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上的狮子 于 2010-5-12 00:52 编辑 感谢大家的解答,看来应该是一样的,因为这个词nëme 是什么的意思,因此我推断出他们应该是一样的。我是一 ...
siguoyanyi 发表于 2010-5-8 14:57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维语书写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按照正字法来进行书写,因此写出来的不一定和读出来的音完全一致。另一种是按照实际读音来书写。
产生这两种书写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维语语音因素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也就是维语语音在实际的语言流当中会有一定的变化。
像你说的uyghur这个词的发音,其中第一个u音是起决定作用的。这第一个u音是一个标准的u音,发完这个音以后由于语流变化很快,所以还没等你的u音口型发生变化紧接着就出现了第二个元音,在这个词中第二个元音可以是i音也可以使u音,但是由于前面第一个u音的口型仍然保持着,又因为第二个元音前的gh音是一个发音部位靠近口腔后部的辅音,这样一来,两个条件都决定了后面的第二个元音不管是i音还是u音,都只能是靠口腔后部的元音,否则的话你会觉得发音很困难。
至于这个后元音i和后元音u,究竟应该是哪一个,这就很难说清楚了,你说是i音没有错,你说是u音也没错。因为,u音彻底弱化后就是后元音i音。但是,从口腔发音规律和习惯来说,应该是u音比较自然些,因为由于第一个u音的定音作用,所以第二个元音发成u音更自然一些,相反如果硬要按照i音来发反而会觉得不自然。理论上来说,第二个u音可以看做实际读音中弱化了的u音,也就是i音,因此写作i音是没有错的,因为弱化的u音就包含在后元音i音中。按照实际听到的音可以写成i。
况且,在维语里按实际听到的读音和正字法书写的音节有出入那也是不少的,只要懂得维语元音因素间的变化规律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比如,在人民币上“银行”一词,我就看到过两种写法,一种是写成bankasi是按照词形变化不考虑语音变化的书写,另一种是写成bankisi,是按照语音变化后的实际读音书写的方式。当然,也可能是其中一种写法的人民币是伪钞,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
至于néme和nime,这两种写法都可以,因为é这个音很接近i,读成i也不会让人产生误解。
另外,维语中还有一种省音的现象,也就是某些元音在实际读音中是不出现的。比如ottura这个词,在实际读音的时候实际上应该写成ottra,这其中就省略了u音。之所以会省略这个u音,是因为这个u音是一个后元音,在快速朗读的时候这个后元音会自然地弱化为后元音i音,而t这个音发音快速连贯的时候实际上本身就蕴含了一个后元音i的动作。ottra这个读法,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这其中的t是不送气的,这里的t和turmush这个词中的t是不一样的,turmush这个词中t是送气音。
那么,为什么ottra这个读法中t音不送气了呢,因为,不送气的t音中包含了一个天然生成无法去掉的i音,而这个i音就相当于是u音的弱化音。这个不送气的t音相当于汉语的轻声字“的”。轻声字“的”中,无论如何怎么读得轻,里面始终会有一个很微弱的“呃”音,这个极其微弱的“呃”音,就相当于维语中的弱化后元音i。
所以,维语的一切语音变化,都是为了顺应发音方便同时又兼顾个音素而作的变通。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要发现这个规律,只要问一个问题就行了:为什么不是所有词中的元音都省略呢?
实际上,维语的辅音音素在语流中都包含了一个微弱的后元音i。这才是省音的基础,因为这样省音了以后实际上在辅音中仍然保留了微弱的i音,从而不至于使读出来的词让人产生误会,同时又能加快语速。
但是,当需要突出元音音素不同于弱化的i音时,就需要标清楚元音并且按照该元音来读出。比如körüsh这个词,原则上你读成körish不会引起别人误解,但是它们之间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于ü是前元音,而读成i时间久了会以讹传讹最终会有可能变成弱化的后元音i了,因此,这里的ü音就需要能区分出和后元音i不同的发音,而后元音i和弱化的u最接近,所以也就是要能将ü音和弱化的u音区别开了就行了。因为只要求区分出和弱化u音的差别,所以只要意到口到就行了,不用把这个ü音读得字正腔圆。也正因为这样,尽管怎么不经意地读出这个ü音,但是这个元音却不能省略。因为省略这个元以后,r音自带的后元音i就会出现,从而会让人误解为sh前面的本来元音是u音了。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仅做参考用,以期能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