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904回复:4

[语言文化]世界语言体系介绍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3-02-26 11:38

世界上主要的大语系中:印欧语系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为48%;汉藏语系占25%;尼日尔-刚果语系占6%;亚非语系占5%;马来亚-玻利尼西亚语系占5%;德拉维达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占3%;阿尔泰语系(含日语-朝鲜语)占5%。还包括几种“人造语言”,如世界语Esperanto(属于印欧语系)。

单是汉语就占了20%的人口,加上英语、西班牙语、印地语、俄语就达到了45%;再加上阿拉伯语、日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能达到60%;再加十来种语言就增加到75%……可以想象,最后5%的人口一定讲着上千种语言:美洲的印地安人中有一千多种语言、非洲有近一千种语言、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一个岛上就有七百多种、印度有一百五十多种、前苏联境内有一百三、中国境内有好几十……

语言学和人类学、历史学紧密相联,互为影响借鉴;语言和文字有联系,但是相对独 立,同种语言可用不同文字,反之亦然;汉语文字的表意特性保持了语言(乃至民族)的统一性;汉语形声字的引入使它走向拼音文字以外的另一条道路,这有利有弊;现代汉语已经不再增字而是增词表意,这是汉语向拼音文字转化的一个早期迹象;文字的简化有利于它的普及,从而促进文明的进步;拼音文字是最易于普及的文字,但其通行性受到读音的牵制;语言的发展趋势总是小语种让位于大语种,大语种的广泛分布又逐渐形成新的语种。


小语系介绍:

一、非洲


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语言分为尼日尔-刚果语系(Niger-Congo)、乍得-尼罗语系(Chari-Nile)、科依散(Khoisan)、其他两个小语系。

其中最大的一个语系要数尼日尔-刚果语系,有二亿多人口,接近非洲人口的一半。尼日尔-刚果语系分为5个亚语系:大西洋亚语系、沃尔特亚语系、几内亚亚语系、豪萨亚语系和班图亚语系。 大西洋亚语系包括沃洛夫语(主要在塞内加尔)、富拉尼语(几内亚、塞内加尔、马里)、曼丁戈语(马里、几内亚)、桑海语(马里、尼日尔)。 沃尔特亚语系分布在黑沃尔特河流域,以莫西语为主。几内亚亚语系的分布从利比里亚开始,到尼日利亚的沿几内亚湾一带地区。 豪萨亚语系分布于尼日利亚的北部。

班图亚语系的分布地区最大,沿赤道两边向南延伸。其主要语言有尼日利亚东部的蒂夫语、喀麦隆-加蓬的芳语、扎伊尔-刚果的芒戈语、巴特克语、巴鲁巴语、安哥拉的姆本达语、坦桑尼亚-肯尼亚的斯瓦希里语、赞比亚的本巴语、津巴布韦的绍纳语、莫桑比克的马夸语、南非的祖鲁语。 其中主要是东非的斯瓦希里语,原用阿拉伯字母,现采用拉丁字母,该语言早先是由阿拉伯奴隶贩子发展起来的。

语言学研究的结果表明,持班图语言的民族最开始是发源于二千多年前的喀麦隆,也就是班图语言区的最西北角。可能是因为他们从近东地区学会了种植某种农作物后,由于这种作物的适应性,他们随之逐渐朝东,南迁移,最终布满了由此往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班图语言中最重要的语种是斯瓦西里语(Swahili),它现在已成为东非最通行的语言,坦桑尼亚和肯尼亚更以它作为官方语言。

科依散语系是黑非洲最古老的语言,曾经是非洲分布很广的语言,由于班图语的扩散,该语言退缩到现在的地方。 该语的特征是语音带有由啧舌形成的吸气音,属于该语系的有布什曼语与霍屯督语,使用人口各有10多万人。布什曼语分布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安哥拉交界处,卡拉哈里沙漠地带;霍屯督语分布在纳米比亚沿海纳米布沙漠地区。

乍得-尼罗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的分布从苏丹南部、肯尼亚西部和乌干达北部向西沿中非和扎伊尔交界处,直到乍得南部、喀麦隆东北部与尼日利亚东北部。

在南非共和国,白人讲的语言叫“阿非利肯斯语”(Afrikaans),这是十七世纪的荷兰殖民者带来的,由于好几个世纪的分离,它已经和荷兰语有了不小的差别;黑人讲的语言主要是祖鲁语(Zulu)和科萨语(Xhosa),科萨语受附近的一个小语系影响,有一种非常难发的“倒吸气”音。


二、德拉维达(达罗毗图)语系

北部语族包括库鲁克语(奥拉昂语)﹑布拉会语(布拉休依语)﹑马尔托语;中部语族包括泰卢固语﹑贡迪语(冈迪语);南部语族包括泰米尔语﹑坎纳达语(卡纳雷语)﹑马拉雅拉姆语﹑图卢语、库依语。

三、亚-非语系A o-Asiatic

也叫闪米特-含米特语系Hamito-Semitic,简称闪含语系,这名字取自圣经中诺亚的两个儿子,一个叫shem,一个叫ham。亚非语系包括五个语族:①闪米特诸语言,内含阿拉伯语、希伯来语、马耳他语、古叙利亚语﹑阿姆哈拉语﹑提格雷语﹑提格里尼亚语﹑阿拉米语﹑古拉格语﹑哈拉里语﹑吉兹语、埃塞俄比亚北部的安哈拉语;②柏柏尔诸语言,含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国家讲的同族语言;③库施特诸语言主要通行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④埃及语族最初系指古埃及语,但是现在以科普特语为代表;⑤图阿雷格语分布在阿尔及利亚、马里、尼日尔三国交界处。 乍得的豪萨语有人说属于尼日尔-刚果语系。 亚非语系分布区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起源于那里的拼音文字,更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主要文字的鼻祖。

阿拉伯语是将近二十个国家的国语,另外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多少懂几句阿拉伯语,这使它在1974年成了联合国的第六种工作语言。它的字母系统更是被许多其它语系的语言所采用。它的文字保留了几个古代拼音文字的特点:从右到左的书写,以及只有辅音字母没有元音字母。还有一个现象是一个字母在词中的位置不同,写法也不一样。如果你用电脑试试看把编辑器的字体设置成阿拉伯文的字母,再看看把同一个字母放在词中间与放在词尾,形状是否一样。你不需要懂得阿拉伯语就能看得出来。

阿拉伯文共有二十八个字母,都表示辅音。由于它们都写成草体连书,所以看上去一串串的,好象看不出一个个独 立的字母。那元音呢?你可能还注意到在这些弯弯曲曲的连续曲线的上下还有不少小点点和短线条什么的,那就是元音! 不幸的是,他们阿拉伯人在书写一般文字时,是省略掉这些元音的,只有在小学课本和给外国人看的读物上才注上元音。

举个例子,要写“solid”这个词,他们大概会写作“dls”(别忘了是从右往左写),那你就很难猜这是个什么词了……

阿拉伯文的古老特点是与近、中东文字的起源演变相联系的。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先出现文字的地方,也是拼音字母的发源地。 大约在五千五百年以前,埃及就出现了文字和书写的纸草。约西元前3100年上下埃及统一,统一后的埃及开始有文字记录可考(这比我国开始有文字记载早了1700年)。最早的文字是图形文字,后来有些文字逐渐变成音节符号和指意符号,其后又有了一音一符的字母,共二十四个。所有字母都只标辅音不标元音。各种符号组成词组,共有六百多个词组。经历这些发展的古埃及文字,是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一种复合文字。到第八王朝(西元前2200)时期出现了一种草书体,到中王朝(西元前2000-1700年)时草书体已广泛流行,只有正式文体和铭刻才用象形体。

所谓纸草是下埃及产的一种植物,将其茎干剖为长条后,彼此排齐连成片,然后压平晒干成纸。这种纸草后来成为古代地中海地区一种通用的纸,希腊人、罗马人以及往后的阿拉伯人都曾用它书写。(这不能算是“正式的纸”,“正式的纸”必须等到三千年后由中国发明) 早在5500年前差不多与埃及人同时,生活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苏美尔人sumerian也有了自己的文字。他们最早的文字也是图形符号,一符一义。以后发展为表音符号和指意符号,一起组成词组。自从有了表音和指义符号,字符孳乳增繁的倾向减少,到了4300年前,字符减少到了六百以下,其中约有一百个是表示音节的符号,但是没有单独表示辅音的符号。这种文字用削尖的芦杆、骨棒等刻写在泥版上,晒干或烘干后成为可以长期保存的文书,有一些保存到了现在,并被释读成功。芦杆刻成的笔划,起划粗而深,收划细而浅,形如楔形,因而得名“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后来成为近东各国外 交的通用文字,一直到先进的腓尼基拼音文字的“传人”阿拉美文aramaic流行以后才逐渐弃而不用。阿拉美文在近东各国的通行到了西元七世纪阿拉伯的伊斯兰文化兴盛时,又让位于阿拉伯文,直到今日。
腓尼基拼音文字是怎样发明的?腓尼基人在西元前1500年时居住在现在的以色列-黎巴嫩一带。当时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字早就有一部分发展为音节符号,埃及文字还由此出现标示辅音的二十四个字母。但是两种文字中都有好几百个字符,埃及文字还保持象形体,结构复杂,使用不便。地处使用这两种文字的人之间的腓尼基人受到它们的共同影响,取埃及文的辅音符号而摈弃其象形体,发明出了二十二个辅音字母。从此文字不再为祭司所垄断,从而避免了玛雅文化那样的命运。
与此同时的希腊人,正彷徨于早期从埃及学来的象形-表音混合文字中,到了西元前一千年时,腓尼基文字传入希腊,他们马上放弃了原有的文字,并且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明了元音字母,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拼音文字终于诞生了。
腓尼基人的字母系统,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拼音文字的优点在于它的普及性。一般来讲,学会二三十个字母,就能见字读音。文字越复杂,掌握的人就越少,这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非常不利。就文字的复杂程度而言,以象形文字为最,其次为表意文字,形声字又次之,拼音文字最简单。到了现在信息时代,拼音文字因其一维的表达方式又有了一个新的优势(至少目前如此,以后的变化未可知也)。
但同时,拼音文字也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许多拼音文字,由于千百年来口语的不断变化,它的书面文字与读音往往相去甚远。拿法语来说,它的书面语言表达的还是四、五百年以前的发音,不发音的元音彼彼皆是,象hommes读为um、aiment读为em。
四、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高加索语系)
高加索语系分以下几类:南语族的格鲁吉亚语言(包括格鲁吉亚语、明格列尔语、斯万语、拉兹语[土耳其境内]);西语族的卡巴尔达语[库班和上德列克盆地]、塞卡西亚语、阿迪格语、阿布哈兹语、阿巴齐尼亚语; 东语族的维纳喀语言(包括车臣语、印古什语、巴茨语);吉斯坦语族的阿瓦尔语、莱兹金语、达尔金语、拉克语、塔巴萨兰语。
在印欧语传入到欧洲以前,欧洲流行的语言在今天仍被保存下来的只有巴斯克语。它现在只分布在西班牙北部与法国西南相连的比利牛斯山地区,使用的人有100多万。山区的闭塞环境使这种语言得以保存。 巴斯克语勉强能分到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里面,但有人把它勉强划为印欧语系。
有人说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与乌拉尔-阿尔泰语系有亲缘关系,待考。
五、澳洲语系
所谓澳大利亚语言,当然是指土著居民的语言,白种人自然是讲英语。今天的澳大利亚土著只剩下数万人,可是他们仍在讲数百种语言!澳大利亚本地的哺乳动物都是非常原始的有袋类,离进化到人类还差十万八千里。当地土著是新石器时代某个时候从马来亚渡海而来,可这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语言学方面的证据支持。今天,许多当地的语言都面临绝灭,可怜它们作为历史的遗迹只在英语中留下了象kangaroo、koala等少数几个词汇。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三百多万人说着五、六百种语言,这给独 立后的政府提出了很大的难题:不可能找到一种当地语言作为官方语言来发号施令。所幸的是,在几百年的殖民统治以后,当地土著居民发明了一种叫“洋泾浜英语”的交流工具,它取得了官方语言的地位。
“洋泾浜”是俗称,正式的称呼是皮钦英语(Pidgin English)。“洋泾浜”一词来自上海原来的一条河,就是现在的延安路。当时在上海英租界也有自己的“洋泾浜英语”,“假洋鬼子”们常说“let me see see”(让我看看)或“not can do”(不能做)这样不伦不类的话。所谓皮钦语言就是指一种外来语言被当地人大大地简化了语法和词汇以后用作交流工具,这种现象在不少殖民地都有。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皮钦英语约有1500个词和非常简单的语法,这使它很容易学会。而且许多词汇还是由一些更基本的词汇组成的复合词,如house cook意为“厨房”,house sick意为“医院”,house paper意为“办公室”等等。另外belong变成了一个常用词,仅表示of的意思,如“glass belong look-look”意为“镜子”,smoke belong ground意为“灰尘”,“light belong cloud意为“闪电”,“man belong long-way place意为“外国人”……。但是,你可不要以为凭自己的英语可以去那儿独闯天下----他们不会听懂你的英语,你也读不懂他们的“英语”,因为毕竟语法和词汇都有许多变化。
学习外语,纯属爱好。能力有限,爱好无限。
沙发#
发布于:2013-02-26 13:12
板凳#
发布于:2013-02-27 08:01
学习外语,纯属爱好。能力有限,爱好无限。
地板#
发布于:2014-06-16 11:02
长知识了。
4#
发布于:2014-06-16 16:56
都是网上的信息,谢谢捧场!
学习外语,纯属爱好。能力有限,爱好无限。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