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544回复:3
藏語苯教文法《苯波文通二十七颂》简介
《苯波文通二十七颂》是苯教的一部重要的語法书,成书于18世纪,也是现存比较早的一本苯教语法书,跟古代后期的大多数藏文文法著作一样,《苯波文通二十七颂》的主要内容亦为藏语的语音、词和句法、文字等,不过,此书在藏语的音位归纳、音位的来源以及音位的聚合排列方面,与吞米·桑布扎的《三十颂》和《音势论》文法系统相比,是有所区别的。
本书作者次成彭措,1783年出生于今西藏自治区,25岁师从当时著名的苯教大师贤车泽普昂加,系统地学习了苯教的语言文字,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了《苯波文通二十七颂》,他在解释语言研究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时,并没有像《三十颂》和《音势论》那样介绍这本语法书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甚至也没有提到与藏语言文字相关的其他著作名称,但无论怎样,苯教的语法学家和研究者,都把《苯波文通二十七颂》推崇为藏语語法文字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语法著作和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并将其作为后期苯教语法著作及语言文字研究领域的蓝本。 在语法方面,与《三十颂》和《音势论》文法相比,《苯波文通二十七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格”是藏语語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法学家几乎都将解释藏语的格作为语法的全部,《苯波文通二十七颂》以显性和隐性的区别解释“格”的深层次语法意义,即第一,解释“作格”用于原因时,分显性原因和隐性原因的区别,以便解释藏语句法的深层结构。 第二,解释了“助格”有时候为什么能表示“转折关系”的语法功能。 第三,表示否定词的词只有两个,即ma和mi,而没有把min和med作为否定词。这些论述,已明确了藏语虚词的语法功能,因为所谓虚词就是指只有语法意义,而没有词汇意义的词,从这个意义上讲,能表示否定的虚词只有ma和mi,而min和med是表示否定意义的一种能够独立运用的词,不应该与虚词混为一谈。 第四,创造出新的语法术语,比如连接词、引用词等,而在《三十颂》和《音势论》以及以吞米文法为理论基础的古今藏文语法著作中,几乎没有连接词、引用词之类的语法术语。 显然,《苯波文通二十七颂》是一种苯教学者撰写和使用的语法著作,是现存最早的苯教语法著作,可以说,《苯波文通二十七颂》并不完全按照《三十颂》和《音势论》写成的,而是在辛饶·弥沃切的经文和苯教导师的指导下写成的一本苯教语法书,有其自身的著作特点和观点,这一点作者在后记中明确提到:从很多经文中收集到的资料,加上导师的亲切指导,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此书。无论怎样,《苯波文通二十七颂》是研究藏语语言文字的一本必读语法书,也是研究藏语语法史的另一扇窗口,很有研究价值。想深入研习藏语语法者,当做参考研读。转自《藏语言文字研究史》一书。 |
|
最新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