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mecko于2013-12-26 16:43编辑了帖子]
|
yoontaesoo:握手握手!我是觉得Eurasia的游牧部落应该和采集狩猎形式一起,略早于或起码同时于农耕发展。而这两种生存方式是传播语言的最佳方式。回到原帖其实,有的时候,声友们研究语言有些窄了,往往仅限于语言本身的对比而不去考虑地理、历史和政治因素。这是一种错误的解读方式。我们研究语言,应该研究这些人在历史上的迁移方式,对其文化所起的影响,导致今天所出现了哪些现象等。这都应该是搞语言学的人的最基本功课。当然,也有人只是热爱语言本身,而不去考量它的由来,也是我们不能强求的。雅利安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操印欧语的印欧人,是公元前3000年前后从乌拉尔山南麓向西、南两个方向迁徙的。最终到达了今天的伊朗、印度、欧洲等地。在中国已经进入农耕阶段的时候,他们还在茹毛饮血。印欧语的构拟是参考梵语等古典语言,那么也证明了在从伊朗高原到印度次大陆还是保留了很多最早的印欧词汇。看英语的daughter和波斯-塔吉克语的dokhtar,是同源词嘛!只不过是拼写形式有所不同罢了。但也要考虑一些操源语言的人,在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这不仅是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还有个人发音对词汇拼写的影响等等。 |
|
一只破损的陶罐就是文化,谁说不是呢。
|
leolim_ru:其实,有的时候,声友们研究语言有些窄了,往往仅限于语言本身的对比而不去考虑地理、历史和政治因素。这是一种错误的解读方式。我们研究语言,应该研究这些人在历史上的迁移方式,对其文化所起的影响,导致今天所出现了哪些现象等。这都应该是搞语言学的人的...回到原帖是啊,最近貌似大家都喜欢讨论同源词,随便拿两个词就能展开热烈的讨论了。如果是娱乐一下倒无妨,但如果真对这些感兴趣,恐怕得先打打基础才行。 其实印欧语里的各古语言都保留了很多共同词汇,只是在演变为现代语言的过程中,不同语言有不同程度的遗弃现象。比如这个帖子讨论的daughter一词,古凯尔特语里是有的,但到了古爱尔兰语时已经只出现在特定场合,还不能独立使用。再到现代爱尔兰语时,就已经彻底被抛弃。 |
古凯尔特语里是有的,如何拼写的,想了解一下。
|
Qasoqaanga:古凯尔特语里是有的,如何拼写的,想了解一下。回到原帖原始凯尔特语里好像有三种方式:eni-genā-, *genet(t)ā-, *merkā-。觉得更像是gynae呢 呵呵 |
|
|
yoontaesoo:基本同意。只是有一点,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那时候不知道算不算真有文化出现。因为实在没有物证…………回到原帖半坡有距今6600年前的文化,但不只是陶罐,还有米、麦、壕沟、墓葬等等。塔吉克北部彭基肯特世界文化遗产Саразм遗迹(很像半坡)出土的同样的人面鱼纹盆,但要比半坡晚了1100年。长江流域有良渚文化,也属于很早的文明呢!这些是都有实物为证的。当然了,华夏文明是四大文明中最晚的。 |
|
yoontaesoo:也对。只是我觉得文化和文明有差别……我不是要贬低咱们的中华文明,只是好像我们确实是慢了一点儿。O(∩_∩)O~回到原帖慢不慢没关系,华夏文明的精髓就是山寨。吸收其他的文化特点,成为自己的。比如武术,那就根本不是中国的。达摩祖师都不是中国人呢,那也是学印度的东西。至于文明和文化嘛,各种文化的存在和联系在组成了辉煌的文明嘛! |
|
yoontaesoo:恩。词源字典上都是这么说的撒。我觉得跟地形有关。向东影响到了天山和青藏高原就没法往前走了。回到原帖确实和地理有关。绿洲农牧业无法承载太多人口,因此在向东接触到汉藏人群和阿尔泰人群时无法取得优势。 |