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385回复:8

[语言文化]【转】精通九国语言的辜鸿铭的外语学习法--背诵法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3-01-13 10:07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精通九国的语言文化,国学造诣极深,曾获赠博士学位达13个之多。他的思想影响跨越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又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驱人物。
    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人布朗踏上苏格兰的土地,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极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课余的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布朗的教法略异于西方的传统倒像是中国的私塾。他要求辜鸿铭随他一起背诵歌德的长诗《浮士德》。布朗告诉辜鸿铭:“在西方有神人,却极少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他总是比比划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着他的动作背诵始终说说笑笑,轻松有趣。辜鸿铭极想知道《浮士德》书里讲的是什么,但布朗坚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讲解。他说:“只求你读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再讲给你听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胡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他认为越是晚讲,了解就越深,因为经典著作不同于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够一听就懂。这段时间里辜鸿铭并没有停顿对《浮士德》的记诵,已经可谓“倒背如流”了。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月学一部戏剧的计划。八个月之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奇快,计划又改为半月学三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
  布朗认为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准已经超过了一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将来足可运用自如了。但辜鸿铭只学了诗和戏剧,尚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安排辜鸿铭读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国革命》。辜鸿铭此次基本转入自学,自己慢慢读慢慢背,遇有不懂的词句再去请教别人。但只读了三天,辜鸿铭就哭了起来。布朗吃惊地问“怎样了?”辜鸿铭回答说:“散文不如戏剧好背。”布朗又问辜鸿铭背诵的进度,发现他每天读三页,于是释然:“你每天读得太多了。背诵散文作品每天半页到一页就够多了。背诵散文同样是求熟不求快,快而不熟则等于没学。
  辜鸿铭所在的中学课业本来是极繁重的,但由于辜鸿铭各科在布朗身边都提前打下了基础,整个学习过程便显得毫不费力。学校的功课既然顺利进行,没事时辜鸿铭便接着记诵卡莱尔的《法国革命》。他越读越有兴致,可是读多了便无法背诵。若按布朗的要求慢慢来,又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就这样时快时慢地把卡莱尔的《法国革命》读完了。后来辜鸿铭终于征得义父的同意,可以随便阅读义父布朗家中的藏书了。有许多书,辜鸿铭并没有打算背诵,但也在不经意间“过目成诵” 了。
  布朗对养子的寄望极高。他曾告诉辜鸿铭:“我若有你的聪明,甘愿作一个学者,拯救人类;不作一个百万富翁,造福自己。让我告诉你,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但是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学者却多想学习中国。我希望你能够学通中西,就是为了你都担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能够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人能过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依照布朗的计划辜鸿铭应该先在英国学文、史、哲学及社会学,然后再到德国学习科学。学成之后才可以回中国修习传统文化。布朗当初确实没有看错,辜鸿铭十四岁时,学术造诣就已经非一般人所能比。他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不仅初步完成了布朗拟定的家庭教学计划,而且基本上修完了所在中学的各门主要课程。布朗不禁暗自为养子的聪明而感到骄傲。辜鸿铭在学校里初步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其他课程的成绩也都很出色,已经可以申请毕业了。
  大约在1872年春季,辜鸿铭正式入爱丁堡大学就读。辜鸿铭在爱丁堡大学的专修科为英国文学,同时兼修拉丁文、希腊文时又不知暗自哭了多少次。他立志遍读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所藏希腊、拉丁文的文、史、哲名著。刚开始时,读多少页便背诵多少页,还没觉出什么困难;后来随着阅读量的逐渐增大,渐渐感到吃不消了。他要自己坚持,再坚持,一定要一路背诵下去。辜鸿铭晚年忆及此事时曾说:“说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到头。”
  到后来,不仅希腊、拉丁文,即如法、俄、意各国的语言、文学,辜鸿铭也能做到一学就会,触类旁通。据说辜鸿铭回国后,除本国语言外,尚能操九种文字与人交流,则其基础主要是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时打下的。
  《论语·季氏》有云:“生而知之才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兽而学之,又其次也。困兽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至于“困”字的意思,旧注谓“有所不通”,钱穆先生解作“经历困境”,辜鸿铭则自谓“吃不消”。他晚年曾对人说:“其实我读书时主要的还是坚持‘困兽而学之’的方法。久而久之不难掌握学习艺术,达到‘不亦说乎’的境地。旁人只看见我学习得多,学习得快,他们不知道我是用眼泪换来的!有些人认为记忆好坏是天生的,不错,人的记忆力确实有优劣之分,但是认为记忆力不能增加是错误的。人心愈用而愈灵堂!”辜鸿铭忆起读书时的往事,不禁慨叹道:“困兽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兆文钧《辜鸿铭先生对我讲述的往事》)则当时人们多认为辜鸿铭的博学在于他的天赋聪明,辜鸿铭自己是不承认的。
  1877年4月,辜鸿铭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所有相关科目的考试,在英国文学方面的学位考试中又表现非凡,顺利获得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这一年辜鸿铭仅20岁。
  辜鸿铭自莱比锡大学毕业后,又赴巴黎短期进修法文。布朗又为辜鸿铭联系入巴黎大学,意在让他学一些法学笔政治学。其实当时辜鸿铭只22岁即已遍学科学、文学、哲学,并熟谙各国语言,造诣确非一般中国留学学生可比。辜鸿铭以极快的速度读完了巴黎大学整学期的讲义和参考书,除偶尔去学校上点感兴趣的课以外,辜鸿铭每天都抽一点时间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文。从刚开始教他学希腊文字母那天起,辜鸿铭就教她背诵几句《伊利亚特》。他的女房东笑着说:“你的教法真新鲜,没听说过。”于是,辜鸿铭就把布朗教自己背诵《浮士德》和莎翁戏剧的经过讲给她听。她说:“好,我就这样学下去。”辜鸿铭说:“等你背熟一本,你就要背两本,拦都拦不住。”
  辜鸿铭的女房东常常拿着《伊利亚特》来到他的房间,把学过的诗句背给他听,请求他的指点。辜鸿铭的教法果然有效,他的女房东在希腊文方面进展神速。许多客人见辜鸿铭教她学希腊文的方法与众不同,都大为惊讶。
  辜鸿铭后来曾对晚清直隶布政使凌福彭说:“学英文最好像英国人教孩子一样的学,他们从小都学会背诵儿歌,稍大一点就教背诗背圣经,像中国人教孩子背四书五经一样。”此法乍看强度大,难度亦大,其实则不然。若由字母而单词再简单拼句,则学习者在心理上就产生学外国语言的隔阂情绪了。辜鸿铭还依此法教会了他的女房东简易的拉丁文,也不过三两个月的工夫而已。
  辜鸿铭深厚的西方素养极得益于童年背诵《浮士德》、《莎士比亚》的经历。他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英诗时,有学生向他请教掌握西方的妙法,他答曰:“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做根基。”辜鸿铭曾说:“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张“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
 
 
 
 
 
沙发#
发布于:2013-01-13 10:11
再来一个
 
 
谢里曼学会18门外语的方法--背诵法
H·谢里曼(Heinrich Schilemann 1822-1890)德国考古学家。希腊古典时代以前远古文化发掘与研究的开拓者。在希腊考古和欧洲考古学方面影响深远。1822年1月6日生于德国北部的梅克伦堡,1890年12月26日卒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   谢里曼青少年时代以做学徒谋生。但他酷爱读书,尤其专心攻读荷马(Homer)史诗,经过自学,掌握了德语、英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瑞典语,波兰语,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等18种语言。他坚信荷马史诗所述特洛伊(Troy)战争皆属史实而非虚构,立志要把埋藏在地下的特洛伊古城发掘出来。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经商致富后即自费进行了长期的考古发掘。
  当时学术界对谢里曼发掘特洛伊城址之事不予重视,甚至加以嘲笑和诽谤。谢里曼根据实地调查,写了《伊萨卡、伯罗奔尼撒和特洛伊》(1868年)一书,认定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东岸的西萨立克就是特洛伊城址。1870年后他组织发掘,终于发现了城垣街道遗址,并见战火焚烧的痕迹,特别是在墓葬中获得大量惊人的文物,有金质王冠、金银手镯、项链、酒杯、碗、盘等等,从而印证了荷马史诗羡称的特洛伊城的富裕和王宫的宝藏。使整个西方学术界为之震动。为了进一步印证荷马史诗的历史内容,1874-1876年,他又相继在史诗提到的其他希腊古城迈锡尼(Mycenae)、克诺索斯(Knossos)、梯林斯(Tiryns)、奥尔霍迈诺斯(Orchomenos)发掘,也取得了惊人的成果。经过谢里曼的发掘和研究,学术界开始认识到希腊古典时代之前,确有一系列灿烂的古代文化,从而揭开了欧洲古代史研究的新篇章。谢里曼的考古实践,也使他成为欧洲现代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先驱,为普及考古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著作有:《特洛伊的古物》(1873)、《迈锡尼》(1876)、《伊利奥斯》(1879)、《奥尔霍迈诺斯》(1880)、《特洛伊》(1883)、《梯林斯》(1886)等。
  下面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内容 摘抄自《谢里曼传——一位寻金者的故事》一书。
  1、“这个方法很简单”,他到了老年以后解释,就是多做大声朗读,不作任何翻译,每天学一课,就个人感兴趣的题目写一些散文,在老师的监督之下修改它们,把它们背下来,然后在下一堂课上朗读前一天修改过的作文。”此外,这个牧师的儿子每个星期天还去两趟英国教堂。去那儿干嘛?因为学费昴贵,而在英国教堂里就可以免费学说地道的英语。“不管那教士说什么,我都一个字一个字地跟着他小声重复。每次去教堂,我都随身带着一本书,——下雨也不例外,——以便从那里面背下一些段落。每次我去邮局赶上排队.我都一边排队一边读书。就这样,我逐渐改善了记忆力,结果在三个月以后,我就能在每天逐字地对我的老师轻松背涌……二十页长的英语散文(在把他们仔细地通读三遍以后)。我用这种方式熟记了《威克菲牧师》和《伊万荷》的全书。由于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我晚上睡着的时间很少,就把夜里醒着的时间全用来在脑子里复习当天晚上学过的内容。记忆力在晚上比在白天集中的多,所以这些夜间复习经过证明也极有价值
  在同年的下半年,他又用这种方法精通了法文。“通过不懈的刻苦学习,我的记忆力在一年之内得到显著增强,以至于很容易地学会了荷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每学一种语言只花六个星期就达到流利说、写的程度。”
  2、对他来说,再学一门语言不在话下。像学一套外语字母这样的小事岂能难倒他?问题是,一个人在荷兰怎么学俄语呢?“我能找到的全部俄语书就是一本旧语法书、一本词典和一本译笔拙劣的《德律马库斯历险记》的俄译本。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一位俄语教师;除了那个拒绝教我的俄国副领事之外,那时候在阿姆斯特丹没人懂一个俄文字。就这样,我在没老师的情况下学开了俄文。几天之后,在那本语法书的帮助下,我记熟了俄文字母及发音。接着我又使出了过去的看家本领:写短篇故事和散文,再把它们背诵下来。由于没有老师修改,它们肯定写得错误百出;不过我还是尽力避免犯错误,方法是学习《德律马库斯历险记》的俄译本,并把它背下来。我琢磨,假如我能找个人听我朗诵德律马库斯的冒险故事,我很可能会进步得更快。于是就雇了一个穷犹太人,一星期给他四个法郎,让他每天晚上来我这儿两个小时,听我用俄语大声朗读,虽然他连一个音节也听不懂。”
  “由于荷兰房子的楼板一般只用一层木板搭成,所以住在一楼常能听见四楼的一切动静。没过多久,我的高声朗诵就吵得其他房客不得安宁,一个劲儿地向房东抱怨,弄得我在学习俄语期间,不得不两次迁居。”然而这难不倒谢里曼,因为这小伙子从来没事受过高档的家具陈设或起码的舒适,所以住在哪儿都无所谓。这时他惟一关心的就是学好俄语。将近一个半月后,他就给莫斯科一家做靛蓝生意的大公司驻伦敦的代表写了他的第一封俄文信,并能用俄语同前来阿姆斯特丹面谈靛蓝出口的俄国商人交谈了。
  3、我(作者路德维希)最近请教丁东方语言专家,关于谢里曼自学的语言.不仅有希腊文,不久以后又有波斯文、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我得到的意见如下:
  “这些注解和练习册显示了他是个感官法学习的奇人,永远以大踏步的节奏,行进在他这个忙碌的金融家职务所处的困境中,以及他的家庭事务中。他不像多数外国人,在其早期努力后即失去了信心,或只有在长时间没有干扰的学习下才有所进展;谢里曼则靠他多面的智慧和不凡的气质得以持之以恒……通过机械性的行句和视觉帮助记忆,他取得了最惊人的结果。他开始时要求他的老师写下一长串他自己选择的生词,以及包含这些词汇的句子,然后全都自己抄写下来,记下含义,然后默记在心。之后他再引申出其他句子,由另一些词汇组成,用第一批词汇作为这第二批词汇的组成的向导,井指导构筑新句子,再找老师纠正。如此,他迅速扩展他的词汇,在字典的帮助下,直到句子不断加长井逐渐复杂
  “得益于这种现象感官记忆法,他在几天里就成功地学习了新的语言的大量的词汇,使他在六周后,即可以口头或笔头表达他的思维了。自始至终,他都用印刷体以节省时间,因为他是个急于收获劳动果实的人,甚至果子还未熟就急于采摘。尽管如此,他后来用阿拉伯文写的一些习作也是些非常精美的文章,虽然用的也是印刷体。问题依然是,这个无可争辩的天才为何要花这些精力来学习这些他派不上用场的语言。这个问题可以说,谢里曼就是具有这么独特的个性,多少有些异于常人,总是不知为何就要学些什么东西。关于这种情况,夏洛特说过:‘事实即是如此;没有什么可解释。’”
 
板凳#
发布于:2013-01-13 20:04
是啊 学外语就是背就是磨就是说 没有巧办法
地板#
发布于:2013-01-15 18:09
辜老可是我的偶像啊。
4#
发布于:2013-01-15 18:36
這些例子是要告訴我們。。。。?
什麼也沒法告訴我們吧?
锁-engel
青铜十字骑士
青铜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铁杆粉丝
5#
发布于:2013-01-17 00:05
说实话我不喜欢死记硬背。。。
我觉得多使用比背诵要好。。经常死记硬背多少会让人产生厌倦情绪。。但是多使用可以再无意中“背”下来
6#
发布于:2013-01-18 14:06
很厉害 啊    偶像啊
7#
发布于:2013-01-25 12:41
方法通,则事半功倍~
8#
发布于:2013-01-27 22:57
像先贤学习 我学习了中英日泰韩了 再学习四门就差不多了...  不过除了中英 其余都是皮毛 跟语言大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哈哈哈哈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