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印欧语系之构建基础的最核心词汇有哪些?请高手提供参考书目。

阅读:12244回复:59
2013-12-05 10:59
写私信
楼主#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最新喜欢:

跨境电商运营...
2013-12-05 11:34
写私信
沙发#
久违的犀利哥又来了,好亲切嘛~~~~~~~~
2013-12-05 15:46
写私信
板凳#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013-12-05 15:52
写私信
地板#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013-12-05 16:04
写私信
4#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013-12-05 17:10
写私信
5#
对事物抱怀疑态度,这点是值得赞许的。
前两天刚看了中央台一个关于爱因斯坦的纪录片,虽然几经坎坷也不为世人理解,但他最终颠覆了之前被奉为神明的牛顿的理论体系。所以说,我一直认为,有想法真多是好事,但到底是歪理邪说还是颠覆之举,这就得看个人的真功夫了。
不知道你在怀疑的时候,可曾想过先尽可能多的去了解一下印欧语,了解一下其由来、发展、现状,这只是个学说还是一个体系?其构成如何?每一块具体又是什么情况?是否牵涉到其他学科领域?支持其合理性的证据、理论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否合理?为什么合理?是否有漏洞?为什么?如果有,能不能深入挖掘,并最终将其推翻?做完这些,不管结论如何,都会比你现在吐槽式的观点更有价值。
2013-12-05 19:41
写私信
6#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013-12-05 19:54
写私信
7#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013-12-05 21:34
写私信
8#
我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做比想重要,哪怕是做错了都比空想强。对自己质疑的事物连基本的了解都不愿去做却空谈独立思索,有意思吗?
2013-12-06 07:14
写私信
9#
nemecko:我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做比想重要,哪怕是做错了都比空想强。对自己质疑的事物连基本的了解都不愿去做却空谈独立思索,有意思吗?回到原帖
我初中学物理的时候还梦想着推翻相对论呢。这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吧。知道得越少越敢想,心也越大。学得多了反而知道自己和真正的大学问家差多少。别人的理论尚且搞不明白,谈什么推翻呢?
2013-12-06 07:58
写私信
10#
庐山童子:1、一种理论的建构,居然连最基础的东西都是不稳固的。使用所谓“原始印欧语”的人群在4000年的所处位置都弄不清楚,不知道这些高级学者是怎么认定这样一种原始印欧语就一定存在?
2、4000年前的那个“优秀”民族,用战车或者锄头传播他的语言。...
回到原帖
1. 你的逻辑有问题。这就好比是你和一个远房亲戚通过DNA对比确定确实有亲缘关系。请问能否因为无法确定这位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和地点就否认这个亲缘关系呢。原始印欧语存在的具体时间与地点显然不是印欧语系理论的基础。
2. 不排除有接触和融合,但也不能排除征服与替换。语言没有高低之分,但使用语言的人有,被征服者政治地位低下使得他们的语言也没有地位。非洲那些说法语、葡萄牙语的例子不是很多吗?语言的替换不需要把人全杀光。
3. 注意是mother, 不是mama。那些学者可没有看到个ama和妈妈相似就意淫一番。除了m还有t有r。你把汉语,藏语,印尼语并入印欧语系试试。
4. 古代种族灭绝又不是不可能。中国南方人口的DNA父系单一,母系复杂,你不会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吧?
2013-12-06 08:13
写私信
11#
庐山童子:我的“吐槽”只是一种感觉和推理。您觉得其中都是胡言乱语吗?还是夹杂着几分道理?中国的语言学界有几个人这样去怀疑过?这样思索过,或者也愿意做这样的怀疑及思考?

我的目的不是自己去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而是提出问题,让后人去解决;至少可以让...
回到原帖
唉……恭喜您吧,少走了20年弯路。现在的孩子不缺独立思索、独立探索的心,缺的是踏踏实实学好基本功的态度。
2013-12-06 09:58
写私信
12#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013-12-06 09:59
写私信
13#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013-12-06 09:59
写私信
14#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013-12-06 10:08
写私信
15#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013-12-06 12:47
写私信
16#
庐山童子:1、原始印欧语的构建本身就存在问题,你却把它的可信度上升到DNA的地步。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和地点本来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旁证,现在连旁证都飘忽不定,整个理论框架就是剩下“西方殖民”思潮了。回到原帖
从绝大多数学者接受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上来讲,通过比较词汇拟构原始词汇是可能的,但是拟构原始语义的困难就大得多多多了。语言发展过程中,语义的稳定性尤其差,变化极其容易且可能及其频繁以致于无法确定真正的原始语的语义,因此原始语语义的拟构是需要极其谨慎的论证的,有时候,也许的确实在困难,有些学者就不再继续了——材料不足论证不充分而追求结果导致错误,还不如处理那些可以处理的问题。于是,在这种前提下,基于拟构的原始语义而推测原始语使用者所在的时间、地点等等,这个学科本身,就有问题。但是,这个学科已经不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范畴了。你的质疑,是针对这些学者的这个学科,linguistic palaeontology,从事这个研究的学者中,固然不乏本身出身历史比较语言学,但是,严谨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学者是不会急于求成,基于极其有问题的拟构语义而追求相关结论。linguistic paleontology最好的用途是与其他学科结合作为佐证,比如考古学,或者提供猜想和假说,通过考古学论证。
2013-12-06 12:56
写私信
17#
庐山童子:3、你也知道那些学者还不敢意淫到把汉藏印尼语囊括到印欧语系的地步吧?你觉得诸如mother这样的所谓核心词的选择有意思吗?印欧语系的荒谬性就在乎用类似的方法,真的可以人为地意淫出很多超级语系来。现在这种趋势很明显哦。
4、你似乎也开始认同种...
回到原帖
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提到过,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以所谓的核心词作为谱系划分的决定性依据。印欧语的关系,不是因为有了一百来个对应的核心词,就能建立联系的。当然,词语的研究很可能是起点。核心词的说法其实也不完全正确,所谓的“核心词”,是——据信——相对稳定的不容易变化的词汇,但是仅仅是相对而言,并不意味着是核心词就不会变化,更不意味着有核心词的对应,就能证明几种语言的联系。核心词被借词替换的可能性并不小。cognate——同源词,才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起点。确定同源词,需要的是有一定的语音、语义联系的一系列词语,但是绝对不是完全的对等,并且需要经过论证,排除借词之后,才能作为研究的材料,确定为同源词。此外,针对同源词的研究,需要论证系统的语音变化,而不是简单的相等或者严重的相似——这些都极可能是借词。看一看印欧语确认的同源词,不难发现,很多情况下,所谓的同源词并不会看着那么“像”,甚至“非常不像”。
2013-12-06 13:09
写私信
18#
庐山童子:1、原始印欧语的构建本身就存在问题,你却是把它的可信度上升到DNA的地步。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和地点本来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旁证,现在连旁证都飘忽不定,整个理论框架除了“西方殖民”思潮还剩下什么?
2、提到非洲,你以为非洲那些以法语、葡萄...
回到原帖
混合语本身是语言接触导致语言演变的过程。但是,只要是受到某种影响,那么,除非被取代,被影响的语言一定会保留原本自身的特征,而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这种语言的系属和本质。有联系要看联系在哪里,香港人的英语再有汉语特征,也不会是汉语,因为这两种语言本身的特征是清楚的。我对混合语没有太多的知识积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哪种语言混合到完全无法确认系属的地步。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中,确认语言接触导致的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是研究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问题。质疑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不该仅仅是以质疑目的,对吧?
2013-12-06 13:12
写私信
19#
庐山童子:2、提到非洲,你以为非洲那些以法语、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真的替换了当地语言吗?我去过非洲很多国家,还做过田野调查。真实情况是:社会中上层是双语人,中下层只会说当地土语。宗族国语言和原有土著语言长期并存、交错、融合。当然,有可能数百年之后...回到原帖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论层面,不是没有争论,不过类似的争论本身不影响学科的基础。如果你了解一下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观点,就会知道tree和wave是两个理论焦点。而你的质疑,无非是wave理论的极端化而已。严谨的学者不会简单地选择二者任何一个,而是会结合具体的研究,将二者结合起来,而结合tree和wave的方法,对于比较研究才是最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