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梵文的心得 阅读:5184回复:17
任何語言,動詞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學好梵文,首先就要學好動詞。梵文動詞形態變化豐富,人稱、數、時態、語氣一樣不缺。 梵文動詞必須要明白區分為三大類。第一,只用主動態不用中動態。第二,只用中動態不用主動態。第三主動態和中動態兼用。這是古典梵文的現狀,至於吠陀梵文如何,不討論。 梵文名詞的變化貌似很繁複,其實雷同或者說耦合的不少。如果說一個名詞有三八廿四種變化,那麼實際的詞尾可能在十三四個左右。這點拉丁文相對少一些雷同。 梵文雖然是印歐語一種,但粗看起詞彙拼寫與常見的西方語文相差巨大,不太容易直接看出親屬關係,這是相比較拉丁文而言的。 梵文的連寫極大的阻礙了閱讀。因此,能從中辨識出原生態的詞彙將是學好梵文的最重要因素。 另外,需要認識一些天成體的舊字型,以便查閱未有重新排印的古舊工具書。這和漢字有異體字一樣的情況。 |
最新喜欢:![]() |
瓦罗兄可以考虑试着写点语言研究方面的文字出来,就像信德麟的著作一样,满足一下我等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学习但又渴望有一定了解的需求。刚好国内好像没有新点的梵语研究的书,3大古典语言一起研究的更没有吧。其实印欧语系里好多语族之间的比较研究好像也很少的,至少中文的没见到过。
|
古典語言中。瓦羅僅僅對梵文和拉丁文有很大的興趣或者是一點心得。對希臘文僅僅是很皮毛的程度。能看原文查辭典而已。瓦羅大量的工具書就是派這個用場。
這三種語言,從詞形上看。希臘文和拉丁文比較接近。但從形態變化上講。梵文與拉丁文比較相似。但在繁簡程度上。梵文與希臘文相當。 可以這麼說。諸位如果瞭解了拉丁文文法。那麼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套用在梵文上。因為原本他們就是親屬語言。 梵文的名詞變格用法。在拉丁文那裡發生了歸併。所以拉丁文的ablativum用法繁雜。在詞序上。拉丁文和梵文都一樣自由。不過他們都有一個無修辭的習慣詞序。那就是主語賓語謂語。在關繫從句中。梵文似乎有些特點。譬如"那個叫瓦羅的人在說話",梵文要說成“那個人叫瓦羅。他在說話”。 |
就是说梵语没有分动词做定语的表达方法?从这个例子来看,梵文的关系从句主要还是靠格来表达?
说到词序,前段时间硬着头皮看了点德语,发现那个词序(主要是从句)也有点让人头大,虽然感觉跟中文表达的语序倒是很接近(呵呵,搞不好会很适合做机器翻译),但习惯了看英文,看德文还是觉得不太习惯。感觉英文跟法文西文的语序就差不多。 |
"那個叫瓦羅的人在說話",梵文要說成“那個人叫瓦羅。他在說話”。
這裡梵文的的特點就是。關係詞和主詞是成對的代詞。而拉丁文主詞可以是任何詞。這個可能是梵文相對原生態一點?瓦羅不能確定。 德文的動詞始終在第二位位置。德文動詞這樣安排,客觀上便利了冗長的複句生成。英文句式相對簡潔。古英文如何,沒有研究過。任何語言多使用就能習慣。遑論都是印歐語。 瓦羅學過格陵蘭語。那是真的不習慣。 |
佩服阿!能够学习三大古典语言,膜拜瓦罗!
|
|
|
都只是皮毛而已。純興趣使然。一起學習。
|
這本書有人指出是粗製濫造。不知有何理由。
|
不知道从哪儿看到一个材料,三大古典语言似乎有另外的提法,即: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
从“基督教”的角度出发,这种观点似乎是有道理的:旧约以希伯来语写就,新约以希腊语写就,公元392年基督教被奉为罗马帝国国教。 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希伯来思想、古希腊思想和古罗马思想代表了西方思想史上的几座高峰。 如果抓住这两条线索,那么我们应当注意到古代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双重身份。学者已经开始分别从宗教和思想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描写古代希腊语言了,《古典希腊语教程》和《新约古希腊语教程》是其中的代表作。但是,截然区分“宗教”与“思想”并不十分容易,尤其是当他们同时期发达的时候,市面上的古典希伯来语和古典拉丁语的著作已经十分出色了。 如果从语言本身发展演进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中世纪语言”和“现代语言”这两种形态。现代语言自不必说,亦有学者注意描写中世纪语言的,《Medieval Latin》是其中代表作。 以上叙述是我对西方三大古典语言的一点看法,欢迎批评;同时,提供一些出版信息,与大家分享。至于为什么梵语与希腊、拉丁并列,不是十分明了。 |
因為他們都屬印度日耳曼語語系。都是重建原始印度日耳曼語的重要分子。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是表親。一切從語言本身出發。與宗教無涉。
|
啊....受益匪浅
![]() ![]() ![]() |
|
|
拉丁語相比較英語。簡單得多了。屈折僅僅是表面現象。拉丁文的精髓在於因屈折而精煉。因屈折而自由。因屈折而古樸。梵文亦是如此。古希臘文語音和正字法部份很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