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r - man,
bean - woman, buachaill - boy,这个到好歹都是b打头。 |
|
最新喜欢:![]() |
板凳#
发布于:2018-02-01 13:14
一个最熟悉的印欧语例子就是,俄语的城市gorod,和英语的花园garden是同源的,而和city意思一样却不是同源的。
所以很有可能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某些问题,但是具体情况不清楚。 |
|
地板#
发布于:2018-02-01 17:49
得看跟什么印欧语比了。爱尔兰语如果跟同属凯尔特语族的苏格兰盖尔语、威尔士语、康沃尔语、布里塔尼语比的话,就比较近了。
|
|
4#
发布于:2018-02-01 21:39
替楼主查简易在线词典(wiktionary.com)
fear,... ,Proto-Indo-European *wiHrós, cognate with English wer. bean,..., from Proto-Indo-European *gʷḗn, cognate with English quean. buachaill, ..., from Proto-Indo-European *gʷowkólos, from *gʷṓws (“cow”) + *kʷel- (“to revolve, turn around”). Cognates with Greek βουκόλος (boukólos, “cowherd”). |
|
5#
发布于:2018-02-01 22:31
与拉丁语比起来的话,相近之处很明显:
fear - vir, bean - femina, buachaill - putillus, pusus |
|
6#
发布于:2018-02-08 05:19
凱爾特民族跟拉丁民族在語言上比較接近
硬要跟日耳曼語比的話: fear-vir-verr(維京)-gŵr(威爾斯語) bean-(拉丁語無同源詞)-kona-benyw buachaill是一個後天派生的詞彙,跟其他語言的可比性較低,但是不難看出詞根是bó(牛)這個部分,chaill根據維基字典的解釋是移動的意思,所以buachaill原先是牧童的意思,威爾斯語的同源詞bugail感覺太像了,有可能是同構自造詞(忘了那個術語怎麼說了),英語的boy是怎麼來的我就不清楚了,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解讀,希望能聽聽大家的意見 [dekdentei于2018-02-08 05:55编辑了帖子]
|
|
|
8#
发布于:2018-02-08 12:56
看来是爱尔兰语是要和拉丁语来对比,比较好。
|
|
10#
发布于:2018-02-09 00:19
凯尔特语内部的差别应该不大,大家的意思应该是古凯尔特语和拉丁语比较相似,毕竟拉丁语是古代语言,随着发展,现代的罗曼语族就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凯尔特语族应该也差不多。
|
|
11#
发布于:2018-02-09 00:33
现代还在使用的凯尔特语言也就这几种:威尔士语,苏格兰盖尔语,爱尔兰语,布列塔尼语,还有两种资料更少的,古代的高卢语资料我也是一点没有
|
|
12#
发布于:2018-02-09 04:03
高盧語估計不太會有資料,羅馬人對高盧語就像漢朝人對於匈奴語一樣,頂多紀錄幾個詞彙、地名的發音,
威爾斯語的發展是凱爾特語裡健康的,因為威爾斯人會出版威英對照的書 愛爾蘭人好像有完美主義,要嘛整本都是愛爾蘭語的,要嘛整本都是英語的 凱爾特民族曾經遍佈全歐洲,現在卻蝸居在英倫一角,不知道會不會繼續萎縮下去 |
|
|
13#
发布于:2018-02-10 13:10
高卢人真是可惜,居然没发展出文字。
哥特人这样的蛮族,都留下了文字 |
|
14#
发布于:2018-03-11 22:02
罗马帝国最大的战略失败就是没有集中力量先征服日耳曼,而是急着向东方扩张。
征服日耳曼的难度个人认为应该和征服高卢接近,而向东方扩张更像是面子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