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读鲁迅文章,说到他的私塾老先生读书,“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当时以及后来很久都不懂为什么会那样读书,直到我听到吟诵的真实录音,才明白了这才是数千年来古人学习欣赏诗词古文的真正方法。
这部书引起了赵元任先生次女赵新那教授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刘君若教授的关注,本书作者因而获得刘教授所赠其录制于1971年的赵元任先生及程曦先生吟诵录音资料。听完后完全颠覆了中学时代语文老师教我们的朗读方法,才明白原来数千年来古人是这么学习欣赏诗词古文的,后来又在优酷网上看到一些韩国人和日本的吟诵,更印证了中国古人是怎么读书的,现在这种吟诵的方法逐渐要在中国消亡了,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五四运动之后反古文运动,以及后来几十年又把这些方法当做封建残余式的学习方法贬斥嘲笑,让我们已经对中国的语言本该有的音乐性麻木不仁了,就像一位对音准不敏感的小提琴学习者。赵元任先生对音的敏感是出名的,他自己都调侃说:胡适是无书不注,我赵元任是无音不记。我以前还见过一本赵元任先生用国际音标记音的藏语《仓央嘉措诗集》。 以前吟诵都得和先生学习,他怎么读你怎么读,并没有固定的谱子,所以后来没有了私塾,自己想学习就很难了,赵先生是语言学家又是音乐家,所以他首创了用五线谱记录吟诵的调子,本书的作者也是模仿赵先生的办法把一些只有录音没有记谱的部分,也用五线谱和简谱记了音,这样为我们对照录音看,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