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113回复:4

[语言交流]《佛所行赞》说文解字系列(003)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1-10-23 10:06

 
【原文】

ūror yathā aurvasya pṛthośca hastān |
māndhāturindrapratimasya mūrdhnaḥ |
kakṣīvataścaiva bhuja aṃsa deśāt |
tathā vidhaṃ  tasya babhūva janma ||
 
【注解】
 

瓦羅相信詩歌的行文有約束,但更有修辭手法。有些不變化的詞類安插在什麼位置會有什麼作用,瓦羅認為應該會有的。Yathaa(正如)就是這樣的虛詞。Uuro.h是ablative名詞,意思為“從大腿部”。這和前文paar"svat(從腋下)一樣,用於描寫奇跡。
 
Aurvasya是人名aurva的屬格,可能來源於urva。這裏瓦羅有些疑惑,既然是新譯,為何人名還保留“優留”仙人這個中土四五世紀時候的音譯。除了“佛陀”這個音譯可以保留,其他人名地名完全可以用本書編者採用的現代漢語。
 
下面幾個單詞都是發生奇跡的人體部位的ablative名詞和發生奇跡的人的名字的genetive。如p.rthu(普利圖王)、hasta(手)、maandhaatu(曼達圖王,本書音譯成曼多利,也许是t.r的音譯,但拼寫有誤)、muurdhan(頭頂)、kak.ṣiivat(加奇瓦仙人,k.sii本書音譯成克希,據瓦羅有限的知識,k.s在古代梵漢對音裏面,似乎還沒有用兩個漢字的,k.sa.na刹那,是不是應該音譯成克夏那)、bhuja a.msa de"saat(手和肩的部位,腋下,這和王后的腋下用了兩個不同的詞,可能是男女腋下有別)。
 
單詞indrapratimasya是由indra(因陀羅大神)、pratimasya(與什麼相似的,形容詞genetive)組成,表示“與因陀羅大神一樣的”,修飾maandhaatu(曼達圖王)。
 
本節最後一句的tathaavidha.m,本書沒有拆成tathaa(這樣的)和vidham(種類)。本書的便利就是要將連寫的單詞拆成最原生態的樣子。很多沒有拆開,這說明要做到全書體例整齊劃一還是蠻困難的。Janma是名詞,意思為出生。整節句子可以縮略成…yathaa…tathāvidhaṃ tasya babhūva janma,“他的出生是這個樣子的,如同…”黃先生的翻譯採用倒裝手法,這比較符合漢語習慣,但與梵文原文不符。這本書可能經手多人,不足之處也許之後會不斷被發現。第一節的註釋部份已經有錯誤的拼寫發生。

最新喜欢:

跨境电商运营iMjmJ.Com跨境电商运营...
沙发#
发布于:2011-10-24 01:04
梵语悉昙体字母kṣa汉字音译为“乞洒”,参见《佛光大辞典》和《佛学大辞典》。不过这是单就字母本名而论。在音译的术语中,俺好像也没见过把k-音译出来的。
 
又据《佛教小百科-简易学梵字》所言,kṣa的真实音值有人认为可能是tsa。(理由就是汉译不翻k音……)
如果考虑到五天竺方言、上古与中古汉语语音、古今语音之变等等,俺就完全一头雾水了……
板凳#
发布于:2011-10-24 11:18
又据《佛教小百科-简易学梵字》所言,kṣa的真实音值有人认为可能是tsa。
——————————————————
這個判斷是很錯誤的。梵文中有-ts-這個輔音。k.s有點類似英文的ch,可能k在這裡是唯閉音,也就是做做口型而不發音。都是瓦羅推測的。
梵文的c、ch、j、jh應該都是爆破音,不知咋地絕大多數英文書籍都將這些輔音描述成塞擦音。英美人發不出的發不習慣的外語音素,統統可以簡化。
地板#
发布于:2011-10-24 13:50
Wikipedia中对梵语的描写倒是没什么问题,反而是巴利语的c、ch、j、jh被写成塞擦音。请教瓦罗:
1、巴利语中的c、ch、j、jh应该是啥音?
2、这里讨论的发言是现代发音还是拟古发音?
4#
发布于:2011-10-24 22:49
巴利语和梵语的发音是一样的,只是巴利语少了几个梵语的音素。
梵文sanskrit,本意就是经过整理的,号称千年来没有变化,想必语音也是尽量保持了panini时代的发音。
网络上对c行辅音,描述成爆破音和塞擦音都有,想来必有一方错误。也许是西方人的习惯发音,约定俗成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