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发布于:2014-02-06 20:12
hongwei0315:我个人是认为,体和时范畴可以分开,但是更可能相互有交融,时范畴是关于时间概念的表达,涉及陈述参照时间,而体范畴则是关于事件情况的表达,涉及陈述者的态度。一个拟构的原始语形式,从形态的角度如果具有独特性,并且功能上能拟构出体的对立,大概就可以...回到原帖你分析的角度不太看的懂。。。太专业了。。 我个人感觉是,体是语义范畴的,但在形态上和时态的表现方法合并了。因为从斯拉夫语来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其实一些动词(甚至无需通过前缀来派生)要么只能是完成体,要么只能是未完成体,二者只能选一,但形态上的曲折变化(词尾的变化)却都是相同的。 [nemecko于2014-02-06 20:34编辑了帖子]
|
|
21#
发布于:2014-02-06 20:18
hongwei0315:我也想自己处理的 == 要是现在不是忙到完全无暇顾及其他语言 要是现在在家 随手就能拿到俄语语法希腊语语法 我也不会跑来问了回到原帖嗯,其实求知的途径很多种,书本是,老师是,论坛也是,或者其他别的途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取最便利的即可。再说,集思广益没错啊,我就不信爱因斯坦当初就是闷着头只看书而不跟人交流就能提出广义相对论的,对吧? |
|
22#
发布于:2014-02-06 20:33
hongwei0315:感谢感谢!!! 能再多问一下不?斯拉夫语和希腊语中,构成“体”的手段明显都是动词形态的变化,那么和“时”的形态是相互独立的吗?一套形态标记用来标记“体”,另一套形态标记用来标记“时”这样子?语义的角度呢?体的意义和时的意义是完全独立(“体”...回到原帖我觉得体的本质还是表时间的,比如完成体强调时间短暂,只是一个点,这个点可以是动作的开始,也可以是动作结束,或者动作完成后的结果,所以完成体就只有将来时和过去时,而没有现在时,未完成强调持续,也就是一个时间段,所以未完成体3个时态都有。 |
|
23#
发布于:2014-02-08 11:17
|
|
24#
发布于:2014-02-08 11:19
|
|
25#
发布于:2014-02-10 12:52
hongwei0315:哦 对了 体的确应该归在语义层面 但是有些语言中是有形态标记的~ 就我看到的来看 体也是有普遍语法角度的属性的 不同语言可以以体为参数 选择不同的元素~回到原帖那其他语言里的体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呢?比如闪语。 |
|
26#
发布于:2014-02-10 23:46
hongwei0315:感谢感谢!!! 能再多问一下不?斯拉夫语和希腊语中,构成“体”的手段明显都是动词形态的变化,那么和“时”的形态是相互独立的吗?一套形态标记用来标记“体”,另一套形态标记用来标记“时”这样子?语义的角度呢?体的意义和时的意义是完全独立(“体”...回到原帖波兰语时和体的关系可用下面的表格表示,示例动词为kupować[未]/kupić[完]“买” 完成体 未完成体 现在时 无 kupuję(我正买/我经常买) 过去时 kupiłem(我买过) kupowałem(那时我正在买/那时我经常买) 将来时 kupię(我一定要买) będę kupował(我打算买) 完成体和未完成体能构成的时态有所不同。另外,即便表示同样的时,由于体的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从构词来说,希腊语的体只改变后缀,不添加任何前缀,而斯拉夫语不少动词通过加前缀来区分体。 |
|
|
27#
发布于:2014-02-11 01:03
nemecko:那其他语言里的体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呢?比如闪语。回到原帖印度-雅利安语族的语言也有发达的“体”形态,比如: 乌尔都语 经常体:动词词根+تا/تے/تی 进行体:动词词根+رہا/رہے/رہی 完成体:动词的过去分词 构成“时”的时候,需要在“体”形态的后面加助动词ہونا“是”的变位。 我(阳性)经常做=کرتا ہوں 你(阳性)经常做=کرتا ہو 他经常做=کرتا ہے کر是动词کرنا的词根,ہوں、ہو,ہے是ہونا的现在时变位形式。 克什米尔语(转写) 完成体:词根+ -mut/-mɨt'/-mɨts/-matsɨ 未完成体:词根+-a:n 构成时态时,需要同助动词a:sun“是”,chu“是”的变位形式连用。比如:s cha gə:mɨts. s是“她”,cha是a:sun的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阴性形式,gə:mɨts是gə:-去+-mɨts(阴性单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她已经走了”。 |
|
|
29#
发布于:2014-02-11 23:22
|
|
30#
发布于:2014-02-11 23:50
eckermann:个人认为斯拉夫的语言的体是从古希腊过去的>>“个人认为斯拉夫的语言的体是从古希腊过去的” 时序逻辑颠倒,现代希腊语的αοριστος是从古希继承而来,古希在直陈式里αοριστος在不同场合下有时体二性,其他式里仅作为语法体,也就是保留了较多原始印欧的特征,早期的原始印欧(PIE)早期aorist是纯粹的体概念而与时无关,后来到晚期PIE才分化出的时域特性(因此也就有了所谓不定过去“时”,古希和梵语一样对aorist的处理都是处于“混沌”状态);而斯拉夫鼻祖的OCS的动词系统直承PIE,跟Ancient Gk是cousin/sibling关系,没半毛钱父子关系,早期PIE的语法体还要复杂,而OCS的那些失去了状态体和将行体的动词系统只是晚辈而已 |
|
31#
发布于:2014-02-12 00:39
发现有人基本概念不清,需要花些笔墨扼要介绍一下:
首先,语法体(也叫文法体貌)是个句法层的概念,实现方式不一定跟动词有关。 例如:ET-EE Möödunud aastal üritas see diktaator mitmeid kordi oma onu tappa. 在过去的一年里,这名读财者(金三胖)曾多次试图杀自己的叔父。 -> Möödunud aastal üritas ta mitmeid kordi teda tappa.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曾多次试图杀他。 -> Möödunud aastal üritas ta mitmeid kordi teda ära tappa.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曾多次试图杀掉他。 Ta tahab teda ära tappa. 他想杀掉他。 vs Ta tappis ta ära. 他杀掉了他。 文法体貌:描述的是行为(我没说动词。动作和动词是两个概念,一个动作至少是一个VP,而不仅仅包含动词本身)本身的内部特性,即,这个动作*本身*是“什么性质”(包含其内部的相对时域性质)的一个动作? 文法时态:描述的是与动作本身性质无关的外部特性,(此处特指:)时空特性,更精确点说是外部时域特性。即,这个动作是“在什么时间点”发生的一个动作? 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现代英语的所谓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而不是像als wir gerade dabei waren, ein Buch zu lesen = lorsque nous étions juste en train de lire un livre使得问题很清晰化)等等,本身就是杂糅了时和体的不精确的称谓,以至一些人至今混淆概念,都是英文教学惹的祸。 顺便带一句, 1、德语是最斯拉夫化的日耳曼语(捷克语则是最日耳曼化的斯拉夫语。如ums Leben kommen = přijít o život,工整对应),虽然有些大学初级德语可能不教,但是这种对应概念你以后还是有机会碰到的: 日耳曼语 -> 斯拉夫语 -> 波罗的海语上的几个典型案例: DE-DE essen -> PL-PL jeść -> LV-LV ēst DE-DE aufessen -> PL-PL zjeść - > LV-LV noēst DE-DE lernen -> PL-PL uczyć się -> LV-LV mācīties DE-DE erlernen -> PL-PL nauczyć się -> LV-LV iemācīties DE-DE morden -> PL-PL mordować -> LV-LV slepkavot DE-DE ermorden -> PL-PL zamordować -> LV-LV noslepkavot 再比如,与“发送”相关的动词,单从“意象”上看,可以认为有如下相似性: 发“出”(内部空间的起始-终止状态对立,Balto-Slavic和Germanic里的德荷均有两套对应其他某些如芬乌里出格的介词,在德荷则为aus/uit,vanuit,可分前缀亦然) DE-DE aussenden PL-PL wysłać CS-CZ vyslat LV-LV izsūtit LT-LT išsiųsti 发“起”(外部空间的起始-终止状态对立,Balto-Slavic和Germanic里的德荷均有两套对应其他某些如芬乌里离夺格的介词,在德荷则为von,ab/van,vanaf,可分前缀亦然) DE-DE absenden PL-PL odesłać CS-CZ odeslat LV-LV nosūtit LT-LT nusiųsti (当然这里拉-立的no-/nu-前缀实际并不起介词no/nuo那样的含义) [ask于2014-02-12 02:05编辑了帖子]
|
|
32#
发布于:2014-02-12 00:55
ET-EE Möödunud aastal üritas ta mitmeid kordi teda tappa.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曾多次试图杀他。 -> ET-EE Möödunud aastal üritas ta mitmeid kordi teda ära tappa.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曾多次试图杀掉他。 ------ 这里指Põhja-Korea的金三胖弑叔事件 有人问为什么这里我要用teda而不是tema/ta?答案很简单,看看上面标黑的字就知道了。在这里,tapma这个动词可能是telic的也可能atelic,但ära tapma永远会是个telic verb。不用问为什么。就好比你问上面LV-LV的noslepkavot为什么永远是telic的,一样的道理。 |
|
33#
发布于:2014-02-12 01:49
|
|
34#
发布于:2014-02-12 12:39
>>DE-DE aussenden PL-PL wysłać CS-CZ vyslat LV-LV izsūtit LT-LT išsiųsti
发“起”(外部空间的起始-终止状态对立,Balto-Slavic和Germanic里的德荷均有两套对应其他某些如芬乌里离夺格的介词,在德荷则为von,ab/van,vanaf,可分前缀亦然) >>DE-DE absenden PL-PL odesłać CS-CZ odeslat LV-LV nosūtit LT-LT nusiųsti (当然这里拉-立的no-/nu-前缀实际并不起介词no/nuo那样的含义) ------------ 这里啰嗦一句,波罗的海语并不一定像你们常见的那些网络或通俗教材里提到的那样通过加前缀来实现未完成体/多次-反复体动词,词根屈折在个别情况下仍有遗存,简单一个立陶宛动词impf/pf. užduoti <-> iter. uždavinėti 例子:impf./pf. užduoti klausimą (相当于捷克语impf./pf. pokládat otázku/položit otázku)<-> iter. uždavinėti klausimus (相当于捷克语impf. pokládat/klást otázky)。而且,尤其是在拉脱维亚语中,同前缀同词根的一个动词同时具有imperfective/perfective双重功能的情况比比皆是。简单一个例子:拉脱维亚语和立陶宛语动词saprast/suprasti都是同时具有未完成体/完成体功能的(而不像比如波兰语捷克语那样存在rozumieć/porozumieć, chápat/pochopit的对立),一式二体,一式多体,在形态层面并不予以区分,因此波罗的海语的动词词体变化要根据语境来判断,而不是根据形态 |
|
35#
发布于:2014-02-12 13:38
所以,非形态学层面的语法体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仍以上面的德语为例:
Lass mich mal gucken Lass mich sehen 这两者一样吗?也是不一样的。 让我看一下 telic 让我看看 atelic/telic 让我看着 atelic 大陆官话:你吃饭了没?你吃过饭了吗? 台湾官话:你有吃饭吗? 粤(广府片标准):你食咗饭未? 吴(太湖片上海):侬饭喫嘞不啊?(吴语“不”字读轻唇,文读时为pəʔ、paʔ,但白读时和“弗”同音,读vaʔ(宁波)vəʔ(上海、湖州等)/fəʔ(苏州)/faʔ(宁波慈溪等)的这个字,但正字不是“弗”,而是就是“不”字[潘悟云]。不和啊合音作va) 吴(太湖片苏州):倷可曾喫过饭?(早期歌韵为-a,早期吴方言中可读ka/kʰa(中古后期逐渐向kʰo>kʰu>kʰou>kʰɐu等方向发展),在一些高频绵延词中保留了早期歌韵层次,可字在作为疑问代词前缀时,苏中南一些地区脱落溪纽变为-a部分地区甚至读-ə(ʔ)(跟粤语“柯”字的情况类似。但也有部分地区未脱落,如宣州片的高淳、太湖片毗陵小片的靖江等地,有kəʔ、gəʔ等音,而a又和后面的曾zen发生liaison,合音作an/ang,所以可曾喫过的实际读音是an(g)喫过) 这里的“了”、乃至整个现代汉语的“了”究竟是时标记还是体标记?答案:体标记。这个我不必解释。“了”字在现代汉语里是跨“时”的。(语法学上真正重要的“时”其实就两个:过去时,现在时。任何语言都不例外。将来时可以看作现在时下的一个子类(即使印欧语里保守的罗曼语,如葡萄牙语,通俗用法都是ir+fazer,这是它和西班牙语最显著的语法差异之一),过去将来时归入过去) 官:吃掉这碗饭! 粤(广府片标准):食嗮呢碗饭! 吴(太湖片上海):拿箇碗饭喫脱!担箇碗饭喫脱!(沪语拿在此处读no,“担”字跟徽语的“担”同源,但此处发生“内爆”:t>nʰ,所以是读nʰæ,因此沪语的“把字句”有拿no/nɔ/nu[上海市区籍贯构成复杂。该字视祖籍不同发音有差异]、担nʰæ两套音来承担) 官:我在吃饭。我正在吃饭。我正吃饭来着。 粤(广府片标准):我食紧饭 吴(太湖片上海):我着许/着居/着垯喫饭(从纯粹literally上看,相当于粤语:我喺度食饭/我响度食饭。着许/着居/着垯分别读作“勒海”“勒该”“勒腊”,这几个成语性高频词都保留了极早的语音层次,见群溪晓匣尚未腭化。其间语音演变过程解释起来费劲,这里就不解释了) 这里的在、来着、紧、着许/着居/着垯是体助词还是?同样的道理。 英语的look vs. see, search vs. find, listen vs. hear,是体差异还是时差异?也不需要我解释。 |
|
36#
发布于:2014-02-12 14:10
|
|
38#
发布于:2014-02-12 14:29
|
|
39#
发布于:2014-02-12 14: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