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当一个以写作为职业的人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他首先会想到的是:我喜欢读书时因为我喜欢写作。
但是,仅仅是为了写作而读书的人,他只不过是一个传声筒,或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书匠,而不是一个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文人。 我从自己的亲生经历中知道,我自己可能会读很多书,但我却不想写这些书中的题材。我记得有一位文学家看望我时,看见我的书桌上摆着一些有关昆虫特性的著作,他惊讶地问我:你和昆虫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是一个文学作家,昆虫和诗歌、评论和社会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如果我愿意的话,可以滔滔不绝地回答他的问题。但是我想用一个似答非答的玩笑来打断他的话,我说:“你忘了我还写政治题材呢”。 这位文学家说:你说的对,是我忘了。可为什么如今研究政治问题的作家需要昆虫特性方面的知识呢?、 实际上,读者看有关昆虫方面的书,不是非得要写这方面的题材,他看这本书是为了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寻根求源。 同样,我不想引用“通古博今寿命添“这句著名诗句来回答“我为何读书”这一问题。 只有出于一种考虑,长寿才是重要的,即长寿是为了让生活更充实,而不是为了多活几岁,是为了增加体验、思考和想象的素材,而不是经历一些琐事,虚度光阴。 我不喜欢为了写作而读书,也不喜欢为了长寿而读书。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只有一生一世,而一生一世不足以调动蕴藏在我心中的全部活力。 只有读书才能使我拥有更长的生命,因为读书虽不能使人延年益寿,但却可以使他的生命更有深度。 你个人的思想只是一种思想,你个人的感受只是一种感受,如果你把自己的想象局限在自己的范围内,那么,它也仅是一种个人的想象而已。 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相结合,用自己的感受与另一种感受进行交流,把你的想象与别人的想象结合在一起,那么,事情的结局就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变成两种思想,一种感受变成两种感受,一种想象变成两种想象,而是通过这种交流,无论从力度、深度还是广度方面,一种思想都会变成几百种思想。 一种思想是一条孤独的小溪,而交融在一起的思想则是百川相会汇的大海,它们两者之间的差异好比是广阔的天际和汹涌的激流与狭窄的堤岸和潺潺流水之别。 从表面上或者从常见的标题上看,各种文章的题材也许千差万别,可是,如果你要刨根问底,就会发现:文章标题相差甚远,其题材之间的相关性却非常密切。 例如,宗教哲学与昆虫的本能之间有关系吗? 爱情诗和讽刺诗与宗教哲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振兴或革命的历史与爱情诗和讽刺诗有关系吗? 一个民族的历史与一个人的生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从事情的表面上来看,这些题材风马牛不相及,而实际上,所有这些题材都是生活的素材,都是来同源,去同归的一条条溪流。 昆虫的本能属于生命起源的研究,宗教哲学属于对生命永痕的探索,情诗和讽刺诗源于人类生活的爱与恨,民族的振兴或革命是蕴藏在千百万人心中生命的激情,伟人的传记所展示的是众人中一个杰出人物生平,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个波浪,裹夹着我们从条条小溪冲向同一个汪洋大海。 当我读书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对这所有一切进行研究,我只是喜欢读书而已,对于书中的各种题材,我所看到的只是它们之间有一种综合性的关联,通过这种联系,阅读有关蝴蝶的书与阅读有关艾布•阿拉•买阿里和莎士比亚的书就有了相近的感觉。 我喜欢读书,不是因为我看破了红尘,而是因为我觉得生命只有一次远远不够。一个人吃得再多,也就是一个肚子:穿得再好,也就是一身衣服:无论他怎么喜欢周游世界,也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落脚。但是,如果他有了思想、情感和想象的粮食,就能在一生中体验各种生活,极大地丰富自己的想象、情感和想象,如果两情相爱爱更深,也好比是一个物体放在两个相对的镜子中间一样,会折射出无数的影像来。 在我看来,选择书籍就如同选择食物,只有儿童和病人才需要这种选择。开卷有益。如果你有思维能力或者说有精神胃口,就能消化一切阅读的内容。 书籍离不开生活阅历,同样,经验也离不开书籍。因为,我们需要一些经验,以便真正地了解世界。至于说经验离不开书籍,那时因为书籍世世代代各民族数千年经验的总结。 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过几十年而已。 我认为书籍的内容是不会重复的。如果有一千本书谈论一种思想,就会产生出一千种思想来。因此,我喜欢了解各个作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说法。我还认为,读者无法确定自己从一本书当中能有多少收益,也许他费了很大力气去读一本书,却收效甚微:但是,他漫不经心的去浏览一本书,没准这本书在他心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他的每个想法和念头中都体现出来。 关于好书的标准问题。只要能扩大你的知识面,增强你的认知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你的生活情趣,这样的书就是好书,值得你去关注和重视。 |
|
最新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