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交流] 各位同好怎么看待这句话?

阅读:1050回复:5
楼主#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礼记》
我个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贤者能做到狎而敬之(之字虚指任何贤者眼中的某对象),畏而爱之。
但是网上(如百度百科词条)却把这句话解释成:对贤者要狎而敬,畏而爱。(这里狎敬畏爱的对象成了贤者,主语成了学礼之众人)
我认为这句话就是简单的陈述句而不是祈使句,是讲明一个贤者达到(或应该达到)的境界,而不是呼吁学礼之众生发狎敬畏爱之心于贤者。
各位你们对此句持何种看法呢?
[勇敢的书虫于2022-10-11 00:42编辑了帖子]
2022-10-12 13:48
写私信
沙发#
有没有上下文啊? 对古文断章取义的话,可以解释出n多种意思来
板凳#
alandelong:有没有上下文啊? 对古文断章取义的话,可以解释出n多种意思来回到原帖
可以说没有上下文...曲礼篇都是些谚语训示样式的句子,这句话的全组句是: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
其上句是:「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满,樂不可極。」
2022-10-12 16:14
写私信
地板#
勇敢的书虫:可以说没有上下文...曲礼篇都是些谚语训示样式的句子,这句话的全组句是: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
其上句是:「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满,樂不可極。」
回到原帖
这种鬼句子确实可以有很多理解。类似于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同的断句就是截然相反的意思。这句话到现在也没争论出个所以然。
不过我还是倾向于这样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022-10-12 16:17
写私信
4#
勇敢的书虫:可以说没有上下文...曲礼篇都是些谚语训示样式的句子,这句话的全组句是: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
其上句是:「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满,樂不可極。」
回到原帖
理论上应该把賢者理解为主语。不过这里的“之”指代的是什么?
5#
alandelong:理论上应该把賢者理解为主语。不过这里的“之”指代的是什么?回到原帖
我又翻找了一些资料,发现朱大学者的註:「人之常情,与人亲狎则敬驰,有所畏敬则爱衰,惟贤者乃能狎而敬之,是以虽亵而不慢,畏而爱之,是以貌恭而情亲也。」
看来我没理解错,贤者并非受事。
「之」字我认为可以指代任何贤者心中的对象,也就是让贤者表现出既狎又敬虽畏但爱的那个对象。具体是什么,恐怕只有贤者自己知道了。
古文多歧义,不仅如此,儒家那套基本上不过是丛林法则的文字表述,是权力者们自己的家规,咱普通人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