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wei0315:被您这一说 感觉瞬间微妙了 哈哈~~ 不过 希望有旧版的朋友 能先出面对照一下新旧版的差异~ 我胡乱猜测一下 嘿嘿 会不会是和ISBN有关系呢?不少旧书并不是ISBN国际统一编号呢~回到原帖老版的阿尔巴尼亚语1 1989年6月一版一印 ISBN7-5600-0527-6/G.256 |
hongwei0315:我当时查看的结果就是这些 现在有没有新的我也不确定 但是 按照国内出版考虑读者群和销量的惯例 我不觉得会全部引进 即使引进 大概这些稀有语种也会是最后的回到原帖还想看一下索马里语呢!可惜了,还是等北外出教材吧! |
hongwei0315:其实如果有兴趣可以通过亚马逊直接购买国外的教材参考书等 北外开设专业的计划刚刚出炉 学校内部教学采用原版教材或者原版影印教材的可能性最大 其他这些稀罕语种的专业建设完成并且出版教材…… 我总觉得有些不那么靠谱……回到原帖主要还是太贵啊 |
原来Teach Yourself系列国内引进过……
稍微查了一下,貌似引进的语种很少,稍微冷门一点点的欧洲语言都没看到。 上周从亚马逊买了本原版的Teach Yourself Latvian,价格贵死,感觉是买碟送书的节奏……录音质量比国内那些96K、128K音质的CD好,但配套教材的印刷质量还不如某些二三十块钱的书。 |
|
|
庐山童子:中国读者是很幸运的,中国的翻译、出版部门也是很幸运的。如果是在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家,你翻译家和出版家就没有多少事好干。折腾一个《维特根斯坦全集》或者《追忆逝水年华》的全本出来,只能印个几十本、几百本,不亏死了?我一直认为所谓“使用环境”是可以创造出来的。全国十几所外国语学校的教学,无非就是努力创造所谓的“使用环境”。缺少的并不是这种环境,而是愿意创造这种环境的人。我相信论坛里很多朋友,能学好某些语言,无非都是自己创造了所谓的环境。优秀的外语教师会努力为学生创造这个环境,成功的自学者自己会努力创造这个环境。把这种环境看作绝对的客观因素的话,多少就有点儿错误归因吧? |
个人觉得“使用环境”还是挺重要的,虽然可以人为努力创造,但是那跟真实自然的“使用环境“还是很不一样的。
关键还是要国家提升国力,扩大对外交流。只有到全球各个地方去方便了,全球各个地方的人都喜欢来中国了,各自的本土文化交流多了,咱们学语言才会更有”环境“。最起码英语首先学得好说得溜了。最起码不会纸上谈兵了。 对中国而言,一些有重要政治、外交、商贸作用的国际性语种和地缘语种,相对有”使用环境“。而有些语种,在中国似乎没有”使用“的可能性,连个像样的中文教材都没有,谈学习和交流,只能是属于语言爱好者们做的自得其乐的奢侈事了。(如格鲁吉亚语、那伐鹤语之类,估计也就类似本论坛几个语言发烧友的人会学学。) 从国内出版的传统语种教材可以看出,过去我们交往的比较多的是亚非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学这些国家的语言较有”使用环境“,所以,保加利亚语、阿尔巴尼亚语、僧伽罗语之类都能出教材,而丹麦语、芬兰语之类却没有(挪威语貌似就几年前出了一本)。此外,那时候貌似俄语比英语更有”使用环境“,特别是在中国北方,所以俄语教材和从俄文翻译过来的书挺多。 看这二三十年出版的外语教材,德法西意葡之类就不说了,比较可以关注是日语和韩语。因为交往密切,日本文化和韩国文化的先后侵袭,两种语言的教材先后走红,蔚为大观(从新华书店和网络书店的书架来看,数量仅次于英语书)。此外,随着这几年中泰交往的密切和泰国旅游、电影文化的传播,泰语教材也出来了不少,卓越网图书页面就单独列出了泰语语种。 图片:搜狗截图14年06月18日1147_1.jpg ![]() 图片:搜狗截图14年06月18日1149_2.jpg ![]() 顺便说一句,有些语种能弄到一个像样点的视频都不容易(更不用说带双语字幕的),俄语还算幸运,不过比起英德法西日韩,还是差了些。这个,真的需要类似人人影视这样的高手组给我们创造环境了。:) 图片:2009 黑色闪电 Черна[00_05_50][20140618-123326-0].JPG ![]() [watson1981于2014-06-18 12:37编辑了帖子]
|
|
|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