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語言?! 阅读:4720回复:12
人造語言中,最知名的就是做為國際輔助語的世界語(Esperanto),世界語也是目前最成功的國際輔助語,此論壇亦有世界語版存在;而國際輔助語尚有許多其他的例子,像伊多語(Ido)、國際語(Interlingua)、沃拉普克語(Volapuk)等,且其中很多都帶有很強烈的歐洲語言,尤其羅曼語族語言的成份。
不過很多人造語言都是作者搞來用在自己或他人掰出的小說故事電玩等,或純粹為了嗜好的,像托爾金的《魔戒》和《精靈寶鑽》等當中出現的精靈語言昆雅語(Quenya)、辛達林語(Sindarin),以及電影《星際迷航》的克林貢外星人的克林貢語(Klingon/tlhingan Hol)和《冰與火之歌》裡出現的多斯拉克語(Dothraki)等,皆為其例。 當然也有一些用於別的用途的語言,像例如旨在消滅或至少減低人類溝通岐義性的邏輯語(Lojban/la lojban.)就是其一。 話說我也有在亂搞這些有的沒的,打算用在自己掰的東西裡,其中很多都是自己掰的,但目前也有一些取自我們世界的語言(有一種直接設定成明朝晚期女真語或滿語的方言),不知道有無人在搞相關的東西或有在學別人搞出來的人造語言的? |
|
最新喜欢:![]()
|
对“亚洲语”比较好奇。
“汉字文化圈”,主要包括大中华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含琉球)、越南等。汉语、朝鲜语/韩国语、日本语(、琉球语)、越南语具有可观的词汇交集,这为创造“共同语”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汉语、朝鲜语/韩国语、日本语(、琉球语)、越南语的分属不同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这是创造“共同语”的重大障碍。如果能够兼顾不同语系的语法习惯,势必促进“共同语”在更广范围内传播。 现实来看,创造“东亚语”乃至“亚洲语”的条件可能尚不具备。 作为替代,在东亚、东北亚、东南亚推广汉语,是十分可行的:一则,历史上,作为亚洲主要文明之一的儒家文明,在上述地区居于主导地位或有重要影响;二则,当今之中国,在此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当然,汉语不会自发地成为该地区的“共同语”。在我看来,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结盟是重要推动力。上海经合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更加期待,中国与日本、朝鲜半岛的和解、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汉语联盟”的组建,等等。 |
我曾经构想过一种“世界语”,其基本词汇来源于多种语系(国际通用的语根仍然以印欧语为基础),语法来源于汉藏语(孤立语),语音参照多种语言。我觉得这种语言才可能会将各种语言特征的分歧最小化。
我拟取名为“普世语”。 |
回 eckermann 的帖子
eckermann:世界语,那还不如用基本拉丁词汇来改好点,同时去掉格的变化,大量使用介词,动词也像英文那样变化.... 我设计的“普世语”基本构架如下: 词汇分基础词汇和一般词汇,专业词汇。基础词汇以汉藏语基本词根为基础;一般词汇和专业词汇取印欧语基础词根。就这一项印欧成分就占很大比重。 语法部分按照孤立语设计,无词形变化。 构词按照前后缀和复合法。但是有一定限制,不能像世界语那样。 用拉丁字母书写,无特殊符号。 无声调。 |
现成的世界语——拉丁语、英文,已经很普及了。
|
多亏了林奈,现在生物命名界的世界语就是拉丁语呢。
其实魔戒里面的昆雅语是从芬兰语改编的。还有轻小说"黄昏色的咏使"也有自创语言。硬要说的话,程式语言应该也算全球性了吧,最通用的还是人的表情罗。但人造语言还是有缺点的,因为语言是演进而来,人造语言会缺乏全面性和在地性。 |
|
|
如果将英语或汉语进行“人造语言”般的改造,结果会是什么呢。
|
回 eckermann 的帖子
eckermann:世界语,那还不如用基本拉丁词汇来改好点,同时去掉格的变化,大量使用介词,动词也像英文那样变化.... 那是interlingua(国际语),嘻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