you need to do is Ø accomplish this task by the end of this week. 系动词is两边的着色部分为等位的名词性成分What we need is do sth.(do的前面不需要to,为bare infinitive,这说明整个do sth.可以是个名词性成分,与to-infinitive或V-ing完全对等的结构) 那么,help sb to(?) do sth中间唐突地加个to的逻辑依据在哪儿呢? 1) 这个to是个纯粹区分音节的作为to-infinitive而与do sth共同构成verbal noun有机成分之一的particle不定式助词?显然不成立,也不需要 2) 作为表示“对着”“向着”“对于”“关于”等含义、用于对接感官句的preposition(如同I'm proud to say中的to,是个prep)?逻辑上也显然不成立 3) 作为表示状态转换、使动等用途的含义?对不起,causative句大量使用bare infinitve,如I made him Ø cry(而不是I made him XXtoXX cry),I had him Ø buy a book for me.(而不是I had him XXtoXX buy a book for me),而且这里根本不是causative的语义逻辑 4) 作为目的状语从句的接口,I tried to help him to(?) win the campaign. = I tried to help him in order to(?) win the campaign.?对不起,这个句子的逻辑主语是I,in order to要为全句主句的施动者I服务,完成win the campaign人物的主要agent仍然是him,而不是I,I只在help him的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所以,从逻辑上说,是I tried to him in/with {winning the campaign} (这个with就跟前面说的bei类似了。尽管bei的直接同源词是英语的by。日耳曼北支西诺尔斯次支的法罗语、冰岛语、尼诺斯克农村的við才与英德的with/bei用法类似,而东诺尔斯次支丹瑞布等语中的ved/vid跟英语的with用法仍然有区别,这里与荷用met相同,它们用med),这就分别跟前面说到的pomóc komuś w robeniu czegoś/palīdzēt kādam kaut kā darīšanā、以及pomoci (ně)komu s děláním (ně)čeho的结构相类似了。其实罗曼语里用诸如aiutare qn a fare qs之类的结构中的ad、à、a的情形跟við/with、bei是一样的,这两组介词都是用于表示不确定、含有“临近”、“靠近”含义的空间处所词,与一些黏着语中casus adessivus的意境相同 所以其实,你可以认为,to help sb {do sth}跟DA-DK的at hjælpe ngn med at gøre ngt在SV-SE中被省略med而变成att hjälpa ngn göra ngt、或者DE-DE的jmdm dabei helfen, etw. zu tun中的dabei被直接省略一样,可以认为是to help sb in {doing sth}的特殊简形,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但确实是因为to-infintive不符合前述的任何一条逻辑才不得不这样。这种省略形我们在他处英语用法中也见过,此处就不多表 所以无论怎么用,加to(?)从逻辑上就是存在问题的。只是,就像我以前说的那样,由于被人广泛高频用及,它就像long time no see、ask a question等一样,“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被逐渐以讹传讹地纳进入了正式语中登堂入室了,但是一个有规范语意识的人,是不会这样说的 [ask于2016-06-18 11:12编辑了帖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